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范雪荣 著
图书标签:
  • 纺织染整
  • 染整工艺
  • 纺织技术
  • 纺织工程
  • 印染技术
  • 纤维材料
  • 纺织化学
  • 服装设计
  • 纺织品质量
  • 应用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140
版次:3
商品编码:121648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是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和近年来染整技术的发展而编写的。经过修订,本书内容更加完善、全面,书中涉及的技术更加贴近实际。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纺织工程专业、轻化工程专业造纸工程和皮革工程方向以及独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艺学或染整概论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内容包括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能,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助剂和生物酶的基本知识,各类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和常用染整设备。同时,对彩色棉纤维、Lyocell纤维、PTT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计算机配色、电子分色制版等计算机技术在纺织品染整中的应用,喷墨印花、特种涂料印花等新型印花技术,生物酶整理、防紫外线整理等功能性整理技术和生态纺织品标准也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

范雪荣,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2001年晋升教授。“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南大学图书馆与档案馆馆长,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食品与轻化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染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印染专业委员会、织造专业委员会委员,《纺织基础科学学报》编委,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Fibers and Polymers,纺织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天然纤维生物酶加工技术和基于酶特定催化作用的纤维材料功能化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1
 第一节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1
一、天然纤维素纤维1
二、再生纤维素纤维10
 第二节 蛋白质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16
一、蛋白质的基础知识16
二、羊毛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18
三、山羊绒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22
四、蚕丝的结构和主要性能23
 第三节 合成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26
一、涤纶的结构和主要性能26
二、锦纶的结构和主要性能29
三、腈纶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能31
四、氨纶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能33
五、聚乳酸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35
第二章 染整用水和染整助剂37
 第一节 染整用水37
一、水质对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影响37
二、水的软化39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41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知识41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43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和常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47
 第三节 聚丙烯酸(酯)56
 第四节 聚硅氧烷57
 第五节 聚氨酯58
 第六节 生物酶60
一、酶的催化特性60
二、酶的作用机制60
三、酶的分类61
第三章 纺织品的前处理63
 第一节 棉织物的前处理63
一、原布准备63
二、烧毛64
三、退浆66
四、煮练68
五、漂白70
六、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工艺74
七、丝光75
八、天然彩棉织物的前处理80
 第二节 麻织物的前处理81
一、苎麻织物的前处理81
二、亚麻织物的前处理82
 第三节 羊毛初步加工和毛织物的漂白82
一、选毛83
二、洗毛83
三、炭化84
四、毛织物的漂白85
五、有色动物纤维的漂白85
 第四节 丝织物前处理86
一、丝织物的脱胶87
二、丝织物的漂白88
 第五节 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前处理89
一、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前处理89
二、合成纤维织物的前处理91
三、混纺和交织织物的前处理91
 第六节 其他织物的前处理93
一、绒类织物的前处理93
二、色织物的前处理95
三、棉针织物的前处理96
四、含氨纶弹性织物的前处理98
第四章 纺织品的染色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染料概述100
二、光、色、拼色和电子计算机测配色104
三、染色基本理论106
四、染色方法和染色设备110
 第二节 直接染料染色115
一、直接染料的分类及其染色性能116
二、直接染料的染色方法117
三、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118
四、直接染料的发展119
 第三节 活性染料染色120
一、活性染料的类型及其染色性能121
二、活性染料与纤维的反应125
三、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127
四、活性染料竭染的染色特征值———SERF值128
五、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129
 第四节 还原染料和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132
一、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染色方法133
二、可溶性还原染料的性能和染色方法135
 第五节 硫化染料染色137
一、硫化染料的染色过程138
二、硫化染料的染色方法139
三、液体硫化染料的染色139
四、硫化还原染料的染色140
 第六节 酸性染料染色140
一、酸性染料的染色原理141
二、酸性染料的染色方法142
 第七节 酸性媒介染料染色144
一、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机理145
二、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方法145
 第八节 酸性含媒染料染色147
一、酸性含媒染料的类型与性能147
二、酸性含媒染料的染色方法148
 第九节 分散染料染色150
一、分散染料的结构和性能150
二、涤纶的染色性能151
三、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原理152
四、分散染料对其他纤维的染色155
 第十节 阳离子染料染色155
一、腈纶的染色性能156
二、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性能157
三、影响阳离子染料染色的因素158
四、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方法159
五、新型阳离子染料的染色160
 第十一节 涂料染色161
 第十二节 新型纤维及羊绒的染色163
一、涤纶超细纤维的染色163
二、Lyocell纤维的染色165
三、Modal纤维染色165
四、聚乳酸(PLA)纤维染色165
五、羊绒染色166
 第十三节 混纺和交织织物染色167
一、概述167
二、涤棉混纺织物染色168
三、毛混纺织物染色172
四、丝绸类交织物的染色174
五、氨纶弹力织物的染色174
第五章 纺织品印花177
 第一节 概述177
一、印花工艺177
二、印花方法178
三、印花原糊187
四、筛网制作190
五、电子分色制版190
 第二节 涂料印花194
一、涂料印花色浆的组成194
二、涂料直接印花工艺196
三、特种涂料印花196
四、涂料数码喷墨印花202
 第三节 纤维素纤维织物印花203
一、直接印花203
二、防染印花208
三、拔染印花213
四、活性染料数码喷墨印花215
 第四节 蚕丝织物印花216
一、蚕丝织物的直接印花216
二、蚕丝织物的拔染印花和防印印花218
三、蚕丝织物数码喷墨印花218
 第五节 毛织物印花219
一、毛织物直接印花220
二、毛织物拔染印花223
三、毛织物数码喷墨印花224
 第六节 合成纤维织物印花225
一、涤纶织物印花225
二、腈纶织物印花231
三、锦纶织物印花233
 第七节 混纺织物印花233
一、涤纶混纺织物印花233
二、毛腈混纺织物印花238
 第八节 其他印花238
一、印花泡泡纱238
二、烂花印花239
第六章 纺织品整理240
 第一节 整理概述240
一、整理的概念和目的240
二、整理的分类240
三、整理的方法241
 第二节 棉织物整理241
一、定形整理242
二、光泽和轧纹整理245
三、绒面整理246
四、增白整理248
五、手感整理248
六、树脂整理251
七、酸减量整理255
 第三节 毛织物整理255
一、毛织物整理概述255
二、毛织物湿整理256
三、毛织物干整理261
四、毛织物特种整理264
 第四节 丝织物整理268
一、丝织物机械整理268
二、丝织物化学整理270
 第五节 合成纤维织物的热定形271
一、热定形机理272
二、热定形设备及工艺273
 第六节 混纺和交织织物整理274
一、涤/棉织物整理274
二、涤/黏、涤/腈织物整理274
 第七节 棉针织物防缩整理276
一、棉针织物缩水的原因276
二、棉针织物防缩的措施277
第七章 纺织品功能整理280
 第一节 拒水拒油整理280
一、拒水拒油整理的概念280
二、拒水拒油原理280
三、常用拒水拒油剂的结构、性能和整理工艺284
四、整理织物拒水和拒油性能的测试287
 第二节 阻燃整理289
一、纺织品的燃烧性289
二、阻燃机理和阻燃剂291
三、阻燃整理工艺293
四、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297
 第三节 抗静电整理298
一、抗静电的方法299
二、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301
三、静电大小的衡量303
 第四节 卫生整理304
一、卫生整理的机理305
二、卫生整理剂和卫生整理工艺305
三、卫生整理的检验308
第五节 易去污整理309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309
二、易去污的原理310
三、易去污整理剂和易去污整理工艺312
四、防污及易去污整理剂和整理工艺314
五、易去污性能的检测316
 第六节 生物整理316
一、纤维素纤维织物纤维素酶减量整理317
二、纤维素酶牛仔布仿旧整理320
三、漆酶牛仔布仿旧整理321
 第七节 涤纶仿真丝绸整理321
一、碱对涤纶的作用322
二、影响减量效果的因素322
三、碱减量工艺323
四、碱减量织物性能的变化324
五、碱减量处理减量率的测定326
 第八节 涂层整理326
一、涂层整理剂326
二、涂层整理分类和涂层工艺328
三、涂层整理的设备330
四、防水透湿层压整理332
 第九节 防紫外线整理335
一、影响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的因素336
二、防紫外线整理的原理337
三、防紫外线整理剂337
四、防紫外线整理工艺338
五、防紫外线整理效果的测试339
第八章 生态纺织品341
 第一节 纺织生态学与生态纺织品341
一、纺织生态学341
二、生态纺织品342
 第二节 生态纺织品标准342
一、生态纺织品标准100342
二、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346
参考文献350

精彩书摘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
  二、纤维素酶牛仔布仿旧整理
  牛仔布通常要经过石磨水洗整理,剥除部分染料,以达到仿旧的外观。牛仔布纤维素酶仿旧整理是纤维素酶应用最为成功,也是应用量最大的领域。
  牛仔布仿旧整理通常在加工成服装后进行,最初是先用冷水或热水洗涤,然后用氧化剂漂白褪色。随后又出现了用金刚砂进行部分磨白的整理工艺。但最常用的仿旧整理是石磨水洗,即将牛仔服装与浮石等磨料一起用转鼓洗衣机进行洗涤。浮石洗涤整理对织物损伤大,易造成断纱甚至破洞,浮石和沙粒还会残留在服装的布料内,同时也易损伤设备。
  用纤维素酶进行仿旧整理,基本上可解决浮石水洗整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赋予织物独特的风格。用纤维素酶代替或部分代替浮石进行水洗整理的原理是:通过纤维素酶对纤维表面的剥蚀作用,使纤维表面被磨损,染料被剥离,产生水洗石磨的外观。用纤维素酶进行仿旧整理对织物,尤其是缝线、边角和标记等损伤小,织物的柔软性和悬垂性好,设备磨损小,可以对较轻薄的织物进行加工。纤维素酶仿旧整理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易产生非均匀处理印痕、折痕,易沾色和强度损伤等。
  用于牛仔布仿旧整理的纤维素酶有酸性纤维素酶、中性纤维素酶和弱碱性纤维素酶等,常用的是酸性纤维素酶和中性纤维素酶。
  酸性纤维素酶对棉等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减量特性,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仿旧整理效果,而且价格较低,处理效率高,在实际处理中应用较多。但酸性纤维素酶对织物的机械性能损伤大,还容易引起返沾色,因此必须考虑防止返沾色或采用有效的手段去除沾色。返沾色是在用纤维素酶处理靛蓝织物时,悬浮于溶液中的染料会再沉积在织物表面,使织物出现蓝色背景和灰暗外观,织物正面对比度减小,这是牛仔布仿旧整理中不希望出现的。
  ……

前言/序言

本书第2版编写于2006年。十年来,国家对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约束要求,印染行业在清洁生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国际上对纺织品的生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欧盟REACH 法规(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的实施,以欧盟为代表的针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消费品上有害物质控制的法规体系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采用的包括纺织产品在内的消费品的生态安全质量要求;对纺织化学品,也已经从过去的对其质量、性能和价格的考量,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其安全性和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
为了适应纺织染整加工技术的发展和纺织品生态要求的提高,本书在保持第2版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全书删去了大豆蛋白纤维染整加工的相关内容;在常用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中,补充了PTT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能;在染整用水和染整助剂中,考虑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涉及的助剂品种和助剂数量较多,补充了该类表面活性剂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在纺织品的前处理中,重新撰写了棉针织物前处理的内容;在纺织品的染色中,修订了阳离子固色剂处理部分的内容;在纺织品印花中,修订了喷墨印花部分的内容,补充了涂料喷墨印花、纤维素纤维织物喷墨印花等内容;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补充了PFOS和PFOA对环境的影响、漆酶牛仔布返旧整理等内容,删除了溴系阻燃整理剂及其整理工艺;在生态纺织品中,刷新了Oeko-Tex Standard 100。对全书的其他内容也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删除了部分较陈旧的内容。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专业书刊,谨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第一章、第七章和第八章由江南大学范雪荣修订;第二章由江南大学王强修订;第三章由南通大学杨静新修订;第四章由天津工业大学霍瑞亭修订;第五章由南通大学张瑞萍修订;第六章由西安工程大学樊增禄修订。全书由范雪荣和王强负责整理。
纺织品染整加工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纤维原料、产品结构、染料、助剂、工艺、设备和生态等方面,而且近年来,这些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染整生产的理念也在发生根本转变。但限于篇幅、收集资料不够广泛和编者的水平,本书的修订难以全面企及这些内容。在内容上也可能存在疏漏之处,热忱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范雪荣
2016年8月于无锡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是一部关于纺织品染整技术与应用的专业著作。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纺织品染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 绪论与基础知识 本书开篇从纺织品染整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现代纺织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入手,引导读者认识染整工艺的重要性。随后,详细介绍了染整过程中涉及的几类重要化学品,包括染料、助剂、整理剂等。重点阐述了各类化学品的分子结构、性能特点、作用机理以及在染整应用中的选择原则。例如,在染料部分,将系统介绍不同类别的染料(如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等)的化学结构、染色原理、适用范围、染色条件及色光特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不同纤维(棉、麻、丝、毛、涤纶、锦纶、腈纶等)上的染色效果。在助剂部分,将详述各类助剂(如匀染剂、分散剂、渗透剂、固色剂、退浆剂、精练剂、漂白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燃剂、防水剂、防污剂等)的化学性质、助剂在染整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选择依据及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 纺织品前处理工艺 前处理是染整加工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后续染色和整理的效果。本书详细介绍了纺织品前处理的各个工序,包括: 退浆工艺: 针对不同浆料(如淀粉浆、CMC浆、PVA浆、丙烯酸浆等)的成分和特性,介绍了相应的退浆方法,如水退法、酶退法、氧化退浆法、水解退浆法等。重点阐述了退浆过程中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退浆工艺来提高浆料去除率,同时保护织物纤维。 精练工艺: 详细讲解了棉、麻、丝、毛等不同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精练原理和方法,如碱练、氧化练、生物精练等。重点分析了精练过程中去除天然杂质(如蜡质、果胶、色素、蛋白质等)的机理,以及精练对织物吸湿性、渗透性、白度和染色均匀性的影响。 漂白工艺: 介绍了各种漂白方法,包括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漂白、过氧化氢漂白(碱性、酸性)、亚氯酸钠漂白、光学增白等。重点阐述了不同漂白剂的作用原理、漂白条件(温度、pH、时间、浓度)、漂白对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织物种类和最终要求选择合适的漂白方法。 丝光工艺: 深入探讨了棉织物的丝光原理、工艺条件(浓碱浓度、张力、温度、时间)以及丝光对织物光泽、强度、染色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显著改善。 第三部分 纺织品染色工艺 染色是染整工艺的核心环节。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各种染料在不同纤维上的染色原理和工艺控制。 分散染料染色: 重点介绍分散染料在涤纶及其混纺织物上的染色机理,包括分散染料的溶解度、扩散、固着过程。详细阐述了高温高压染色、高温常压染色、汽蒸染色、热溶法染色等工艺方法,并分析了温度、pH、匀染剂、扩散催化剂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活性染料染色: 深入讲解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的反应机理,包括染料分子与纤维素羟基的共价键形成过程。详细介绍了浸染(冷染、中温染、高温染)、轧染(冷堆固色、热堆固色、汽蒸固色)、印花等工艺方法,并重点分析了pH、温度、电解质浓度、固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得色量、匀染性、固色率及色牢度的影响。 直接染料染色: 介绍直接染料在纤维素纤维上的染色机理,并分析其染色工艺特点,如染色温度、电解质浓度、pH对染色过程的影响。 酸性染料染色: 详细阐述酸性染料在锦纶、羊毛、蚕丝等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上的染色原理,以及染色工艺中pH、温度、扩散助剂等因素的控制。 阳离子染料染色: 介绍阳离子染料在腈纶纤维上的染色机理,并分析其染色工艺特点,如pH、温度、电解质浓度等的影响。 其他染料染色: 简要介绍还原染料、硫化染料、颜料染色等工艺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混纺织物染色: 重点分析了不同组分纤维在混纺织物上的染色难点和技术要点,如涤棉混纺、锦粘混纺、毛腈混纺等,并提供相应的染色解决方案,包括分染、同浴染色、两次染色等策略。 染色质量控制: 详细阐述了染色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如色泽的均匀性、重现性、色牢度(日晒、水洗、摩擦、汗渍等)、白度、色差等,并介绍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第四部分 纺织品整理工艺 整理工艺是在染色或印花之后,赋予纺织品特定功能和外观的加工过程。本书涵盖了多种重要的整理技术: 柔软整理: 介绍各种柔软整理剂(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两性、硅油类等)的性能特点、作用机理以及对织物手感、悬垂性、蓬松度的影响。 抗静电整理: 阐述抗静电整理的原理,介绍常用的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方法,以及对织物导电性和静电积累的影响。 阻燃整理: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阻燃剂(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其在棉、涤纶等织物上的应用工艺,以及阻燃整理对织物手感、强度和环保性的影响。 防水防油整理: 介绍含氟防水防油整理剂、硅油类防水整理剂等,阐述其疏水疏油的原理,以及在户外服装、工作服等领域的应用。 防污整理: 讲解防污整理的机理,介绍能够提高织物抗污性能的整理剂,以及其在医疗、餐饮等行业的应用。 抗菌防臭整理: 介绍抗菌整理剂的作用机理,以及抗菌防臭整理在运动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应用。 免烫整理: 重点阐述交联型整理剂(如低甲醛、无甲醛整理剂)在棉织物上的免烫整理原理,以及其对织物抗皱性、强力损失和手感的影响。 其他整理: 简要介绍如增容整理、防缩整理、吸湿排汗整理、凉感整理、远红外整理等特殊功能性整理技术。 第五部分 染整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本书还介绍了染整过程中常用到的主要设备,包括退浆、精练、漂白、染色、水洗、烘干、轧光等设备。对各类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要点、维护保养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帮助读者了解设备在工艺实现中的作用,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故障排除。 第六部分 染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本书还将专门的篇幅探讨染整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内容包括: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膜分离、生物处理等;染整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与替代,如低甲醛、无甲醛整理剂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染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染整技术的推广等。 总结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导。本书适用于纺织工程、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从事纺织品染整生产、研发、品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纺织品染整的原理,掌握各类染整工艺的操作要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为纺织品染整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这本书,我的评价是:它是一本既能引人入胜又能令人受益匪浅的学习资料。书中对于色牢度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影响色牢度的各种因素(如水洗、摩擦、光照、汗渍等)的分析,都做到了细致入微。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染整工艺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色牢度测试的标准方法,如ISO、AATCC标准,还详细阐述了影响色牢度的分子结构、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方式、后整理效果等因素,并指导我们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提高产品的色牢度。

评分

不得不说,《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是一本沉甸甸的著作,每一页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行业经验。作为一名在染整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例如,在讲解活性染料的染色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活性染料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与纤维的反应机理,还针对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如冷固型、热固型)在棉、麻、丝、毛等不同纤维上的染色工艺差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比如在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染疵等,书中都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处理建议。

评分

总而言之,《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它以其丰富的知识、严谨的逻辑和实用的指导,赢得了我的高度赞誉。书中对于染整工艺与环境法规的衔接,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让我看到了染整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书中在讨论染整工艺的环境影响时,不仅详细阐述了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还介绍了绿色化学在染整领域的应用,如使用生物酶进行精炼、采用低盐低碱染料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染整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评分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扎实掌握纺织品染整基础理论并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的书籍。《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绝对是我读过的最出色的一本。书中对各种染料和助剂的化学性质、应用原理以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都做得非常深入。例如,在介绍染料的分类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偶氮染料、蒽醌染料等常见染料,还对其化学结构、染色特性、牢度性能以及环保要求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新型环保染料和助剂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染整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这让我对染整工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内容逻辑清晰,让人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学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染整设备介绍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染整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要点以及维护保养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名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非常有实际价值。书中在讲解染色设备时,不仅描述了筒子染色机、溢流染色机等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还对如何根据纺织品的种类、批量和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了指导,并且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如染液循环不畅、温度控制不准等,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对策。

评分

翻开《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一股学术严谨又不失生动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之前对染整工艺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认为就是将布染上颜色而已。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其背后蕴含着多么庞大的科学体系和精妙的设计。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前处理(如退浆、精炼、漂白)到染色、印花,再到后整理(如柔软、抗皱、防水)的完整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在漂白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漂白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纤维上的应用条件,并对如何控制漂白程度,避免对纤维造成损伤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工艺智慧的传承,让我对整个染整过程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染整工艺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印花工艺的详细介绍。从传统的防染印花、拔染印花,到现代的数码印花、转移印花,书中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在介绍数码印花时,书中不仅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备构成,还分析了数码印花在图案设计、色彩表现、环保性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打印头、墨水以及后处理工艺进行了指导,这让我对这项快速发展的印花技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评分

这本《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纺织品生产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系统介绍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际操作的教材。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从最初的纤维特性分析,到各种染料的化学结构与应用原理,再到复杂的印染工艺流程,本书都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和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个工艺步骤背后的科学道理。例如,在介绍还原染料的染色机理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染料的还原、吸附、氧化过程,还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温度、pH值、助剂用量等关键参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是一名纺织品质量检验员,每天都需要处理各种染整质量问题。《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宝典”。书中关于染整过程中常见疵病的产生原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讲解,都非常实用。比如,在讨论染色过程中的“飞色”问题时,书中不仅分析了可能是由于染液浓度不均、升温速度过快、搅拌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还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如优化染液配方、控制升温曲线、调整搅拌速度等,这些指导对我日常的质量判别和问题解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评分

对于《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3版)》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创造力的指南。书中关于后整理技术的部分,尤其让我眼前一亮。从基本的柔软、抗皱整理,到功能性的防水、防污、抗菌整理,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讲解功能性整理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整理剂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还对如何根据不同的纤维和期望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整理剂、优化整理工艺参数,以及如何进行效果测试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这为我探索新的功能性纺织品开发提供了思路。

评分

总体而言还是不错买了主要是做参考资料用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总体而言还是不错买了主要是做参考资料用的

评分

总体而言还是不错买了主要是做参考资料用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总体而言还是不错买了主要是做参考资料用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