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学生,法学爱好者,经济学爱好者,一般大众 本书可谓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的一本“刚需书”。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主导力量。人的衣食住行乃至于工作和家庭,都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消极的,可以在经济起伏里自保;积极的,可以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
内容简介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捕捉生活中的经济学身影。本书共十六章,从人的理性、自利,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到专业伦理,到公共政策,再到探寻现代社会法治的良方。层层推进,逻辑清晰。不知不觉引人思考,发人深省。书中虽然没有利用图形表格的模式,却不乏细致准确。书中作者通过你我身边的大小事,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熊秉元,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在华人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现为浙江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法学专业),并担任多所国内外高校兼职教授。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渐有成果。两岸四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他是首位,也是目前的一位。
熊秉元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散文家。1993年,推出首本经济学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即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目前,熊秉元已有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课本的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获此殊荣的人。著作《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解释的工具: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法的经济解释:法律人的倚天屠龙》《生活的经济解释:经济学的诗和远方》等备受好评,并入选多种“年度著作”榜单。
精彩书评
糟糕的经济学科普文章会许诺你,只要了解了经济学,一切社会问题都迎刃而解;好的经济学科普文章会告诉你,一切事物都有多个观察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经济学是观察和思考,是提问和反问,是左右互搏,是头脑体操,但绝对不是教条的宣扬。跟随熊秉元教授学习经济学的读者会发现:经济学教给我们的是谦卑而不是狂妄,教给我们的是开放而不是固执。
——何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
“熊秉元的心脏是在正常位置,他对经济学的兴趣是正确的趣味所在,而且观察力很有两手。”
——张五常
熊教授的经济学图书主要是用经济学原理作进一步思考用的,是写给一般读者,也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看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认识和分析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特别是如何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这一点正是我们东方人相对于西方人而言,缺乏、需要补充的东西。
——茅于轼
熊秉元所讲述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中国人缺少的。对于想活成一个“明白人”的现代人来说,他所写的经济学读本是“刚需书”。也许书中的理论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有些颠覆,但这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则。一切皆有价,一切问题都要回到成本的原点来思考。
——罗振宇
熊秉元选择了平实的角度,将生活中的大小事,以经济学的视角层层拆解,对准普罗大众的需要。他表示自己拥有“双重身份”,是经济学家,也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功能并不应该只发挥在学生身上,更希望在社会大众。在写作上,他希望尽量将自己隐藏,把情感抽离,客观地分析及观察身处的社会,他说:“重要的不是我,而是展现出来的世界观。”
——香港《明报》
目录
第一章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小事实际,大事抽象;小处讲利害,大处论道德。由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琢磨华人社会的特质,饶有兴味。由现实转向历史文化,虽可能是一种逃避,也可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花样的年华,草般的岁月
华人性格中的菊花与刀
私利与公益的起承转合
续貂
第二章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有“社会科学之后”美称的经济学,在历来学者的努力下,已经累积出很可观的智慧。经济分析,以人的特性——理性自利——为起点,处理的问题,包括价格和价值。
第一堂星期五的课
经济学的使命
经济学和人性之辩
续貂
第三章 敬鬼神
不少人认为,宗教和科学是不相容的两回事。不过,无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其他宗教,都有长老牧师等神职人员布道或传教。无论义理的内容如何,显然都诉诸于人的理智。
敬鬼神——之一
敬鬼神——之二
科斯定理和两岸冲突
续貂
第四章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人不为己,则如何?社会现象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在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支持的条件。试着归纳出“现象”和“支持条件”之间的关联,便可以去解读其他的社会现象。
人不为己,则如何?
香港大埔的许愿树
天使手里的预算书
续貂
第五章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
多元的价值之间,最好彼此支撑而又相互竞争和制衡。市场和政府之间,比较容易形成竞争和制衡;而行政部门和司法体系之间,要形成竞争和制衡显然要困难得多。对于东方社会而言,更是艰巨的挑战。
向女王说不
警察捉小偷的故事
大象国有化之我见
续貂
第六章 卖桔者言
香港社会里务实求利的精神,和地理位置以及市场经济有关;崇尚法治的传承,和港英治理有莫大的关系。香港经验能不能扩充和移植到其他的华人社会,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哉问!
香港精神?
观卖桔者言
香港的SARS和台湾的SARS
续貂
第七章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
经济学者在意的,是不同的事物在彼此的衬托下所呈现出的状态。同时更加关注价值在时空中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透露出的讯息。他们希望能阐明价值的内涵、价值体系的特性和价值变迁的脉络。
牛奶和真理
一以贯之的道
翠玉白菜值多少钱?
续貂
第八章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好价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真正的“新中间路线”,是让经济活动有更大的空间。当市场规模变大之后,就更容易雕塑出稳定持久的专业价值。再加上一点时间和运气,也许才能真正“从沉沦中提升”!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你说奇怪不奇怪
乐透乐透
续貂
第九章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
张五常和克鲁格曼的文章,提供给读者不同的养分。张五常的文章,满足了读者智识上的好奇;克鲁格曼的文章,则是添增一个现代公民对经济活动,乃至于大势所趋的了解。
阅读大历史
识者克鲁格曼,智者张五常
透视“大历史”
续貂
第十章 执真理之手
专业伦理的孕育,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且,专业伦理,往往是在专业竞争的过程里,自然而然得到的副产品,而不是希望有就有、希望来就来的。
一个人能戴几顶帽子?
民粹与SSCI
执真理之手?
续貂
第十一章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
在象牙塔里研究象牙问题,可能还是五谷不分。不过,存在着象牙塔本身,不就反映了已经沉淀和蓄积出某种可贵的价值吗?
水面下的冰山
象牙塔里的象牙世界
论赘文
续貂
第十二章 用水蛇通水管
价值,最终是由主观所认定。客观的价值,是指主观价值重叠的部分,而不是超越众人之外的独立存在。根据主观价值所发展出的典章制度,决定了价值的结构,因而进一步影响人的作为。
用水蛇通水管
多少柔情多少泪
究天人之际?
续貂
第十三章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
无论哪一种宗教,只要历史久、从者众,往往都已经发展出很精致深刻的思维。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出发,都可以做学理智识上的探讨,添增对宗教教义的体会,丰富宗教的内涵。
经济学始于佛法式微处
报应
狗、机械狗和小犬
续貂
第十四章 道德情操论
抽象来看,道德和法律都是“游戏规则”。在法治不上轨道的社会里,只好多依赖道德。可是,在法治很上轨道的社会里,道德的重要性是不是就自然而然地式微了呢?在成熟稳定的社会里,道德和法律这两者之间的比重和组合,到底是如何呢?
买路钱的曲折——道德情操论之一
嘿嘿嘿,何不食肉糜?——道德情操论之二
法律的轨迹——道德情操论之三
续貂
第十五章 美女与野兽
在司法体系里,经济力量依然发挥作用——“杀鸡用鸡刀,割牛用牛刃”,表面上是法律原则,其实是不折不扣的经济逻辑:杀鸡用牛刀,成本太高,成本高的事,常人不会作,司法体系当然也不会浪费资源。
司法女神的容颜
高尔夫与言论自由
“美女与野兽”
续貂
第十六章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
对于华人社会而言,法治多半还停留在“依法而治”和“人治”的纠缠里。发展经济,只要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经济活动就可以逐渐有成果;发展法治,又有什么适当的途径呢?
特别来的不速之客
救活以就死
窃钩者当诛!
续貂
精彩书摘
真正的“新中间路线”
好价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某天早上看报纸时,在两份主要日报之一的第二版,读到一篇名为《从沉沦中提升》的文章。作者是知名的历史学者,而文章的开头格外沉重:“台湾社会十年乱象,至2002年到达极点。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及选战暴露的政客嘴脸,在在令人痛心疾首。”经过几段细数沉疴和新患之后,作者提出深刻的呼吁:“我们不必等候那些已经败坏的头脸人物改过迁善。我们仍有机会从自己开始,从自己身边开始。”
这位历史学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不过,关于台湾社会近年来急遽的变化、价值体系的瓦解,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论述。希望能指引迷津的建议,也所在多有。可是,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稿,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由社会科学研究者一个旁观的角度,虽然看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解读和兴革建议上,却有相当的差距。
让我由稍远的地方开始说起:我们都希望社会安和乐利、人际相处有礼有节、政府官员一心从公。这些都是“好的价值”,可是好的价值在哪些条件之下才会出现呢?
由最简单的两个人之间的情形开始考虑:如果我希望和内人关系融洽,那么要雕塑这个小价值并不困难。我把所有的薪水和外快都交给她,每天勤奋地帮她做家务,再三不五时地赞叹:“别的女生都愈变愈老,而你在望五之际,竟然愈来愈年轻漂亮!”有这些条件的支持,两个人感情好几乎是必然。一旦范围稍稍扩大,想想十个人或八个人相处的大家庭,在这个稍大的环境里,要形塑出“水乳交融”的好价值,容易吗?范围再大一些,在一个两三百户的小区里,要凝结出“敦亲睦邻、互通有无”的好价值,容易吗?
如果在大家庭和小区里,要支持好的价值都不容易,那么当范围扩大到三五十万人的城镇、几百万人的都会、上千万人的社会时,要在这些层次上维持好的价值,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在新兴社会里,都市化加上民主化,再加上蓬勃发展的媒体,传统价值体系的松动、瓦解乃至于沉沦,并不令人意外。对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挑战,是在这种变动之际,能平实而深入地指引一个有意义的方向。
要扭转价值体系的崩毁,在方向上显然有三个诉求的可能。层次最高的,是类似“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的呼吁。这和传统文化里期待圣君哲王出现,相去不远。可惜,在许多新兴社会里,促使价值体系解体的,正是统御群伦的人物。所以,此路不通。
另外一种诉求方向,是层次最低的“由自己做起”。这是历史学者的呼吁,也是许许多多感时伤景文字的结论。可是,在价值体系松垮时,最无助的其实就是社会大众——在新兴社会里,有各式各样、抚慰人心的上人、先知、大师等,原因就在这里。因此,他们已经茫然无依,如何以自己为指标?要由下而上地自己做起,想来理直气壮,实际上此路一样不通。
事实证明,高层次和低层次诉求,都是死胡同。剩下的,当然是逻辑上的第三种可能——中间路线。在引领风骚的人物和一般社会大众之间,有另外一种社会结构,本身也维系着各自的价值体系——我指的是各个专业领域。
医生,是一个专业领域;建筑师是,老师也是;计算机程序师是,泥水匠也是。这些专业领域,规模或大或小、技术或高或低,都会逐渐形成本身的价值体系。在各自的领域里,决定好坏、高下、美丑等价值。在各个专业领域里,诚实、守信、彼此尊重等,都是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专业领域,比较容易维持明确稳定的价值体系。因此,三个旗袍师傅,可能各说各话,但是一千位程序设计师,大概就容易雕塑出业内的“公评”。同样的,和国际接轨的专业领域,比较容易避免敝帚自珍、自矜自是的扭曲价值。
由专业领域界定维系的价值体系,有两种功能:往下,可以成为一般民众认同寄托的对象,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都直接间接属于某一个专业;往上,各个专业领域可以借着合纵连横,形成以专业价值为骨干的价值体系,而后和其他的价值体系竞争、制衡。
抽象地来看,专业的价值体系,是正常(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既无须期待心灵改革,也无须向一盘散沙喊话。因为是自然形成,反而容易仰仗依恃。因此,真正的新中间路线,是让经济活动有更大的空间。当市场规模变大之后,就更容易雕塑出稳定持久的专业价值。再加上一点时间和运气,也许才能真正“从沉沦中提升”!
好价值的出现,是有条件的。
……
前言/序言
效益的源泉(精装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效益的源泉(精装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