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原理

网络通信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穗力,董守斌 著
图书标签:
  • 网络原理
  • 通信原理
  • 计算机网络
  • 数据通信
  • 网络协议
  • TCP/IP
  • 网络技术
  • 通信工程
  • 信息技术
  • 网络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39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857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04
字数: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网络通信原理》是一本系统介绍网络通信技术的教材,系统阐述了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网络通信的基础数学方法,现有网络中常用的协议规范及关键技术,网络应用领域及发展动态,等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网络通信基础
第1章 绪论 3
1.1 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素 3
1.2 网络通信发展的历史 5
1.3 通信网络系统的主要指标 8
1.4 通信协议及标准制定的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 11
1.5 本章小结 13
思考题与习题 14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网络通信的数学基础 15
2.1 排队论基础 15
2.1.1 排队系统的基本模型 15
2.1.2 通信网络中常用的随机过程 20
2.1.3 马尔可夫链 25
2.1.4 M/M/n排队模型 29
2.1.5 M/G/1排队模型 39
2.1.6 排队网络系统 48
2.1.7 排队论基础小结 54
2.2 图论基础 55
2.2.1 图的基本概念 56
2.2.2 图的矩阵表示 64
2.2.3 网络中常用的图论算法 72
2.2.4 网络的极大流分析 78
2.2.5 图论基础小结 83
2.3 最优化方法 85
2.3.1 最优化的基本概念 85
2.3.2 几个数学基本概念 86
2.3.3 线性规划问题 89
2.3.4 非线性规划问题 92
2.3.5 一维搜索 96
2.3.6 无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99
2.3.7 约束问题最优化方法 103
2.3.8 启发式算法 107
2.3.9 最优化方法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应用的示例 109
2.3.10 最优化方法小结 111
2.4 博弈论基础 112
2.4.1 博弈论简介 112
2.4.2 非合作博弈 113
2.4.3 合作博弈 115
2.4.4 常用博弈模型介绍 116
2.4.5 博弈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120
2.4.6 博弈论小结 126
思考题与习题 126
参考文献 132
第3章 网络通信的技术基础 134
3.1 传输信道 134
3.1.1 信道的基本概念 134
3.1.2 恒参信道 135
3.1.3 随参信道 136
3.1.4 空-时无线信道 138
3.2 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特点 141
3.3 传输差错控制 144
3.3.1 选择差错控制方式的基本因素 144
3.3.2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145
3.4 路由技术 149
3.4.1 网络状态信息 149
3.4.2 网络路由计算和选择 153
3.5 数据业务流的自相似模型 154
3.5.1 自相似性的基本概念 154
3.5.2 自相似性的性质 158
3.5.3 数据通信量的自相似性 160
3.5.4 通信量的自相似特性对排队系统的影响 161
3.5.5 自相似过程的参数估计 162
3.6 流量管理与拥塞控制 164
3.6.1 流量管理问题 164
3.6.2 流量管理与拥塞控制的基本方式 164
3.6.3 接入控制 165
3.7 交换与分组调度方法 168
3.7.1 节点内的分组交换 169
3.7.2 端口的分组调度 172
3.8 用户的移动管理方法 178
3.8.1 移动代理方式 179
3.8.2 归属地登记方式 179
3.9 本章小结 179
思考题与习题 180
参考文献 181
第4章 通信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 182
4.1 ISO的OSI七层网络协议模型 183
4.2 OSI参考模型的层与层间体系结构 186
4.3 层与层实体间的服务原语 187
4.4 TCP/IP的网络结构模型 189
4.5 本章小结 194
思考题与习题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5章 通信网络仿真概述 196
5.1 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 196
5.2 常见的网络仿真工具及工作原理 197
5.3 网络仿真工作流程 198
5.4 本章小结 200
思考题与习题 200
参考文献 200
第二篇 网络通信的基本技术与协议
第6章 公用电话交换网 203
6.1 PSTN的典型结构 203
6.2 PSTN的程控交换机基本结构 204
6.3 PSTN的信号及呼叫过程 206
6.4 PSTN的数据传输 208
6.5 PSTN的演进技术 208
6.5.1 ISDN 208
6.5.2 智能网技术 211
6.6 本章小结 213
思考题与习题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7章 移动通信网络 214
7.1 2G移动通信系统 215
7.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15
7.1.2 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过程 216
7.2 3G移动通信系统 220
7.2.1 3G接入网系统结构与通用协议模型 221
7.2.2 3G无线接口协议与基本功能 224
7.3 LTE/4G移动通信系统 228
7.3.1 LTE/4G接入网系统结构与演进通用协议模型 228
7.3.2 LTE/4G无线接口协议及其基本功能 231
7.4 5G 移动通信系统展望 234
7.4.1 5G移动通信系统研发路线图 234
7.4.2 5G核心技术 235
7.5 本章小结 237
思考题与习题 237
参考文献 238
第8章 电信支撑网 239
8.1 信令系统和信令网 239
8.2 同步系统和数字同步网 241
8.3 本章小结 245
思考题与习题 245
参考文献 245
第9章 计算机接入网 246
9.1 计算机接入网的主要类型 246
9.2 IEEE 802系列协议规范 250
9.3 802.3协议规范与局域网 253
9.4 802.11协议规范与无线局域网 255
9.4.1 802.11协议系列规范 255
9.4.2 802.11协议参考模型及功能 257
9.4.3 802.11的基本工作模式 260
9.4.4 802.11的Mesh工作模式 263
9.4.5 802.11中的隐藏节点和暴露节点问题及解决方法 268
9.4.6 802.11物理层特性 269
9.5 802.16协议规范与无线城域网 270
9.5.1 802.16协议系列规范 270
9.5.2 802.16协议参考模型及功能 271
9.5.3 802.16传输媒介的访问管理 275
9.5.4 802.16业务类型和服务管理 278
9.5.5 802.16的Mesh工作模式 282
9.5.6 802.16的物理层特性 290
9.6 本章小结 291
思考题与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2
第10章 IP网技术 293
10.1 TCP/IP 294
10.1.1 TCP/IP的网络层 295
10.1.2 TCP/IP的传输层 320
10.1.3 IP网中实时业务传输控制协议 326
10.1.4 TCP/IP的发展 332
10.2 IP网的QoS技术 333
10.2.1 IP网的QoS概念 333
10.2.2 资源预留协议与综合服务 334
10.2.3 区分服务 343
10.2.4 综合服务与区分服务的整合问题 349
10.2.5 本节小结 351
10.3 移动IP 351
10.3.1 移动IP的基本概念 351
10.3.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353
10.3.3 移动IP的主要控制消息 363
10.3.4 移动IP小结 368
10.4 IPv6协议 368
10.4.1 IPv6协议概述 368
10.4.2 IPv6报文结构 370
10.4.3 IPv6编址方式 376
10.4.4 IPv6的网络管理消息协议 380
10.4.5 IPv6的地址配置 386
10.4.6 互联网从IPv4到IPv6的演进 388
10.5 本章小结 393
思考题与习题 393
参考文献 395
第11章 通信系统的骨干网技术 396
11.1 ATM技术 396
11.1.1 ATM技术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协议规范 396
11.1.2 AT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 397
11.1.3 ATM协议的参考模型 399
11.1.4 ATM交换技术 415
11.1.5 ATM网络的业务量管理与拥塞控制 421
11.1.6 ATM网络的应用 436
11.1.7 ATM技术小结 443
11.2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444
11.2.1 MPLS的产生背景与有关协议规范 444
11.2.2 MPLS网络的基本组成与特性 445
11.2.3 标签分发协议 451
11.2.4 MPLS的路由方法 454
11.2.5 基于ATM技术的MPLS网络系统 455
11.2.6 MPLS技术小结 457
11.3 NGN与软交换技术 458
11.3.1 NGN与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458
11.3.2 基于软交换的NGN 459
11.3.3 软交换系统中的主要协议 463
11.3.4 软交换工作过程示例 465
11.3.5 本节小结 467
11.4 SDN 467
11.4.1 SDN的概念 467
11.4.2 SDN体系结构简介 467
11.4.3 OpenFlow协议 470
11.4.4 OpenFlow交换机 473
11.4.5 NFV 474
11.4.6 SDN及NFV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78
11.4.7 软件定义网络小结 479
思考题与习题 479
参考文献 481
第三篇 通信网络的管理与应用
第12章 通信网络管理 485
12.1 通信网络管理概述 485
12.2 网络管理的标准及协议 486
12.3 OSI网络管理框架 486
12.3.1 OSI公共信息服务CMIS 486
12.3.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 489
12.3.3 OSI管理信息结构 490
12.4 电信管理网 493
12.4.1 TMN功能 493
12.4.2 TMN信息体系结构 495
12.5 互联网网络管理 495
12.5.1 基于SNMP的管理框架 495
12.5.2 SNMP参考模型 496
12.5.3 SNMP的管理信息结构 497
12.5.4 SNMP 497
12.5.5 管理信息库 499
12.5.6 SNMP与CMIP比较 500
12.6 网络管理的应用 501
12.6.1 网络监测 501
12.6.2 流量检测 502
12.6.3 故障管理 505
12.6.4 流量管理 508
思考题与习题 511
参考文献 511
第13章 通信网络安全 513
13.1 网络安全定义及相关术语 513
13
《星辰大海的航行者:宇宙探索的辉煌史诗》 内容简介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激发着人类无尽的遐想与探索的欲望。从仰望星空的古老文明,到迈向深空的现代航天,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人类如何凭借智慧、勇气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揭开宇宙的面纱,触摸那遥不可及的星辰。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重温人类探索宇宙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感受那些令人振奋的时刻,理解那些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发现。 第一篇:仰望与思索——萌芽的时代 在文明的黎明,人类就已开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头顶的星空。古代的哲学家、天文学家们,他们没有先进的仪器,却以惊人的毅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试图理解天体的运行规律。本书将追溯那些早期对宇宙的朴素认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革命,从古埃及人对星座的描绘,到中国古代对星象的观测记录。我们将看到,即使在技术条件极其有限的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从未停歇,那些零散的观察和大胆的猜想,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石。 古代文明的宇宙观: 介绍不同古老文明(如巴比伦、埃及、希腊、中国)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他们对行星、恒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由此产生的神话和哲学思想。 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 深入剖析哥白尼如何挑战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以及这一革命性思想如何在教会和学术界的阻力中逐渐传播,标志着科学思维的觉醒。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讲述开普勒如何利用第谷·布拉赫海量的观测数据,精确地描述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揭示了宇宙运行的数学之美。 伽利略的望远镜时代: 详细描述伽利略如何改进望远镜,并用它观测到月球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相位变化等,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开启了人类用工具“看见”宇宙的新纪元。 第二篇:冲破桎梏——飞向天空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火箭技术的萌芽,人类对飞离地球的渴望变得愈发强烈。本书将聚焦于20世纪初,那些充满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们,他们如何将理论构想变为现实,为太空时代的到来铺平道路。我们将看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残酷的战争机器背后,也催生了火箭技术的快速进步,尽管这些技术最初被用于军事目的,但它们无疑是人类迈向星辰大海的“敲门砖”。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方程: 介绍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如何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适用于火箭飞行的数学方程,并预言了多级火箭和太空站的可能性。 戈达德的液体燃料火箭: 详细讲述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如何不懈地进行火箭实验,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他被誉为“现代火箭之父”。 冯·布劳恩与V-2火箭: 讲述德国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领导开发V-2火箭的历程,这一强大的武器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也为战后美国和苏联的航天计划奠定了技术基础。 冷战与太空竞赛的序幕: 阐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技术和意识形态上的对峙,如何直接催生了激烈的太空竞赛,将人类的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三篇:月球的召唤——人类的第一个足迹 20世纪下半叶,太空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月球,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成为了人类征服的首要目标。本书将详细描绘“阿波罗计划”的辉煌历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昂贵的科学探索项目之一。我们将深入了解那些幕后默默奉献的工程师、科学家,以及在万众瞩目下,宇航员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人类的旗帜插上月球。 “东方”与“西方”的较量: 介绍苏联早期在太空探索中的一系列成就,如斯普特尼克1号(第一颗人造卫星)、加加林(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等,以及这些成就如何刺激了美国。 肯尼迪总统的宏伟目标: 讲述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1961年提出的“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的宣言,如何成为了“阿波罗计划”的强大推动力。 “阿波罗计划”的艰难实施: 详细介绍“阿波罗计划”的各个阶段,从早期的测试任务,到“阿波罗8号”首次环绕月球,再到“阿波罗11号”的伟大成功。我们将深入了解火箭技术、生命维持系统、导航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挑战与突破。 “尼尔·阿姆斯特朗的脚步”: 描绘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的历史性时刻,以及“休斯顿, Tranquility Base here. The Eagle has landed.”这句传世名言的意义。 月球探索的科学发现: 介绍宇航员们在月球上采集的月岩样本,以及这些样本为我们理解月球的形成、地质构造和太阳系历史所带来的重要科学贡献。 第四篇:探索不止——行星、星云与遥远的信号 征服月球只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开始。本书将继续带领读者,了解人类如何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星球,通过先进的探测器,近距离观测火星的红色荒漠,木星的巨大风暴,土星的璀璨光环,以及冥王星的冰冷世界。我们将深入了解那些肩负使命的航天器,它们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孤独地航行,将宝贵的科学数据传回地球。 太阳系行星探测的辉煌: 介绍“旅行者”号探测器系列如何巡游外太阳系,拍摄了令人惊叹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照片;“好奇号”、“毅力号”等火星探测器如何揭示火星上水的痕迹和潜在的生命迹象。 太空望远镜的眼睛: 详细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革命性天文观测设备的意义,它们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测到遥远的星系、星云和系外行星,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寻找地外生命: 探讨人类在寻找地外生命方面的努力,包括对系外行星的搜寻,对太阳系内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如欧罗巴、泰坦)的探索,以及SETI(搜寻地外文明)项目的进展。 深空探测器的挑战: 介绍深空探测器在设计、发射、导航和通信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长距离的精准探测。 第五篇:未来的视野——星际的梦想与人类的未来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本书的最后一篇将展望未来,探讨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新目标和新挑战。我们将看到,从重返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到载人登陆火星的宏伟计划,再到对更遥远星系的深邃凝视,人类的足迹正在不断延伸。同时,本书也将思考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和哲学观念产生的深远影响。 重返月球与月球基地: 介绍各国航天机构正在推进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等,以及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意义和技术挑战。 载人登陆火星的征程: 探讨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所需技术以及潜在的风险,这将是人类迈向多行星物种的关键一步。 太空经济与资源开发: 展望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等新兴太空经济的可能性,以及其对地球资源的缓解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跨越星辰的梦想: 探讨未来更具科幻色彩的太空探索设想,如建造巨型太空望远镜、开发星际推进技术,甚至搜寻和接触地外文明的可能性。 宇宙探索的人类意义: 总结宇宙探索对人类的启示,它如何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拓展我们的视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面对宇宙的浩瀚时,如何更加珍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星辰大海的航行者》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智慧和梦想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一曲颂扬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深刻理解人类如何一步步从渺小的地球走向广袤的宇宙,以及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们所经历的辉煌、付出的努力,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星际旅行,一次涤荡心灵的宇宙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书中的插图和图表都绘制得非常专业,能够清晰地展示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我一直对网络协议的细节非常感兴趣,特别是TCP和UDP这两个传输层协议,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各自适用于哪些场景?本书能否详细地解释它们的原理和工作机制?还有,IP地址和MAC地址又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这些底层细节,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数据是如何从一台设备精确地到达另一台设备。即使有些概念可能比较抽象,我也相信作者会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给出一些实际的网络故障排查案例,或者讲解一些常用的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方法,那样的话,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更大了,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还能提升我的实践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配上银色的书名,一看就很有专业感。我一直对网络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从最基础的拨号上网,到如今高速的Wi-Fi,再到手机上的5G,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网络通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它涵盖了网络通信的方方面面,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从TCP/IP协议族到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应有尽有。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数据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那些看不见的“电波”究竟承载了怎样的信息,以及为什么我们可以如此流畅地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实时视频通话。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在网络通信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的文字一定能将那些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网络技术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始我的探索之旅,希望读完之后,我能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甚至能够参与到这个充满活力的技术领域中来。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触感细腻,印刷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领域,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和发展脉络,这本书似乎也遵循了这个原则。从早期ARPANET的诞生,到互联网的普及,再到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通信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我相信,这本书在介绍技术原理的同时,也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和行业发展趋势,这会大大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特别想知道,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有哪些重要的技术突破和决策,它们又是如何推动整个行业前进的。另外,我也很好奇,当前网络通信领域面临着哪些挑战,比如安全性、隐私保护、带宽限制等等,这本书是否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我期待着它能给我带来启发,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技术表层,更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网络通信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对我们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网络通信原理》的书脊挺括,书页材质厚实,不易折损,感觉是那种可以经常翻阅、当作工具书使用的类型。我一直对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充满兴趣,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理解网络通信的底层原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纯粹的技术讲解,更能够引导我思考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等,这些技术是如何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又是如何工作的?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新的网络通信模式和技术层出不穷,比如IPv6的部署、SDN(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5G网络的技术优势等等,这本书是否会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和展望?我希望它不仅能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能让我对网络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作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封面的金属质感线条勾勒出了一幅抽象的网络连接图,非常符合“网络通信原理”的主题。我是一个对技术理论有着强烈渴望的人,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至关重要。网络通信,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一直以来都让我充满了神秘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它的希望。我希望它能够清晰地解释网络协议分层模型,比如OSI七层模型或者TCP/IP四层模型,并逐层讲解每一层的功能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例如,在应用层,HTTP、FTP、DNS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协议,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在传输层,TCP如何保证可靠传输,UDP又为何如此高效?在网络层,IP协议又是如何实现跨网络通信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技术讲解,并且配以丰富的图示和实例,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知识体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