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化學新論

滴定分析化學新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喬成立,李文新 著
圖書標籤:
  • 滴定分析
  • 分析化學
  • 化學計量學
  • 酸堿滴定
  • 氧化還原滴定
  • 絡閤滴定
  • 非水滴定
  • 容量分析
  • 化學分析
  • 實驗化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35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12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0
字數:287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師生學習《分析化學》滴定分析部分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化學、化工、石油、地質、冶金和環保等工作的人員參考。
本書係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利用林邦的副反應思想為基礎,希望能把各種類型的滴定分析理論統一起來,有一定的創新性。也希望今後分析化學教材能夠采用該理論,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滴定分析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林邦的副反應思想為基礎,創新滴定分析理論,解決滴定分析的問題,統一“四大滴定”分析。研究“四大滴定”分析理論所采用的方法相同,所得結論的數學“模型”相同,實現“四大滴定”分析理論的完美統一,並用經典例題對所得結論進行瞭驗證。分四章分彆介紹配位滴定、沉澱滴定、酸堿滴定、氧化還原滴定,針對每一種類型的滴定,按照平衡、滴定原理、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終點誤差、準確滴定的順序展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配位滴定法/ 001
1.1 配位平衡/001
1.1.1 副反應係數/002
1.1.2 條件穩定常數/010
1.2 單一離子的配位滴定/011
1.2.1 單一離子配位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11
1.2.2 單一離子配位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12
1.3 單一離子配位滴定的終點誤差/016
1.4 單一離子的配位準確滴定/018
1.4.1 單一離子配位準確滴定的條件/018
1.4.2 單一離子配位滴定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021
1.5 混閤離子的配位滴定/024
1.5.1 混閤離子配位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25
1.5.2 混閤離子配位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26
1.6 混閤離子配位滴定的終點誤差/031
1.7 混閤離子的配位準確滴定/034
1.7.1 混閤離子配位準確滴定的條件/034
1.7.2 混閤離子配位滴定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039
1.8 配位滴定分析小結/041
第2章 沉澱滴定法/ 044
2.1 沉澱平衡/044
2.1.1 副反應係數/045
2.1.2 條件穩定常數/047
2.2 單一離子的沉澱滴定/050
2.2.1 單一離子沉澱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50
2.2.2 單一離子沉澱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51
2.3 單一離子沉澱滴定的終點誤差/055
2.4 單一離子的沉澱準確滴定/058
2.4.1 單一離子沉澱準確滴定的條件/058
2.4.2 單一離子沉澱滴定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060
2.5 混閤離子的沉澱滴定/062
2.5.1 混閤離子沉澱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62
2.5.2 混閤離子沉澱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64
2.6 混閤離子沉澱滴定的終點誤差/067
2.7 混閤離子的沉澱準確滴定/071
2.7.1 混閤離子沉澱準確滴定的條件/071
2.7.2 混閤離子沉澱滴定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075
2.8 沉澱滴定分析小結/077
第3章 酸堿滴定法/ 079
3.1 酸堿平衡/079
3.1.1 一元強堿滴定一元強酸溶液/079
3.1.2 一元強堿滴定一元弱酸溶液/080
3.1.3 一元強堿滴定二元弱酸溶液/083
3.2 酸堿滴定原理/087
3.2.1 一元強酸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87
3.2.2 一元弱酸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88
3.2.3 二元弱酸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088
3.3 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90
3.3.1 一元強酸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90
3.3.2 一元弱酸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92
3.3.3 二元弱酸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096
3.4 終點誤差/102
3.4.1 終點誤差公式/102
3.4.2 林邦終點誤差公式/109
3.5 酸堿準確滴定/114
3.5.1 準確滴定的條件/114
3.5.2 酸堿滴定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124
3.6 酸堿滴定分析小結/130
第4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134
4.1 氧化還原平衡/134
4.1.1 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134
4.1.2 電子平衡條件式/138
4.2 氧化還原組分的平衡濃度與分布係數/140
4.2.1 簡單氧化還原反應/140
4.2.2 對稱的氧化還原反應/141
4.2.3 不對稱的氧化還原反應/143
4.3 副反應係數及條件穩定常數/145
4.3.1 副反應係數/145
4.3.2 條件穩定常數/149
4.4 單一離子的氧化還原滴定原理/151
4.4.1 單一離子氧化還原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151
4.4.2 單一離子氧化還原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154
4.5 單一離子氧化還原滴定的終點誤差/164
4.5.1 終點誤差公式/164
4.5.2 林邦終點誤差公式/169
4.6 單一離子的氧化還原準確滴定/174
4.6.1 簡單氧化還原準確滴定/174
4.6.2 對稱的氧化還原準確滴定/176
4.6.3 不對稱的氧化還原準確滴定/178
4.7 混閤離子的氧化還原滴定/180
4.7.1 混閤離子氧化還原滴定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181
4.7.2 混閤離子氧化還原滴定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182
4.8 混閤離子氧化還原滴定的終點誤差/187
4.9 混閤離子的氧化還原準確滴定/192
4.9.1 混閤離子的滴定突躍絕對值/192
4.9.2 滴定突躍絕對值大小的決定因素/195
4.9.3 混閤離子準確滴定的條件/195
4.10 氧化還原滴定分析小結/197
第5章 滴定分析小結/ 200
5.1 用林邦理論統一“四大滴定”分析的可能性/200
5.2 “四大滴定”分析的不同點/201
5.3 “四大滴定”分析的共同點/201
5.4 “四大滴定”分析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202
5.5 用“四大滴定”分析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推導pX'近似式的方法/203
5.6 “四大滴定”分析pX'近似式的物理意義/205
5.7 “四大滴定”分析滴定突躍絕對值的比較/206
5.8 “四大滴定”分析的終點誤差/206
5.9 “四大滴定”分析所得結論之間的關係/207
主要參考文獻/ 210

前言/序言

滴定分析法是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物質的化學反應分為配位反應、沉澱反應、酸堿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統稱為“四大反應”。依據“四大反應”建立的滴定分析法分彆為配位滴定法、沉澱滴定法、酸堿滴定法和氧化還原滴定法,統稱為“四大滴定”分析法。“四大滴定”分析是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內容,也是分析化學學科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分析化學中,盡管儀器分析是現代分析的主要內容,但就生産實際而論,依據化學反應建立起來的分析測試方法仍是最廣泛、最重要的。
一、滴定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1.滴定分析需要減少學時。隨著分析化學學科的飛速發展,化學以外的其他學科,如:數學、統計學、信息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在分析化學中占有越來越多的份額。因此,對滴定分析在分析化學中占大量課時的狀況進行改革是分析化學學科發展的需要。
2.滴定分析的理論不統一。目前,教材都把酸堿滴定法放在“四大滴定”分析的最前麵,而酸堿滴定法的理論不能很好地指導配位滴定法,所以在配位滴定中又齣現瞭林邦理論。
3.滴定分析的內容“臃腫”。由於滴定分析的理論不統一,使得“四大滴定”分析都按著各自的理論去處理各自的內容。如,酸堿滴定法要用大量的篇幅去研究不同酸堿體係pH值的計算;配位滴定法要用大量的篇幅去研究副反應係數及條件穩定常數等。
4.沒有建全滴定麯綫方程。滴定麯綫方程是描述滴定體係中被測離子濃度變化的,在滴定分析中有著突齣的重要地位,其“全身是寶”,用其可以解決許多滴定分析的理論問題。但是,目前教材沒有建全滴定分析的滴定麯綫方程,更沒有充分利用滴定麯綫方程解決滴定分析的理論問題,這對滴定分析的理論研究及教學是不利的。
5.有瞭滴定麯綫方程,林邦終點誤差公式是多餘的。因為用林邦滴定麯綫方程可以推導滴定突躍絕對值和終點誤差公式,且用滴定突躍絕對值能推導準確滴定的條件,所以,有瞭林邦滴定麯綫方程林邦終點誤差公式是多餘的。然而,教材都用大量的篇幅推導林邦終點誤差公式,且把其作為教學重點,不但浪費學時,也給學生增加負擔。
6.準確滴定條件的推導方法不科學。目前,教材都用林邦終點誤差公式推導準確滴定的條件,但其不能按照準確滴定的含義展示推導過程,得到的結論抽象,使得學生很難理解,不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7.沒有全麵地研究離子強度對滴定分析的影響。在滴定分析中,隻有氧化還原滴定體現瞭離子強度對滴定分析的影響,其他“三大滴定”分析卻沒有很好地研究離子強度對滴定分析的影響。
二、對林邦理論的分析
林邦理論是滴定分析的奠基理論,它的副反應思想是把主要研究的反應看成主反應,其他與之有關的反應看成副反應,並定義副反應係數的概念,用副反應係數推導條件穩定常數,用條件穩定常數判斷滴定主反應進行的程度。很好地解決瞭配位平衡的復雜性問題,使得配位反應應用於滴定分析,創建瞭配位滴定法。
林邦的終點誤差公式,一是把滴定終點與化學計量點的pM′之差ΔpM引入終點誤差公式,使得滴定誤差與指示劑的選擇,以及終點觀測的不確定性有效地聯係起來;二是把條件穩定常數K′t和被測物質的濃度cM引入終點誤差公式,增加瞭終點誤差公式的實效性。
為瞭更好地學習和應用林邦理論,必須對林邦理論進行客觀的分析,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也要指齣其不足。首先,林邦終點誤差公式是理論公式,沒有考慮指示劑對終點誤差的影響。其次,林邦終點誤差公式的“副産品”是推導準確滴定的條件,但其不能按照準確滴定的含義展示推導過程,不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三、本書的內容與體係
本書以林邦的副反應思想為指導,創新滴定分析理論,解決滴定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統一“四大滴定”分析。
根據副反應係數的定義和化學平衡等知識推導副反應係數,用副反應係數和穩定常數等知識推導條件穩定常數,用條件穩定常數、滴定分數和溶液平衡等知識推導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用林邦滴定麯綫方程推導任意一點被滴定離子濃度的近似計算公式、終點誤差公式和滴定突躍絕對值公式,用滴定突躍絕對值推導準確滴定的條件,用離子強度副反應係數、條件穩定常數和準確滴定的條件推導被滴定離子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其中副反應係數是基礎,林邦滴定麯綫方程是關鍵,林邦滴定麯綫方程的應用是重點。
本書把配位滴定法放在第1章,是因為林邦理論産生於配位滴定法,便於全麵係統地闡述林邦理論。把沉澱滴定法放在第2章,是因為沉澱滴定的反應形式和配位滴定的反應形式相同,可以直接應用林邦理論。把酸堿滴定法放在第3章,是因為一元強酸滴定的反應形式與配位滴定、沉澱滴定的反應形式相同,一元弱酸和二元弱酸滴定的反應形式與氧化還原滴定的反應形式相同,所以酸堿滴定法既是對前兩章研究方法的繼承,又是對最後一章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指導,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把氧化還原滴定法放在第4章,是因為氧化還原滴定法最復雜、最抽象、難度最大。所以,本書的知識邏輯順序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符閤人們的認識順序。
統一後的“四大滴定”分析,理論完美、體係科學,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內容精煉、節省學時,方法相同、觸類旁通,“模型”相同、便於記憶。
四、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教授一門知識,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會學善用”的能力,為此,建議教師在講授配位滴定法時,采用中心教學法,其他“三大滴定”分析采用自主學習法。
中心教學法就是抓中心,以中心帶動非中心。首先確定總中心。在眾多知識點中尋找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聯係,“其一動,動全身”,這個知識點就是總中心。然後確定一級中心。與總中心直接相連的知識點就是一級中心。依此類推,各個一級中心又可分解為若乾個二級中心,二級中心又可分解為若乾個三級中心等,直至教學內容中的每個知識點。這樣就在各個中心之間構成一種層次分明,緊密聯係,類似於樹乾、樹枝和樹葉的“樹”結構,稱其為知識點“樹”結構圖。如,配位滴定法的知識點“樹”結構圖如下:

可見,副反應係數和條件穩定常數是樹根;與樹根直接相連的林邦滴定麯綫方程是樹乾;與樹乾直接相連的非化學計量點的pM、化學計量點的pMsp和終點誤差公式是樹枝;與樹枝相連的滴定突躍絕對值、準確滴定的條件和被測物質的離子強度允許範圍是樹葉。
由於在配位滴定法中詳細介紹瞭林邦理論,而且用林邦的副反應思想統一“四大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步驟都相同,所以,其他“三大滴定”分析,可以采用自主學習法。
該書的內容曾以“對滴定分析理論的教學改革研究”、“創新滴定分析內容與體係建設研究”和“滴定分析基礎理論的創新研究”為題目,先後申請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和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業務專項項目,並受資金資助,其成果獲得齊齊哈爾大學優秀教學成果奬。
完成這部書曾得到許多人的幫助、支持和鼓勵,尤其是馬立群教授、李英傑教授、張文治教授和徐長春副教授,在這裏,請允許我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謝意!
本書可以作為大中專院校教師和學生學習《分析化學》滴定分析部分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化學、化工、石油、地質、冶金和環保等工作的工作者參考。
本書主要是作者的研究結論,有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喬成立
2017年02月
於齊齊哈爾大學閣樓305室
好的,這是一篇針對《滴定分析化學新論》之外的,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描述其內容,避免任何提及原書信息或人工智能痕跡的錶達。 --- 《材料科學前沿:結構、性能與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材料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最新進展及其在工程實踐中的廣闊應用。作為一本麵嚮材料研究者、工程師以及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級參考著作,它係統地梳理瞭從基礎理論到尖端技術的演進路徑,特彆關注瞭納米結構材料、先進復閤材料以及功能性智能材料的發展脈絡。 第一部分: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基本原理 本書的開篇部分著重於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首先,詳細闡述瞭晶體結構、缺陷理論在材料宏觀性能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介紹先進的結構錶徵技術,如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同步輻射X射綫衍射(XRD)等,讀者將得以理解如何從原子尺度解析材料的內部構造。我們不僅迴顧瞭經典的金屬、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結構-性能關係,更引入瞭非晶態材料和準晶材料的復雜結構模型。 隨後,重點聚焦於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這部分深入分析瞭相變過程、擴散機製以及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例如,書中詳盡討論瞭固態反應動力學在燒結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界麵能對多相材料性能的影響。針對新型材料體係,如高熵閤金,我們構建瞭新的熱力學計算框架,以預測其復雜相的形成傾嚮。 第二部分:納米材料與低維體係的崛起 納米科學是當前材料研究中最具活力的前沿之一。本書用相當篇幅來係統介紹納米材料的特殊性。在這一部分,我們不僅涵蓋瞭量子點、納米綫、碳納米管等傳統熱點,更側重於界麵工程在構建高性能納米復閤材料中的策略。 我們詳細解析瞭尺寸效應如何改變材料的光學、電學和催化性能。例如,錶麵等離子體製激效應(SPR)在納米光子學中的應用,以及超細晶粒材料的Hall-Petch效應的失效與重構。書中提供瞭製備納米材料的各種先進技術,包括化學氣相沉積(CVD)、原子層沉積(ALD)以及自下而上的分子自組裝技術,並對這些方法的工藝窗口和産物形貌控製進行瞭深入的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先進復閤材料與結構設計 復閤材料因其可設計性和優異的綜閤性能,已成為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領域的基石。本書深入探討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Cs)和顆粒增強復閤材料(PRCs)的力學行為。 重點討論瞭增強體與基體的界麵粘結強度對整體性能的製約。書中不僅包含瞭傳統的經典層閤闆理論(如Tsai-Pagano公式),更引入瞭非綫性有限元分析(FEA)方法來模擬復雜失效模式,如基體開裂、界麵脫粘和縴維斷裂。針對金屬基復閤材料(MMCs)和陶瓷基復閤材料(CMCs),我們著重分析瞭高溫蠕變和氧化防護策略。此外,本書對生物相容性復閤材料在組織工程支架中的應用前景也進行瞭前瞻性的討論。 第四部分:功能材料與智能響應體係 現代工程對材料的功能性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聚焦於那些能夠響應外界刺激並展現特定功能的材料。 我們詳盡分析瞭壓電、鐵電材料的工作機理及其在傳感器和執行器中的應用。對磁性材料的討論延伸至自鏇電子學領域,探討瞭巨磁阻效應(GMR)和隧道磁阻效應(TMR)在新一代存儲器件中的潛力。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形狀記憶閤金(SMA)和智能聚閤物的章節。我們不僅解釋瞭馬氏體相變和熱誘發形狀記憶效應的微觀機製,還探討瞭如何通過電場或磁場來調控這些響應過程,實現快速、可逆的形態變化,這對於微機電係統(MEMS)和軟體機器人技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五部分:材料的計算模擬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材料的“設計”正逐步取代傳統的“發現”。本書最後介紹瞭計算材料學的核心工具,包括密度泛函理論(DFT)在電子結構預測中的應用,以及分子動力學(MD)模擬在預測擴散和界麵行為中的優勢。 同時,麵對全球資源和環境挑戰,我們也在篇末討論瞭可持續材料科學——包括輕量化材料的開發、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以及關鍵稀有金屬的替代方案和高效迴收技術。 總結 《材料科學前沿:結構、性能與應用》旨在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知識框架。它不僅是理論學習的工具書,更是激發創新思維、指導未來材料研究方嚮的有力指南。通過對結構、性能、製備與應用的係統闡述,本書確保讀者能夠掌握理解和設計下一代先進材料所需的關鍵技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老實說,我之前對滴定分析的認識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麵上,認為它是一種相對成熟且有些“老舊”的分析技術。然而,當我偶然接觸到《滴定分析化學新論》這本書時,我的觀點發生瞭顛覆性的改變。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傳統的滴定分析,也依然充滿瞭活力和創新的空間。書中對“綠色滴定”理念的闡述,讓我思考如何在使用更少的溶劑、更安全的試劑的前提下,依然保證分析的準確性,這一點在當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尤為重要。我還對書中關於“在綫滴定”和“過程分析”的章節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將滴定分析技術集成到生産過程中,實現實時監控和反饋控製,這無疑是工業化學領域的一大進步。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滴定分析在現代工業生産和質量控製中的巨大潛力,也激發瞭我學習和應用這些新理念的熱情。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銀色的字體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仿佛預示著一場探索化學奧秘的旅程即將展開。我之所以被它吸引,首先是因為“新論”這個詞,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次對滴定分析化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理論的梳理與展望。我最近在實驗室裏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樣品,總覺得現有的方法有些滯後,需要新的思路來優化。讀瞭這本書的目錄,發現它涵蓋瞭很多我感興趣的方嚮,比如微量滴定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以及高靈敏度催化-動力學滴定法在痕量金屬檢測方麵的進展。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新型指示劑和電化學傳感器在滴定分析中的作用的討論,這些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帶來突破性的進展。而且,我注意到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強調實踐指導意義,這一點對我這樣的實驗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帶來新的靈感和方法,幫助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讓我的研究更上一層樓。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巧,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層層遞進,邏輯清晰。開篇部分,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瞭滴定分析的發展曆程,並巧妙地引齣瞭“新論”的必要性,這立刻勾起瞭我的閱讀興趣。接著,書中對各種新型滴定技術的闡述,如非水滴定、配位滴定、沉澱滴定等,都進行瞭詳盡的原理分析和實例演示。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每一種滴定方法時,都會深入分析其適用範圍、優缺點以及影響準確度的關鍵因素,並提供瞭許多實用性的建議,這對於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選擇最閤適的方法至關重要。特彆是關於選擇滴定終點的方法,書中不僅介紹瞭傳統的指示劑法,還詳細闡述瞭電位滴定法、光度滴定法等更先進的終點判斷技術,並對比瞭它們的優劣,這對我將來在實驗室中進行精確分析提供瞭極大的幫助。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嚴謹,對於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提供很大的啓發。

評分

這本《滴定分析化學新論》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基礎理論的深入挖掘與創新性解讀。在許多關於滴定分析的文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對各種方法的介紹,但往往缺乏對方法背後原理的透徹分析。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通過對化學平衡、絡閤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本原理的細緻闡述,將滴定分析的每一步操作都上升到瞭理論的高度,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某個指示劑在這種條件下最閤適,為什麼某種滴定劑能夠精確地計量。尤其吸引我的是關於滴定麯綫非綫性區域的討論,這部分內容在很多基礎教材中都比較簡略,而這本書卻深入剖析瞭影響麯綫形狀的各種因素,並提供瞭相應的計算和處理方法。這對於提高滴定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解釋實驗結果中的誤差來源,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框架,我相信能幫助我更清晰地識彆和規避潛在的誤差,從而做齣更嚴謹的科學判斷。

評分

作為一名對分析化學充滿熱情的學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滴定分析領域最新進展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滴定分析化學新論》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我翻閱瞭它的一些章節,發現它並沒有停留在傳統的滴定方法介紹上,而是積極地引入瞭許多新興技術和概念。例如,書中對“智能滴定”的探討,讓我眼前一亮。這種將傳感器技術、自動化控製與滴定分析相結閤的理念,預示著滴定分析將朝著更高效率、更高精度和更少人為乾預的方嚮發展。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如何設計和應用智能滴定係統的詳細介紹,這對於我們未來的實驗設計和研究方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微流控芯片在滴定分析中的應用也進行瞭深入的闡述,這在處理小體積樣品和進行高通量分析方麵具有巨大的潛力,相信這對於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者來說,也將是極具價值的參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