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杨可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第6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8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对第6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精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作者简介
圣才考研网,提供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3D电子书、3D题库。
目录
第1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凸轮机构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齿轮机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轮系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回转件的平衡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连接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齿轮传动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蜗杆传动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轴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滑动轴承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滚动轴承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7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8章 弹簧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1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附录指定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
前言/序言
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并提供配套的名师讲堂和题库。
杨可桢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是我国众多高校采用的机械类优秀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机械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作为该教材的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笔记基础上,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配套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机械设计相关资料,对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
与本书相配套,圣才考研网提供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3D电子书、3D题库。
购买本书享受大礼包增值服务:手机扫码(本书右上角)。具体包括:①本书电子书(手机版、电脑版);②全国名校机械设计考研真题电子书。
圣才考研网是圣才学习网旗下的考研考博专业网站,提供全国各高校理工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送手机版)、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理工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精讲与实战演练 机械设计是工程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其重要性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从精密仪器到大型装备,无不体现着机械设计的智慧与力量。要掌握这门学科,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其基本原理,更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本书正是为此而生,旨在为广大机械设计专业的学习者,尤其是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子们,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解决方案。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机械设计基础”这一核心课程展开,力求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讲解,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您构建扎实的理论根基,同时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理论精讲——夯实基础,理解透彻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机械设计基础的各个知识模块,力求做到: 系统性与逻辑性: 按照学科发展的脉络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编排。从最基本的概念,如机械、机构、机器的定义与区别,到复杂的传动系统设计,层层递进,确保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深度与广度: 每一个知识点都将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数学基础。例如,在讲解轴承时,不仅会介绍不同类型轴承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还会深入探讨其承载能力、寿命计算、润滑方式、安装与维护等关键环节。同时,我们也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和相关交叉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习者的视野。 清晰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大量的图示、表格和实例分析,将帮助您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机械原理和结构。例如,在讲解齿轮传动时,会配以不同类型齿轮的三维模型图,并结合动画原理,让您清晰地看到其啮合过程和运动传递方式。 核心概念的强化: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概念,如机构的自由度、杆件、副、运动链、平面机构、空间机构、强度、刚度、寿命、可靠性、效率、润滑、材料选择等,将进行反复强调和多角度的阐述,确保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这些基石性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会穿插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说明理论知识在实际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在介绍螺纹连接时,会结合汽车发动机、桥梁结构等实际应用,讲解不同螺纹的特点和选择原则。 重点难点突破: 针对机械设计基础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如机构的运动分析与综合、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强度计算、轴的设计、联结件的设计等,我们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您攻克学习中的“拦路虎”。 具体章节内容涵盖: 1. 机械设计概论: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任务、原则和方法,以及机械零件的一般要求。 2. 机构的组成、类型及其运动分析: 深入讲解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的组成要素(杆件、低副、高副)、自由度计算、运动链的类型及其应用。 3. 平面连杆机构: 重点分析曲柄滑块机构、四杆机构等的运动特点、设计方法和应用。 4. 凸轮机构: 讲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型式、运动分析与设计。 5. 齿轮机构: 齿轮和齿轮传动: 介绍齿轮的基本几何参数、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的特性。 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 详细讲解其强度计算(齿根弯曲强度、齿面接触强度)、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其他齿轮传动: 简要介绍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传动等。 6. 带传动: 概述: 介绍带传动的类型(平带、三角带、V带、同步带)及其特点。 V带传动: 重点讲解其工作原理、受力分析、传递能力计算、带轮设计、张紧与安装。 同步带传动: 介绍其优点、工作原理和应用。 7. 链传动: 讲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载荷计算和链条型号选择。 8. 螺纹联结: 螺纹及其基本参数: 介绍螺纹的种类、牙型、中径、旋向等。 螺纹联结的受力分析: 讲解螺钉、螺母的受力情况,包括拉伸、剪切、挤压等。 螺纹联结的强度计算: 重点讲解螺钉的强度计算,包括轴向拉伸和剪切。 螺纹联结的可靠性: 介绍防松措施。 9. 键联结和花键联结: 讲解键的种类、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花键联结的特点与应用。 10. 销联结: 介绍圆柱销、圆锥销、开口销等,以及其应用和强度计算。 11. 轴的设计: 轴的类型与功用: 讲解传动轴、心轴等。 轴的材料选择: 介绍常用轴类材料的性能。 轴的强度计算: 重点讲解轴在弯矩、扭矩和轴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轴的刚度计算: 讲解轴的变形与校核。 轴的临界转速: 介绍其概念和影响因素。 12. 轴承(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类型与结构: 详细介绍球轴承、滚子轴承等。 滚动轴承的代号与选用: 讲解如何根据载荷、转速和使用寿命选择合适的轴承。 滚动轴承的当量寿命计算: 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润滑: 介绍常见的安装方法和润滑方式。 13. 滑动轴承: 简要介绍其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14. 联轴器: 介绍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和特殊用途联轴器的类型、特点及选用。 15. 离合器与制动器: 讲解摩擦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制动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选择。 16. 弹簧: 介绍螺旋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等,以及其设计计算。 17. 密封: 讲解机械密封、油封等常用密封元件。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实战演练,掌握技巧 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本部分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和历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分析。 精选试题: 题目类型丰富,涵盖了计算题、分析题、设计题等,能够全面考察您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细解析: 每一个题目都提供了由浅入深的详细解析,不仅仅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阐述解题思路、关键步骤、公式应用以及易错点提示。 技巧点拨: 对于考研真题,我们将重点分析出题规律、命题趋势,并总结出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帮助您在考场上更加游刃有余。 易错点提示: 针对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易混淆的概念,在习题解析中进行特别说明,帮助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分层练习: 习题的难度和类型将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帮助您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考研导向: 紧密结合考研大纲,重点考察核心知识点和高频考点,确保您的复习方向与考研要求高度一致。 综合应用: 很多题目会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考察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练习,您将能够: 巩固理论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计算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公式的运用,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培养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方法: 学习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熟悉不同知识点的考查方式。 提升应试技巧: 熟悉考研题型,掌握时间分配和答题策略。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权威性: 本书紧密结合最新的教材和教学要求,内容准确可靠。 系统性: 理论讲解与习题练习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实用性: 丰富的实例和考研真题解析,直接服务于学习和备考。 易学性: 清晰的语言和图示,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全面性: 涵盖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几乎所有重要知识点和考点。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机械设计基础,还是希望在考研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学习伙伴。我们相信,通过认真学习本书的内容,并积极完成相关的练习,您一定能够扎实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