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道破天机

刘伯温:道破天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素平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传记
  • 刘伯温
  • 明朝
  • 风水
  • 预测
  • 奇人
  • 军事
  • 政治
  • 民间传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47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89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的一位传奇人物,一直被神化,至今在中国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本书旨在拨开重重迷雾,还原一个在江湖上、战场上、庙堂上真实的刘伯温。

刘伯温初见朱元璋,就献上消灭群雄、夺取天下的《时务十八策》。从此,朱元璋南征北伐、招才纳贤、驭臣治国,都对刘伯温言听计从,最终一统天下,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

书,你就能领略这位帝王师做人、为官、带兵、平天下的谋略和智慧!


作者简介

刘素平,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目录


第1章 神童,他的能量超乎人想象

天顶上的村之舞 / 003

神童与白鹤 / 005

“七星落”与少年 / 009

家史,家谱,根 / 011

天书,在摩天岭下 / 014

南田,九都九条岭 / 017

青田,太鹤山,瓯江水 / 020

国运,家运,命运 / 022

科举,大漠深处有“绿洲” / 025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027


第二章 金榜题名不是梦,是传说

瀑布飞流石门开 / 033

卯金刀,持石敲 / 035

少微山,好溪,忘年交 / 038

拥有最强大脑 / 041

金榜题名,不等于乌纱帽 / 043

黄石公,“圯桥授书” / 046

大运河,追寻朱熹的足迹 / 048

覆船山,搁船尖 / 051

上山拜菩萨,不如拜石塔 / 054

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 / 057

第三章 辞官退隐不是初心,是无奈

第一顶乌纱帽 / 063

高安县丞智断铜钱案 / 065

辞官的无奈只能用灵棋述说 / 068

道不同不相为谋 / 071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073

不得不提的元朝末代皇帝 / 076

归家,完成终身大事 / 079

品尝着久违的自由味道 / 081

没有熄灭的救世济民火苗 / 084

为元朝,再做最后的努力 / 086


第四章 寻寻觅觅,这是彼此的双向选择

门头放红砖 / 093

十字街测字 / 095

游方和尚朱重八 / 098

一夜风吹动乌梅船 / 100

摇着铜铃,奉旨讨饭 / 103

王冕,胆欠大,不行 / 105

贾铭,气量太小,也不行 / 108

朱元璋,一派使者来见,不去 / 110

再度相邀,比不上“三顾茅庐” / 113

躬身相请,挑箩筐卖私盐的“天”子 / 116


第五章 时务十八策,助明开国,恰似“隆中对”

寒梅遇春勇破衢州城 / 121

战中原,巧用蜘蛛网 / 124

缓称王,天道后起者胜 / 126

吴国公,得民心者得天下 / 129

高筑墙,帝王气象的集庆 / 131

湖中起高墙,蒿草立下头功 / 134

广积粮,遍插红薯秧能救命 / 137

龙湾一役,让朱元璋转危为安 / 139

圆梦,替民伐罪,纳顺招降 / 142

告太平,从来真人不露相 / 144

踢椅一下,胜兵十万 / 147

南昌,出门遇老乡 / 150

从此卖绡客不纳税 / 152

看是草,用是宝 / 155

鄱阳湖,完胜 / 157

吴王胜友谅 / 160

生擒士诚 / 162

助明开国 / 164


第六章 郁离子,这是文人的表达方式

天才教学的“笨”方法 / 169

人生几何?诗词当歌 / 171

文人的情感表达 / 174

狙公养猕猴 / 177

承诺是金 / 179

苦斋中的快乐 / 182

加油!用文人的方式 / 184

文人轻官的明朝第一人 / 187

开启“奉天承运”的诏书模式 / 190

当丞相,他们有瑕疵,我也不行 / 192


第七章 伴君如伴虎,多亏能料事如神

仁民爱物是头等大事 / 197

只杀“百里”,因为有言在先 / 199

巧救雕花匠,装聋作哑 / 202

承“天”意,为新皇登基择日 / 205

陪太子读书,压力山大 / 207

失眠,只因“称我江山有几多” / 209

烧饼歌,半似日兮半似月 / 212

诚意伯,明太祖的格外开恩 / 214

墓地惹祸,不敢辞归 / 217

一代智者,最后的归宿 / 219


第八章 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

梦回三国,一统江山刘伯温 / 225

仙水治病,妙手神医刘伯温 / 227

好马配鞍,老施同门刘伯温 / 230

泰山推车,乾隆神遇刘伯温 / 233

先知先觉,神机妙算刘伯温 / 235

上天神人,预言大师刘伯温 / 238

百战奇略,一代军师刘伯温 / 239

犯言直谏,文臣第一刘伯温 / 242

金书铁券,太师文成刘伯温 / 244


精彩书摘


天顶上的村之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天地混沌之初,盘古从睡梦中一觉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起一柄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有了山,有了水……有了天地万物和人类世界的一切。

也许是盘古一次微弱的脉动,就让山川河流组合成了不同的曲线,有高山,有低谷,有树木葱郁,有流水潺潺……

那么,在高山和深水之间,当然就更是仙人与灵龙首选的洞天福地了。盘古劈开的天地虽大,但这样的所在却是屈指可数,而“武阳村”可称得上是其中一处。并且,既然称为“村”,就不是仙界,而是人类居住之地了。

这就是本书主人公——刘基的祖居地。

武阳村的地理位置有三个有别于它处的硬性指标——其一,它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天顶”,是名副其实的——“高山之村”。

武阳村虽处于“天顶”,但并不狭小。方圆20 余公里,是海拔800 米以上的高山平原。高旷绝尘,风景如画。

其二,它四面环山,中成小盘谷之地,天然的屏障几乎将村庄封闭,形成了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背靠的五座高峰,称五峰仙,恰似五虎大将领着千军万马护卫,而中峰为方圆百里的最高峰。一道摩天大岭被云雾拥抱着横亘在天边,高高在上,让人毫不怀疑那里就是道家所描述的仙界。

早年间,只有一条上山高得累死人、下山险得吓死人的盘山小路通向外界,而且,这条路别说通车,就是骑马也很难行。如果遇到暴雨倾盆,山洪暴发,这条小路便又被逼到了陡峭的崖边,每当此时,即便是行人,也必须得如壁虎一样,侧身贴壁慢慢移动才能通过。

其三,它是“左弓右剑,金龟把水口”的风水宝地。

进入村中腹地远眺——左边有山似弓,称为弓箭山;右边有山像剑,称为宝剑山。前面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水淙淙,水口处有山似龟,称为金龟山。

村前是一片田垟,在田垟中,七个突兀的大土堆如天上的七星般排列着,更加凸显了村庄的神奇……

发现并选择这样一处风水宝地,坊间流传着一段神奇的故事。

话说当年,刘伯温的高祖刘集,“求梦”于一处安居乐业之所。

有一个月黑风高夜晚,窗外,一切生灵都停止了活动,只有风吹树动,沙沙作响。室内,躺在床上的刘集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躺在床上的身体处于静止状态,但头脑却没有完全休眠。于是,梦也就开始了。

似乎,来到了一处原始部落,一群人围着篝火在舞蹈、嘶吼……为首的一个人执着一只羊头而舞。似乎,有一股力量的驱使,蛊惑着刘集也不知不觉地加入了舞蹈的人群。刘集仿佛很快便融入其中,甚至,还成了领舞,因为,执着羊头而舞的首领已经神情恭敬地让位给他。于是,刘集便执着羊头,舞啊……舞啊……

又一个黎明时分,刘集的梦醒了。活动一下有些酸麻的四肢,他心中已打定了一个主意。当太阳照上山顶的时候,刘集便出发了。

刘集踏上了四处寻访之路。他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这一天,到达了南田山一带。

当他手足并用地爬上一道岭时,他的眼前一亮:草木繁茂却又错落有致,河水环绕却又是流淌有序,田垟平坦却又是高低起伏,房舍稀疏却又是恰到好处……

此处颇合刘集的心意,寻人求问地名,回答说:“武阳。”

哦——那一刻,刘集恍然又进入了梦中。

“武阳——舞羊——对,应该就是这儿了。”如梦似真,刘集终于找到了。于是,刘集便举家迁居至此。

当然,这只是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事实上,还另有蹊跷,这里暂留一个伏笔,且待下文中分解。

武阳村是世外桃源之地,俗称为“十源”。以处于“天顶”的武阳村为中心,向下,千山万水呈伞型分布,依次为九源、八源、七源……这些地界,山势相对越来越低,面积也越来越开阔。

试想一下,在交通不发达的元、明时期,刘伯温走出这重重的大山,需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难和需要花费多长的时日啊!

据传,朱元璋一直想去刘伯温的家乡看看,几次动身前往,但终未到达。

最接近的一次,朱元璋也只是到达了二源,就放弃前行了。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神秘学与政治智慧的传记类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侧重于历史考证、文化解读和人物精神的探讨,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书名中的任何内容: 《帝国幕后的智者:李淳风与唐初的秘术图景》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唐朝初建之际——那些隐匿于宏大叙事背后的关键人物。我们聚焦于李淳风,这位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历法修订者和,更重要的,一位深谙“阴阳五行”之学的方士,他是大唐盛世奠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团成员。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编年史,而是一部探寻古代精英阶层如何运用科学、哲学与神秘主义构建稳定秩序的深度研究。我们力求还原一个多维度的李淳风,剥离后世附会的传奇色彩,探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思想的学术渊源,以及他对唐初政治决策的具体影响。 第一部分:经纬之道——从隋末乱局到初唐的科学奠基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李淳风早年的学术积累。他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成长于一个学术思想仍在激烈碰撞的时代。我们详细考察了其父李播对他的启蒙,以及他如何继承了南北朝以来融汇了佛学、道学和传统儒家术数的复杂知识体系。 重点关注: 历法修订与国家权威: 唐高祖李渊定鼎关中,急需一套权威且精准的历法来巩固政权合法性。本书详述了李淳风参与《戊寅元历》修订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天文计算,更是政治权力对“天道”的解读和宣示。我们对比了旧历的缺陷,解析了新历中蕴含的“慎重不妄动”的政治哲学。 数术的工程学应用: 李淳风对几何学和代数的研究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前沿。我们详细分析了《缉古算经》的结构,并展示了书中涉及的桥梁设计、水利规划等实践性数学,揭示了古代“术数”如何支撑起初唐庞大的工程建设需求。 第二部分:玄黄之辨——道家思想与治国方略的交织 李淳风与道教的渊源极深,他的世界观深受《道德经》和早期道家经典的熏陶。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李淳风并非单纯的“神仙方士”,而是将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思想,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政治策略。 深入探讨: “地学”的实践与风水观念: 我们审视了李淳风在宫廷选址、陵寝规划中扮演的角色。这并非迷信,而是古代统治者对“风水地脉”的敬畏与利用。通过对长安城布局的分析,揭示了李淳风如何运用他的地理学知识,以一种近乎“景观政治学”的方式,确立李唐江山的永固意图。 人道与天道的平衡: 在处理具体政务时,李淳风常常扮演一个“中和”的角色,调和激进改革派与保守守成派的意见。本书通过解析他上呈的几份关键奏疏(现存文献中的碎片化记载),展示了他如何以自然规律的视角,劝谏君主克制过度干预的冲动,倡导休养生息的国策。 第三部分:群星闪耀——与同时代思想巨匠的对话 李淳风的成就无法脱离他所处的知识精英网络。本书特辟章节,描绘了唐初文化圈的生态: 与袁天罡的关系: 两位智者的关系在后世被描绘得扑朔迷离。本书基于可靠史料,尝试区分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探讨了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学术上的互补与竞争,尤其是在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历史走向的把握上。 对儒学主流的冲击与融合: 面对儒学独尊的官方意识形态,李淳风的“术学”如何生存?我们分析了唐太宗、高宗时期,对道学和方术采取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李淳风如何巧妙地将自己的研究包装在“经世致用”的外衣之下,确保其学术成果被朝廷采纳。 总结:不朽的遗产与被遗忘的科学精神 《帝国幕后的智者》旨在还原一位被神化和庸俗化了的古代学者形象。李淳风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真的预知了未来,而在于他如何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运用当时最前沿的数学、天文和哲学工具,为新生的帝国提供稳定、科学且具有文化深度的治理框架。他的工作,是古代中国科学理性精神在政治实践中的一次重要体现。 本书适合所有对唐代历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以及传统哲学与政治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通过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解读,我们邀请您一同走进那段群星璀璨、智慧交锋的伟大时代。 作者信息: (此处留白,若为出版,则为作者的学术背景介绍) 关键词: 唐初政治、李淳风、历法修订、中国古代数学、道家哲学、隋唐易学、古代天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刘伯温:道破天机》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我最近刚好读完了一些关于明朝初年历史的书籍,特别是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刘伯温,作为明朝开国的重要谋臣,他的智慧和远见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更是被赋予了能知晓天机、预卜未来的神话色彩。因此,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刘伯温的生平事迹,不仅仅是他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更希望能挖掘出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与他的“道破天机”相关的侧面。比如,他是否真的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究竟是源于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还是真的有什么玄妙的途径?书中会不会引用一些古代的典籍,来分析刘伯温的思想体系,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从而影响了朱元璋的决策,最终奠定了明朝的基业?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严谨的态度,结合史料,为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刘伯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说层面。如果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历史场景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那就更好了。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预见未来发展趋势的人物都抱有极大的敬意,刘伯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标题《刘伯温:道破天机》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那些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往往也反映了人们对他非凡智慧的认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讲述这些故事,而是能够深入剖析刘伯温的思维方式和决策逻辑。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在那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能够屡屡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在很多关键时刻,似乎能够预知事态的发展?是凭借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政治局势的精准分析,还是真的有我们所不了解的“天机”?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佐证他的“道破天机”并非空穴来风。例如,他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是如何权衡利弊,预估各种可能性的?他所说的“天机”,是否更多的是一种对概率的计算,一种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还是一种对深层规律的体悟?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理解那种超越时代的智慧,那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我将会受益匪浅。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讨论他的一些著名计策,比如《烧饼歌》之类的,去解析其中的玄机,看看是否真的隐藏着某种预测未来的密码。

评分

读过不少历史人物传记,对那些在历史关键节点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智者,我总是充满好奇。刘伯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早已不仅仅是一位名臣,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智慧、神秘和预言。这本书的标题《刘伯温:道破天机》就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道破天机”这个概念的。是将其解读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还是更侧重于对历史规律、人性弱点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去解读刘伯温的智慧。他是否真的能够预见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果可以,书中是否会引用一些当时的文献,来佐证这些预言的可靠性?我更关注的是,这种“道破天机”的能力,是如何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体现出来的。是在他为官生涯中,还是在他隐居之后?书中是否会探讨他的人生哲学,他对于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这些是否构成了他“道破天机”的基础?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刘伯温这个人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超越那些耳熟能详的传说,去探寻他智慧的源泉。

评分

每当我读到一些关于古代帝王谋臣的故事,总会被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者深深吸引。刘伯温,绝对是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书名《刘伯温:道破天机》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奇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策略。他究竟是如何帮助朱元璋从一个贫苦的农民,一步步登上皇位的?“道破天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字面意义上的预知未来,还是指他拥有超凡的洞察力,能够看穿人心的虚实,洞悉时局的走向?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展示刘伯温的智慧。比如,他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够预见到某些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他所说的“天机”,是来自某种神秘的启示,还是基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温的智慧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如果书中能够描绘出他与朱元璋之间微妙的君臣关系,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环境中自处,那将更具看点。

评分

我对那些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智者,总有种莫名的崇拜。刘伯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者”之一,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的光环。《刘伯温:道破天机》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遐想。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道破天机”的。它是一种超自然的预知能力,还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和信息分析的超凡洞察?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论据,来支撑“道破天机”这个说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说层面。比如,他是否真的能够预见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书中是否会有对这些预言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我更关注的是,这种“道破天机”的能力,是如何在刘伯温的人生中体现出来的。是在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时,还是在他隐居之后的日子里?书中是否会探讨他的人生哲学,他对于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这些是否构成了他“道破天机”的基础?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刘伯温这个人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超越那些耳熟能详的传说,去探寻他智慧的源泉,以及他的人生智慧是如何服务于他的政治抱负的。

评分

收到,值得一读

评分

这本书写得不错,比较有见解

评分

不错

评分

一分钱一分货

评分

好书推荐

评分

应该是正版,纸质量可以。

评分

应该是正版,纸质量可以。

评分

东西不错,价位实惠。会继续光顾的

评分

东西不错,价位实惠。会继续光顾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