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网络人气作者多木木多继《清川日常》之后,又一经典代表作品!
◆独树一帜的校园故事,倾心演绎极具真实感的中学生活。
◆全文精心修订,新增神秘结局。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你有多少遗憾想要弥补?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一觉醒来,林美回到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初三。开明体贴的林妈妈、曾经陌路的知心好友周磬、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师、沉默寡言的校草图海……与这些人同路,林美平凡普通的中学生活也变得热闹了起来。在这个一切努力都能有所回报的年纪,林美会怎么做?
多木木多
网络人气小说作者,常驻晋江原创网,代表作品有《姜姬》《夏日清凉记事》《寄生》《重回初三》《蕾拉的噩梦》《清穿日常》等。
已出版作品:
《清川日常》
重回初三: Chapter01 年轻了
早上睁开眼,先闻到的是油条和油饼的香气。
林美走到厨房,看到熟悉的旧搪瓷盆里是油条、油饼和炸糖糕,旁边的小奶锅里是微微有点烫手的豆浆,小碗里还放着两个茶叶蛋。
她坐下来边吃边发呆,脑子里简直是一盆糨糊。
外面的太阳很晒人,她走在阴影里,有种如坠梦中的感觉。花坛边是一排大脸盆晒的酱,用白纱布蒙着。王奶奶在厨房干活,冲着窗外喊:“娇娇!别乱跑!”
胡同另一头传来小女孩的声音:“知道了!”
王奶奶从窗户看到林美:“美美啊,去找你妈吗?”
林美还没说话,王奶奶说:“你就穿这身啊?”
她低头看自己,苹果绿横条纹的旧T恤,纯棉运动裤。
胸口平得太有真实感,她盯着看了好一会儿。
“头也不梳?”王奶奶看这院里的孩子都跟自己家的似的,擦着手说,“你等等,我给你拿把梳子。”
林美此时才有那么一丢丢的感觉,连忙说:“王奶奶,我是出来扔垃圾的!我回家梳。”
像跑五十米一样冲进家门,冲进厕所,林美对着那个带着锈斑和水垢的镜子,盯着看了一会儿,转身出来坐在沙发上。
——肯定还是在做梦!
听王奶奶的话,林美梳了个马尾,连镜子都没敢多看,换了身衣服,重点是换上了那件看起来很不像样的胸罩。她别别扭扭地收拾好自己,也不敢在房间里多待,拿上钥匙第二次出了门。
这里是林家以前住的旧小区。一条狭长的胡同,两边是三层高的红砖旧楼,住的都是纺织厂的老职工。
出了旧楼这一片,前面临街是新盖了没两年的新楼,全是六层的小楼,一共四幢,听说是最后一批福利房,以后厂里就不盖房了。
院里住的都是一个厂的职工和家属,林美一路走过来,遇上的都打招呼:“美美,找你妈去?”
林美挨个点头,有一些认识,还叫得出名字,有一些已经彻底没印象了。
走到大门口,自己的脚下意识地拐进了大门口的小卖部。看小卖部的是个大爷,好像姓唐。
唐大爷认识这院里的每一个孩子,见了林美也不起来,指着冰柜说:“吃什么自己拿吧。”
林美还有些反应迟钝,一摸兜说:“没带钱,大爷,我回来再买。”
“拿吧,一会儿把钱送过来就行。”唐大爷拿着大蒲扇拍着腿,“你不是去找你妈的吗?”
林美渐渐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了,换句话说,她知道这不是梦了。
推开冰柜的拉门,一股冷气化作白雾扑面而来,林美被眼前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冰棍和冰淇淋震住了,带着诡异的怀念对它们行注目礼。
“在下头。”唐大爷又发话了,“今天送来有点化了,我就放在下头了,你翻翻。”
林美顺着唐大爷指的地方翻,然后就看到了一大堆小雪人冰糕。
她拿了一个,唐大爷说:“行了,关上吧,冷气都跑光了。”再拿蒲扇一指冰柜下方的旧纸箱,“扔那里。”
林美把包装纸扔了,看着熟悉的“小雪人”都舍不得下嘴,她还记得这种雪糕奶味特别浓。
“唐大爷,这个多少钱?”她问。
“五毛,批发四毛。”唐大爷看着电视说。
五毛,真是良心价。
林美吃着怀念的冰糕过马路。
纺织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盖的,那时这一片都是荒地,盖了大厂子后才有了人气,渐渐形成了一块区。不过改革开放后,纺织厂就慢慢不行了。
这条马路叫纺织路,路这边是厂,路那边是家属院。从纺织一厂一直建到纺织八厂,后来一厂成了总厂,八厂改作挖掘机厂了。
现在是都不行了。
林美他们家是纺织四厂的。
路上的车不多,这一片连商店都很少,虽然是条大路,但很少有车从这里过。
林美的妈妈在厂区的图书室工作,图书室也兼档案室,旁边还有个信息化办公室,摆着几台“586”电脑。
林美过了马路先看到的是纺织厂附中。纺织厂有幼儿园、小学和附中。林美从小就是这么一路上过来,中考时考上了市三中。
说起附中的校长也算是个能人。校长是纺织厂老厂长的小儿子,在家里行三,去上海读的大学。回来后都以为他要进厂领导班子,结果他一心为公,去教书育人,跑去附中当校长了。不过人称小厂长。实在是因为厂长的另外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当年上山下乡,现在老大和老二一个在黑龙江,一个在新疆。
厂里的老人都说小厂长是个能人,这话真不假。
纺织厂一直有政策扶持,毕竟一个厂有几万职工,真要倒了这些人怎么办?再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纺织厂再怎么说有厂区、厂房这么多地,卖出去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只是厂里一直把职工跟厂绑在一起,谁要买地就要负责安置职工,结果连着吓退了两个有心要买的“老总”。
厂子成了这样,小厂长却是一路青云直上。他把纺织厂附中办成了市升学率第二的名校,最后跟省二中联合。小厂长则去了省教育厅。林美记得她最后一次听到小厂长的消息是他正打算往中央活动。
此时再看附中这旧大门,林美不由得想起老人说的话,小厂长果然是个能人,老人的话果然没错。
“你怎么来了?”林妈妈一见林美就赶紧起来,把她拉到电扇底下,“快扇扇。”然后拿着报纸对着林美满是汗珠的额头一阵狂扇。
林美瞄了眼挂在墙上的钟,才八点四十五分。顿时觉得早得不像话,说明她起床时更早。
早知道这么早就接着睡觉了,太浪费时间了!
林妈妈工作的图书馆里放着两排书架,没什么好书,八成都是一看就枯燥得不得了的所谓技能书。林妈妈说:“你去玩会儿电脑吧。我拿钥匙给你开门。”
一听电脑,林美自然是兴致勃勃。
林妈妈这屋就她一个,锁上门带林美去了走廊另一头的计算机信息室,打开门,屋里拉着窗帘,又暗,空气又不好。
两排崭新的“586”蹲在桌上,林美有种看到古董的新奇感,但她一点都不想玩。这里没拉网线,能上网还行,不能上网干什么?对着“586”怀念吗?
林妈妈说:“那要不打开空调,你在这屋凉快会儿?”计算机信息室是这三层楼里仅有的装空调的房间,汽车班的那群小子吃完中午饭就喜欢过来要钥匙,进来吹空调睡午觉。
林美摇头,她一个人坐在这屋里干什么?
“那你回家看电视吧。”林妈妈说。
出去后,林妈妈给了林美十块钱,说:“中午回去给你带炸鸡,快回去吧,这么热的天别在外面跑了,在家看电视。”
林美乖乖地跟林妈妈挥手说拜拜,觉得自己真是可爱。下楼路过一楼的茶水间,茶水间外不知为什么摆了个体重计。她上去一称,见指针顽固地停在了“45kg”这个数上。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林美真的美得发飘,要知道她有多少年没下过“55kg”了,其实大多数时间她一直停留在“60kg”左右……
所以看到“45kg”,她的第yi个反应是:我居然还有这么瘦的时候!
这简直比中大奖还让人激动啊。
Chapter01 年轻了
Chapter02 重回校园
Chapter03 开学
Chapter04运动会
Chapter05 林美的家世
Chapter06 突如其来的考试
Chapter07叛逆少女周磬
Chapter08 篮球与唱片
Chapter09 交出家教
Chapter10 领导视察
Chapter11 与“暗恋对象”传绯闻
Chapter12 校园“恋爱”风潮
Chapter13 模拟考
Chapter14放炮、山地车、青春痘
Chapter15体育课考试
Chapter16中考一个月倒计时
Chapter17中考
Chapter18尾声
Chapter19 开学与军训
Chapter20 胡老师
Chapter21 马源与马大帅
Chapter22 物理考试
Chapter23 补课
Chapter24 放假
Chapter25 新学期
Chapter26 教辅与课外书
Chapter27 过年
Chapter28 生病
Chapter29 水上乐园
Chapter30 去不去英语角
Chapter31 学生出卷获赞
Chapter32 最后的长假
Chapter33 备考
Chapter34 上战场
Chapter35 毕业
Chapter36 我们恋爱了
Chapter37 再回首
这本小说简直是我的“时间胶囊”!每次翻开它,都能立刻被拉回到那个青涩又充满活力的年纪。故事的主角那种迷茫与成长的交织感,太真实了。他面临的那些选择,无论是友情中的小摩擦,还是面对学业压力的挣扎,都让我感同身受。我记得自己初三时,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分数焦虑到失眠,而书里的情节将这种细腻的情感捕捉得淋漓尽致。作者在描绘校园生活场景时,那种光影、那种空气中的粉笔灰的味道,仿佛都能透过文字闻到。更妙的是,它不仅仅是怀旧,它在探讨的是“如果能重来一次,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主角的每一次尝试和失败,都蕴含着对现状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成熟的应对方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错失的那些机会,也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读完后,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心理按摩,把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少年心事又细细捋了一遍,非常治愈。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克制却有力的表达方式。很多场景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画面。比如对某个特定老师的刻画,没有过多的形容词堆砌,只是通过他讲课时的一个习惯性手势,或者他偶尔流露出的疲惫,就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得不得了。而且,它成功地避开了“玛丽苏”或“霸道总裁”式的俗套,聚焦于“普通人”在特定压力下的挣扎与光芒。这种“真实感”是很多青春小说所欠缺的。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成长往往是悄无声息的,是无数个夜晚埋头苦读的寂静积累,而不是浮夸的戏剧冲突。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便是最平凡的日常,只要用心去感受,也能爆发出动人的力量。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三册书的篇幅分配和主题递进处理得非常专业。第一册着重于“适应与困惑”,将主角从新的环境和身份中解放出来;第二册则聚焦于“冲突与选择”,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矛盾爆发期;而第三册则转向了“和解与展望”,收束得干净利落,不留遗憾,但也留有余韵。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保证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投入度。我尤其喜欢它对“选择的代价”的探讨。书中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不是轻松做出的,作者细致地展示了主角在权衡利弊时的内心挣扎,以及做出决定后必须承受的后果。这使得故事的格局一下子拔高了,不再是单纯的校园故事,而是一部关于责任和自我定义的成长哲学。看完后,我忍不住思考,我的人生中,哪些关键的“岔路口”,我的选择又意味着什么。
评分我必须说,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辣。它不像有些青春文学那样矫揉造作,而是带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略显粗粝的真诚。情节推进得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是那些关于竞争和友谊的转折点,处理得非常巧妙。比如某次关键考试前夕,几位主要人物之间的暗流涌动,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作者显然对那个特定年龄段的人际关系有着深刻的洞察力,那种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隐藏着多少试探、维护和不为人知的付出。而且,这本书的“爽点”设置得非常高明,不是那种空洞的逆袭,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之上的,让人读起来心服口服。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拼尽全力”的美感,让人在为角色欢呼的同时,也激励自己去更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拿起这本书时,我对“重回初三”这个设定有点警惕,怕它落入俗套。但读进去之后,我彻底被吸引了,因为它并没有把主角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视角玩家”。相反,他虽然拥有了“预知”的优势,但依然要面对人性的弱点、历史的惯性,以及来自周围环境的真实阻力。这种“努力了也不一定立刻见效”的设定,非常贴近现实的残酷性。它教会了我一个道理:知识和经验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力量源于持续的、不懈的行动和面对挫折的韧性。这本书的结尾处理得尤其高明,它没有给出所有人幸福美满的结局,而是给出了一个“尽力而为”的交代,这比任何完美结局都更震撼人心。它让我感觉,我不是在看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在见证一个灵魂的洗礼和重塑。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挺好的
评分没想到是阉割版,删了好多内容,前后都连不上
评分没想到是阉割版,删了好多内容,前后都连不上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通俗网文的范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