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污泥处置》为《排水工程》(下册)(第五版)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补充及姊妹篇。
《污泥处置》分8篇,共33章,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污泥处置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工艺流程,污泥的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消化,污泥稳定,干化干燥,污泥焚烧,污泥与垃圾、煤混烧,污泥与垃圾混合堆肥,资源化利用,回收有用物质以及各项工艺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规范标准,污染控制,环境监控等。
《污泥处置》中还有设计例题、计算方法,典型案例,及常用污泥组分分析测定方法及步骤。
《污泥处置》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教材,还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概论
第1章 污泥分类与性质指标
1.1 污泥来源
1.2 污泥的性质指标
1.3 污泥量
1.4 污泥处理基本方案
第2章 沉渣与污泥排除
2.1 格栅
2.2 破碎机
2.3 沉砂池
2.4 沉淀池
第3章 污泥输送与贮存
3.1 污泥管道输送
3.2 污泥输送其他方法
3.3 污泥贮存
第2篇 污泥浓缩
第4章 污泥重力浓缩
4.1 污泥重力浓缩原理
4.2 重力式浓缩池基本构造与形式
4.3 重力式连续流浓缩池设计计算
4.4 重力浓缩池运行管理
第5章 污泥气浮浓缩
5.1 气浮浓缩原理与工艺流程
5.2 气浮浓缩设备
5.3 气浮浓缩系统设计
5.4 设计实例
第6章 其他浓缩法
6.1 膜浓缩法
6.2 微孔滤机浓缩法
6.3 生物浮选浓缩法
6.4 涡凹气浮(CAF)浓缩法
第3篇 污泥稳定
第7章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7.1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
7.2 污泥厌氧消化条件与影响因素
7.3 厌氧消化工艺设计计算
7.4 污泥厌氧消化案例
第8章 污泥好氧消化技术
8.1 污泥好氧消化原理
8.2 污泥好氧消化影响因素
8.3 污泥好氧消化设计计算
8.4 污泥好氧消化工艺
第9章 污泥石灰稳定技术
9.1 污泥石灰稳定机理
9.2 污泥石灰稳定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
9.3 污泥石灰稳定后产品特性与利用
9.4 污泥石灰稳定典型工艺
9.5 污泥石灰稳定工艺设计
第10章 污泥其他稳定技术
10.1 热处理技术
10.2 微波技术
10.3 超声波技术
10.4 其他技术
第4篇 污泥脱水
第11章 机械脱水前预处理
11.1 预处理目的
11.2 化学调节法
11.3 冷冻处理技术
11.4 热处理
11.5 预处理其他技术
第12章 机械浓缩、脱水原理
12.1 卡门(Caman)过滤基本方程式
12.2 比阻的测定与计算、固体回收率及过滤产率
第13章 污泥真空过滤脱水
13.1 转鼓真空过滤机
13.2 真空过滤脱水影响因素
13.3 真空过滤机设计
第14章 污泥离心浓缩、脱水
14.1 离心浓缩与脱水
14.2 离心脱水试验与计算
14.3 离心浓缩脱水一体机
第15章 污泥压滤脱水
15.1 压滤脱水原理
15.2 带式压滤脱水
15.3 板框式(厢式)压滤机
15.4 滤布
15.5 螺旋压滤式脱水
15.6 叠螺浓缩脱水
第16章 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力学原理
16.1 自重浓缩力学原理
16.2 真空过滤的力学原理
16.3 压滤脱水力学原理
16.4 离心脱水力学原理
16.5 滚压脱水力学原理
第5篇 污泥深度处理
第17章 污泥自然干化
17.1 污泥自然干化场分类和构造
17.2 自然干化场脱水特点及影响因素
17.3 自然干化场设计
17.4 污泥干化其他方法
第18章 污泥干燥
18.1 干燥基本原理
18.2 污泥干燥器设备与分类
18.3 设计与计算
18.4 其他污泥干燥技术
第19章 污泥湿式氧化
19.1 基本原理
19.2 湿式氧化方法与分类
19.3 湿式氧化工艺装置
19.4 湿式氧化应用
第20章 污泥焚烧
20.1 污泥焚烧原理
20.2 污泥焚烧影响因素
20.3 污泥焚烧工艺流程
20.4 污泥焚烧工艺设备
20.5 污泥送火力发电厂与煤混烧技术
20.6 污泥与城市垃圾混烧技术
20.7 污泥与水泥生产掺烧
20.8 污泥焚烧环境影响与控制
第21章 污泥堆肥
21.1 污泥堆肥概述
21.2 好氧污泥堆肥原理
21.3 好氧污泥堆肥影响因素
21.4 污泥好氧堆肥工艺及设计计算
21.5 污泥堆肥设备与技术(专用设备)
21.6 污泥厌氧堆肥(沤肥)
第6篇 污泥最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第22章 污泥填埋
22.1 概述
22.2 填埋方法分类
22.3 污泥填埋工艺设计
第23章 污泥土地利用
23.1 污泥肥料分类
23.2 污泥土地利用科学使用方法
23.3 农业利用
23.4 园林绿化
23.5 林地利用
23.6 退化土地修复
23.7 污泥土地利用风险与控制
第24章 污泥建材利用
24.1 污泥制砖
24.2 污泥制水泥
24.3 制生化纤维板
24.4 制陶粒
第25章 污泥能源及化工利用
25.1 污泥气成分及性质
25.2 污泥能源利用
25.3 污泥气的化工利用
第26章 污泥其他利用
26.1 制生物营养剂
26.2 重金属回收
26.3 磷的回收
26.4 制金属吸附剂
26.5 制灭火剂
26.6 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
第7篇 污泥处置运行管理及保障措施
第27章 消化池运行管理
27.1 消化池验收
27.2 消化池启动
27.3 维护与管理
第28章 污泥焚烧运行管理
28.1 相关规范、标准
28.2 日常运行管理
28.3 环境监控
第29章 污泥堆肥运行管理
29.1 相关规范、标准
29.2 堆肥场运行管理
29.3 环境监控
第30章 污泥填埋运行管理
30.1 相关规范、标准
30.2 现场运行管理
30.3 环境监控
第31章 污泥土地利用运行管理
31.1 相关规范、标准
31.2 现场管理
31.3 环境监控
第32章 建材利用管理
32.1 相关规范、标准
32.2 现场运行管理
32.3 现场安全管理
第8篇 污泥及污泥气组分分析
第33章 污泥及污泥气组分分析
33.1 污泥泥样预处理
33.2 污泥理化特性测定
33.3 污泥的重金属测定
33.4 污泥气体测定
33.5 有毒物质测定
33.6 生物学指标测定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原版《污泥处置》于1982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88年重印,至今已近30年。在此期间,污泥处置领域在工艺、技术、设备、资源化利用、污染控制、环境保护、规范标准、检测仪表、运行管理等方面发展快速,很多工艺、设备和理念等已经落后和过时,必须被废弃和更新代替。因此,需重新编写以满足教学与社会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平教授组织本系部分具有海外留学阅历、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的中、青年教师(排名以承担编写章节为序)——康建雄、芦秀清、罗凡、任拥政、姜薇等,通力合作,历时一年多,编著了本版《污泥处置》。
本版《污泥处置》有如下特点:
1.延续并强化介绍了污泥处置领域的基本理论、原理及基本方法与工艺流程;
2.系统介绍了污泥机械浓缩、脱水一体化新设备、新工艺;
3.系统介绍了污泥厌氧消化的设计、计算;
4.系统介绍了污泥好氧消化新工艺、新技术;
5.系统介绍了污泥稳定的多种技术及稳定后产品的利用;
6.系统介绍了污泥干化、干燥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7.系统介绍了污泥湿式氧化技术的新设备及实际应用;
8.系统介绍了污泥与垃圾、与煤、与水泥生产的混烧或掺烧的新工艺、新设备;
9.系统介缙了污泥堆肥、与垃圾混合堆肥的新工艺、新装置;
10.系统介绍了污泥资源化利用:土地利用、建材利用、能源与化工利用以及从污泥中提取回收有用物质(如磷、重金属等)的方法、原理与设备;
11.系统介绍了污泥处置的各项工艺流程的运行管理、规范标准、污染控制及环境监控;
12.系统介绍了污泥及污泥气的成分分析所用的各类精密仪器和操作规程。
由于本书属污泥处置方面的专著,因此少受篇幅方面的限制,实可作为《排水工程》(下册)(第五版)(张自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补充及姊妹篇。
本书共分8篇33章。编著者的具体分工:第1、2、3、4、5、12、16、17章及第14章的14.3节、第15章的15.6节由金儒霖负责编写;第6、18、19、20、28、29、31、33章由王宗平负责编写;第7、21、22、23章由康建雄负责编写;第8、9、10章由芦秀清负责编写;第11、13、14、15章由罗凡负责编写;第24、25、26、32章由任拥政负责编写;第27、30章由姜薇负责编写。
在编写期间,各位的初稿都由金儒霖审阅后返回修改;王宗平教授多次组织编者讨论书稿,并邀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美玲编辑与会作编写方面的具体指导。
全书最后由金儒霖审核定稿。
市政工程系的谢鹏超老师以及博士生郭一舟、陈轶群,硕士生方知、郭卫鹏、朱民涛、陈金辉、江山、高泉祀、柳健、刘慧敏、许润、姜启悦、郑丰、石稳民、付有为、魏小婷、刘昶志、何光瑞等,在资料搜集、联络、电脑输入等方面大力协助并参加了书稿的讨论会。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有不当与错误之处,敬请业界同仁指出。
污泥处置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污泥处置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