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等院校攝影專業,新聞專業以及攝影愛好者和旅行愛好者 本書在結構與內容上兼具理論性、全麵性與重點性,全麵、係統地闡述瞭新聞和紀實攝影的概念、發展與演變以及其基本要素,並把新聞和紀實攝影的創意思維、優秀攝影作品的創意與它們本身的特性作為本書的重點而加以詳盡的闡述。本書附有大量的精美圖片,形象具體地對所述理論進行演示,是高等院校學生進行攝影學習和開發他們創意思維的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和工具書。
內容簡介
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本屬於既相區彆又有聯係的兩種攝影錶達形式,新聞攝影是對正在發生的新聞事實進行瞬間形象攝取並輔以文字說明予以報道的傳播形式。攝影圖片是新聞攝影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說明事件、傳播消息、引發影響等。此外,新聞攝影一般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說明,以介紹事件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等。而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現實生活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於生活,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現實場景,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保存曆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的資格。雖然這兩種攝影形式有許多差異,但有時紀實裏麵包含瞭新聞,新聞裏麵亦包括瞭紀實。新聞攝影作品可以轉化為紀實攝影作品,即當一些新聞攝影作品的新聞性和時效性減弱甚至消失時,也就成為紀實攝影的一部分。新聞攝影與紀實攝影之間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而且兩者在創作上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本書就把它們放在一起嚮大傢闡述。
作者簡介
王傳東教授,藝術碩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美術學院,發錶論文28篇,齣版《攝影百年》等專著及教材21部,主持國傢“十一五”“十二五”高等教育教材規劃項目的編寫工作,2007年獲教育部“中國攝影教育優秀教學成果奬”,2016年獲教育部“中國攝影教育突齣貢獻奬”,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攝影傢協會副主席。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概述.......................................................................................................... 005
第一節新聞攝影概述............................................................................... 005
第二節紀實攝影概述............................................................................... 010
第三節新聞攝影與紀實攝影的關係.......................................................... 017
第2章 新聞攝影................................................................................................... 019
第一節新聞攝影的基本特徵..................................................................... 019
第二節新聞攝影采訪............................................................................... 021
第三節新聞攝影的再現與錶現................................................................. 025
第四節新聞攝影的不同題材..................................................................... 034
第五節新聞攝影的評價標準..................................................................... 037
第3章 專題攝影................................................................................................... 039
第一節專題攝影的概念與演變................................................................. 039
第二節專題攝影的體裁與分類................................................................. 056
第三節專題攝影的構思與錶達................................................................. 066
第四節專題攝影的思想展現..................................................................... 081
第4章 圖片編輯的藝術......................................................................................... 086
第一節職業化的圖片編輯........................................................................ 086
第二節圖片編輯的基本工作..................................................................... 086
第三節版麵設計如何引人入勝................................................................. 091
第四節圖片編輯工作的新發展................................................................. 095
第5章 新聞與紀實攝影佳作欣賞........................................................................... 102
參考文獻 120
《浮光掠影:時代的麵孔與刹那的永恒》 序言 這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看見那些隱藏在日常喧囂之下的真實,看見那些被時間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看見那些決定時代走嚮的宏大敘事。我們試圖捕捉的,是那些稍縱即逝卻足以觸動靈魂的瞬間,是那些平凡卻不容忽視的生命片段。本書並非對某一種特定攝影形式的理論探討,也不是對某一時期新聞攝影史的梳理,而是將鏡頭對準那些以真實為基石,以觀察為手段,以記錄為使命的影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圖像的力量愈發凸顯,它以最直接、最鮮明的方式穿透文字的壁壘,抵達我們的感官,激發我們的思考。然而,圖像並非天然具有意義,它們的解讀需要語境,需要對時代背景的理解,更需要攝影師的洞察與選擇。本書所呈現的,正是那些經過攝影師審慎選擇、精心構圖、並賦予情感溫度的畫麵,它們是時代的迴聲,是人性的注腳,是曆史的側影。 我們相信,每一張值得被記住的圖片,都承載著一段故事,都摺射著一種精神。它們可能是戰火紛飛中的堅韌,可能是災難麵前的守望,可能是社會變遷中的陣痛,也可能是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閃爍的光芒。本書便是試圖將這些“看見”匯聚在一起,串聯起一條條關於時代、關於人、關於情感的脈絡。 第一部分:凝固的瞬間——曆史的見證者 人類文明的進程,常常被那些關鍵性的瞬間所標誌。而攝影,作為一種能夠捕捉並永久保存這些瞬間的技術,成為瞭我們迴溯曆史、理解過去的寶貴媒介。本書的這一部分,聚焦於那些具有曆史意義的影像,它們如同曆史的放大鏡,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審視那些塑造瞭今日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我們看到的,或許是某個決定命運的會議現場,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期盼;或許是某個抗爭的爆發點,人群的呐喊與肢體語言訴說著不屈;或許是某個和平的到來,人們臉上洋溢著劫後餘生的喜悅。這些畫麵,不僅僅是事件的記錄,更是情緒的載體,是集體記憶的碎片。 例如,一張照片可能捕捉到一位領袖在關鍵時刻的某個眼神,那個眼神裏可能蘊含著深思熟慮、堅毅果斷,也可能流露齣疲憊與掙紮。這張圖片,便超越瞭單純的新聞報道,成為瞭一種對人物性格和決策過程的深度解讀。又比如,一張描繪瞭某個社會運動場景的照片,它或許定格瞭人群中一個舉著標語的手,一個怒吼的側臉,或是一群人相互扶持的場景。這些細節,使得宏大的曆史事件變得具體而可感,讓後人能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與力量。 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那些舉世矚目的“大事件”,同樣也包括那些雖不被主流媒體大肆渲染,卻深刻影響著特定群體或區域的曆史時刻。比如,一場地方性的工業轉型,一群農民的土地流轉,一個社區的拆遷與重建,這些看似平凡的變遷,背後同樣隱藏著普通人的命運起伏與時代脈搏。攝影師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將這些個體化的曆史記錄下來,為我們勾勒齣更為豐富和多元的曆史畫捲。 在這部分,我們所呈現的影像,是那些經過時間洗禮依然能夠引發共鳴的“曆史瞬間”。它們是無聲的證人,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我們,過去發生瞭什麼,人們曾如何經曆,以及這一切如何共同鑄就瞭我們當下的現實。我們鼓勵讀者在觀看這些照片時,不僅僅是“看”,更是去“感受”,去“思考”,去嘗試理解照片背後的故事和其所處的曆史語境。 第二部分:生活的脈搏——時代的錶情 時代並非隻有轟轟烈烈的事件,它更多地體現在無數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與個體錶情之上。在這一部分,我們將目光投嚮普通人的生活,捕捉那些在日常中流露齣的時代氣息,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狀態與情感錶達。 這裏沒有英雄主義的頌揚,也沒有戲劇化的衝突,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真誠呈現。一張照片可能定格瞭一位母親在清晨為孩子準備早餐的忙碌身影,窗外的陽光灑在她身上,臉上是疲憊但充滿愛意的笑容;另一張則可能捕捉到一位老人坐在街角,眼神中帶著對過往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淡然。這些畫麵,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生活的韌性與溫情,反映著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段人們的真實狀態。 我們關注的,是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細節。比如,一張照片可能展現瞭城市擴張中,一位老人在新式建築前留戀的背影;或者是一群年輕人在街頭巷尾,用手機記錄下生活中的某個瞬間,他們的錶情或好奇,或興奮,或迷茫,都摺射齣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這些畫麵,是社會變遷的“錶情包”,是時代情緒的溫度計。 此外,我們還探索那些在特定社會背景下,人們所展現齣的獨特生活方式和精神麵貌。比如,在經濟轉型時期,下崗工人們在重新尋找人生方嚮時的堅毅;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如何適應與科技共存的生活;在城鄉差距日益明顯的背景下,城市移民的奮鬥與鄉愁。這些影像,揭示瞭社會進步背後的個人付齣,描繪瞭時代變遷中人性的多重維度。 本書的這一部分,旨在通過影像,讓讀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溫度,理解個體在時代大背景下的喜怒哀樂。我們認為,真正有力量的影像,是那些能夠引發共鳴的,是那些讓我們看到自己,看到身邊人的。通過這些“生活的脈搏”,我們希望讀者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時代的變遷不僅僅是宏大的曆史事件,更是發生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是他們臉上或喜或憂的錶情,是他們手中或堅實或顫抖的動作。 第三部分:沉默的傾訴——人性的觀察 攝影,尤其是那些以真實為基石的影像,擁有超越語言的力量,它能夠直接觸達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引發我們對人性最深層的思考。本書的這最後一部分,將目光聚焦於人性的各個層麵,通過影像,展現個體的情感世界、精神追求,以及在各種復雜境遇下的選擇與掙紮。 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孩童眼中純真而充滿好奇的光芒,那是對世界最原始的探求;可能是戀人之間相依相偎的身影,那是情感最美好的寄托;也可能是睏境中人們相互扶持的雙手,那是人性的溫暖與光輝。這些畫麵,不加修飾,卻足以打動人心。 我們關注的,是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情感。一張照片可能捕捉到一位母親在麵對突發事件時的無助與絕望,她的眼神傳遞的信息,遠比任何文字都來得強烈。又或者,一張描繪瞭流浪漢的特寫,他的麵部皺紋記錄著歲月的滄桑,眼神中卻依然閃爍著對生命的某種堅持。這些影像,讓我們得以窺見人性的復雜與脆弱,也讓我們對生命本身産生敬畏。 此外,本書也探討瞭在極端環境或特殊情境下,人性的不同側麵。比如,在災難麵前,人們展現齣的勇氣與犧牲;在衝突之中,人們所承受的痛苦與憤怒;在貧睏邊緣,人們所迸發齣的求生欲與創造力。這些影像,是對人性極限的探索,也是對生命尊嚴的彰顯。 我們認為,最觸動人心的影像,往往不是那些刻意擺拍的,而是那些在不經意間捕捉到的真實瞬間。它們可能是麵部的一個細微錶情,肢體的一個偶然動作,眼神的一次短暫交匯。這些“沉默的傾訴”,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呼喚著觀者的同理心與思考。 本書的這部分,旨在引導讀者通過影像,進行一次關於人性的深度對話。我們希望這些照片能夠引發你內心的共鳴,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他人,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技術如何發展,人性始終是我們最應該關注,也最值得探索的永恒主題。 結語 《浮光掠影:時代的麵孔與刹那的永恒》是一次影像的旅程,也是一次關於“看見”的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精心挑選的照片,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曆史的厚重,體味生活的溫度,洞察人性的深邃。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的開始,每一次觀看,都是一次與時代與人性的對話。我們相信,這些“看見”,終將匯聚成我們理解世界、認識自我、感知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