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怎么来的 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

它们是怎么来的 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比尔·斯莱文,[加] 吉姆·斯莱文,作 著
图书标签:
  • 科普百科
  • 少儿
  • 动物
  • 植物
  • 自然
  • 科学
  • 儿童
  • 7-10岁
  • 精装
  • 大开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65783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432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它们是怎么来的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9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一本热销十年的少儿科普书

从身边物品的由来认识科学


★ 荣获加拿大诺玛弗莱克图书奖(少年非虚构类)

★ 入选美国全国自然科学教师协会(NSTA)推荐书目

★ 荣获英国学校图书馆协会(SLA)知识图书奖

★ 荣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引进版社科类优秀图书奖


自2006年出版以来累计印刷 20次!

2017年全新改版!硬壳精装,全新翻译,开本更大,纸张更优!


内容简介

你知道吗?

生产CD的原料是从沙子里提取的;肥皂是用脂肪做的;

从树上采来的乳胶可以制成口香糖;粉笔源自微小的海洋生物……

你使用的每一样东西都源自大自然!那么——

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本书将带领我们探索69种常见物品从大自然中转变而来的过程。


每一页都采用分步图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简化为孩子容易理解的科普语言。化繁为简,直观生动,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插画图解中,科普与创意交汇,启发孩子观察和思考。


这本活泼有趣的科技启蒙读物,展现了一幅现代制造业的迷人画面,启发性地回答了那些孩子们常常问到、而大人们却往往忽略了的有意思的问题。印制精美,便于收藏。


想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吗?快用这本书把自己武装起来吧!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的话 .............................................. 8

娱乐与游戏................................10

棒球 .................................................... 12

激光唱片 ............................................ 14

玩具娃娃 ............................................ 16

橄榄球 ................................................ 18

吉他 .................................................... 20

弹珠 .................................................... 22

霓虹灯 ................................................ 24

塑料恐龙 ............................................ 26

瓶子里的船 ........................................ 28

足球 .................................................... 30

冲浪板 ................................................ 32

泰迪熊 ................................................ 34

哨子 .................................................... 36

屋里屋外....................................38

铝箔 .................................................... 40

书 ........................................................ 42

猫砂 .................................................... 44

蜡笔 .................................................... 46

餐具 .................................................... 48

牙线 .................................................... 50

宠物干粮 ............................................ 52

橡皮擦 ................................................ 54

火柴 .................................................... 56

镜子 .................................................... 58

铅笔 .................................................... 60

保鲜膜 ................................................ 62

陶瓷 .................................................... 64

肥皂 .................................................... 66

创可贴 ..........................................68

牙膏 .................................... 70

蜡烛 ......................... 72

金属丝 ............74

吃的喝的....................................76

面包 .................................................... 78

麦片 .................................................... 80

奶酪 .................................................... 82

巧克力 ................................................ 84

可乐 .................................................... 86

签语饼 ................................................ 88

冰激凌 ................................................ 90

豆豆软糖 ............................................ 92

番茄酱 ................................................ 94

甘草棒 ................................................ 96

牛奶 .................................................... 98

意大利面 ..........................................100

花生酱 ..............................................102

薯片 ..................................................104

盐 ......................................................106

自来水 ..............................................108

袋泡茶 ..............................................110

酸奶 ..................................................112

口香糖 ..............................................114

服装和纺织原料......................116

牛仔裤 ..............................................118

棉纱 ..................................................120

聚酯纤维 ..........................................122

人造丝 ..............................................124

跑鞋 ..................................................126

蚕丝 ..................................................128

羊毛线 ..............................................130

工作手套 ..........................................132

基础材料..................................134

铝 ......................................................136

砖 ......................................................138

水泥 ..................................................140

玻璃 ..................................................142

铁和钢 ..............................................144

木材 ..................................................146

纸 ......................................................148

石油 ..................................................150

塑料树脂 ..........................................152

橡胶 ..................................................154

资源回收 ..........................................156

词汇表 ..............................................158


精彩书摘

早在17世纪初期,欧洲人就开始使用铅笔了(见第60页“铅笔”)。那时,如果他们需要擦掉字迹改正错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工具竟是一片面包!后来,18世纪的科学家们兴奋地发现了一种富有弹性的新物质——美洲人称之为生橡胶。一个叫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英国人发现,生橡胶非常适合用来擦掉铅笔字迹。他称之为橡皮。于是,橡皮擦诞生了。


今天,电脑键盘上的“删除”键可以帮助我们删除许多错误,但我们仍然需要使用铅笔和橡皮擦。


1.粉末状或液态的合成橡胶(见第154页“橡胶”)被送到橡皮擦制造厂。如果要使用天然橡胶做原料,那么运来的将是结实的大块儿,工人们必须先将其粉碎或溶解。


2.将橡胶原料与研磨过的浮石粉(可以使橡胶变得略微硬些)、氧化铁(可以让橡胶呈粉色)、植物油、硫和其他物质混合起来。


3.加热混合物,使硫与橡胶充分混合,以增加橡胶的强度,让它更耐用。


4.将柔软的、热乎乎的原料通过一个机器挤成又长又细的圆柱状橡皮棍。把橡皮棍切成小段儿,等它们冷却后,再运送到铅笔制造厂。


5.单独使用的块状橡皮擦是将热的橡胶混合物注入模具做成的。等到混合物冷却后,打开模具,橡皮擦就成型了。


吓人的橡皮擦


前言/序言

作者的话


你生活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你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许知之甚少。

作者的话


你生活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你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许知之甚少。


就拿普通的一天来说吧。早晨你匆忙套上牛仔裤(它们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它们是蓝色的?);在学校,你和你的朋友们投掷橄榄球(橄榄球怎么会拥有这么完美的橄榄形?);回到家里,你给自己做了个花生酱三明治(花生是如何被碾碎然后跟酱混合到一起的呢?)??


与现在相比,几个世纪前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7世纪的普通孩子,你会很了解你的衣服、食物以及玩具是怎么来的,因为你每天都会看到大人制作它们。如果住在乡下,你会见到村民们手工制作每一样东西。你家自己种粮食,你妈妈把羊毛纺成纱再编织成毛衣,你的玩具甚至就是用一块儿木头和几截绳子做成的。


自从史前时代的采猎者开始漫步地球以来,人类就开始运用双手和想象力,利用身边的植物、动物、岩石以及其他自然材料制造自己需要的物品。然而,到了18世纪,这一切彻底改变了。


工业革命使工厂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最早用这种方式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棉布。过了不久,许许多多其他产品也这样从工厂里生产出来了。新型机器和快捷的生产方式使制造业蓬勃兴起。蒸汽机的发明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有了它,复杂的大型机器才有了驱动力。


随后而来的是大规模生产。美国发明家伊莱·惠特尼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用机器批量生产出产品的零件,然后雇用非技术工人进行组装。以滑膛枪的制造为例:制造一杆滑膛枪,采用机器批量生产出零件再组装的方式,花费的时间只是纯手工制造所花时间的零头。


20世纪,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用于小汽车和大货车的生产。车辆在流水线上缓慢移动,每个工人负责装配一个或几个零件。从那时候起,成千上万的产品由工厂生产出来,

而生产它们的工人只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对产品的其他部分是如何制造的,以及所有零件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几乎一无所知。


今天,计算机的使用又一次大大地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在很多工厂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和机器人不仅能独立地完成整个产品的组装,还能将它们打包到集装箱,最后运往

商店。


对于几个世纪前的村民来说,现代制造业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世界。他们会被我们觉得司空见惯的数不清的事物震惊——从玉米片、跑鞋到电脑游戏、数字光盘??然而,无论这些产品多么复杂,它们仍然来源于大自然。


制造业是从原材料采集开始的,比如对蕴藏在海洋、大地和森林中的石油、矿产和木材等资源进行开采。用这些原材料制造产品通常要经过

两个阶段:初加工时,原材料被转化为规格一致的木料、钢材、塑料、玻璃或黏土;再加工时,这些材料可能被熔化、切割、锻压,而且时常会被加热、加压,以及进行化学处理,使其发生分子结构上的变化。人们最后将各种零件组装起来,制造出最终产品。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向你展示你所熟知的69种物品的制造过程。在此,你不会看到电脑游戏和手机这样的高技术产品。它们的制造过程太复杂,无法在有限的篇幅内讲清楚。但是你能找到一些老朋友。你将揭开自己身边的一些秘密,比如:岩石是如何变成可乐罐的,树木是怎样变成吉他的,牛仔裤为什么是蓝色的。



《它们是怎么来的: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 开启孩子的好奇之旅,解答生命与世界的万千疑问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险家,他们用稚嫩的眼睛打量着这个斑斓的世界,用纯真的童音抛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从日出日落到春夏秋冬,从花草树木到飞禽走兽,从高山大海到浩瀚星辰,再到我们自身——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件事物,都仿佛藏着一个等待被揭开的秘密。 《它们是怎么来的: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正是为这些充满求知欲的小小探险家们量身打造的百科全书。它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口,一辆承载着无数知识与想象的时光列车,邀请孩子们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内容详尽,覆盖广阔: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无所不包 本书的内容设计,旨在满足7-10岁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求知兴趣。我们深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渴望,也开始对更深层次的原理产生好奇。因此,本书的主题设计紧紧围绕“它们是怎么来的”,从最根本、最源头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事物的起源、形成和演变。 生命的故事,从何而来? 生命,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奇迹。本书将带领孩子们追溯生命的起源,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形态各异的植物和动物。为什么小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鱼儿如何在水中呼吸?恐龙是如何统治地球又为何消失?鸟儿又为何会飞翔?书中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精美的插图,讲述生命的演化历程,介绍不同生物的生存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这个星球上扮演的角色。无论是我们熟悉的猫狗,还是遥远的企鹅和长颈鹿,亦或是深海中的奇异生物,都将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解答他们对“生命是怎么来的”的疑问。 地球的奥秘,如何形成? 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它为什么会有陆地和海洋?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地震是怎么回事?季节的更替是怎样发生的?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地球的构造,解释地质活动的原因,讲述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孩子们将了解岩石的形成,水的循环,以及大气层的秘密。从地球的诞生到板块的移动,从风的形成到雨的落下,每一个自然现象都将变得清晰易懂,让孩子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有更深的认识。 宇宙的广袤,从何而生?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宇宙的神秘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恒星是如何燃烧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黑洞又是什么?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怎么来的?《它们是怎么来的》将带领孩子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起源。从太阳系的构成,到银河系的奥秘,再到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本书将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描绘宇宙的宏伟画卷。孩子们将了解到,我们不仅仅是地球的孩子,更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份子,由此激发出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物质的本质,如何构成? 我们周围的一切,从桌子椅子到空气水,都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原子、分子这些概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或许有些抽象。本书将用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演示,解释物质的组成原理。水是怎么变成冰或蒸汽的?金属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特性?空气里到底有什么?孩子们将初步接触到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物质是如何变化和转化的,从而对身边的一切物质产生更科学的认知。 人类的进步,如何发展? 从钻木取火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们住在山洞里?又是谁发明了车轮和轮子?火是怎么被发现的?文字又是如何产生的?本书将带领孩子们回顾人类的早期生活,介绍重要发明和技术突破,讲述不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孩子们将了解到,我们今天的便利生活,是无数代人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从而培养对人类历史的兴趣和对先辈的尊敬。 日常的智慧,蕴藏玄机 除了宏大的主题,本书也关注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笑?为什么会流眼泪?为什么需要睡觉?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身体又是如何成长的?衣物是如何制作的?我们吃的食物从哪里来?本书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人体运作的奥秘,介绍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流程,以及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能让孩子们在解决身边疑问的同时,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精装大开本,品质卓越:为阅读体验保驾护航 《它们是怎么来的》采用精装大开本设计,不仅坚固耐用,方便孩子翻阅,更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书中丰富多彩的插图。 高清精美插图,视觉盛宴: 本书的插图团队由国内外顶尖少儿插画师组成,他们以细腻的画风、鲜艳的色彩和富有创意的构图,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无论是细胞的内部结构,还是遥远的星系,亦或是古代的生活场景,都通过精美的插图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些高品质的插图,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字体清晰,排版合理: 考虑到7-10岁孩子的阅读习惯,本书采用了大号、清晰的字体,配合合理的排版,让阅读过程更加舒适。文字与插图的有机结合,使得每一页都充满吸引力,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 优质纸张,环保安全: 本书选用高品质的环保纸张印刷,触感细腻,色彩饱满,而且对孩子的视力健康无害。精装的设计也确保了书籍的牢固性,能够经受住小读者们反复翻阅的考验。 科学严谨,趣味盎然:让学习变成一场快乐的探险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科学严谨,所有知识点都经过专家审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但同时,我们深谙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科学知识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形象的类比中。 疑问式引导,激发主动思考: 每章的开头,都以孩子们最常提出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例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小鸟是怎么学会飞的?”这种疑问式的设计,能够迅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故事化讲解,趣味无穷: 复杂的科学原理,被巧妙地融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例如,讲解原子结构时,可能会用“乐高积木”的比喻;讲解生命演化时,会用“时间的长河”来形容。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 互动式设计,增强参与感: 书中还设置了一些小小的互动环节,例如“猜一猜”、“想一想”等,鼓励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动脑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普小贴士,拓展视野: 在每个章节的末尾,还会有一些“科普小贴士”,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延伸知识、有趣的冷知识,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用,帮助孩子们拓宽知识面,发现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培养核心素养,点亮未来之路 《它们是怎么来的: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份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是启迪智慧、激发潜能的宝藏。 培养科学精神: 通过对事物起源和原理的探索,孩子们将建立起初步的科学思维方式,学会用观察、思考、提问、验证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本书涵盖的广泛而有趣的内容,能够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点燃他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词汇,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理解因果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塑造积极的世界观: 通过了解生命的奇妙、宇宙的广阔、人类的进步,孩子们将形成更加积极、开阔的世界观。 送给孩子一份探索世界的礼物 《它们是怎么来的:精装大开本少儿科普百科全书 [7-10岁]》是一套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的百科全书。它将成为孩子书架上最受欢迎的一员,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在探索中收获知识。无论是在家庭阅读时光,还是在学校的课堂之外,本书都将是孩子们探索世界、解答疑惑的最佳伙伴。 让这本百科全书,成为点亮孩子好奇心、滋养其智慧成长的火种。让每一个“为什么”,都变成一段奇妙的知识旅程的起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问答形式设计也很有吸引力。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知识点,而是通过“孩子会问什么,书会怎么回答”的模式来展开。这种“提问-解答”的结构,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他们会更容易带着自己的疑问去阅读,并在书中找到答案。我儿子经常会指着书中的问题问我:“妈妈,你看,这里问‘月亮为什么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弯的?’,这本书是怎么回答的呀?” 然后我们一起找答案,他会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在“解谜”一样。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评分

我真的要为这本书的插画点个大大的赞!太精美了!每一页都像是一幅幅小小的艺术品,色彩鲜艳但不刺眼,细节描绘得非常到位。我儿子尤其喜欢关于“动物是怎么来的”那一部分的插图,每次看到那些可爱的卡通形象,他都能哈哈大笑。比如,里面画的“小鸡破壳而出”的画面,用了很柔和的黄色和粉色,把小鸡那种努力挣脱蛋壳的萌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还有关于“植物是怎么生长的”那一章节,那些细致的植物生长过程图,甚至能看到根系是如何向下延伸,茎叶是如何向上舒展的,这种视觉化的呈现方式,比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也更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少儿科普百科全书”这个定位有点担心,毕竟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太多了,有些要么内容太浅,要么太深奥,很难找到一本真正适合7-10岁孩子,又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但《它们是怎么来的》这本书,真的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选取的知识点都很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又挖掘得很深入,用一种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比如,关于“雨水是怎么来的”,它没有直接讲蒸发、凝结、降水,而是通过“云朵妈妈”和“水滴宝宝”的故事,让孩子明白雨水的循环过程,是不是很有趣?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真的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大开本的设计,让画面和文字都显得很舒展,不会让孩子觉得拥挤。而且,字体大小适中,清晰易辨,孩子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最重要的是,它在一些关键的词汇和概念上,会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加粗来强调,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容易抓住重点。我儿子有时候会指着某个词问我:“妈妈,这个‘光合作用’是什么意思呀?” 然后我再引导他看书里的解释,他就能理解得更快。这种贴心的设计,真的让亲子共读变得更加顺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本激发孩子探索欲的“火种”。我儿子看完这本书的“交通工具是怎么来的”那一章后,突然迷上了研究各种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甚至会拿起纸笔画出他想象中的“新型汽车”。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正是我们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它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飞机是怎么飞的”,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是什么让飞机能够飞起来”,然后通过书中的解释,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甚至激发他们去进一步探索。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知识的趣味性与严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它不像一些成人科普那样严谨到枯燥,而是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例子来讲解科学原理。比如,关于“人类是怎么来的”这一部分,它并不是直接抛出复杂的进化论,而是从“生命的种子”开始讲起,用“ DNA”这个神奇的“指令码”来解释生命的延续和多样性,这种解释既有科学依据,又富含童趣,让孩子能更容易接受。同时,它也没有为了追求趣味性而牺牲科学的准确性,每一个知识点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是,它并没有局限于讲述“是什么”,而是着重于“怎么样”和“为什么”。这种“过程性”的讲解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有帮助。例如,在讲解“火是怎么来的”时,它不会停留在“火可以取暖、可以煮饭”的层面,而是会一步步解释从最初的摩擦生火,到后来的钻木取火,再到现代的打火机,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这种对“过程”的梳理,让孩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讲解每一个主题的时候,都会引用很多真实的案例和历史故事,这让原本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在讲到“眼睛是怎么看见东西的”时候,它会穿插一些关于古代人们如何观察星象、如何制作眼镜的小故事,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无疑会极大地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家孩子最近的“心头好”!自从这本书到家,他简直像装了什么“好奇心发射器”一样,每天捧着不撒手,问题也变得五花八门。以前问他“今天学校怎么样”,他总是简短地回答“还行”,现在呢?他会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书里看到的“小秘密”。比如,那天他突然指着桌子上的水果,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你知道苹果是怎么从一颗小种子变成这么多甜甜的果子的吗?书里讲了,它们会先长出根,然后是茎,接着开花,最后才能结果子,而且还需要阳光、水和养分……” 听着他一本正经地科普,我简直哭笑不得。 这本书的优点真的太多了,我真的很难在一篇评价里说完。首先,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种枯燥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去解释各种事物是如何形成的。比如,书中关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一章节,不是简单地说“因为光的折射”,而是通过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讲述了太阳光穿过空气时,那些微小的空气粒子是如何“捉弄”光线的,把蓝色的光散射得到处都是,所以我们看到的便是蓝色的天空。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比直接的科学解释更容易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也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评分

我真的要特别夸赞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童趣,而且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或者会好奇的。比如,“为什么会有彩虹?”“打雷闪电是怎么回事?”“我们的身体是怎么运作的?”等等。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就像一个有趣的长辈在给孩子讲故事一样,把这些科学知识娓娓道来。没有那些枯燥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立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清楚,让孩子觉得学习科学就像在听故事一样有趣。

评分

书很好看,大人看也不错。不是很深,容易懂。性价比高。

评分

真心不错孩子很喜欢

评分

已经收到,京东价格很给力。

评分

孩子非常喜欢,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还很有知识性。

评分

孩子喜欢,价格实惠,好好!

评分

孩子非常喜欢,不停地查看自己喜欢的食物是怎么做出来的。孩子8岁,识字量正好能让他独立看书。不太懂的字跳过,根据上下文也能大概了解。还有图片可以帮助一下。图中制作工人小小的形象夸张的表情,让孩子感到很新奇。这些小小的人让他想到了小人国的故事。然后他当自己也是这些小人国的工人,卖力地做着各种动作制作食物。能让孩子努力阅读又能让孩子高兴地玩起来,这样的书,第一次碰到。好值得拥有。

评分

孩子非常喜欢,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还很有知识性。

评分

别人推荐的,很不错,以后给娃看

评分

很好的书,这几天每天都会仔细阅读,看来很适合小学生看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