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2017年6月第2期)

书法研究(2017年6月第2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翔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书法研究
  • 学术期刊
  • 艺术
  • 中国书法
  • 文化
  • 艺术史
  • 文献
  • 2017年
  • 期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710006041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06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以书法本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倡导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举凡涉及书法史、书法文献、书法理论、书法技法、书法教育、书法鉴藏、研究综述和学术著作书评等等方面,哲不涉及当代书风、书家创作评述,欢迎提供各类研究文章。

目录

变化舆协调
——古代害论封害法形态基本规律的揭示
“右手孰箜”舆害法“簟势”
——害法謇美研究的方法论
重建祝允明害法标准
——基于笔迹学的古代害法鉴定佃案研究(下)
饮冰室主人的隶书情结
《到颢墓志》考释
颜真卿书《殷践猷墓碣铭稿》考略
《怀素草害歌》考论
唐宋关于怀素评价的转变
誉之甚隆,毁之甚烈
——论怀素害法在北宋的接受舆影响
以怀素为角度看唐代笔法相关问题
从敦煌漠简看早期草害形成的主要特征
《书法研究》2017年第2期:探索古韵今风的学术之旅 《书法研究》2017年第2期,作为一本致力于深度挖掘和传播书法艺术精髓的学术刊物,本期内容聚焦于书法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梳理了历代书法流派的演变脉络,并对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多元化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期不仅呈现了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关注了书法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新发展与新可能,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一个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和启发性的创作灵感。 理论溯源与传承: 本期特邀多位国内知名书法理论家,共同探讨了中国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审美体系与哲学思想。文章深入分析了“尚意”、“尚质”等书法美学理念的内涵及其历史渊源,追溯了从篆隶到楷行草的字体演变过程中,书法家们如何在技法与精神层面实现突破与革新。特别之处在于,本期不再停留在对经典碑帖的简单罗列与解读,而是着力于揭示潜藏在笔墨之间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尝试理解古代书法家们在创作时的心境与意图,从而引导读者在学习传统时,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其精神内核,避免流于形式。 流派梳理与比较: 针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流派,本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与比较研究。从秦汉的古朴雄浑,到魏晋的飘逸洒脱,再到唐宋的端庄大气与恣意飞扬,以及元明清的雅逸与野逸,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书家及其风格特点被逐一剖析。本期强调了不同流派之间在技法、风格、审美取向上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对王羲之“二王”书风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苏黄米蔡“宋四家”在继承晋唐传统基础上的个性化创造,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这些流派的系统性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判断。 当代书法的多元探索: 在快速变化的当代社会,书法艺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书法研究》2017年第2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脉搏,对当代书法的多元化发展进行了专题探讨。本期关注了部分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如何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媒介,将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以及在创作中融入现代观念与个人情感的实践。文章探讨了抽象书法、实验性书法等新兴探索的可能性,并对其学术价值和艺术前景进行了审慎的评估。同时,本期也对当下一些书法展览、创作群体进行了客观的评介,旨在引导读者理性看待当代书法的各种现象,区分有价值的探索与盲目的模仿。 笔墨技法与创作心得: 除了宏观的理论与流派研究,本期还深入到书法创作的微观层面,分享了部分书法家在笔墨运用、结构安排、章法布局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文章通过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不同用笔方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对墨色的精准控制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章法布局来营造作品的整体气韵。这些内容对于提高书法实践者的技法水平,拓展创作思路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学术评论与书讯: 本期还包含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评论,对近年来的重要书法学术著作、展览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评介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书法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窗口。此外,本期还收录了相关书画展览、学术会议的书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参与书法文化交流的实用指南。 总而言之,《书法研究》2017年第2期,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广阔的视野和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捕捉,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彩学术盛宴。本期内容丰富、论述严谨,无论是对于书法理论的研究者,还是对于书法实践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书法的未来发展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期《书法研究》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相当出色,丰富的图版和精美的排版,极大地增强了阅读体验。许多文章都配有高质量的书法作品高清图片,这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看到那些传世名作的细节,例如笔画的起收、墨色的浓淡、结体的疏密,都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展示,这对于理解书写者的情感和技巧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关于某位书法家的专题报道,不仅有对其生平和创作历程的介绍,还配有大量其代表作品的展示,并配以详尽的分析。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也更容易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感受。对于想要直观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读者,这本期刊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它用精美的视觉语言,诉说着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评分

读完《书法研究(2017年6月第2期)》这本期刊,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我这样对书法有浓厚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系统学习路径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期刊中对不同朝代书法风格演变的梳理,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各个时期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甚至文人阶层的审美取向是如何影响书法艺术的。例如,关于魏晋风度如何体现在书法中的论述,让我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神韵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笔画的优美,而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士人精神和哲学思考。文章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到微观的笔法技巧,层层递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对中国书法史的整体认知。即使是一些较为晦涩的理论概念,作者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例子进行阐释,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书法艺术背后深层含义的读者,这本期刊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它点燃了我进一步探索书法世界的兴趣。

评分

这期《书法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它对于当代书法创作实践的关注和探讨,让我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更紧密的连接。期刊中收录的几篇关于当代书法家创作经验的访谈,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位艺术家对于“守正创新”的理解,他并没有回避传统,反而强调在深入学习古人技法的基础上,如何融入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探索过程的分享,让我意识到书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一门需要不断注入生命力的活态艺术。文章分析了几位在探索新书体、新笔墨语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作品,并详细解读了他们创作的思路和遇到的挑战。这让我看到了当代书法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也给了我不少创作上的灵感。对于我这种正在摸索个人书法风格的爱好者来说,能够看到如此详实且富有见地的实践指导,是十分难得的,它让我不再感到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种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的体验。

评分

《书法研究(2017年6月第2期)》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深度上,可以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期刊中几篇关于碑学与帖学研究的文章,让我对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大重要理论流派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并非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例如,关于碑学兴起对书法审美观念的冲击,以及帖学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自我调整和发展,这些论述都非常有见地。文章引用的文献资料丰富翔实,考证严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碑帖的考释和辨析,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犹如打开了一扇了解书法艺术奥秘的窗口。读完这些文章,我对书法作品的价值判断和鉴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仅仅关注表面的美观,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评分

读完《书法研究(2017年6月第2期)》,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拓宽了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维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法层面,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审视。期刊中关于书法与文学、哲学、甚至社会历史之间关系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多元价值。例如,有文章分析了书法在历代文人雅集中的功能,以及其如何作为一种社交和精神交流的媒介。这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承载着特定时代文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载体。此外,一些文章还探讨了书法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传播和变异,这让我对中国书法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书法艺术,并将其与自身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读者,这本期刊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