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大规模天线技术

5G大规模天线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昕,曾捷,粟欣,韩斌,刘继民 ... 著
图书标签:
  • 5G
  • 大规模天线
  • MIMO
  • 无线通信
  • 毫米波
  • 信道估计
  • 波束赋形
  • 天线技术
  • 移动通信
  • 无线接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29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18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5G关键技术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的作者包含了学术和产业界相关领域中进行学术研究、技术标准化和开发的资-深人员,兼具理论深度与广度以及前瞻性的技术视角,无论对理论研究、方案设计还是技术开发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5G大规模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已经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标准化与商业应用。面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和更为严苛的性能需求,多天线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标准化推进仍然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针对多天线技术的zui新发展动向,本书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zui为关键的物理层支撑技术之一——大规模天线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5G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发展背景、技术原理等进行了概括,对其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信道与应用场景建模、传输、接收、参考信号、阵列结构以及组网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5G大规模天线技术》适合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与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苏昕,大唐无线移动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LTE/LTE-A、UMB及HSPA等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了我国主导的TD-LTE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为TD-LTE-Advanced成为 4G国际标准做出了贡献。自2013年起,全面参与5G物理层技术研究及原型机设计工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多天线技术概论 2
1. 多天线技术发展背景 2
2. 多天线技术发展现状 4
3. 多天线技术发展趋势 5
第二部分 大规模天线技术理论 9
4.大规模天线系统基本原理 9
4.1. 多天线技术理论基础 9
4.2. 大规模MIMO的信息理论 17
4.3. 现实中的限制因素 22
5.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频谱效率 24
5.1. 单小区大规模天线系统的频谱效率 24
5.2. 多小区大规模天线系统的频谱效率 30
6.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能量效率 33
6.1. 单小区MU-MIMO系统的能量效率 35
6.2. 多小区MU-MIMO系统的能量效率 37
6.3. 大规模MIMO系统中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的关系 38
参考文献 39
第三部分 大规模天线关键技术(90页) 41
7. 大规模天线信道建模 41
7.1. 3D场景模型 41
7.2. 大尺度信道建模 42
7.3. 小尺度信道建模 44
参考文献 44
8. 大规模天线传输方案设计 45
8.1. 恒包络预编码 45
8.2. 低复杂度预编码算法 47
参考文献 53
9. 大规模天线接收方案设计 55
9.1. 基于SCBiCG和Lanczos的软输出MMSE检测 56
9.2. 基于GS的软输出MMSE检测 60
9.3不同衰落信道中ZF接收机性能分析 61
参考文献 66
10. 大规模天线参考信号设计 68
10.1. LTE系统参考信号结构 68
10.2. 5G系统参考信号 71
参考文献 74
11. 大规模天线阵列结构与波束赋形方案 75
11.1. 数字波束赋形 75
11.2. 模拟波束赋形 76
11.3. 混合波束赋形 77
参考文献 77
第四部分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应用场景与组网方案 77
12.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应用场景 77
12.1. 6GHz以下频段部署 78
12.2. 6GHz以上频段部署 83
12.3. 5G大规模天线毫米波通信的优势 85
12.4. 大规模天线毫米波通信典型应用场景 86
参考文献 88
13. 大规模天线系统的组网方案 90
13.1. 集中式大规模天线的组网方案 90
13.2. 分布式式大规模天线的组网方案 94
参考文献 95
《蜂窝网络演进与未来展望》 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从第一代(1G)到当前主流的第五代(5G)蜂窝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并着眼于未来第六代(6G)及更远的技术演进方向。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理解蜂窝网络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需求,并展望下一代技术将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生活。 第一部分:蜂窝网络技术的演进之路 第一章:第一代(1G)模拟移动通信的曙光 技术原理与特点: 详细介绍1G时代采用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如FDMA(频分多址)和TDM(时分多址)等技术。分析其工作机制,包括信号调制、信道分配等关键环节。 早期设备与应用: 描述1G手机的外观、体积、功能局限性,以及在当时的社会应用场景,如商务通话、紧急联络等,探讨其对社会通信方式的初步影响。 局限性与瓶颈: 深入剖析1G技术在容量、质量、安全性、移动性等方面存在的显著不足,如通信质量差、易受干扰、容量有限、不支持数据业务等,为后续技术的迭代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二代(2G)数字通信的革命 数字信号的引入: 重点阐述2G引入数字信号传输的革命性意义,如PCM(脉冲编码调制)、QPSK(四相相移键控)等调制解调技术。 关键技术解析: 详细介绍2G的核心技术,包括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进,如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和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演进)。分析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等关键接入技术。 短消息与彩信的诞生: 探讨2G带来的革命性应用——短信(SMS)和彩信(MMS),分析其技术实现和对用户通信习惯的深刻改变。 2G的全球化与标准化: 强调2G技术在推动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方面的贡献,以及GSM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的影响力。 第三章:第三代(3G)移动宽带的开启 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分析2G网络在数据业务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用户对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丰富互联网应用的需求。 关键技术突破: 详细介绍3G的核心技术,如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进,包括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阐述其在频谱利用、抗干扰能力和用户容量方面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探讨3G技术如何支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早期视频流媒体等,以及其对用户生活方式的初步重塑。 3G时代的挑战: 分析3G技术在部署成本、功耗、频谱效率以及向4G演进的衔接问题上的挑战。 第四章:第四代(4G)LTE的腾飞 IP化与全IP网络: 强调4G向全IP网络架构的转变,为数据业务提供端到端的IP连接。 OFDMA与SC-FDMA: 深入解析4G的核心接入技术,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阐述其在频谱效率、多径抑制和支持高速移动方面的优势。 LTE与LTE-Advanced: 详细介绍LTE(长期演进)标准及其演进版本LTE-Advanced(LTE-A),包括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分析其如何实现 Gbps 级别的峰值速率。 移动宽带体验的飞跃: 探讨4G如何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支持高清视频通话、在线游戏、云服务等各类数据密集型应用,以及对各行各业的深刻影响。 4G向5G的过渡: 讨论4G网络在满足未来通信需求方面的局限性,以及为5G技术奠定的基础。 第二部分:第五代(5G)通信的变革 第五章:5G愿景与关键性能指标 三大应用场景: 详细阐述5G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分析每个场景的目标需求和技术挑战。 关键性能指标(KPIs): 深入解读5G的核心性能指标,包括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时延、移动性、连接密度、能效、频谱效率等,并与前几代技术进行对比。 5G赋能的未来: 探讨5G技术将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包括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 第六章:5G核心技术解析 新空口(NR): 详细介绍5G新空口(New Radio)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mmWave)频段的利用,以及灵活的帧结构和调度机制。 先进天线技术(非本本书内容,仅作为背景介绍): (此处为避开与原书内容重复,仅提及需要更先进的天线技术支持5G,但不深入展开) 5G的高频段和密集部署对天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深入解释网络切片技术,如何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隔离。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分析边缘计算与5G的结合,如何将计算和存储能力部署在网络边缘,降低时延,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核心网演进(5GC): 介绍5G核心网(5GC)的云原生设计理念,服务化架构(SBA),以及其在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 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非本本书内容,仅作为背景介绍): (此处为避开与原书内容重复,仅提及Massive MIMO是5G关键技术,但不深入展开) Massive MIMO技术为5G提供了关键的容量和覆盖增益,是实现其高性能的重要基石。 第七章:5G网络部署与演进 频段策略: 分析5G不同频段(低频、中频、高频)的特点、优势、劣势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部署策略。 网络架构: 探讨5G网络的逻辑和物理架构,包括接入网(RAN)、核心网(Core Network)、传输网(Transport Network)等组成部分。 SA与NSA模式: 详细解释5G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模式的区别、优缺点及演进路径。 5G与现有网络融合: 分析5G网络如何与4G LTE等现有网络进行协同部署和融合,实现平滑过渡和能力互补。 5G面临的挑战: 讨论5G网络部署的成本、频谱分配、功耗、安全性和互操作性等方面的挑战。 第三部分:未来通信展望 第八章:迈向第六代(6G)通信 6G愿景与目标: 展望6G通信的潜在愿景,如更极致的性能、万物智联、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沉浸式体验等。 潜在关键技术: 探讨6G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方向,如太赫兹(THz)通信、人工智能(AI)与通信的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RIS)、量子通信等。 6G的应用前景: 描绘6G将如何进一步改变社会,例如全息通信、数字孪生、超高精度定位、脑机接口通信等。 6G面临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分析6G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标准、频谱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第九章: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与社会影响 智能化与自动化: 探讨通信网络向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AI在网络管理、优化和安全中的作用。 融合通信: 分析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如计算、感知、存储)的深度融合趋势。 绿色通信: 强调通信网络在能效和环保方面的持续追求。 社会与伦理考量: 讨论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如数字鸿沟、隐私安全、信息茧房、伦理道德等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结论 蜂窝通信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不断追求更高性能、更广连接、更佳体验的宏伟篇章。从模拟信号的初步探索到数字信号的革命,再到移动宽带的实现,每一次飞跃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形态。5G技术作为当前通信的制高点,正以前所未有的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开启万物互联的新纪元。展望未来,6G及更远的技术将继续突破界限,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沉浸式的体验。本书通过梳理技术演进脉络,解析核心技术原理,并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通信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其对我们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书脊上印着“5G大规模天线技术”,简洁的字体传递出一种专业且权威的气息。我是一名在学术界从事信息科学研究的学者,虽然我的研究方向并非直接聚焦于大规模天线技术,但我一直对其在通信领域的前沿进展和潜在影响力深感好奇。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对大规模天线技术底层理论的深刻洞察。它是否会对信息论中的容量限界在 Massive MIMO 系统中的体现进行详细推导?又或者,书中会深入探讨各种信道模型,例如瑞利衰落、莱斯衰落等,在大规模天线系统中是如何被建模和处理的?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各种大规模天线技术实现所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例如大规模功放的能效问题、大规模天线激励的硬件复杂度以及大规模信道估计的开销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关的理论解决方案或技术演进方向。此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对大规模天线技术在未来通信标准,例如6G,中的演进趋势和潜在的创新方向的分析。是否会有关于非欧几里得几何在波束赋形中的应用,或者分布式大规模 MIMO 的新颖架构等前沿话题的探讨?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研究视角,激发我进一步的学术思考。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的装帧给我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我是一名正在攻读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接触过一些 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波束赋形的基础知识,但对于“大规模天线技术”这样前沿的领域,我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详细阐述大规模天线技术的理论基础,比如爱丽丝-兰德尔信道模型在其中的应用,或者是否会深入分析大规模 MIMO 的容量提升和功率增益是如何实现的。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的实现方案,例如,集中式大规模 MIMO 和分布式大规模 MIMO 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它们的具体部署场景。对于实际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算法和实现细节,例如,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导频开销管理,如何实现高效的信道估计,以及如何进行大规模的波束赋形设计。另外,我还在思考,大规模天线技术在应对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方面,是否有着革命性的突破?它是否能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的压力,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用户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在学术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的封面上,那些交织的线条和几何图形,总给我一种错综复杂却又充满秩序的美感,让我联想到通信网络中信息传输的精密路径。我是一名在网络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对于5G技术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显著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技术。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大规模天线技术在实际网络部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例如,在密集城区部署大规模天线阵列时,如何克服视距受限和多径效应的干扰?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具体的波束管理算法,例如动态波束调整和用户分组技术,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我还在思考,大规模天线技术对于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用户公平性有着怎样的贡献?是否会有关于大规模天线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分析,例如室内覆盖、热点区域以及物联网连接的优化?另外,我十分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大规模天线技术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趋势,以及这些融合将为未来的通信网络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在未来网络演进中的战略意义。

评分

评价三 这本《5G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封面,以其简洁的设计风格,隐约透露出一种未来感,仿佛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步入一个全新的通信时代。我并非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是一名对科技发展趋势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释“大规模天线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我们手机里会突然多出很多天线?又或者,基站的天线会变得像足球场一样庞大?我特别想知道,这项技术是如何让手机信号变得更强,网速变得更快。书中有没有一些形象的比喻,能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理解其原理?比如,它是否像是在空气中投掷更多的“信号网”,从而让信息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到达我们的设备?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这项技术如何改善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例如,它会让我们的在线视频播放更流畅吗?会不会让我们的游戏体验不再卡顿?甚至,它是否会催生出一些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的全新应用?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公式和图表。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优秀的老师,循循善诱,将复杂的知识化繁为简,让我这个对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一种沉稳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封面上那一串数字的组合,让我想象着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理论和严谨的推导。我是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平时偶尔会接触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但对于“大规模天线技术”这样一个专业名词,我还是感到有些陌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这项技术的奥秘。它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吗?例如,什么是“天线”,它在通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然后,再引申到“大规模”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天线数量的增加,还是天线的尺寸?这种数量上的激增,又会对通信的效率和性能带来怎样的改变?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技术。例如,会不会介绍一些生活中已经应用了大规模天线技术的设备,或者畅想一下未来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甚至有点担心,这本书会不会过于晦涩,充满了各种公式和专业术语,让我望而却步。我希望作者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技术的严谨性,又能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有所收获。

评分

好东西值得分享!!网购上京东,省钱又放心!

评分

挂名5g,但标准的进展并未深入涉及;32开,162页,大部分内容在经典mimo书中都能找到,居然敢定价59元。对此书很失望。不要买不要买!

评分

好袖珍的书

评分

好 好 hao9

评分

书的内容蛮新的,快递速度很给力!

评分

好 好 hao9

评分

书的内容蛮新的,快递速度很给力!

评分

好 好 hao9

评分

我想说谁给的勇气定价59,书不仅尺寸小,页数也很少,简直是坑钱。要不是我抽到了-200的京券,绝对退货了。建议大家千万别买这本书,类似的书就买多天线技术之类的好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