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

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鞠卫国,张云帆,乔爱锋,梁雪梅,卢林林 ... 著
图书标签:
  • SDN
  • NFV
  • 网络架构
  • 未来网络
  • 网络重构
  • 云计算
  • 网络虚拟化
  • 通信技术
  • 网络工程
  • 5G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21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65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网络技术研究,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
2. 内容丰富、系统,图文并茂,能为读者在思考“如何重构网络架构,如何建设未来网络”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3. 本书的着重点在于网络重构,而这正是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内容简介

《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首先解读了网络重构的驱动力、内涵与愿景,然后对SDN、NFV和云计算等网络重构的三大支柱技术进行了讲解,并对编排器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外主流运营商网络重构的内容,重点分析了国内三大运营商网络重构的整体战略、演进路径、具体举措,以及网络重构对于运营重构、管理重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SDN/NFV技术在各个专业网络中的应用。
《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电信设备提供商、电信咨询业的从业人员和科研院所高校师生,以及关注通信行业技术发展的相关人士。

作者简介

梁雪梅,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通信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通信建设评标专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多次承担横跨多专业、多领域的省(部)级大型项目总负责人,完成的项目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了交换/核心网专业中的所有网元和技术,比如IMS、EPC、软交换、固网智能化、3G核心网、ALL IP、长途局、独立汇接局等,还承担了跨多专业的综合性项目——信息化的规划和咨询工作,取得技术水平。 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10多项,参与行标和企标规范编制2项;发表论文近20篇;牵头完成译著1部,合作完成专著1部。

目录

第 1章 网络重构解读 1
1.1 网络发展的历史趋势 1
1.1.1 网络变革的历史 1
1.1.2 网络演进的趋势 3
1.2 网络重构的驱动力 4
1.2.1 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4
1.2.2 IT架构发展的经验 4
1.2.3 新兴业务的驱动 5
1.3 网络重构愿景 6
1.3.1 新一代网络关键特征 6
1.3.2 新一代网络参考架构 6
1.4 网络重构的关键技术 8
1.4.1 SDN 8
1.4.2 NFV 10
1.4.3 云计算 11
1.4.4 SDN与NFV关系 12
1.4.5 部署面临问题 13
1.5 网络重构小结 15
1.5.1 网络重构成为发展主题 15
1.5.2 推进网络重构的策略 16
第 2章 SDN技术概述 19
2.1 SDN的概念与发展 19
2.1.1 SDN的起源 19
2.1.2 SDN的概念 21
2.1.3 SDN的优势 22
2.2 SDN架构解读 23
2.3 SDN产业生态 24
2.4 SDN相关组织 26
2.4.1 开源与标准 26
2.4.2 开源组织 27
2.4.3 标准化组织 29
2.5 SDN发展中的挑战 32
第3章 SDN控制器解析 34
3.1 SDN控制器主要功能 34
3.2 SDN控制器性能指标 35
3.3 SDN控制器接口协议 36
3.3.1 南向接口 36
3.3.2 南向接口总结比较 43
3.3.2 北向接口 44
3.3.3 东西向接口 46
3.4 主流SDN控制器 47
3.4.1 ODL 47
3.4.2 ONOS 50
3.4.3 ODL与ONOS的比较 53
3.4.4 其他开源控制器 54
3.5 SDN控制器与传统网管的区别 56
3.5.1 传统网管技术特征 56
3.5.2 SDN控制器与网管的融合发展 57
第4章 NFV技术概述 59
4.1 NFV的概念与影响 59
4.1.1 产生的背景 59
4.1.2 NFV的概念 60
4.1.3 NFV的影响 61
4.2 NFV的参考架构 62
4.2.1 主要模块 62
4.2.2 主要接口 63
4.2.3 部署方式 64
4.3 NFV转发性能提升 65
4.3.1 影响因素 66
4.3.2 优化方法 68
4.3.3 提升建议 70
4.4 NFV分层解耦与集成 71
4.4.1 NFV解耦现状 71
4.4.2 技术挑战 72
4.4.3 实施建议 72
4.5 NFV MANO 73
4.5.1 系统架构 73
4.5.2 管理模式 74
4.5.3 VNFM类型 76
4.5.4 NFVO部署 78
4.6 NFV组织与项目 79
4.6.1 ETSI 79
4.6.2 3GPP 80
4.6.3 ITU-T 81
4.6.4 IETF 81
4.6.5 CCSA 81
4.6.6 OPNFV 81
4.6.7 OSM 84
4.6.8 Openstack 84
4.7 NFV发展展望 85
第5章 编排器技术概述 86
5.1 编排器概述 86
5.1.1 编排器的概念 86
5.1.2 编排器的作用 87
5.2 编排器的类型 88
5.2.1 SDN编排器 88
5.2.2 NFV编排器 89
5.2.3 协同/业务编排器 89
5.3 主流编排器项目 89
5.3.1 OPEN-O 90
5.3.2 ECOMP 92
5.3.3 ONAP 94
5.3.4 LSO 94
5.4 编排器发展展望 95
5.4.1 编排器的关键技术 95
5.4.2 编排器标准与开源的关系 96
5.4.3 编排器与OSS的关系 96
第6章 云计算技术概述 98
6.1 云计算概述 98
6.1.1 起源与发展 98
6.1.2 概念与特点 99
6.1.3 服务模型与架构 100
6.1.4 部署模式 101
6.1.5 发展现状 102
6.2 云计算与网络重构 103
6.2.1 云计算是网络重构的关键驱动力 103
6.2.2 云计算是网络重构的基础 104
6.2.3 云计算应对网络重构不断演进 104
6.2.4 云计算和网络一体化发展 105
6.2.5 云计算和网络密切协同 105
6.3 云计算关键技术 106
6.3.1 分布式计算 106
6.3.2 服务器虚拟化 107
6.3.3 云存储 107
6.3.4 云数据中心网络 108
6.3.5 云管理平台 110
6.3.6 云安全 110
6.4 云计算标准化与开源技术 112
6.4.1 云计算标准化 112
6.4.2 云计算开源技术 114
6.5 云计算发展趋势 117
第7章 运营商网络重构策略 119
7.1 概述 119
7.2 国外运营商网络重构 120
7.2.1 北美 120
7.2.2 欧洲 121
7.2.3 日本 122
7.3 国内运营商网络重构 123
7.3.1 中国电信CTNet2025 123
7.3.2 中国移动NovoNet2020 126
7.3.3 中国联通CUBE-Net 2.0 129
7.4 网络重构的切入点 132
7.4.1 构建泛在、高速、智能的基础网络 132
7.4.2 借中心机房DC化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135
7.4.3 建立网络与IT融合的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 136
7.4.4 推出云网协同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服务 136
7.5 网络重构的演进路径 137
7.5.1 近期(起步阶段) 137
7.5.2 中远期(深化阶段) 138
7.6 国内运营商网络重构举措和场景 138
7.6.1 中国电信网络重构 138
7.6.2 中国移动网络重构 139
7.6.3 中国联通网络重构 142
7.7 网络重构对运营商转型升级的影响 145
7.7.1 业务重构 145
7.7.2 运营重构 149
7.7.3 管理重构 149
7.7.4 开发运营一体化 150
7.7.5 标准和开源并存 150
7.7.6 采购模式的转变 151
第8章 运营商网络重构实践 152
8.1 网络中心从CO向DC转变 152
8.1.1 多级DC网络架构与CO重构 152
8.1.2 开源网络重构项目CORD 153
8.1.3 中国电信的演进方案 155
8.1.4 中国移动的演进方案 158
8.1.5 中国联通的演进方案 159
8.2 SDN/NFV在随选网络中的应用 161
8.2.1 随选网络产生的背景 161
8.2.2 随选网络的特征与价值 162
8.2.3 随选网络的核心功能 162
8.2.4 随选网络的应用案例 164
8.2.5 随选网络技术小结 165
8.3 SDN/NFV在云网协同中的应用 166
8.3.1 云服务的价值依赖于网络 166
8.3.2 云网协同的含义 166
8.3.3 SDN/NFV是云网协同的关键手段 167
8.3.4 面向企业用户的典型云网协同场景 168
8.4 SDN/NFV在云数据中心的应用 169
8.4.1 在云数据中心内部的应用 169
8.4.2 利用SDN+VxLAN技术构建vDC 171
8.4.3 利用SDN进行DC之间的流量调优 173
8.5 SDN/NFV在广域网的应用 174
8.5.1 SD-WAN概述 174
8.5.2 SD-WAN应用场景 175
8.5.3 SD-WAN发展展望 177
8.6 SDN/NFV在城域网的应用 177
8.6.1 城域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177
8.6.2 vBRAS的发展 179
8.6.3 vBRAS技术架构 181
8.6.4 vBRAS的实现方式 183
8.6.5 vBRAS典型部署场景分析 184
8.6.6 vBRAS未来发展分析 186
8.7 SDN/NFV在传送网的应用 187
8.7.1 传送网引入SDN的需求 187
8.7.2 传送网引入SDN的优势与挑战 187
8.7.3 软件定义传送网的典型场景 188
8.7.4 传送网重构实践 190
8.8 SDN/NFV在接入网的应用 192
8.8.1 接入网面临的问题 192
8.8.2 应用场景分析 193
8.8.3 接入网的重构目标架构 194
8.8.4 关键技术 195
8.9 SDN/NFV在核心网的应用 196
8.9.1 核心网的重构目标架构 197
8.9.2 核心网重构策略 197
8.10 SDN/NFV在5G网络的应用 201
8.10.1 5G网络架构 201
8.10.2 切片的概念 202
8.10.3 切片的特点 203
8.10.4 切片的分类与部署 204
8.10.5 切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04
8.10.6 切片的技术基础 205
8.10.7 切片后续需研究的关键技术 205
总结与展望 206
缩略语 207
参考文献 216
《超越SDN/NFV: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蓝图》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的网络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 SDN(软件定义网络)和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出现,到如今我们步入一个更加智能、更加融合、更加开放的网络新纪元,网络技术的演进从未停歇。本书《超越SDN/NFV: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蓝图》并非仅仅是对 SDN/NFV 概念的简单复述或对其技术细节的深入剖析,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 SDN/NFV 之后,网络架构将如何演变,如何才能真正构建出支撑未来海量连接、极致体验、以及颠覆性创新的智能网络。 本书旨在为广大网络技术研究者、工程师、架构师以及行业决策者提供一份关于未来网络架构的深度洞察和前瞻性指引。我们不回避 SDN/NFV 在推进网络开放化、自动化和灵活性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更着重于探讨这些成就所暴露出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强大、更具韧性、更智能的网络。 第一部分:SDN/NFV 的深层反思与演进动力 我们首先会深入分析 SDN 和 NFV 这两大技术范式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SDN 以其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理念,实现了网络的集中化、可编程化,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NFV 则通过将传统的硬件网络功能(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虚拟化为软件,运行在通用硬件上,打破了硬件锁定,降低了成本,加速了业务部署。 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场景的日益复杂,SDN/NFV 也暴露出其固有的挑战: 集中式控制的瓶颈: 尽管 SDN 实现了控制的集中化,但在超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中,单一的控制平面可能成为性能瓶颈,并且对网络的可控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虚拟化带来的开销与复杂性: NFV 虽然降低了成本,但也引入了额外的虚拟化开销、管理复杂度以及性能损耗。如何实现高效的虚拟化部署和资源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全性的新挑战: 开放的网络架构和虚拟化环境,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攻击面。传统的安全模型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升级。 多域协同与编排的难题: 在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中,如何实现跨域、跨厂商的无缝协同和自动化编排,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对实时性与确定性的需求: 随着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对网络实时性、确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的出现,现有 SDN/NFV 架构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在深入反思 SDN/NFV 的基础上,本书将重点探讨推动下一代网络架构演进的几个关键动力: 海量连接与多样化应用: 物联网、5G/6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催生了爆炸式增长的设备连接和极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可靠性、安全性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赋能: AI/ML 的崛起为网络带来了智能化升级的契机。从网络规划、配置、故障诊断到资源调度、安全防护,AI/ML 能够极大地提升网络的自动化水平和决策能力。 分布式与去中心化趋势: 面对中心化控制的瓶颈以及对数据主权、隐私保护的需求,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对确定性网络与边缘智能的追求: 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对网络性能有着严格要求的领域,迫切需要确定性、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服务。边缘计算的发展,更是将智能推向网络边缘。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网络: 随着数据中心和网络规模的激增,能源消耗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下一代网络架构需要考虑能效优化和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核心要素 基于对 SDN/NFV 的反思和驱动力分析,本书将系统性地阐述构建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所必需的核心要素: 2.1 智能控制平面:从集中到分布式与自适应 AI/ML 驱动的网络决策: 探讨如何将 AI/ML 技术深度融合到网络控制平面,实现网络状态的实时感知、预测性分析、自动化策略生成和优化。例如,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流量调度、基于预测性维护的网络故障预警等。 分布式控制与联邦学习: 针对超大规模网络,探讨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跨设备的模型训练和智能决策。 意图驱动的网络管理 (Intent-Based Networking, IBN): 深入解析 IBN 的理念,如何将业务需求(意图)转化为网络策略,实现从“如何配置”到“需要什么”的转变,大幅简化网络管理。 动态自适应的网络调优: 讨论网络如何根据实时业务需求、流量负载、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地调整其运行参数和拓扑结构,实现最优性能。 2.2 泛在化的边缘智能与算力网络 边缘智能的架构模型: 探讨不同层次的边缘计算架构(如近端边缘、远端边缘),以及如何在这些节点部署智能服务,实现低时延、高效率的本地化处理。 算力网络与算网融合: 阐述算力不再是独立的资源,而是与网络能力紧密结合,形成“算力即服务”的新范式。探讨如何实现算力的按需调度、灵活部署和高效利用。 云边协同的智能编排: 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云端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与边缘的实时处理能力相结合,实现端到端的智能服务。 面向 AI/ML 的边缘推理与训练: 探讨如何为边缘设备和节点提供高效的 AI/ML 模型推理和小型化训练能力,支撑本地智能应用。 2.3 确定性网络与极致性能保障 确定性时延与抖动的保障机制: 详细介绍实现低时延、低抖动的关键技术,如时间敏感网络 (TSN)、拥塞控制策略、QoS 机制的演进等。 高可靠性与容错机制: 探讨如何设计高可靠的网络架构,包括冗余机制、故障检测与恢复、网络切片的高可用性保障等。 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的特定需求: 深入分析这些领域对网络性能的特殊要求,并提出相应的网络设计和优化方案。 2.4 安全与隐私的内生化设计 零信任安全模型在网络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在 SDN/NFV 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零信任安全理念,对所有网络流量和访问进行严格认证和授权。 AI 驱动的安全防护: 研究利用 AI/ML 进行异常检测、威胁情报分析、自动化响应,构建主动防御的安全体系。 数据隐私与安全保护: 探讨如何在网络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包括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区块链在网络安全与信任体系中的潜力: 审视区块链技术在实现网络身份认证、数据溯源、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2.5 新型网络连接与资源抽象 服务链与服务编排的智能化: 探讨如何利用 AI/ML 优化服务链的部署和动态重配置,实现更加智能的服务编排。 网络切片的高级应用: 深入研究网络切片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精细化管理和动态调整,以及跨域网络切片的协同。 通用硬件与可编程硬件的协同: 探讨如何平衡通用硬件的成本效益与可编程硬件的性能优势,构建灵活且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 量子网络与未来连接的可能性: 简要探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对未来网络架构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第三部分: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实现路径与挑战 在详细阐述了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核心要素后,本书将进一步探讨实现这些愿景的路径与面临的挑战: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分析当前标准化进展,以及如何推动跨厂商、跨技术的互操作性,避免形成新的技术壁垒。 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 探讨如何促进 SDN、NFV、AI/ML、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 人才培养与技能升级: 指出下一代网络架构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策略。 部署与演进策略: 提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逐步演进和部署策略,以及如何平滑过渡。 商业模式创新: 探讨面向下一代智能网络的新的商业模式,如按需服务、价值定价、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等。 政策法规与伦理考量: 审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需求,以及对未来网络发展的伦理影响。 结论 《超越SDN/NFV:下一代智能网络架构的蓝图》并非一本终结性的技术手册,而是一份持续演进的网络愿景。我们相信,通过对 SDN/NFV 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工智能、边缘智能、确定性网络等前沿技术的拥抱,我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强大、智能、灵活、安全且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未来,为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本书旨在激发思考,引导探索,共同绘制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新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近几年来网络技术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变革之一。SDN和NFV,这两个术语的组合,预示着一种更加灵活、开放和智能的网络未来。我一直对这种能够“重构”旧有模式,并“建设”新可能的技术充满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SDN如何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以及NFV如何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灵活部署和管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讨这两个技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的网络架构。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更侧重于实际的“重构”和“建设”。因此,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SDN/NFV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下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SDN实现更精细化的流量管理,或者如何通过NFV加速新业务的上线。此外,“建设未来网络”的愿景,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未来趋势,如网络切片、边缘计算、AI赋能的网络等,充满期待,希望它能为理解和规划未来的网络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过去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世界。而这种改变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持续创新。SDN和NFV,无疑是当前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变革的两大核心技术。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重构”现有模式,并“建设”全新未来的书籍充满兴趣。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抓住了这两点。我推测,它会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SDN和NFV的具体实现细节。例如,SDN如何通过API与上层应用进行交互,实现流量工程、策略控制等高级功能。而NFV又如何通过VNF(虚拟网络功能)的部署和编排,打破传统网络设备的桎梏,实现服务的快速上线和灵活调整。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服务链”的概念,即如何将不同的VNF按需串联起来,构建复杂的网络服务。此外,这本书的“建设未来网络”的定位,让我对其所描绘的愿景充满期待。它或许会探讨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与SDN/NFV的结合,展现这些技术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未来网络环境。这对于我们理解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为之做好准备,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让我充满了好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名本身就能感受到其前瞻性和颠覆性。我一直对网络技术的演进非常关注,特别是近年来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兴起,它们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网络基础设施的认知。想象一下,一个不再依赖于昂贵、僵化的专用硬件,而是可以通过软件灵活编排和部署各种网络服务的未来,这该是多么激动人心!这本书似乎正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讲述如何通过SDN和NFV这两个强大的驱动力,来重构我们现有的网络架构,从而为构建更智能、更敏捷、更具弹性的未来网络奠定基础。我尤其期待它能深入剖析SDN如何实现网络控制平面的分离,以及NFV如何将传统网络功能(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从硬件设备中解放出来,变成可以在通用服务器上运行的虚拟机或容器。这种转变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成本的降低、部署速度的加快、运维的简化,以及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创新和定制网络服务。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蓝图,让我理解SDN/NFV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它们如何共同驱动网络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评分

读到《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面向专业人士,同时也对技术趋势有强烈求知欲的读者所写的。SDN和NFV,这两个术语本身就代表着网络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浪潮。我一直认为,过去的网络技术发展,往往是硬件驱动的,每一次的性能提升都需要依赖于更强大的专用芯片和设备。而SDN和NFV的出现,则标志着一个以软件为中心的时代真正到来。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详细阐述SDN的核心理念,比如控制器如何集中管理网络设备,以及OpenFlow等协议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同样,NFV关于网络功能虚拟化,即把原本运行在专用硬件上的功能转移到通用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上,这一点也让我非常着迷。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虚拟化技术(如KVM、Docker、Kubernetes)在NFV中的作用?它又将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网络的自动化部署、弹性伸缩和动态调整?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SDN/NFV在运营商、企业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不同场景下的落地实践,以及它们为实际业务带来的价值。从书名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强调“重构”和“建设”,这预示着书中会有很多关于如何实际操作和部署的内容。

评分

当我看到《SDN/NFV 重构网络架构 建设未来网络》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关于网络自动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讨论。SDN和NFV,这两个词汇已经成为网络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们代表着一种颠覆性的思维方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网络的部署和管理模式。我尤其好奇这本书将如何从“重构”的角度来阐述SDN和NFV的作用。是仅仅介绍技术原理,还是会深入探讨如何打破现有网络架构的僵化,例如通过软件定义来控制数据流,以及如何将那些曾经笨重的硬件设备,变成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的轻量级虚拟功能。这对于那些希望在现有环境中引入新技术,或者正在规划全新网络架构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同时,“建设未来网络”的描述,让我对书中可能描绘的宏伟愿景充满期待。它是否会涉及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智能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或者更具弹性的企业网络?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SDN和NFV的理论转化为实际部署的指导,包括相关的技术挑战、最佳实践,以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评分

学习学习,补充知识结构

评分

学习学习,补充知识结构

评分

写的还可以,入门科普

评分

不错?

评分

开阔视野不错的选择。开阔视野不错的选择。

评分

学习学习,补充知识结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开阔视野不错的选择。开阔视野不错的选择。

评分

质量好,正是需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