①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几年前的画面,遥远记忆里那张模糊而又清晰的脸让我心中一阵阵痛。原来,我从来都没有忘记。
②回首沿途的风景,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一切都在变,包括我们的容颜。唯1没变的是,我还在你身边。
③青春年少时,我们总是渴望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越是刻骨铭心的爱,越要付出大代价。当爱耗尽,一切面目全非时,你是否还泥足深陷,不肯面对如此狼狈的自己?
④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往日的青葱岁月,不禁泪水斑驳。原以为自己够坚强,早已将你遗忘,却不曾想你的模样早已深刻在我的脑海,刻骨铭心,根深蒂固。
年少时光中,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或许都滋生过那样一种爱意,它叫做“喜欢”。面对喜欢的人,我们羞怯过、也兴奋过,甚至还会变得不能自已。为了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们不顾一切,披荆斩棘。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掉过的眼泪,不仅是相拥后的喜极而泣,还有对分开后的一种缅怀。无论结果如何,请你不要灰心,要知道:每一份爱情都有它的价值跟意义。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体味每段爱情美好或伤悲的过程,更应该收获一种成长。
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可能有我们年少时的影子,乖巧的少女,叛逆的少年,他们演绎着曾经或现在的我们,那经典的一幕幕刻画着一个个记忆中的美好。让我们翻开记忆的扉页,寻找、遇见曾经或现在的自己。
糖果欣心,25岁,辽宁盘锦人,文字以温暖细腻、活泼搞笑等风格见长。15岁在河南省一级杂志《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发表小说《钢琴房里的白衣女子》,此后还陆续发表了《我那么爱,爱那么伤》《青春,请记得我们来过》等文章。
有一句格言始终相伴——不悔青春,不负人生,做自己的女王。愿自己踏遍万水千山,依旧能有灵魂的归处;愿他人穿梭市井之中,依旧能得相惜之温暖。
一、谢谢你,对我撒的谎 // 001
青春年少时,我们总是渴望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越是刻骨铭心的爱,越要付出大代价。当爱耗尽,一切面目全非时,你是否还泥足深陷,不肯面对如此狼狈的自己?
二、有一种爱,是无法回忆的伤 // 024
24岁那年,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我的生活。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出现,掀开了我人生的另一页——我的青春,我的爱情,从此轰轰烈烈,与众不同。即便多年后,我的脑海里依旧深深地刻着她的面容。她的名字就像心口的一颗朱砂痣,永远抹不去。她叫顾北惜。
三、再见,记忆里的追风少年 // 055
回家后,窝在沙发里,我的心还在止不住地难过。我觉得上帝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把我当成了好玩的玩具,随意玩弄,却没发现原来玩具也会流泪。说来可笑,这个世上有很多遇见都会成为一次好的开始,唯有你我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错过。
四、你为她停止流浪 // 096
都说浪子无心,一生花草丛中过,从不停止奔走流浪。白壹,我以为放在你身上也是如此,若真是这样,我愿原谅当初选择离别的你;可如今,你为她停歇,终止流浪,怎能不让我悲伤。
五、红玫瑰的眼泪,说不出的伤悲 // 122
“楚楚,你看过张爱玲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吗?”醉意未醒的我,摇了摇头。他又接着说:“其实我也没看过,不过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
六、哈尔滨没有下雪 // 162
那时,我终于明白,路安雪对你来讲可能是一生只爱一次的那个人,你所有的好都只赠予她一个人,没有他人的份儿。
明白的这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无论自己怎样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也照样会输得一败涂地。
七、时光未曾苍老 // 183
青春很短,回忆却很长。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了这么多年,褪却儿时的稚嫩,成长为如今的少年。回首沿途的风景,不禁感慨万千,原来一切都在变,包括我们的容颜。唯一没变的是,我还在你身边。
八、这个世界没有童话 // 211
看着纸条上的字,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原来,再伟大的爱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顾北!你用三两句话就残忍地将我们的感情一下子全部抹掉。曾几何时,我们的笃定,我们对爱情的信仰,还有你许诺给我的梦想都在瞬间变成空谈。
《和你在一起才拥有全世界》:
1.为了爱,不顾一切地逃亡楠楠骂我没出息的时候,我还趴在桌子上吧嗒吧嗒掉眼泪。现在,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
前一刻钟,郑南的一个电话,让我的世界骤然变暗。可在楠楠眼里,这一切再好不过——她庆幸我终于逃脱郑南那个不靠谱男人的魔爪。只有我自己知道,覆水难收,押下的赌注已收不回,如果现在喊停,于我而言,才是最大的伤害。
我怀了郑南的孩子。这个秘密我不能告诉楠楠,也不能告诉任何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我只能逃避,还有逃离。
哭干了眼泪,看着镜子里那张煞白的脸,感觉自己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濒临死亡。
看着看着,我终于笑了。也许我跟郑南的感情还有一丝希望,我肚子里的孩子是挽留他的唯一筹码。
想到此,我拨通了郑南的电话,把孩子的事告诉了他。电话里,他喊得很大声:“把孩子打掉!马上!”“我不!除非你回到我身边!”“你疯了吗?郑北佳,我实话告诉你,我就是玩你呢,我都结婚了,你是不是傻啊?”他的话像一把尖刀毫不留情地扎在了我的心窝,我的脑袋轰然炸响:怎么……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不信!你骗人!骗人!”“我以前对你说的全是谎话,只有这一次,只有这一次是真的!我……”没等他的话说完,我“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原来,关于他的事,我从未了解过。他曾经说的一切都是谎言,是不是也包括爱我这件事呢?不管怎样,我要夺回他,以此来证明我的爱情。
我想,现在我需要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生下孩子,然后再回来。
我向单位主管递交辞职信后,买了一张去青岛的火车票,随意拿了几件衣服,在没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匆匆离开了这座居住多年的小城。
坐上火车的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勇敢过——这次漫无目的地逃亡,只是为了捍卫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
火车一路前行,窗外的景色不断倒退,我茫然地看着这一切,感觉有些倦了。
过了几站,车上的人越来越少,我旁边的座位上也从一位叔叔换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他的怀里抱着一把吉他。
我偷偷注视他,没想到下一刻他侧过脸来看向我,我有些窘迫,讪讪地收回了目光。他缓缓开口:“你也是去青岛的么?你知道还有多长时间能到站?”原来,他看到了我放到桌子上的车票。真可惜,这个问题他问错了人——我只是随意买了一张票,想逃得越远越好,怎么可能知道这些呢。
“大概,还要很久吧。”我说。
少年轻轻地“哦”了一声,然后安静下来,打开了手机的音乐播放器,轻柔舒缓的音乐就响了起来——他也喜欢听梁静茹的歌。
没想到,他的侧脸,真的很像郑南。
看着他,我就想起初识郑南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阳光下,他一脸温和的笑,安静,明朗,又帅气,根本不像快30岁的模样。所以只一眼,便让我迷醉,不可自拔。
电话响起来时,吓了我一跳。
来电显示是楠楠,我犹豫许久,还是接了电话。
楠楠的声音带着哭腔:“北佳,你去哪儿了?你知不知道你奶奶找不到你,快急疯了,你千万别做傻事!”“楠楠,你听我说,我不会做傻事的,我只是想……只是想守护自己的爱情!其实,有很多事你都不知道!好了,楠楠,告诉奶奶别让她担心我!”说完,我马上挂掉电话,然后关机了。
忽然间,感觉自己的眼角有些湿润,一股悲伤漫过胸膛,我没忍住,又趴在火车的小桌上号啕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听到有人在跟我说话,我微微抬眼,看见旁边的少年满脸诧异,他递过一张纸巾,问:“你没事吧?”“我……呜呜呜……”一阵哭声又淹没了我想说的话。对于一个陌生人,我能跟他说些什么呢?毕竟,他也帮不到我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我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他好心递过来的纸巾也被我揉搓得不成样子——我这才反应过来,侧过脸跟他道了声“谢谢”。
他怔怔地看了我一会儿,说:“你这是离家出走吗?”然后没等我回答,他又自顾自地说,“其实……我跟你一样呢。”我,这是离家出走么?正当我疑惑时,火车的广播突然通知,该趟列车因一场呼啸而过的台风要停运在济南。
“不会到青岛了吗?”“嗯,看来我们只能在这里下车了。”他说,“对了,你叫什么名字?”“郑北佳,北方的北,佳人的佳。”“我叫骆川。”
……
这部作品的笔触细腻得令人心惊,仿佛作者是一位沉浸在往事中的老者,缓缓地将那些泛黄的记忆铺展在眼前。它讲述的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一种近乎日常的、渗透到骨子里的情感流动。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捕捉,无论是清晨薄雾中那座老旧图书馆里弥漫的书卷气,还是午后阳光穿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的斑驳光影,都构建了一个极具沉浸感的背景。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在命运的丝线上被悄然牵引。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憾和未竟的心愿,而这些心愿,恰恰构成了小说错综复杂的情感迷宫。读到主人公为了一个承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时,我几乎能感受到他肩上的重担和内心的挣扎。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感。书中对于“选择”的探讨非常深刻,每一次岔路口都意味着对另一种人生的告别,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评判对错,而是让时间去慢慢昭示每种选择最终带来的沉淀与重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凝视着窗外,思考自己人生中那些被遗忘的决定,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其大胆,它采用了一种近乎碎片化的方式,将时间线打散重组,让读者如同拼图一般,一点点还原出真相的全貌。起初阅读时,可能会感到些许困惑,不同章节之间跳跃性极大,视角也时常在不同人物间切换,但正是这种疏离感,恰恰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的张力。我必须承认,有那么几个瞬间,我差点被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侧写绊倒。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多余”的描写,最终汇聚成了推动情节的关键力量。作者对心理描写的功力,简直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他不仅仅写出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更深入挖掘了潜意识中的驱动力——那些连当事人自己都未曾完全意识到的恐惧、渴望和被压抑的欲望。尤其是对于那种“未完成的对话”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成了人物心中永恒的疤痕,也成了他们后续行动的隐形指南。这是一部需要反复阅读的作品,因为初读时被叙事节奏牵着走,二刷时才能真正停下来,细品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关于人性复杂性的精妙注解。
评分如果说文学作品有“质感”的话,那么这部作品的质感就是粗粝而真实的麻布,带着岁月磨砺出的温度和纹理。它探讨的社会议题,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被主流叙事所遗忘的小人物。我被书中几位配角的命运深深触动,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不如主角那般引人注目,但他们为了生计、为了维护最后的尊严所做出的挣扎,却真实得令人心痛。作者巧妙地将时代背景融入到人物的衣着、口音甚至他们对物价的抱怨之中,使得这个虚构的故事拥有了扎实的年代感和地域气息。我仿佛能闻到那个特定时期特有的烟火味和潮湿感。此外,小说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也颇为深刻。几位艺术家的挣扎与妥协,揭示了创作的纯粹性在面对生存压力时是如何被反复拉扯、考验的。这不是一部让人读完后感到轻松愉快的书,它更像是一次严肃的审视,迫使我们正视那些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牺牲掉的、那些微弱而重要的价值。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用敬畏之心去对待的作品。
评分我向来不太喜欢那种过于直白,恨不得把所有情感都写在脸上的文学作品,而这部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留白”。作者非常懂得如何运用沉默和距离感来放大情绪的冲击力。情节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更像是一场缓慢的发酵过程,酝酿出一种近乎古典悲剧的美感。书中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这一点探讨得尤为出色。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的记述存在着巨大的出入,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谎言,而是源于个体经验的主观过滤和自我保护机制。看到主人公们试图拼凑出一段共同的历史,却发现彼此的底片早已模糊不清时,我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感——我们所珍视的“过去”,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我们为了能继续前行而不得不捏造的安慰剂?这种对真实性边界的模糊处理,使得整部作品的基调显得既迷离又沉重。它没有提供任何轻松的答案,而是将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坦诚地摆在了读者面前,迫使我们去直面人生的本质:许多事情,可能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
评分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股清冽的山泉,洗涤了近些年来阅读的许多陈词滥调。作者的词汇选择精确而富有音乐性,长句的节奏掌控得炉火纯青,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仿佛在听一段精心编排的室内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孤独”这个主题的处理。它不是那种戏剧化的、声嘶力竭的控诉,而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琐事中的、近乎禅意的存在状态。一个角色在拥挤的地铁上感到无边无际的疏离,另一个角色在彻夜未眠的房间里与自己的倒影进行无声的辩论。这些场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喻的隔阂。它让人意识到,真正的孤独并非身边无人,而是内心深处无法被他人真正抵达的那个核心领域。小说的对话部分尤其精彩,那些看似平淡的寒暄之下,往往隐藏着巨大情感张力,每一次的停顿和欲言又止,都比直接的表白更有力量。这部书不追求情节的快速推进,它更像是一次对灵魂深处肌理的缓慢扫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