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

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太杰,张丽坤,刘亚敏 著
图书标签:
  • 五金工具
  • DIY
  • 家居维修
  • 建筑工程
  • 实用手册
  • 工具书
  • 技术参考
  • 装修
  • 维修指南
  • 五金配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3563
版次:3
商品编码:1216144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17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生产、技术、管理、销售、采购等人员和广大五金产品用户,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
重印十余次,总销量近5万册的实用五金手册新版来了!依据近200项新的国家标准,收集了截至2017年1月以前出版的标准资料,对过时产品进行了淘汰,便于读者查阅!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形和表格形式,详细介绍了五金产品的牌号、尺寸规格、化学成分及性能等。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及其型材的尺寸和理论质量,传动支承件、紧固件、焊接及喷涂器材、消防器材、润滑器、密封件、机床附件与起重器材、手工工具、钳工工具及水暖工具、木工工具、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测量工具、刃具磨具、建筑五金等。本书适于生产、技术、管理、销售、采购等人员和广大五金产品用户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1
一、 钢铁材料的分类 1
1. 生铁的分类 1
2. 铸铁的分类 1
3. 钢的分类 2
二、 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4
1. 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 4
2. 常用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6
三、 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 (GB/ T 221—2008) 7
1.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 7
2. 常用钢铁产品牌号构成及牌号示例 8
3. 生铁牌号表示方法 10
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牌号表示方法 10
5. 优质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弹簧钢 12
6. 易切削钢 13
7. 车辆车轴及机车车辆用钢 14
8. 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弹簧钢 14
9. 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15
10. 工具钢 15
11. 轴承钢 16
12. 钢轨钢、 冷镦钢 17
13. 不锈钢和耐热钢 17
14. 焊接用钢 18
15. 冷轧电工钢 18
16. 电磁纯铁 19
17. 原料纯铁 19
18. 高电阻电热合金 19
四、 有色金属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 20
1.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 20
2. 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 22
3. 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 (GB/ T 18035—2000) 27
4. 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 (GB/ T 8063—1994) 30
五、 钢铁材料的使用性能 32
1. 钢铁材料的物理性能 32
2. 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3. 钢铁材料的化学性能 38
4. 钢铁材料的工艺性能 39
六、 有色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40
1. 常用有色金属的主要特性 40
2. 常用有色金属的物理性能 41
3. 常用有色金属的力学性能 42
七、 金属材料理论质量的计算公式 43
1. 钢材理论质量的计算公式 43
2. 有色金属材料理论质量的计算公式 45
第二章  钢铁材料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46
一、 铸铁 46
1. 灰铸铁 (GB/ T 9439—2010) 46
2. 球墨铸铁件 (GB/ T 1348—2009) 48
3. 蠕墨铸铁件 (GB/ T 26655—2011) 53
4. 可锻铸铁 (GB/ T 9440—2010) 54
5. 耐热铸铁 (GB/ T 9437—2009) 56
6. 铬锰钨系抗磨铸铁件 (GB/ T 24597—2009) 58
二、 铸钢 59
1.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 T 11352—2009) 59
2. 工程结构用中、 高强度不锈钢铸件 (GB/ T 6967—2009) 60
3.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GB/ T 7659—2010) 62
4. 奥氏体锰钢铸件 (GB/ T 5680—2010) 63
三、 结构钢 64
1. 碳素结构钢 (GB/ T 700—2006) 64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 T 699—2015) 67
3. 合金结构钢 (GB/ T 3077—2015) 72
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 T 1591—2008) 96
5.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 T 5216—2014) 100
6. 耐候结构钢(高耐候结构钢、焊接结构用耐候钢、集装箱用耐腐蚀钢板及钢带) (GB/ T 4171—2008) 103
7. 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GB/ T 15712—2008) 106
8. 弹簧钢 (GB/ T 1222—2007) 108
9.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GB/ T 6478—2015) 113
四、 轴承钢 117
1. 渗碳轴承钢 (GB/ T 3203—1982) 117
2. 高碳铬不锈轴承钢 (GB/ T 3086—2008) 119
3. 高碳铬轴承钢 120
五、 工具钢 121
1. 工模具钢 121
2. 高速工具钢 (GB/ T 9943—2008) 143
六、 特种钢及专用钢 147
1. 不锈钢 (GB/ T 1220—2007) 147
2. 耐热钢棒 (GB/ T 1221—2007) 175
第三章  钢型材的尺寸和理论质量 194
一、 型材 194
1. 优质结构钢冷拉扁钢 (YB/ T 037—2005, 表 3-1) 194
2. 热轧钢棒 (GB/ T 702—2008) 194
3. 冷拉圆钢、 方钢、 六角钢 (GB/ T 905—1994) 197
4. 银亮钢 (GB/ T 3207—2008) 199
5. 热轧型钢(工字钢、槽钢、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L 型钢)(GB/ T 706—2008) 201
6. 热轧 H 型钢和剖分 T 型钢 (GB/ T 11263—2010) 214
7.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 T 5223. 3—2010) 224
8.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GB/ T 6728—2002) 227
9. 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GB/ T 6723—2008) 241
10. 热轧圆盘条 (GB/ T 14981—2009) 252
二、 钢板和钢带 254
1. 热轧钢板和钢带 (GB/ T 709—2006) 254
2. 冷轧钢板和钢带 (GB/ T 708—2006) 258
3. 花纹钢板 (GB/ T 3277—1991) 259
4. 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GB/ T 8165—2008) 260
5. 连续热镀铝硅合金钢板和钢带 (YB/ T 167—2000) 265
三、 钢管 265
1. 无缝钢管 (GB/ T 17395—2008) 265
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 T 8162—2008) 291
3. 不锈钢小直径无缝钢管 (GB/ T 3090—2000) 295
4. 直缝电焊钢管 (GB/ T 13793—2008) 297
5. 不锈钢极薄壁无缝钢管 (GB/ T 3089—2008) 300
6.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 5310—2008) 303
7. 冷拔异形钢管 (GB/ T 3094—2012) 314
8. 复杂断面异形钢管 (YB/ T 171—2014) 323
9. 锅炉、 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 13296—2013) 344
10.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 T 12771—2008) 351
1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 T 3091—2015) 356
12.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 3087—2008) 357
四、 铸铁管 359
1. 连续铸铁管 (GB/ T 3422—2008) 359
2. 连续铸造球墨铸铁管 (YB/ T 177—2000) 362
3. 柔性机械接口灰铸铁管 (GB/ T 6483—2008) 367
4.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 管件和附件 (GB/ T 13295—2013) 378
5. 灰铸铁管件 (GB/ T 3420—2008) 424
五、 钢丝 471
1.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YB/ T 5294—2009) 471
2.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 (YB/ T 5032—2006) 472
3. 冷拔圆钢丝、 方钢丝、 六角钢丝 (GB/ T 342—1997) 474
4. 优质碳素结构钢丝 (YB/ T 5303—2010) 476
5. 碳素工具钢丝 (YB/ T 5322—2010) 478
6. 合金结构钢丝 (YB/ T 5301—2010) 478
7. 合金工具钢丝 (YB/ T 095—2015) 479
8. 高速工具钢丝 (YB/ T 5302—2010) 481
9. 碳素弹簧钢丝 (GB/ T 4357—2009) 481
10. 合金弹簧钢丝 (YB/ T 5318—2010) 486
11. 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 (YB/ T 5311—2011) 487
12. 焊接用不锈钢丝 (YB/ T 5092—2005) 488
13. 热处理型冷镦钢丝 (GB/ T 5953. 1—2009) 494
14. 非热处理型冷镦钢丝(GB/ T 5953. 2—2009) 496
15. 高碳铬不锈钢丝 (YB/ T 096—2015) 498
16. 冷顶锻用不锈钢丝 (GB/ T 4232—2009) 499
17.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 T 5223—2014) 502
18. 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 (YB/ T 038—1993) 506
第四章  有色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 508
一、 加工铜及铜合金 (GB/ T 5231—2012) 508
1. 加工铜化学成分 508
2. 加工黄铜化学成分 511
3. 加工青铜化学成分 517
4. 加工白铜化学成分 520
5. 加工高铜合金化学成分 523
二、 变形铝及铝合金 (GB/ T 3190—2008) 526
1. 牌号和化学成分 526
2.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新旧牌号对照 549
第五章  有色金属型材的尺寸与力学性能 550
一、 型材 550
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GB/ T 6892—2015) 550
2.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基材 (GB 5237. 1—2008) 556
3.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阳极氧化型材 (GB 5237. 2—2008) 563
4.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电泳涂漆型材 (GB 5237. 3—2008) 564
5.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粉末喷涂型材 (GB 5237. 4—2008) 564
6. 铝合金建筑型材的氟碳漆涂型材 (GB 5237. 5—2008) 564
二、 板材 565
1. 一般用途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 (GB/ T 17793—2010) 565
2. 铜及铜合金板材 (GB/ T 2040—2008) 566
3. 一般工业铝及铝合金轧制板、 带材 (GB/ T 3880. 1、 2—2012) 571
4. 铝及铝合金波纹板 (GB/ T 4438—2006) 624
5.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 (GB/ T 3618—2006) 625
6.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 (GB/ T 6891—2006) 632
7. 钎焊用铝合金复合板 (YS/ T 69—2012) 635
三、 带材 636
1. 一般工业铝及铝合金轧制带材 (GB/ T 3880. 1、 2—2012) 636
2. 铜及铜合金带材 (GB/ T 2059—2008) 636
3. 散热器冷却管专用黄铜带 (GB/ T 11087—2012) 641
4.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铜及铜合金箔材 (GB/ T 2061—2013) 642
四、 管材 643
1. 铝及铝合金管材 (GB/ T 4436—2012) 643
2. 铝及铝合金拉 (轧) 制无缝管 (GB/ T 6893—2010) 647
3.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无缝圆管 (GB/ T 4437. 1—2015) 650
4. 铝及铝合金有缝管 (GB/ T 4437. 2—2003) 659
5.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GB/ T 16866—2006) 663
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 T 1527—2006) 669
7.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 (YB/ T 622—2007) 672
8. 铜及铜合金毛细管 (GB/ T 1531—2009) 673
9.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GB/ T 18033—2007) 674
10. 铜及铜合金散热管 (GB/ T 8891—2013) 676
11.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 (GB/ T 8890—2015) 679
12. 铜及铜合金波导管 (GB/ T 8894—2014) 680
五、 箔材 685
1. 铝及铝合金箔 (GB/ T 3198—2010) 685
2. 空调器散热片用铝箔 (YS/ T 95. 1 2015—2015, YS/ T 95. 2—2016) 690
3. 电解电容器用铝箔 (GB/ T 3615—2007) 692
4. 铜及铜合金箔 (GB/ T 5187—2008) 692
5. 电解铜箔 (GB/ T 5230—1995) 693
6. 镍箔 (YS/ T 522—2010)

前言/序言

本书自2003 年出版、2008 年再版以来, 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已经重印十余次, 总印数达4 万余册。但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和相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五金产品快速发展更新。国家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化机构对五金产品及相关材料等标准都做了大量修订, 部分原有产品技术指标、数据已不符合新标准的规定, 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此, 我们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全书依据近200 项新的国家标准( 或行业标准) , 对有关五金产品及相关材料进行了修订更新, 对过时产品进行了淘汰, 同时对原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本次修订仍然保持了原书内容新颖, 结构合理, 实用性强, 方便查阅的特点。在力学性能指标方面, 出于数据对应的考虑, 一些旧标准中的指标仍予以保留, 但在书后附录中给出了新旧指标对照, 以方便读者参照。
1. 内容新颖。
在修订本书的过程中, 我们及时跟踪查阅了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收集了截至2017 年1 月以前出版的标准资料。
2. 内容结构合理实用, 便于查阅。
我们尽量采用图形和表格形式来表述五金产品的牌号、尺寸规格、化学成分及性能等, 以方便读者查阅。
由于时间较紧, 对资料核查更新可能不够充分, 使本书存在缺点和不足,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7 年3 月

《现代金属工艺与应用手册》(全新增订版) 本书并非《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而是全新编撰的《现代金属工艺与应用手册》(全新增订版)。该手册深入探讨了当代金属材料的最新发展、精湛的加工技术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前沿且实用的参考指南。 内容概述: 本手册在内容编排上力求科学严谨,条理清晰,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完整体系。 第一篇:现代金属材料概览 第一章:金属材料分类与性能 本章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金属材料的分类体系,包括黑色金属(如各类钢材、铸铁)、有色金属(如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镍合金等)及其特种合金。 详细阐述了各类金属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疲劳强度、蠕变等)、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系数等)以及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重点介绍了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如高熵合金、形状记忆合金、金属玻璃(非晶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并对其独特的性能和潜在应用进行分析。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 深入探讨了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相组织、位错、晶界等微观结构要素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 解释了固溶强化、沉淀强化、位错强化、晶界强化等强化机理。 分析了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详细介绍了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包括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高温氧化等。 分类阐述了常见的腐蚀形式,如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氢致脆化等。 系统总结了金属材料的防腐蚀策略,包括材料选择、表面处理(如电镀、阳极氧化、热喷涂、化学转化膜)、缓蚀剂应用、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等技术。 第二篇:先进金属加工工艺 第四章:铸造技术 全面介绍各类铸造方法,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等。 重点讲解了现代精密铸造技术,如消失模铸造、陶瓷型铸造,以及其在复杂构件制造中的优势。 探讨了铸件缺陷的成因与预防,以及铸造工艺参数的优化。 第五章:塑性成形技术 详细阐述了锻造(模锻、自由锻)、轧制(热轧、冷轧)、挤压、拉拔、冲压等基本塑性成形工艺。 重点介绍精密成形技术,如旋压、液压成形、辊压成形、增材制造(3D打印)中的金属成形技术。 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应力应变分析以及模具设计原则。 第六章:切削加工与磨削加工 系统介绍了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磨削等传统切削加工方法。 重点讲解了数控(CNC)加工技术在提高精度和效率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技术。 深入分析了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表面质量等关键要素,并给出优化指导。 第七章:连接技术 涵盖了焊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等)、钎焊、胶接、机械连接(螺栓连接、铆接)等多种连接方法。 重点探讨了不同连接方法在特定材料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优缺点分析。 介绍了焊接接头的性能评估、缺陷检测与修复。 第八章:表面工程技术 详细介绍了金属表面的强化与改性技术,包括渗碳、渗氮、渗碳氮共渗、激光表面处理、离子注入、等离子表面处理等。 阐述了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薄膜沉积技术在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表面粗糙度控制、抛光、喷砂等工艺。 第三篇:金属材料的应用与性能表征 第九章:结构与功能性金属材料的应用 分析了钢材在建筑、汽车、桥梁、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探讨了铝合金、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电子产品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了钛合金在生物医学植入物、航空发动机、化工设备中的独特优势。 阐述了铜合金在电气、通讯、热交换器等领域的应用。 探讨了特种合金(如高温合金、耐磨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极端工况下的应用实例。 第十章: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与性能评估 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检测(UT)、射线检测(RT)、涡流检测(E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等常用无损检测技术,以及它们在材料和构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阐述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疲劳试验、蠕变试验。 介绍了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观结构分析技术。 第十一章:金属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了金属材料在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极端环境应用、生物兼容性等方面的研究热点。 探讨了新材料的开发(如高性能轻合金、智能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在未来工业中的变革潜力。 分析了模拟仿真技术在材料设计与工艺优化中的作用。 本书特点: 内容前沿: 紧跟国际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的最新进展,涵盖了许多前沿研究和应用。 体系完整: 从材料基础到加工工艺,再到应用与评估,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 案例丰富: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便于理解和应用。 图文并茂: 配备大量精美的插图、表格和流程图,直观展示技术原理和工艺细节。 实用性强: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读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数据权威: 引用最新的行业标准和研究数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代金属工艺与应用手册》(全新增订版)将成为您在金属材料领域探索、创新和解决工程难题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机械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深知准确的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是产品合格的基础。在这方面,《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为我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参考。手册中关于各种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的标注和检测方法,以及常用表面粗糙度等级对应的加工工艺,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批次的轴承座,在进行尺寸检测时,发现部分产品的内孔尺寸稍有偏差,但又不是非常明显。在翻阅手册的公差配合章节后,我找到了关于轴承座内孔尺寸与轴的配合公差的详细说明,以及各种配合类型对轴承运转精度的影响。结合手册中提供的检测方法,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出这批产品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以及潜在的质量风险。此外,手册中关于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精度说明,也帮助我规范了我的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对于一些关键尺寸的测量,手册中详细介绍了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千分表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正确读取测量值,避免误差。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技能提升。手册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材料缺陷的识别和判定标准,这对于我识别产品中的一些隐藏问题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手册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质量指南”,它帮助我更准确、更高效地完成质量检验工作,为产品的质量保驾护航。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生产线操作工,我每天都要与各种机械设备打交道。虽然我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但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或者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微调时,拥有扎实的机械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在这一点上,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支持。手册中关于设备关键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让我能够对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我曾经负责操作一台液压送料机,在日常运行中,偶尔会出现送料不稳定的情况。起初,我只是按照维修手册上的提示进行简单检查。但后来,我翻阅了《实用五金手册》中关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排除的部分,它详细解释了液压油的清洁度、液压泵的压力、以及各种阀门的调节对送料精度的影响。我根据手册中的建议,对液压油进行了更换和过滤,并仔细检查了相关的电磁阀和比例阀,终于找到了导致送料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并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不仅避免了生产线的停滞,还为公司节省了昂贵的维修费用。手册中关于润滑和保养的章节,也让我对设备的长效运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部件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并掌握了定期的润滑和保养技巧,这极大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这本书让我明白,熟练的操作是基础,而深入的理解则是让设备发挥最大潜力的关键。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机械设备维修技师,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故障,也积累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我意识到,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就像是我“温故而知新”的宝库,它不仅巩固了我已有的知识,更让我接触到了许多我之前未曾深入了解的领域。《实用五金手册》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内容,让我对各种金属、合金的性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更换一个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密封件,之前我都是凭经验选择材料,但这次通过查阅手册,我找到了关于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这让我能够做出更精准的材料选择,确保维修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手册中关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对一些新兴的加工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一些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的新方法,这对我开拓维修思路非常有帮助。此外,手册中关于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案例分析,也让我能够从更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诊断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定位故障的根源。这本书让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技术伙伴”。

评分

我对各种机械小工具和家装改造一直充满兴趣,平时也会自己动手修理一些家里的电器和家具。然而,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很多时候面对复杂的机械结构或者需要精密的安装时,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的出现,简直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动手能力”的魔法门。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很多我以前觉得深奥莫测的机械原理。比如,手册里关于各种螺丝螺母的规格、用途,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让我彻底告别了以前“随便拧紧就好”的状态。我现在能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螺钉类型,并且知道如何正确地拧紧,避免过紧导致损坏,或过松导致松动。我记得上次修理家里坏掉的衣柜门铰链,以前我总是不知道该用什么型号的螺丝,或者怎么安装才能保证开关顺畅。翻阅了手册中关于铰链安装和调整的部分,它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类型铰链的安装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微调螺丝来解决门板不平整的问题,让我轻松地就修好了衣柜门。手册中关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维护的介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详细讲解了扳手、钳子、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保养,让我能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它们。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好奇的爱好者”,而是真正具备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感到非常自信和满足。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十几年经验的机械维修工程师,平时接触各种型号的设备,从老式机床到自动化生产线,什么都见过。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市面上这类手册太多了,内容大同小异。然而,当我翻阅了几页之后,我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零件介绍和尺寸标注,而是对每一个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材料特性、连接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比如,在紧固件的部分,它不仅列出了标准件的规格,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连接方式的力学原理,以及在承受不同载荷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紧固件类型和预紧力,甚至连不同涂层对紧固件性能的影响都有提及。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宝藏。我记得上次遇到一个棘手的设备故障,是某个轴承座的安装问题,导致设备频繁出现异响。之前我都是凭经验来,但这次怎么调整都不对劲。后来我翻阅了手册里关于轴承安装的部分,里面关于轴承与轴、轴承与座的配合公差,以及不同装配方法的优缺点,还有一些非常规的安装技巧,给我打开了思路。我按照手册的建议,重新调整了配合间隙,并采用了特定的加热方式进行安装,问题果然迎刃而解。这本手册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之前习以为常的常识,并且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和解决上,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把自己的毕生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是一名自由职业的机械工程师,经常承接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项目。这些项目五花八门,从简单的零件加工到复杂的设备改造,都需要我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前,我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资料,核对各种数据,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也参差不齐。《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就像一个万能的工具箱,里面囊括了我工作所需的大部分关键信息。手册中关于标准件的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以前在选择螺栓、螺母、垫圈、销子等的时候,我总是要反复查阅各种国家标准,耗时耗力。现在,手册里不仅清晰地列出了各种标准件的尺寸、公差、材料要求,还给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的标准件类型和规格的建议。我曾经为一个客户设计一个需要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连接件,在手册中,我找到了关于高强度螺栓的选择和预紧力施加的详细指南,这让我能够确保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潜在的风险。此外,手册中关于金属加工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切削、铸造、锻造还是焊接,它都给出了清晰的工艺流程、关键参数和质量控制要点。我曾经帮助一个客户解决他们的产品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的问题,通过查阅手册中关于不同加工方法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改善表面质量,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能够更专业、更自信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评分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课堂上学习的很多概念,在真正转化为设计图纸时,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它就像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我对很多抽象的机械概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手册里关于机械传动系统的介绍,让我对齿轮、轴、联轴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提供了各种传动机构的示意图和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不同传动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例如,在设计一个需要精确传动的机构时,我之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但手册里关于传动误差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齿轮参数和制造工艺来减小误差,让我对设计有了更严谨的态度。手册中关于材料力学和强度校核的部分,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它不仅提供了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还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应力分析方法和失效模式,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结构设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让我惊喜的是,手册里还包含了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让我理解和记忆。这本书让我明白,机械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对工程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应用。

评分

这本《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真的像我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老师傅一样,知识扎实,讲解透彻,而且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恰当的指导。我是一名初涉精密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员,以前总是凭着感觉和一些零散的网络资料摸索,遇到问题常常卡壳,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出错。自从有了这本手册,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书,而是真正切入到了实际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关于切削加工,手册里不仅详细列举了各种刀具的材质、几何角度、切削参数选择的依据,还深入剖析了不同加工方式(铣削、车削、钻孔等)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关于刀具磨损的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磨损形态,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以前我只知道刀钝了要磨,但具体怎么磨,磨到什么程度算好,总觉得心里没底。现在,我能通过手册的描述,准确判断刀具的状态,并采取最有效的修磨或更换策略,这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还大大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为我节省了不少成本。而且,手册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内容也相当全面,无论是常用金属的性能参数,还是各种合金的成分特点,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我之前在选择螺钉和螺母的材料时,总是很纠结,不知道在不同的承载和腐蚀环境下,哪种材料最合适。现在,我可以直接查阅手册,找到不同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数据,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做出明智的选择,这让我做出的设计更加稳固可靠。总的来说,这本手册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随时随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

在我看来,《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严谨”和“匠心”的教科书。我是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手册中对于每一个细节的关注,都体现了工程师的严谨态度。例如,在讲解螺纹连接时,它不仅列出了各种螺纹的标准规格,还详细分析了螺纹的受力特性、加工精度要求,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向学生们阐述,为什么看似简单的螺纹连接,背后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工程考量。此外,手册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将复杂的机械原理和数据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至关重要。我经常将手册中的图示和案例,作为课堂讲解的补充材料,学生们反馈都非常好。手册中关于材料选择和热处理的章节,也为我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让我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最优化的加工处理。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让我能够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DIY的项目爱好者,总是喜欢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从木工家具到简单的电子产品,我对机械结构和零件组装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很多项目中,我总是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瓶颈,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零件,或者如何将它们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用五金手册(第3版)》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找到了一个无所不知的“技术向导”。手册中关于各种金属零件的规格、材质、以及连接方式的介绍,简直太全面了。我曾经在制作一个小型机器人底盘时,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轴承和齿轮来保证传动的顺畅和稳定。翻阅了手册后,我找到了关于不同类型轴承(如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特点,以及各种齿轮(如直齿轮、斜齿轮)的传动精度和负载能力。我根据手册的建议,选择了合适的零件,并掌握了正确的安装方法,最终成功地制作出了一个性能优良的机器人底盘。手册中关于各种紧固件的详细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盲目地使用螺丝,而是能够根据连接的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选择最合适的螺栓、螺母和垫圈,并知道如何施加正确的扭矩,以确保连接的牢固可靠。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爱好者,而是真正具备了一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机械设计相关的资料,当做工具书,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