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计算原理

伟大的计算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彼得 J. 丹宁 著,罗英伟 译
图书标签:
  • 计算原理
  • 计算机科学
  • 算法
  • 数据结构
  • 计算思维
  • 理论计算机科学
  • 离散数学
  • 信息技术
  • 编程基础
  • 科学计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7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043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从算法到系统横跨计算机领域的6类计算原理(计算、通信、协作、记忆、评估和设计),旨在构建起一个框架帮助读者认识计算思维,领会其核心思想──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并将计算思维运用到计算机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思维课程以及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IT领域的程序员及专业人员阅读。

目录

Great Principles of Computing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作为科学的计算 1
计算的范型 5
计算的重要原理 9
计算在科学中的位置 12
本书的关注点 13
总结 14
致谢 14
第2章 计算领域 15
领域和基本原理 16
信息安全 19
人工智能 20
云计算 22
大数据 24
总结 26
第3章 信息 27
信息的表示 28
通信系统 30
信息的测量 34
信息的转换 38
交互系统 40
解决悖论 41
信息和发现 42
总结 43
致谢 44
第4章 机器 45
机器 46
可以计算的机器 49
程序及其表示 53
栈式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简单模型 54
过程与异常 56
选择的不确定性 61
结论 64
第5章 程序设计 65
程序、程序员和程序设计语言 66
程序设计实践 68
程序中的错误 70
自动翻译 72
总结 76
第6章 计算 78
简单问题 80
实例1 简单的线性搜索 81
实例2 二分搜索 81
实例3 排序 82
实例4 矩阵乘法 84
指数级困难问题 85
实例5 所有的十位数 85
实例6 背包问题 85
实例7 参观所有城市 86
实例8 合数分解 87
计算困难但容易验证的问题 88
NP完全 89
不可计算问题 92
总结 96
第7章 存储 98
存储系统 99
存储器的基本使用模型 100
命名 101
映射 105
虚拟存储 105
共享 107
能力 108
认证 111
层级结构中的定位 112
为什么局部性是基础 116
结论 117
第8章 并行 119
并行计算的早期方向 120
并行系统的模型 123
协作的顺序进程 124
功能系统 124
事件驱动的系统 125
MapReduce系统 125
协作的顺序进程 125
功能系统 131
结论 134
第9章 排队 136
排队论遇上计算机科学 137
用模型计算和预测 139
服务器、作业、网络和规则 140
瓶颈 144
平衡方程 146
ATM 147
电话交换机 148
分时系统 149
用模型来计算 150
结论 152
第10章 设计 154
什么是设计 156
软件系统的准则 158
需求 158
正确性 159
容错性 159
时效性 160
适用性 160
设计原理、模式和示意 161
原理 161
模式 162
示意 163
软件系统的设计原理 163
层级式聚合 164
封装 165
级别 166
虚拟机 168
对象 170
客户端与服务器 171
总结 172
第11章 网络 173
弹性网络 174
数据包交换 175
互联网络协议 178
传输控制协议 179
客户端与服务器 180
域名系统 181
网络软件的组织结构 183
万维网 184
网络科学 187
致谢 188
第12章 后记 189
没有意识的机器 189
智能机器 189
架构和算法 191
经验思维 192
一个崭新的机器时代来临 192
我们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变 193
设计的核心性 193
各章概要 195
注释 200
参考文献 213
索引 227

前言/序言

Great Principles of Computing就在70年前,除了少数专家之外,没有人听说过计算机。现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无处不在。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它们都以更快的发展速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好处。
在这么短的几十年中,我们学会了设计和建造如此规模的系统,这真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如今,通过支持大规模合作,计算技术使得知识工作能够自动化,同时也在不断扩大生产力。第二次机器革命正扑面而来1。这是如何实现的?是什么样的伟大思想使这一切成为可能?计算机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忧虑。计算机带来的自动化是否会使很多工人失业?计算机是否会成为终极监督工具而使我们失去隐私?计算机是否会发展出超越人类的智能?计算机能做的事情会有限制吗?我们相信,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法则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计算是如何完成如此之多的工作的,并消除他们的忧虑。为此我们写了这本书,书中介绍了关于计算的一些最重要的原理,并以任何对计算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呈现。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不只是设计计算设备的工程领域,它是一门关于信息处理的科学。计算受科学原理和法则支配,这些原理和法则告诉我们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信息的法则揭示了根据物理法则无法直接得出的新的可能性和限制。专家们赋予计算机许多计算科学(computing science)告诉我们不可能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些专家又低估了计算机真正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很多其他领域相互交叉。许多科学与工程领域都有计算(computational)分支,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计算社交网络、计算心脏病学等2。各层次的教育者正努力在他们拥挤的课程表中加入计算相关的课程,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但仍有很多中学由于缺少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教师而不能开设计算机课程。在商业领域,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热门词汇也散发出共同的信号,期望“计算原理”在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信息保护中发挥作用。
一直以来,人们把计算看作一个按照摩尔定律高速发展的技术领域3。而我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我们相信计算更应该被描述为一个科学领域,具有跨越所有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或自然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刻画计算。就像望远镜之于天文学、显微镜之于生物学,计算机是计算的工具,而非计算的研究对象。
本书的重要原理框架(great principles framework)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它将计算原理分为6个类别:通信、计算、协作、记忆(存储)、评估和设计。计算原理是指用来指导或约束我们如何操纵物质和能量来进行计算的声明。计算原理可以是:(1)重现,包括描述可重复的因果关系的定律、过程及方法;(2)行为准则。局部性原理(locality principle)就是重现的一个例子:每一个计算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其对数据的访问都聚集在一个小的子集里。行为准则的一个例子就是网络程序员将协议软件划分为多个层次。所有这些原理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增进理解和降低复杂性从而得到良好的设计。
每种计算技术都利用了这些类别的原理。这个框架是广泛和全面的,覆盖了计算的每个部分,包括算法、系统和设计。
从事计算工作的人员形成了许多计算领域(computing domain)——实践社区,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图形学以及科学计算(computational science)等。这些领域都专注于推进领域向前发展并与其他社区互动,它们既从计算原理中获益,又受其约束。没有这些计算领域的原理框架是不完整的。
由于这6个类别过于庞大,我们决定将其所覆盖的范围分成11个更容易管理的模块,就像你在目录中看到的那样。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第1章中详细说明。
从机器到通用的数字化计算的机器是早期计算领域的关注中心(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被看作机器执行复杂演算、解方程、破译密码、分析数据及管理业务流程的行为。那时的先驱们将计算机科学定义为研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各种现象。
然而,这些年来,这一定义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计算运动认为,计算是除了传统的理论和实验之外的一种新的做科学研究的方法。他们使用“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这个术语作为研究和问题求解的思维训练,而不是作为建造计算机的方法。十年之后,一些领域的科学家开始发现各自领域内的自然信息处理,其中包括生物学(DNA翻译)、物理学(量子信息4)、认知科学(脑力过程)、视觉(图像识别)和经济学(信息流)。计算的重点从机器转变到信息处理,包括人工信息和自然信息。
现在,随着几乎所有事物的数字化,计算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求解问题的新方法,艺术、音乐、电影的新形式,社交网络,云计算,电子商务,以及新的学习方法等。用计算作比喻成为日常语言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我的软件有反应了”或“我的大脑崩溃了需要重启”这样的表达方式。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各大学一直都在设计新的基于原理的方法来开展关于“计算”的教学。华盛顿大学是这方面的先驱之一,它开发了关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一门课程和教材,目前已经在高中和大学中广泛使用,以帮助学生学习并应用基本计算原理5。教育考试基金会(Educational Testing Foundation)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合作,开发了一门新的基于计算原理的先修课程6。现在很多人使用“计算思维”这个词,指的是在很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原理,而不仅局限于科学计算7。
随着计算领域的日趋成熟,它吸引了其他领域的众多追随者。我们知道有16本书是为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来解释计算的各个方面8。大部分书关注的只是单个部分的内容,如信息、编程、算法、自动化、隐私以及互联网原理等。本书则将这个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给出所有各部分如何组合在一起的系统叙述。读者会发现在所有这些部分的背后是一套连贯的原理。
根据教授从其他专业转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生的经验,我们发现对于初学者来说,原理框架比技术框架更容易理解。当早期核心技术很少的时候,用技术思想的观点来描述该领域是一种好方法。1989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列出了9大核心技术。而在2005年,ACM列出了大约14种,到了2013年,则有约18种。本书的6类原理框架并不是重新定义计算的核心知识,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看待该领域并降低其表面复杂性的新方式。
起源和目标我们经常被问及6类原理的起源。20世纪90年代,本书作者之一Peter J. Denning在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开始这个项目。他从众多的同事那里收集了一个可能的原理陈述的列表。他发现了7个自然的群集,并将它们称为通信、计算、记忆(存储)、协作、评估、设计和自动化9。当组织本书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自动化并不是一个操纵物质和能量的类别,而是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重点。在本书中,我们从类别集合中删除了自动化,并将其包含在计算领域中。
这6个类别并不是把计算的知识空间划分成分离的片段。它们就像六角亭的窗户,每一扇窗户都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内部空间,但同一件事物可以从多个窗户看到。例如,互联网有时以数据通信的方式、有时以协作的方式、有时以记忆(存储)的方式被看到。
这组类别有一个类别数目可控的框架,从而满足了我们的目标。虽然计算技术的列表还将继续增长,计算领域的集合也会扩大,但是类别的数目在较长时间内应该会保持稳定。
这本书是关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整体视角,注重最深入、最广泛的原理,即“宇宙普适的”原理(cosmic principle)10。本书将计算视作一种深层次的科学领域,其原理将影响包括商业和工业在内的其他每一个领域。
这本书是为所有想利用计算科学来达到其目标的人而设计的。受过科学教育的读者可以学到从算法到系统横跨整个领域的计算原理。而计算领域内的人,例如一个想要学习并行计算的程序员,可以找到这个巨大领域内不太熟悉的部分的概述。对于大学里学习诸如“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本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技术是如何影响他们的,例如网络和互联网如何使社交网络成为可能。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可能在本书中找到一个面向整个计算机科学的科普型方法。
致谢Peter要感谢他在计算原理的漫长旅程中遇到的许多人,这一旅程开始于他11岁时,那时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本关于机器原理的不同寻常的书——1911年出版的《How It Works》11。1960年,他的高中数学老师和科学社团导师Ralph Money,鼓励并引导他把精力投入计算机——引领未来的机器中去。1964年,当他成为MIT Mac项目的学生时,他的导师Jack Dennis、Robert Fano、Jerry Saltzer、Fernando Corbato和Allan Scherr把他的兴趣扩展到所有计算背后的基本原理。1967年他发表的第二篇论文是关于存储管理的工作集原理,其灵感主要来自于Les Belady、Walter Kosinski、Brian Randell、Peter Neumann和Dick Karp的帮助。1969年,他带领一个工作小组设计操作系统原理的核心课程,他的队友Jack Dennis、Butler Lampson、Nico Habermann、Dick Muntz和Dennis Tsichritzis帮助确定了操作系统的原理,其中也包括Bruce Arden、Bernie Galler、Saul Rosen和Sam Conte的见解。在之后的几年里,Roger Needham和Maurice Wilkes提供了关于操作系统原理的很多新的见解。1973年,他与Ed Coffman合写了一本关于操作系统理论的书。
1975年,Jeff Buzen把他吸引到操作分析的新领域,这项研究关注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在那段时间里,Erol Gelenbe、Ken Sevcik、Dick Muntz、Leonard Kleinrock、Yon Bard、Martin Reiser和Mani Chandy都促进了他对计算原理的理解。
1985年,ACM教育委员会(ACM Education Board)请他领导一个项目,以确定“计算”作为一门学科应具备的核心原理,用于设计1991年ACM/IEEE的课程推荐。他非常感谢这个团队加深了他对计算原理的理解,这个团队的成员有:Douglas Comer、David Gries、Michael Mulder、Allen Tucker、Joe Turner和Paul Young。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收集所
《无尽的回响:人类智慧的史诗》 在浩瀚的宇宙图景中,生命如同偶然闪耀的星辰,而智慧,则是这星辰中最耀眼的光芒。本书《无尽的回响:人类智慧的史诗》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学科或技术,它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旨在勾勒出人类群体性智慧在历史长河中演进、碰撞、升华的壮丽画卷。它审视的不是某项孤立的发明,而是驱动文明向前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不同文明、不同时代、不同思想体系之间无声的对话与共鸣,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挑战与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独特创造力和深刻洞察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人类文明的黎明,去探寻早期人类如何通过集体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火的运用,学会合作狩猎,并在洞穴壁画中留下最早的符号与表达。这并非简单的生存技能,而是原始智慧的萌芽,是群体成员之间通过观察、模仿、交流而形成的知识传递机制。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却为后续一切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我们将看到,语言的出现如何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融合,使得经验得以跨越个体生命的限制,汇聚成更庞大的集体记忆。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开始定居,社会结构日趋复杂,随之而来的是对秩序、规则和宇宙规律的探索。本书将深入探讨早期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如何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书写系统、法律体系、历法以及最初的哲学和宗教思想。这些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人类智慧从经验主义向抽象化、系统化迈进。例如,古巴比伦人对星辰的观测,并非仅仅是仰望星空,而是基于对周期性规律的观察,试图理解宇宙的运行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农业和占卜,这是早期科学思维的雏形。而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存在”、“真理”、“美德”的思辨,则开启了人类对自身和世界进行理性反思的伟大进程。 本书不会停留在对古代成就的赞颂,而是将重点放在智慧的“互动”与“演进”上。我们将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如丝绸之路上的思想碰撞,如何催生出新的理念和技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样是人类智慧演进的重要篇章。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常被视为“黑暗时代”,但其中也孕育着对古代知识的重新发掘和整理,修道院的抄写员保存了珍贵的古典文献,为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 文艺复兴的到来,标志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崛起,对自然世界的强烈好奇心驱动了科学革命的浪潮。本书将聚焦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巨人,他们如何通过严谨的观察和数学的语言,挑战了古老的宇宙观,建立了全新的物理学框架。这并非孤立的科学发现,而是人类怀疑精神、实证精神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空前发展的体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将人类对空间、时间和引力的理解推向了新的高度,展现了人类智力探索的无限可能。 然而,智慧的发展并非总是线性向前,它伴随着辩论、争议乃至冲突。本书将审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自由、平等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引发了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的诞生,是人类在政治哲学领域智慧结晶的体现,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以及它对社会结构、人类关系以及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技术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便利,也提出了新的伦理和哲学挑战。 进入20世纪,人类智慧的探索进入了更为复杂的领域。量子力学、基因科学、信息技术等前沿科学的发展,不断挑战着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本书将探讨这些科学突破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基本构成、生命本质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聚合,创造了新的交流模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成为可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以及数字鸿沟。 本书也将关注那些看似“非主流”但同样至关重要的人类智慧实践。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想象和对意义的追寻。它们是人类内在世界最生动的写照,是理性之外不可或缺的智慧形式。梵高笔下的星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力量,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它们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意义的永恒追问。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人类在社会治理、伦理道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智慧实践。从古老的部落规约到现代国际法,从宗教的戒律到世俗的伦理规范,人类一直在努力构建和谐共处的社会。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流行病、贫富差距,人类的智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本书将呈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如何在各自的领域内,以不同的方式贡献智慧,寻求解决方案。 《无尽的回响:人类智慧的史诗》并非一部枯燥的史料汇编,它试图捕捉人类智慧的“脉搏”,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力。它将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的分析,展现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探索精神,在面对困境时的韧性,以及在面对自身局限时的反思能力。本书强调,人类的智慧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知识的运用、创造和传承,是不断挑战现状、超越自我的过程。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人类自身智慧的敬畏与思考。它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是无数前人智慧之火薪火相传的结果。而我们当下所做的每一个思考、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尝试,也都在为未来的智慧图景增添新的色彩。人类的智慧之旅是永无止境的,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并将继续谱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精神的探索之旅,去感受人类智慧的宏伟与深邃,去体悟那份永恒不变的求知热情和创造渴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补课”的心态。我从事的是一个与技术息息相关的行业,虽然日常工作中并不直接接触代码或者算法,但周围的同事们总是时不时地会提到一些计算原理相关的术语,我总感觉自己像是隔着一层纱,无法完全理解他们讨论的深度。所以,《伟大的计算原理》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扇通往那个“幕后世界”的钥匙,让我看到了提升自己理解力的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二进制、逻辑门之类的,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算法和架构。我尤其想了解,为什么计算机能够如此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本书有没有可能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究竟和人类的思考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计算范式演进的历史视角,那就更好了,这样我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会拥有现在这样先进的计算能力。

评分

在我看来,《伟大的计算原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严感,仿佛要揭示宇宙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之一。我一直认为,计算不仅仅是关于电脑,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计算原理是如何渗透到科学、工程、甚至艺术的各个领域。它有没有可能讲解一些关于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内容?就是说,有些问题为什么会那么难解决?这会不会关系到我们对宇宙本身的理解?我还想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原理本身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量子计算又会带来怎样的颠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行一次思想上的远足,去探寻那些永恒不变的计算真理,同时也去展望计算未来的无限可能。如果它能让我对“计算”这个概念产生一种敬畏之情,那就说明这本书达到了它的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无形”但又无处不在的力量充满好奇,计算原理大概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计算设备,但很少有人去深究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伟大的计算原理》这个书名,就像是对我抛出了一个挑战,让我去探索这个隐藏在屏幕背后的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那些可能听起来很抽象的概念。比如,什么是算法?为什么说“算法是灵魂”?它会不会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展示不同算法的效率差异?我还想了解,计算能力的提升,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比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这些听起来很酷的技术,它们背后的计算原理是什么?这本书有没有可能让我对“智能”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希望读完之后,我能够对计算机的底层逻辑有一个比较扎实的理解,并且能够带着这种理解,去观察和体验这个数字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伟大的计算原理》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一直对计算机底层是如何工作的感到好奇,总觉得那里隐藏着很多神奇的逻辑。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入手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简约而又透露着智慧的感觉,让人在翻开它之前就充满了期待。我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概念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领略计算世界的核心魅力。我想了解那些奠定了现代科技基石的理论,比如图灵机、冯·诺依曼架构之类的,这些概念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我相信它们背后一定有着清晰易懂的逻辑。如果这本书能够把我从一个对计算原理一知半解的普通用户,变成一个能够理解计算机为何如此强大的人,那我真是太开心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伟大的计算原理》听起来就非常厚重,有一种探索宇宙奥秘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数字时代,离不开那些深邃而强大的计算原理。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百科全书,涵盖了计算科学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伟大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出这些原理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介绍一些关键人物的贡献,那我一定会读得津津有味。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能告诉我这些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实际中的,比如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的,网络是如何传输数据的,这些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技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精妙的计算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计算”这个词有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电脑能做什么”的层面,而是去理解“电脑为什么能做”的本质。

评分

不错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京东618活动相当给力啊 赞赞赞

评分

强烈推荐,作为《计算机文化》或者《计算机导论》的补充读物,非常好。

评分

书是好书,不知道能否认真读完。

评分

翻译版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推荐看下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