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融制”、“融资”、“融智”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三融”、“四到”扶贫策略,从理念方法、实践探索、示范试点等多个角度对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书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融制篇、融资篇、融智篇、地区篇、示范篇、大事记篇,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角度新颖、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目录
前言
综述
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融制篇
创设银政合作新机制搭建合力攻坚新平台
履行社会责任加大定点扶贫力度
采取金融扶贫超常规举措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开发性金融助力搭建东西部扶贫协作“连心桥”
融资篇
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首战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大力支持贫困村提升工程
发挥先导引领作用积极支持产业扶贫发展
加大助学贷款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融智篇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脱贫攻坚道路
发挥扶贫金融专员作用加大人才帮扶力度
加大地方干部培训融智支持脱贫攻坚
融情篇
开发银行扶贫增信捐赠项目
开发银行机关扶贫捐赠服务
开发银行开展的扶贫公益项目
地区篇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山西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辽宁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吉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安徽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福建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江西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山东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湖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重庆市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四川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云南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陕西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甘肃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青海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开发性金融支持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示范篇
陕西省商洛市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甘肃省陇南市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安徽省金寨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江西省定南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河南省卢氏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四川省古蔺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贵州省德江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云南省武定县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
附录
开发银行脱贫攻坚大事记
开发银行脱贫攻坚项目图片
精彩书摘
《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7)》:
二、足不出户:家门口的助学贷款
2007年年初,一份关于甘肃省会宁县群众因教返贫问题的专报信息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银监会的带领下,开发银行立即赴当地进行调研。会宁县是甘肃省著名的“状元县”,也是著名的“贫困县”,虽然调研组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当地学生刻苦的求学精神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震撼。
以解决会宁贫困学子上大学为契机,开发银行创新开发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品种,让贫困学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助学贷款,极大方便了广大受资助学生。与高校助学贷款不同的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打破生源地和高校(就学地)的隔离,基于借款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信用水平的特点,以省级、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主体,通过联责、联信、约束激励、风险分担等机制建设,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段信用联结”业务理念,联系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将学生家长、高校和就业单位等信用相关者结合成一道完整的风险防控链条,同时充分利用其他信用建设和补贴扶助手段,努力创造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可持续发展的助学贷款新模式。
2007年8月初,财政部、教育部和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在江苏、湖北、重庆、甘肃、陕西5省(直辖市)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开发银行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集中总分行人力,加班加点,一周内完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并印发了指导意见及7个配套文件。8月中旬,开发银行又组织成立督导组分赴5个试点省市实地推动,加快工作进度,各个试点分行更是“全行参战”。截至2008年年底,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覆盖了试点省市全部416个县区,当年新增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亿元,支持学生11.2万人次。
此后,开发银行助学贷款运作模式、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高校助学贷款为辅的工作格局。学生们无论在家门口,还是在学校里,都能很方便地申请到开发银行助学贷款。
三、助学贷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脱贫无疑是治本之举,而助学贷款正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开发银行把做好助学贷款当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作,把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既资助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又帮助学生家庭早日脱贫。
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开发银行高度重视,文件发布当天就组织完成了信贷政策和IT系统的调整,按照文件规定将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贷款金额上限由6000元/人·年,分别调高至8000元/人·年和12000元/人·年;将贷款期限延长至20年(学制加13年,最长20年);还本宽限期延长至3年,实现了国家政策落实零偏差、零时滞。
对于受资助学生家庭来说,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发挥了资金替代作用。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享受财政贴息,相当于向贫困家庭发放了一笔3-4年的免息免担保小额贷款,贫困家庭可以把本来用于供孩子上学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创业就业和家庭生活,大大稳定了当地的生产、就业和消费,间接实现了金融扶贫的效果。
据统计,经济欠发达的甘肃、广西、青海、贵州等省区2015年30%以上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大大缓解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情况。截至2016年年底,开发银行已在829个脱贫攻坚重点县中的640个县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41亿元,支持学生425万人次,仅2015年就发放贷款100亿元,支持学生149万人次。
……
前言/序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明确提出,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2016年11月,国务院审定批准的《国家开发银行章程》将扶贫开发等增进人民福祉的领域作为开发银行支持重点。
2016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发银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大力决战脱贫攻坚。一是创新机制方法,压实工作责任。组建了扶贫金融事业部,发挥“集团军”作战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委合作,共同研究银政合作支持脱贫攻坚的思路方法。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省、市、县三级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合作办公室,搭建银政合作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逐级明确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二是聚焦脱贫难点,精准信贷投放。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探索形成“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及“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工作思路和方法,截至2017年6月末,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939亿元,惠及1247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中的958个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强化融智服务,加大扶智力度。在协助编制省级脱贫攻坚规划的同时,与2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融资规划编制合作试点,组织编制武陵山片区等28项扶贫融资规划。向贫困地区选派183名扶贫金融专员,帮助地方政府找思路、出主意。先后为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覆盖721个贫困县,培训贫困县领导干部1400余人次等。开发银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以及贫困群众的广泛赞扬。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要发挥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开发银行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以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支持重点,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抓手,通过“三融”“四到”支持打好脱贫攻坚的每一场战役,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更加全面反映开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的做法和成效,开发银行组织编写了《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7)》。旨在宣介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做法,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借鉴和帮助。
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7)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开发性金融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7)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