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

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莱尔·哈莉奥 著,李赫 译
图书标签:
  • 海洋涂层
  • 防污涂料
  • 船舶涂装
  • 海洋工程
  • 材料科学
  • 表面技术
  • 生物膜
  • 腐蚀防护
  • 环保涂料
  • 涂层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23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409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海洋生物污损研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在校师生

  海洋生物污损是由于微生物、海藻和海洋动物在海水中结构件上的不良积累而造成的。自从人类开始航海以来,海洋生物污损就是航行中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比如它会降低航运速度、带来更高的燃料消耗以及加快船体腐蚀等。海洋生物污损也影响着那些使用离岸结构的产业,比如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水产养殖等。近,全球范围禁止使用三丁基锡(TBT)的防污漆,使得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替代品成为一个新的主要研究方向。本书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及其实用意义。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即海洋污损生物及其影响、海洋防污涂料的测试和研发、化学活性的海洋防污技术、控制海洋生物污损的表面方法。本书系统科学地概述了污损生物的生物学、新开发的现场和实验室防污筛选技术,以及更安全的活性化合物与特制的表面无毒性涂料研发的新进展。

  本书可以作为海洋防污解决方案厂商、航运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水产养殖和使用离岸结构行业的参考标准,也可以供海洋污损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的主要作者是在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ClaireHellio博士在编写本书时就职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现就职于法国西方布列塔尼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实验室。DiegoMeseguerYebra博士目前就职于HempelA/S公司(海虹老人公司),任海洋涂料技术总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研究如何对抗海洋生物污损的参考书,系统地介绍了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本书涵盖了海洋生物污损和人类对抗污损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方面,还对海洋领域的立法及商业和社会对防止海洋生物污损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本书在内容上涉及广泛,有四部分共28章,详细介绍了海洋污损生物及其影响、海洋防污涂料的测试和研发、化学活性的海洋防污技术、控制海洋生物污损的表面方法这四个方面的新进展。这28章既可以按顺序进行阅读,也可以专门阅读某几章感兴趣的内容,并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目录

译丛序
推荐序
译者序
第1章 绪论1
1.1 海洋生物污损 1
1.2 防污保护技术的发展历史 6
1.3 当前基于杀生剂的防污保护技术 8
1.4 防污法律和无毒防污技术 9
1.5 多学科协作研究走向一个可持续的未来10
1.6 海洋防污涂料和技术的进展 11
1.7 致谢 11
1.8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与海洋污损生物的战斗:历史回顾12
2.1 引言12
2.2 木质船13
2.3 铁甲船14
2.4 大型污损生物的记录14
2.5 生物薄膜16
2.6 附着的强度和模式18
2.7 防污涂料层的发展18
2.8 总结19
2.9 致谢19
2.10 参考文献19
第3章 海洋生物的表面黏附及其对防污研究的影响 35
3.1 引言35
3.2 无毒海洋防污方法36
3.3 藤壶模型38
3.4 藤壶幼虫的黏附本质以及黏附机理39
3.5 表面性能对幼虫附着的影响46
3.6 未来的趋势48
3.7 致谢48
3.8 参考文献49
第4章 藻类海洋污损生物的黏附破坏和防护 61
4.1 引言61
4.2 海藻的一般特性62
4.3 微藻的黏附66
4.4 大型藻类的黏附68
4.5 海藻与针对无脊椎动物的化学信息素72
4.6 海藻污损造成的损失73
4.7 海藻污损的防治76
4.8 结论与发展趋势78
4.9 致谢79
4.10 参考文献79
第5章 微生物附着和海洋污损 86
5.1 引言86
5.2 细菌附着的步骤87
5.3 生物膜的生长89
5.4 材料表面89
5.5 结论92
5.6 未来发展趋势93
5.7 致谢93
5.8 参考文献93
第6章 近海和深海建筑设施的生物污损 101
6.1 引言101
6.2 操作和结构方面102
6.3 环境因素方面104
6.4 生物多样性及物种入侵104
6.5 近海定殖入侵与集合种群106
6.6 观察水下结构的生物污损109
6.7 生物污损研究的前沿110
6.8 参考文献111
第7章 腐蚀和污损对远洋船舶性能的影响:海军建设展望 114
7.1 船舶流体动力学基本知识 114
7.2 涡流边界层基本知识 115
7.3 涂层类型与相关的阻力 118
7.4 污损种类及其相关的阻力120
7.5 污损和船舶动力简介121
7.6 船舶性能背景知识122
7.7 船舶性能的退化124
7.8 由于污损和腐蚀造成的船舶性能损失的测量方法126
7.9 附加阻力图及其应用128
7.10 船体在干船坞中预处理和船体涂层体系性能的标准130
7.11 以附加阻力为度量来比较类似船舶的船体和推进器条件131
7.12 结论133
7.13 进一步的信息和建议133
7.14 参考文献134
第8章 污损对海洋有鳍鱼类养殖的影响和控制 136
8.1 引言136
8.2 海水养殖中生物污损的生态特征138
8.3 生物污损的动力学141
8.4 生物污损对鱼类养殖的影响143
8.5 影响概括146
8.6 生物污损的控制147
8.7 生物控制148
8.8 无毒涂料153
8.9 结论154
8.10 致谢154
8.11 参考文献155
第9章 气候变化对污损群落的预期效应以及对防污研究的影响 171
9.1 引言171
9.2 全球气候变化对污损生物品种的影响173
9.3 气候变化对污损生物群落的影响176
9.4 气候变化对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的影响177
9.5 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178
9.6 致谢180
9.7 参考文献180
第10章 立法对防污产品的影响 185
10.1 引言185
10.2 全球防污产品法规186
10.3 地方性防污涂料产品立法187
10.4 防污产品的国家立法191
10.5 影响防污产品的其他立法194
10.6 未来发展趋势195
10.7 进一步的信息和建议195
10.8 缩略语196
10.9 参考文献197
第11章 从制药业受到启发,开发新的海洋防污材料 200
11.1 引言200
11.2 三元关系201
11.3 从概念到产品202
11.4 向制药业学习203
11.5 配方的重要性204
11.6 副作用和监管205
11.7 营销新产品205
11.8 总结206
11.9 参考文献206
第12章 筛选海洋防污化合物的实验室生物测定方法 209
12.1 引言209
12.2 微生物污损的生物测定212
12.3 抗藻类生物测定216
12.4 抗真菌生物测定217
12.5 大型生物污损217
12.6 毒性测试223
12.7 结论226
12.8 参考文献227
第13章 海洋防污涂料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34
13.1 引言234
13.2 防污涂料的成分236
13.3 涂料的合成243
13.4 涂料一般性能的测试246
13.5 力学测试248
13.6 结论249
13.7 进一步的信息和建议250
13.8 致谢250
13.9 参考文献250
第14章 化学活性的海洋防污漆的模型化设计和最优化 252
14.1 引言252
14.2 基于经验模型的筛选和最优化253
14.3 经典防污涂料从前的建模工作254
14.4 自抛光防污涂料的模型255
14.5 量化模型输入参数的试验技术262
14.6 未来趋势271
14.7 术语271
14.8 参考文献272
第15章 污损控制涂层的高通量设计方法 274
15.1 引言274
15.2 制备涂层数据库的方法277
15.3 涂层数据库的筛选278
15.4 生物污损的快速筛选方法280
15.5 结论及展望288
15.6 致谢289
15.7 参考文献289
第16章 海洋防污涂料的老化测试和长期性能 297
16.1 引言297
16.2 现场测试298
16.3 实验室设备306
16.4 未来趋势和结论315
16.5 进一步的信息和建议316
16.6 致谢316
16.7 参考文献317
第17章 生物膜对海洋防污涂层性能影响的评价 319
17.1 引言319
17.2 海洋微生物污损319
17.3 杀生剂防污涂层对生物膜的影响320
17.4 生物膜对杀生剂防污涂层的影响324
17.5 防污涂层的多参数研究326
17.6

前言/序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主要强国在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争取海洋权益上不断加大力度,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我国虽然在海洋科学和工程领域里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建立了多家海洋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立的,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和生物污损是本实验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一书的原名是《AdvancesinMarineAntifoulingCoatingsandTechnologies》,是由国际知名专家编写的一部对抗海洋污损的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综述性著作,涵盖了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流体力学、表面工程乃至海洋法规等多方面内容。该书不仅仅讲述了在海洋防污领域的新进展,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对抗海洋生物污损的历史以及世界各国政府对海洋污损防控上采取的法律措施等。而且,在书中介绍的低表面能、仿生等防污技术已经不是简单的防污涂层所能涵盖的了,因此其中文书名没有直译为《海洋防污涂层和技术进展》,而是译为《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该书实用性很强,每一个章节都较为独立,读者既可以从头至尾通读,也可以挑选其中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该书的译者是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合作单位的一线科研人员,对海洋生物污损进行过较多研究,对海洋生物污损的发生机制以及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等有较深的理解。相信通过这部书的翻译工作,可以使得他们更全面地认识海洋生物污损,并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多的进展。

  作为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人员积极地投身于我国海洋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中来,为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的书籍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主题: --- 书名:《现代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空间设计》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挑战与前沿趋势,旨在为城市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在全球化、数字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现代城市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本书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剖析了如何通过精妙的空间设计和前瞻性的政策制定,构建更具韧性、包容性和活力的城市环境。 第一部分:城市化的新范式与理论基础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城市规划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传统规划模式的冲击与重塑。我们将探讨诸如“紧凑城市”、“宜居性”和“地方感”等关键概念的演变。 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 剖析了当前全球城市化面临的人口结构变化(如老龄化与青年迁移)、资源稀缺性以及社会公平等复杂议题。 可持续性原则的融入: 详细阐述了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支柱融入规划决策的必要性。我们聚焦于生态足迹分析、生命周期评估在城市尺度上的应用,确保规划决策具有长期的环境责任感。 治理结构的革新: 讨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协作在复杂城市治理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平衡政府、市场与市民社会在规划过程中的角色。 第二部分:面向韧性的空间策略设计 本卷着重于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空间设计策略,核心是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冲击(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和长期压力(如气候变化)的能力。 绿色基础设施与蓝绿网络: 详细介绍了如何系统性地布局和管理城市内的公园、湿地、河流廊道和屋顶绿化。这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构建城市应对洪水、热岛效应的自然屏障。书中提供了雨水管理(LID/Sponge City)技术的具体案例分析和实施路径图。 多功能混合利用与密度调控: 探讨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居住、工作、商业和休闲功能高效整合的规划方法。通过精细化地控制建筑密度、退界和天际线,实现既充满活力又不失宜居性的空间形态。 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深化: 超越传统的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开发,本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慢行优先系统。我们分析了步行网络的可达性、自行车道的安全性与连续性,以及公共空间与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设计。 第三部分:数字化赋能与智能城市实践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城市规划正迈入“智能”时代。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来优化城市管理和规划编制。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应用: 介绍了从地理信息系统(GIS)到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演进,展示了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复杂场景模拟,例如交通流量预测、能源消耗分析和应急疏散路径优化。 数据驱动的公众参与: 探讨了利用在线平台、传感器网络收集的实时数据,如何更精准地反映市民的需求,并构建更加透明、互动的规划反馈机制,克服传统听证会的局限性。 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分析了智能电网、智慧水务和动态交通信号控制等系统如何深度整合到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中,以提高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四部分:社会公平与包容性规划 一个成功的现代城市必须是公平的。本部分致力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空间不平等和社会隔离问题。 经济适用房与土地利用政策: 详细分析了混合收入社区的创建策略,包括土地信托、容积率奖励机制和限制性租赁政策,以确保不同收入阶层都能在城市核心区域获得优质的居住机会。 公共空间的可及性与安全性: 探讨了如何设计无障碍环境,确保所有群体(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都能安全、舒适地使用街道、公园和公共设施。我们强调了“安全设计预防犯罪”(CPTED)原则在公共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历史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讨论了如何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认同。通过适应性再利用和精细化的风貌控制,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简单的推倒重建。 总结与展望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套面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工具箱。通过整合生态智慧、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本书旨在启发新一代规划师和决策者,超越短期的政治周期和经济利益,着手构建真正具有前瞻性、能够代代相传的宜居城市环境。本书结构严谨,案例丰富,不仅适合专业人士研读,也是高等院校规划、建筑、地理及公共管理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海洋生态保护充满热情的志愿者,平日里会参与一些净滩活动,偶尔也会关注海洋生物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另一面。过去,我总觉得“防污”可能意味着使用更多的化学物质,而化学物质本身又可能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书中关于生物仿生防污技术的介绍,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向海洋生物学习,比如某些海藻和贝类的表面就不易附着污垢,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模仿它们的原理。这种“以柔克刚”的思路,让我感到非常欣喜。我还看到书中探讨了一些利用超声波、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抑制生物附着的可能性,这比传统的化学方法更具前景,能够大大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书中也强调了在选择和使用防污技术时,必须考虑其对海洋生物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这种对环境影响的全面考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更是关于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海洋科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当我偶然在书店瞥见《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听起来好专业!” 我并没有深厚的海洋工程背景,对防污涂层也只停留在“船舶漆”这种模糊的概念上。然而,书名中“防污”二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海洋环境的关注。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关于海洋污染、生物附着对船舶造成的损害,以及为了对抗这些问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探究科学家们是如何用智慧和技术来守护我们宝贵的海洋的。我设想着,书中一定会有很多关于新型涂层材料的介绍,或许会详细讲解这些涂层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它们是否能够模仿海洋生物自身的防污机制,或者是通过某种化学反应来阻止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的附着。我还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在不同类型的船舶、海洋平台甚至水下设备上,这些防污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的效果如何,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总而言之,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了解海洋科学前沿技术的大门,满足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对海洋保护的好奇心。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海事技术爱好者,我对船舶的维护和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这本书,完全抓住了我关注的重点。过去,我一直对各种船用涂料的性能津津乐道,但总觉得信息零散,缺乏系统性。《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这本书,就像给我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对不同类型防污涂层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从早期的含铜涂料到如今各种先进的有机硅类、生物基类涂料,让我对这一技术的进步有了清晰的认识。更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不同涂层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例如自抛光涂料是如何通过缓慢溶解来保持表面光滑,以及低表面能涂料是如何让附着物难以牢固的。书中还对防污涂层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以及在不同航线和海洋环境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我评估不同涂层的优劣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海洋防污技术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船舶涂层技术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毕竟“防污技术”听起来像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但当我翻开它,被书中那些精美的图解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吸引了。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海洋生物附着机理的细致描述,这远比我过去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得多。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各种涂层,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微生物、藻类和藤壶会选择附着在物体表面,以及它们附着的过程是怎样一步步发生的。这一点让我对自然界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接着,书中会逐步介绍科学家们如何从理解这些机理出发,去设计和开发能够有效抵御附着的涂层。我看到了一些关于生物基材料的讨论,这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我们也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来解决海洋环境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传统的化学制剂。书中还涉及了纳米技术的应用,这更是让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如何利用微观层面的创新来解决宏观的问题。即使有些技术细节我可能无法完全消化,但整体的逻辑和脉络清晰可见,让我能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创新。

评分

作为一个在海洋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我一直非常关注能够提升船舶和海洋结构物效率和耐久性的新技术。《海洋防污涂层和防污技术》这本书,从我的专业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书中对当前主流防污涂层技术的分类、性能评估方法以及最新的研发动态有着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环境友好型防污技术的章节,这与当前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了解到一些新型的无毒或低毒防污涂层是如何通过改变表面能、释放特定物质或者形成物理屏障来达到防污效果的,这为我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此外,书中对防污涂层在不同海洋环境下的应用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在高腐蚀性海域、温带和热带水域等,这对我们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技术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及了一些智能型防污涂层,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防污性能,这让我看到了未来防污技术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前沿的海洋防污技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