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泉州文库:赵注孙子十三篇》主要内容包括刻赵注孙子引,孙子书叙,重刻孙子书序,卷一:始计第1;卷二: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卷三: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卷四: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卷五: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孙子十三篇注解后序,孙子考,校点后记。
作者简介
赵本学(1478—1544),名世郁,又名存郁,号虚舟,福建泉州人。系赵匡胤十八世孙。他“博极群书,宗匠儒林”,曾师从著名理学家蔡清,潜心研究《易》,注解《孙子》。着有《韬钤内外篇》七卷、《赵注孙子十三篇》三卷、《孙子校解引类》等。著名抗倭名将俞大猷是其门人。
目录
刻赵注孙子引
孙子书叙
重刻孙子书序
卷一
始计第一
卷二
作战第二
谋攻第三
军形第四
卷三
兵势第五
虚实第六
军争第七
卷四
九变第八
行军第九
地形第十
卷五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间第十三
孙子十三篇注解后序
孙子考
校点后记
精彩书摘
《泉州文库:赵注孙子十三篇》:
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破人之国者,吾之国能无损乎?破人之军者,吾之军能无伤乎?破人之旅之卒之伍,吾之旅卒伍能无失乎?皆非万全之道也。兵以万全为贵,不遗一矢,不亡一卒,乃谓之万全。故言自国至伍,皆以不战而胜之为上也。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兵,乃善之善者也。
善之善者,在不战而屈人之兵。故迷者,陈利害以晓之;来降者,布恩信以结之;注误者,明大义以慑之;震恐者,扬威声以夺之。或用辩士以下之,或用奇计以诛之,或坚壁清野以待其衰,或夺隘守险以绝其救,或以夷狄而攻夷狄,或以盗贼而擒盗贼。此不战而屈人兵之类也。
引类
王庭凄围牛元翼于深州,官军三面救之,皆以粮乏不能进。朝廷遣韩愈宣慰之,愈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迎之。至馆,甲兵罗于前,庭凑言曰:“所以纷纷者,乃此曹所为,非庭凑也。”愈厉声曰:“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节铁,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耶?”甲士前曰:“先太师为国击走朱滔,血衣犹在军前,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愈曰:“汝曹尚能记先太师,则善矣!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乎?自禄山、思明以来,至元济、思道,其子孙今尚有存者乎?田令公以魏博归朝廷,子孙孩提,皆为美官。王承元以此军归朝廷,弱冠建节。刘悟、李佑,皆为节度使,汝曹亦闻之乎?”庭凄恐众心动,麾之使退,谓愈曰:“侍郎来何为?”愈曰:“神策诸将,如牛元翼者不少,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耳。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庭凄曰:“即当出之。”因与宴礼而归之,未几元翼突围出深州。魏太祖破邯郫,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遣徐晃攻之。晃以飞矢射人城中,为陈成败,范悔而降。此陈利害而屈人之兵也。绦郡贼柴保昌有众八万,炀帝令樊子盖击之。子盖深沟高垒,不敢战。有来归首者,不问多寡必执之,由是莫敢降,贼徒日盛,连年不克。炀帝乃令李渊代之。贼有来降者,皆引致左右,推赤心以待之,人人自安,愿效死力。其党相谓曰:“我辈本无逆心,徒以政令严酷,惧死为盗耳。前后首者,皆为樊所杀,穷无所归。今唐公与人无隔,恩义如此,我辈知不死矣。”遂相率归,前后至者数万人,余贼散走他郡。此以恩信而屈人之兵也。朱沘、朱滔、王武俊联兵反,李抱真先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朱沘。俊虽许之,然尚犹豫,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曰:“朱沘、希烈僭窃大位,足下不能进于数贼之间,乃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因言及播越,抱武俊哭,泣泗交下,武俊亦哭,感动左右。入武俊帐中,酣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结为弟兄而别。明日大破朱沘。郭子仪屯泾阳,仆固怀恩率番虏来寇,围之数重。子仪以甲骑二千出入左右,回纥见而问曰:“此谁也?”报曰:“郭令公也。”回纥惊曰:“郭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亦谢世,中国无主,故我从而来。今令公存,天可汗在乎?”对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又使谕之曰:“公等顷岁远涉万里,剪除凶逆,恢复二京,是时子仪与公等周旋艰难,何日忘之?今一旦弃旧好,助一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弃主背亲,于公等何有?”回纥曰:“为令公亡矣,不然何以至此?令公诚存,安得而见之?”子仪遂出,乃传呼曰:“令公来!”虏初疑,持弓待之,子仪兔胄示之,劳曰:“公等久同忠义,又何至是?”回纥皆舍兵下马,齐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召其首领,各饮之酒,与之佳绵,欢好如初。此李抱真、郭子仪以大义而屈人之兵也。韩信既破趟,欲遂攻燕代齐,问计于李左车,左车曰:“将军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一举下井陉,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则刘项之势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方今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镇趟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然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谊言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莫知为齐计矣。兵固有先声而后实,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之燕,燕从风而靡。此扬威声以屈人之兵也。汉高帝使郦食其说下齐,此以辩士而屈人之兵也。夏赵保忠叛,宋命李继隆、秦翰率师问罪。
……
前言/序言
泉州建制一千三百多年,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比屋弦诵,人文为闽最”,素称海滨邹鲁、文献之邦。代有经邦纬国、出类拔萃之才,欧阳詹、曾公亮、苏颂、蔡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贽、郑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军事、经济价值的文化遣产。据不完全统计,见载于史籍的着作家有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着作多达三千七百三十九种,其中唐五代二十九人三十二种,宋代二百人三百九十一种,元代二十一人四十种,明代五百三十六人一千五百八十五种,清代六百四十人一千六百九十一种;收入《四库全书》一百一十五家一百六十四种,《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五十六家七十四种,《续修四库全书》十四家十七种。二〇〇八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属泉人着述、出版者十三种。遗憾的是,虽然泉州典籍赡富,每一时代都有一批重要着作相继问世,但历经岁月淘汰、劫难摧残,加上庋藏环境不良,遗存至今十无二三,多成珍籍孤本。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泉州人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亟待抢救保护,古为今用。
对泉州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最早有南宋嘉定年间的《清源文集》十卷,明万历二十五年《清源文献》十八卷继出,人清则有《清源文献纂续合编》三十六卷问世。这些文献汇编,或已佚失,或存本极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泉州成立“晋江文献整理委员会”,准备整理出版历代泉人着作,因经费短缺未果。八十年代,地方文史界发起研究“泉州学”,再次计划编辑地方文献丛书,可惜后来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其事遂寝。但是这两次努力,为地方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做了准备,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书目汇编。
二〇〇五年三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着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着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二〇一一年起陆续出版发行。
整理出版《泉州文库》的宗旨是:遵循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保护和利用珍贵文献典籍,以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泉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着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着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着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槩秘笈,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值此《泉州文库》出版之际,谨向各支持单位、个人和参加点校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涉及的学科和内容至为广泛,工作底本每有蛀蚀脱漏,加之书成众手,虽经反复校勘,但限于水平,不足或错误之处还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泉州文库:赵注孙子十三篇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泉州文库:赵注孙子十三篇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