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都市綠洲”明治神宮中,體會喧囂之外的鳥語花香;
在SCAI The Bathhouse美術館,追尋讓人懷念的錢湯記憶;
在新橫濱拉麵博物館中,品嘗各色地道的日本料理;
在21_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中,見證三宅一生“一塊布”的時尚探索;
來到三鷹之森吉蔔力美術館,與龍貓一起遨遊宮崎駿的童話世界。
《把東京裝進美術館》,帶你體會美術館裏的“一期一會”。
《把東京裝進美術館》是一本東京藝術旅行指南。作者以自在從容的文字帶領讀者遊覽瞭位於東京的32處藝術殿堂,體會東京細微暖人的藝術氣息。
從晚鍾悠揚的淺草寺到蒼翠莊嚴的明治神宮,從令人懷念的錢湯記憶到百年滄桑的上野人潮,從“FARET立川”的現代公共藝術到六本木新城的新時代都市計劃,藝術之美無處不在。如果不滿足於單純的遊覽,那麼一年四季輪番登場的藝術展覽和節日慶典定能讓你感受原汁原味的日式風情。2月的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3月的東京藝術博覽會、4月的櫻花節、5月的神田祭、7月的隅田川花火大會……《把東京裝進美術館》,來一場藝術的“一期一會”。
楊晨,旅居東京第五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學專業。《知日》雜誌特約攝影師,海外撰稿人。曾負責日本國傢旅遊局媒體運營。
第一章 上野 榖中地區:探秘江戶的前世今生
002 花前月下,東洋之魂
東京國立博物館(Tokyo National Museum)
016 被扣留的藝術珍品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028 漁夫與秘藏觀音的傳說
淺草寺和淺草文化觀光中心(Sensouji & Asakusa Culture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036 俱往矣,訪貴族豪宅,還須此行
舊岩崎邸庭園(Kyu-Iwasaki-Tei Gardens)
048 藝術之鞦
京都美術館(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058 令人懷念的錢湯記憶
SCAI The Bathhouse 美術館(SCAI The Bathhouse)
064 是起點,也是終點
上野車站(Ueno Station)
074 一所藝術“學校”
3331 ARTS CYD
第二章 銀座 丸之內 東京站地區:東京玄關的藝術賞
086 如果東京是一間房子,這裏便是玄關
東京站(Tokyo Station)
092 日本最具時代感的建築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098 讓時空穿越迴1894 年
三菱一號館美術館(Mitsubishi Ichigokan Museum)
106 皇居外苑的藝術之地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本館、工藝館和電影中心( 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114 日本第一古書街
神保町(Jimbocho)
124 百年的戲劇殿堂
東京帝國劇場(Imperial Theatre)
第三章 新宿 原宿 錶參道地區:東方的香榭麗捨大街
132 隔絕喧囂的詩意之地
根津美術館(Nezu Museum)
144 連接記憶與未來
錶參道之丘(Omotesando Hills)
150 都市中的綠洲
明治神宮(Meiji Jingu)
158 空間、光綫與形體的集大成者
東京聖瑪利亞大教堂( St.Mary's Cathedral,Tokyo)
第四章 澀榖 惠比壽 代官山地區:時尚潮流中的寜靜角落
166 傳遞生活風格的能量基地
代官山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
174 影像流轉,那是存在過的痕跡啊
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Tokyo Photographic Art Museum)
第五章 六本木 品川 目黑:城中的藝術三角洲
182 從時尚到建築——“一塊布”的美麗探索
東京21 - 21 Design Sight 美術館( 21 - 21 Design Sight)
196 如果美術館也有風格,這一個可以叫森女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
206 新時代的都市計劃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216 裝飾藝術風格代錶
東京都庭園美術館( Tokyo Metropolitan Teien Art Museum)
226 麯徑深處,暗藏佳人
原美術館(Hara Museum)
第六章 東京周邊:都心之外的藝術品
236 童話世界的迷思
三鷹之森吉蔔力美術館( Ghibli Museum, Mitaka)
244 見證橫濱市的新生
橫濱紅磚倉庫( Yokohama Red Brick Warehouse)
250 趣味博物館的新玩法
日清泡麵博物館和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Cupnoodles Museum & Shin-Yokohama Raumen Museum)
256 日本公共藝術的代錶
“FARET 立川” 和“I-LAND 新宿”( FARET Tachikawa Art & I-LAND Shinjuku)
270 在大自然中祈禱幸福
石之教堂(Stone Church)
第七章 東京全年經典藝術活動
278 1 月 新年參拜(Hatsumode)
280 2 月 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 Japan Media Arts Festival)
281 3 月 東京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
282 4 月 櫻花節(Blossom Festival)
283 5 月 神田祭(Kanda Matsuri)
284 6 月 葛飾菖蒲節(Katsushika Shobu Matsuri)
285 7 月 隅田川花火大會(Hanabi)
286 8 月 古董大典禮(Antique Jamboree)
287 9 月 東京JAZZ (Tokyo-Jazz)
288 10 月 東京國際戲劇節( International Drama Festival in Tokyo)
289 11 月 燈會(Tokyo Illumination)
290 12 月“ 狐狸”的遊行(Ouji Kitsune Parade)
推薦序
東京是精緻而美好的。對於一個在那裏生活瞭很長時間的人,東京更像是一個老情人,是一個一直不會讓人失望的存在,但是也並不太會有驚喜。
太陽照常升起,街道永遠整齊。花草按著四季默默美麗,從櫻花,到新綠,到紅葉,再到枯枝蓋雪,像排隊上電車一樣有秩序。橙色的中央本綫從東往西,又從西往東。傍晚的時候,可以看到從蔚藍到白再到橙紅的漸變天空,畫下來就是一幅浮世繪。任何一傢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燈火通明,你想要的東西這裏都能買到,讓人安安心心的。
晨姑娘行走在這樣的東京裏麵,用心去發掘著東京的美。Instagram上看到她的身影遊走在那些我熟悉的場景,似乎自己也和她一起在路上。一簇落葉,一杯咖啡,一碟甜點,一隅藍天,一地花瓣……還是那個我熟悉的東京,和十年前一樣,大概也和十年後一樣。
而在一成不變的東京裏,永遠都在變化的就是在各種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六本木、上野、銀座……從大型美術館到小型展廳,一年中,形形色色的展覽幾乎能占滿所有的日曆。那是整個東京最刺激、最奔放、最有活力的地方,藝術傢、漫畫傢、建築師、演員、學生……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從空間到展品,用心錶演。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展覽是重復的,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集結瞭無數人的心血,絢麗綻放,再乾乾淨淨地消失,像一場海市蜃樓,也像極瞭日本人熱愛的櫻花。所以我會踩著一個展覽的時間安排一段行程,也會在一段行程之前先查查最近有什麼想要看的展覽。每當這種時候,心又會開始悸動,覺得又會重新愛上東京。
去美術館吧,那兒有隻屬於你的“一期一會”,一張展覽海報,一張門票,或者一本展覽畫冊,那將是一場永遠不能復製的東京之旅。
繪本漫畫傢
林竹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傳遞的一種“慢下來”的生活哲學。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常常顧不上停下腳步,去觀察周圍的世界。而《把東京裝進美術館》就像一個溫柔的提醒,讓我放慢節奏,去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美麗。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生活氣息,他不會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樸實、最真摯的語言,去描繪他眼中的東京。他會詳細地描寫一傢老店的門臉,那斑駁的木紋,那泛黃的招牌,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塵封的往事。他也會關注那些隱藏在尋常巷陌中的設計,一個彆緻的燈箱,一扇古老的窗戶,都可能成為他筆下的焦點。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深度遊”,跟隨作者的視角,去觸摸東京的靈魂,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我發現,原來最動人的美,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東京的描繪,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展現,它鼓勵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去珍視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
評分這本書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瞭“城市”與“藝術”之間的聯係。作者並非在介紹傳統的藝術作品,而是將東京這座城市本身,視作一個巨大的、充滿活力的藝術品。他通過對城市細節的捕捉,例如街頭的塗鴉、建築的風格、公共空間的布置,甚至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來解讀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這些描述,充滿瞭生活氣息,也展現瞭作者深厚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洞察力。閱讀過程,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文字構成的展覽,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展區,展示著東京的方方麵麵。他沒有宏大的敘事,而是專注於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之處,從而勾勒齣這座城市的真實肌理。這種“細節控”式的描繪,讓我覺得非常真實和親切。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東京,它更是一種關於如何去“看”城市的指南,教會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如何去理解一個城市背後的文化和曆史。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術館”,或許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城市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欣賞。
評分這幾天沉迷於一本叫做《把東京裝進美術館》的書,雖然我並不是一個藝術鑒賞傢,但它所描繪的那種獨特的城市氣質,卻深深地吸引瞭我。翻開書頁,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心布置的展覽,每一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展廳,展齣的不是具體的展品,而是作者對於東京這座城市細微之處的觀察與解讀。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他沒有用宏大的敘事去講述東京的輝煌曆史,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隱藏在摩天大樓陰影下的老街巷,那些靜靜佇立在時間長河中的老店鋪。他捕捉到瞭東京現代與傳統交織的獨特韻味,那種看似矛盾卻又和諧統一的景象,讓我對這座城市産生瞭全新的認識。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無聲的漫步,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現隱藏在日常中的詩意。我喜歡作者那種抽離齣宏大敘事的冷靜視角,他用一種近乎冥想的方式,去感受東京的脈搏。這本書並非一本旅遊指南,也非一本曆史文獻,它更像是一篇寫給東京的情書,一封飽含深情的告白,讓我對這座城市多瞭一份好奇與嚮往,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許,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獨特的“美術館”,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珍藏。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感受,是一種意料之外的驚喜。原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藝術作品或者展覽的介紹,但讀下來纔發現,它其實是將東京這座城市本身,變成瞭一個巨大的、流動的“美術館”。作者的觀察角度非常獨特,他不是在分析某件藝術品的價值,而是在解讀城市空間的“藝術性”。比如,他會細緻地描繪一傢老式喫茶店的裝潢,如何透露齣時代的痕跡;或者是在某個不起眼的街角,發現一處被忽視的建築細節,其中蘊含的匠心獨運。這種“移情”式的解讀,讓我覺得東京不再是一個冰冷的鋼筋水泥叢林,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故事的有機體。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參加一場彆開生麵的導覽,跟隨作者的文字,穿梭於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他對細節的敏感,對美的執著,都讓我受益匪淺。即使對於不熟悉東京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能帶來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關於“發現美”的旅程。它提醒我們,美並非隻存在於博物館的展櫃裏,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
評分閱讀《把東京裝進美術館》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思考“城市”的定義,以及我們與城市的關係。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東京的著名景點,而是深入探究那些構成城市靈魂的細微之處。他會談論東京街頭的招牌設計,如何摺射齣時代變遷的印記;或者描繪一條小巷裏,幾棵老樹與古老建築的和諧共處,構成一幅靜謐而富有韻味的畫麵。這些細節,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作者卻能從中提煉齣屬於這座城市的獨特美學。讀這本書,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更是情感上的共鳴。作者對於東京的深情,通過他細膩的筆觸,一點點地滲透齣來,讓我對這座城市産生瞭莫名的親近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術館”並非實體建築,而是我們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連接的城市空間。這是一種非常深刻的體驗,它拓展瞭我對“藝術”的認知邊界,讓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城市的“策展人”,去發掘、去展現那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東京”。
評分好。比較不錯的,瞭解一下。活動有券不錯。藝術書
評分物流快,正版圖書比其他傢好多瞭,現在很多大店都摻雜有盜版 京東的 就很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非常有價值
評分商品很不錯,期待能搶到茅颱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商品很不錯,期待能搶到茅颱
評分不錯。
評分商品很不錯,期待能搶到茅颱
評分一直期待著要看的一本書。還沒來得及看。看完再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