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小孩子的童年,都要有图画书作伴。几乎每一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会“珍藏”着自己童年时读过的某一本图画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手段如何发展,简简单单的图画书依然是孩子认知世界、获得成长的很好媒介。正是有了图画书,孩子的童年才有了更多的惊喜、新奇和笑声。
创作这些图画书的人们,历来就是一个神秘的群体。除少数业内人士或童书“发烧友”外,大多数人拿起一本图画书时,往往会直奔主题,投入到内容的世界,对创作者的关注不过是在端详封面时稍作停留,或基本不予关注。尤其因为约定俗成的缘故,绘制图画书的插画师的名字永远排在文字作者之后,他们更像是相声里的捧哏演员,甘为陪衬的“绿叶”。然而,谁又否认,正是籍着插画家们创作的一幅幅插画,才使得图画书成为图画书,才使得小孩子在看到图画书的一刹那眼便瞪大双眼进而伸出手来——“我要,我要……”
那么,插画家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插画家的呢?“为什么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和甘伯伯去游河》《让路给小鸭子》和《好饿的毛毛虫》这些童书的创作者们都选择了图画书作为他们的终身事业和激情所在?”一本本代代相传的经典图画书是怎样从插画家的笔下诞生的呢?耕林童书馆“亲爱的天才”系列,继《亲爱的天才》和《童年的力量》之后,又推出第三本力作:《图画书为什么重要:二十一位世界著名插画家访谈录》。这本书向人们展示了享誉世界的杰出童书插画家们不一样的精神世界,也回答了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喜爱和需要图画书的大问题。
莫里斯·桑达克、昆廷·布莱克、罗伯特·麦克洛斯基、艾瑞·卡尔、莫·威廉斯、莉丝贝特·茨韦尔格……这些如星宿般灿烂的名字筑成了当代插画家群体很炫目的金字塔塔顶。他们用比他们名字更响亮的经典图画书丰富了这个地球上无数孩子们的童年,启迪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为人类美术发展史勾画出很单纯、很温情也很靓丽的色彩。有趣的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童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这些插画家们初涉童书的时候,或许是出于谋生,或许是出于天赋,或许是半路出家,甚至是不经意的歪打正着,几乎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童书插画巨匠,能够在图画书艺术形式的发展史册上画出厚重的一笔。这本书的著者伦纳德.S.马库斯以严谨的考据精神,采访了当代21位童书领域的创作大师,探索了上述问题,并且告诉我们:图画书,绝不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马库斯曾在耶鲁大学历史系接受过完整的史学教育,是童书及童书插图领域享誉世界的作家,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及童书出版领域研究,著述颇丰。他亲切的提问引发了众插画家侃侃而谈:谈童年、谈际遇、谈奋斗、谈挫折、谈成就……敞开心扉,嬉笑怒骂。有些插画家甚至接受了多次访问,前后跨度超过20年。比如莫里斯·桑达克,本书收入了马库斯在1988年、1993年和2011年对他的三次访谈实录。桑达克于2012年去世,这三段访谈是他在不同人生阶段对自己艺术生命历程相当真实感悟和很珍贵的见证。大师们的访谈实录,构成了一部当代童书插画的口述史。
通过著者与大师面对面的交谈,我们能够近距离认识这些艺术家,了解了他们踏上图书插画之路的人生轨迹和艺术感悟,同时也认识了他们的艺术——图画书。无论你是专业童书工作者,还是热衷亲子阅读的父母,阅读这本书都会帮你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丰富自己的人生。
与原著不同的是,这本书在末章节,还收入了本书译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对马库斯的专访。马库斯在这次成功的访谈中,爆料了采访这些插画家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尤其是抖出了不少大师们的趣闻轶事……使本书的视角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丰满、有趣。
童书绘本是启蒙孩子认识世界的门,让21位世界童书创作者和我们面对面,分享他们每一个精彩故事的奇幻旅程。
本书收入了童书史学家伦纳德·S.马库斯对当代童书界著名的二十一位插画家的访谈实录,有的访谈前后进行三次之多,跨越20多年。如对本世纪伟大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的三次对话前后跨越23年,也成为记录插画家口述个人历史的珍贵的一手资料。通过活泼的对话纪实和全彩插页,生动揭示了这些插画家的成长经历、艺术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他们在作品之外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本书译者、红泥巴网站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老师对伦纳德·S.马库斯进行了精彩的专访实录附于书后。
伦纳德·S.马库斯
童书及童书插图领域享誉世界的作家。他的丰富著作包括《文字的魔杖:幻想小说作家访谈集》《有趣的行当:与喜剧作家的对话》《亲爱的天才》《虚构的看护者》《金色传奇》等,还有论文、访谈和评论见诸《纽约时报书评》和《号角书》等报刊杂志。他也在纽约大学教授儿童文学和儿童发展课程。关于《图画书为什么重要》,他曾说:“我们所喜爱的图画书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就打动了我们,并且在余生继续打动着我们。我发现那是惊人的成就。”马库斯住在纽约布鲁克林。
故事往往不是只有故事,
听故事和说故事的人都有许多背后层层叠叠的人生经历,
而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们,
是因为故事让我们更有能力决定未来的人生。
——本书台湾版作家/绘本评论赖嘉绫
图画是一本书里很容易吸引儿童注意并激发他们兴趣的部分,图画使得书籍更加赏心悦目。这是一本二十一位插画家的访谈集。每一个访谈开头都配有插画家照片、简介,然后是一问一答的访谈实录。对每位插画家,都提出了各不相同的问题。插画家包括了罗伯特·麦克洛斯基、露丝玛丽·威尔斯、莫里斯·桑达克和昆廷·布莱克等大家。书中还展示了每一位插画家的作品手稿。
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将向你详细介绍这些插画家,他们使许多童书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作为一位退休的图书馆员和老师,我把大量时间用于给孩子读书。因为做老师的缘故,我喜欢了解所有作者和插画家的故事。《图画书为什么重要》是一个既有价值又有乐趣的工具。在与插画家的这些对话中,我了解了他们的风格、技巧和身世——这些对我来说足够讲给孩子们听了。
毫不奇怪,伦纳德·S.马库斯访谈的艺术家们虽然经验丰富,但他们之间还是相互学习借鉴的。他们的多元文化视野,通过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得以体现。这本书通俗易读,对每位爱书人来说,都是一本好书。当我们打开一本喜爱的书时,谁不会想到那些多姿多彩的插图呢?
序言 …………………………………………………………… 1
前言 …………………………………………………………… 3
安野光雅 ……………………………………………………… 1
昆廷·布莱克………………………………………………… 11
艾希礼·布莱恩……………………………………………… 20
约翰·伯宁罕………………………………………………… 33
艾瑞·卡尔………………………………………………… 43
洛伊斯·艾勒特…………………………………………… 69
凯文·汉克斯 ……………………………………………… 76
许裕美 ……………………………………………………… 85
塔娜·赫班 ………………………………………………… 92
詹姆斯·马歇尔 …………………………………………… 102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126
海伦·奥克森伯里 ………………………………………… 137
杰瑞·平克尼 ……………………………………………… 148
克里斯·拉希卡 ………………………………………………164
莫里斯·桑达克 ………………………………………………174
彼得·西斯 ………………………………………………… 199
威廉·史塔克………………………………………………… 105
露丝玛丽·威尔斯…………………………………………… 229
莫·威廉斯 …………………………………………………… 245
薇拉·B.威廉斯 ……………………………………………… 255
莉丝贝特·茨韦尔格……………………………………………268
本书著者伦纳德·S.马库斯访谈实录…………………………275
主题词索引 ……………………………………………………295
本书相关插画家部分作品中文版书目…………………………317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它一下子就把“耕林童书馆”这个品牌和“图画书为什么重要”这个核心议题联系了起来。我个人非常关注儿童早期阅读的质量和图画书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现在市面上童书琳琅满目,各种风格和主题都有,但真正能让人深思的、探讨图画书背后创作逻辑的书籍却比较少见。这本书的副标题“童书插画家是怎样炼成的?”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探讨图画书的价值,更会深入到创作实践中,揭示那些优秀插画家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到一个最终作品的蜕变过程。我期待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视觉叙事、色彩运用、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希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那些优秀的图画作品,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能看出门道,从而更好地为孩子选择和引导阅读。这种结合了理论深度和实践探索的书籍,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对艺术创作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对于“12岁”这个目标读者定位,我感到非常好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已经开始接触文字量更大的读物,但同时,他们对图像的敏感度和解读能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这本书如果能用适合他们理解的方式,去解析图画书创作的复杂性,而不是用过于成人化的学术语言,那将是非常成功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有意识地去阅读一幅图”的引导,比如如何去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彩蛋”,如何理解构图对阅读节奏的控制。同时,对于想成为插画师的青少年来说,这本书或许还能提供一些职业生涯的早期启示,比如如何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如何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些都是非常实际和宝贵的经验分享。它应该是一座连接孩子好奇心和未来创作潜能的桥梁。
评分我非常关注“耕林童书馆”在选择收录的案例和讲述的理论时,是否能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毕竟,并非所有畅销的图画书都是真正有深度的。一个好的研究或介绍,应该敢于指出一些作品在艺术性或教育性上的局限,而不是一味地赞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筛选标准,真正理解“好图画书”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热门图画书”的标签。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图画书创作者在面对商业压力、文化审查和儿童心理学等复杂因素时所做的取舍,那无疑会增加其厚度。这种对行业内部运作的揭示,会让读者对“艺术的诞生”这个过程产生更真实、更立体的认知,理解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每一本用心制作的童书。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在于它对“想象力”的再定义。图画书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极大地激活了儿童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力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强大的视觉刺激和叙事引导作为基础。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探讨“留白”的重要性,即插画家是如何通过故意省略某些信息,来邀请小读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去填补画面中的空白。这种主动参与式的阅读体验,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更有益于认知发展。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如何鼓励他们从画面中提取多重含义的实用方法,那它对亲子共读的指导意义将是巨大的。它不应该只是告诉我们图画书“是什么”,更应该教会我们如何更深入、更有意义地“使用”图画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想必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吧?既然主题是图画书,那么视觉呈现本身就是其生命线。我猜想,书中或许会收录一些经典的图画书案例进行深度剖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重要性”是如何通过画面语言体现出来的。比如,某个插画师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和走向来暗示角色的情绪变化,或者如何运用特定的光影效果来营造故事的氛围。如果能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画书风格对比,那就更棒了。比如,欧美的写实风格与日式漫画风格在叙事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如何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探讨,图画书如何作为一种“视觉启蒙”的工具,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世界观和审美判断力。毕竟,童年时期对美的感知,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而图画书正是这种感知的关键入口。
评分评价可以得京豆,之前都没评真是浪费了,以后这是我的专用评价,只要对商品满意,就发出这条评论。
评分书的内容十分精彩,包装很好。价格便宜
评分好。
评分学习一下业界大咖
评分绘本对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读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作为英语老师,非常推荐用英语绘本来给孩子做启蒙
评分商品很好,有机会还会购买!
评分看看这本书,了解图画书是怎么创作的,跟孩子一起阅读时有个借鉴
评分这本书是一个绘本研究比较多的朋友推荐的,我们需要关注绘本,寻找更好的绘本以及更好的与孩子的亲子阅读方法,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效果。请重视绘本的作用。
评分经典作品,文图俱佳,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