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筑苑·尘满疏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拾碎》一书基本上是一些建筑文化的拾碎整理,在写作中着重于对建筑文化含义的探索,尤其是对一些非典型类型的建筑、构筑物,还有一些建筑物上重要而特殊的构造辅件,或一些消失、消解的古代建筑类型、名称及其文化进行了必要的整理研究,给予了较多的笔墨。
本书在编纂上采取了一种具有发散性或者类似建筑杂文性质的写作方法,在建筑文献中较多融入历史、考古、文学、绘画艺术及典故趣闻等多方面内容,使其更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增加可读性。在配图中也尽量多选用古籍文献及古代绘画中的图像,选用部分考古复原和测绘资料,少用或不用照片,以保持原始的古韵。
内页插图
目录
千门万户
庭院深深
墙里墙外
登堂入室
左右为房
读书之斋
绣阁香闺
尘满疏窗
帘底纤月
溷轩为厕
丰膳出中厨
炎帝作火,死而为灶
穿地取水,谓之为井
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圈则圈之
公桑蚕室
库,兵车藏也
月移花影上栏杆
铺首衔环
山云蒸,柱础润
古代交通建筑———驿站
古代市政、军事设施———行马
古代防火预警建筑———望火楼
宾至如归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雄关漫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处商必就市井
天子 “辟雍”与诸侯 “泮宫”
长亭短亭
前言/序言
对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遗产,我们时刻要怀着一种尊崇,保持一份敬畏。尤其是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先人的栖居之所而衍生出的建筑文化,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基因和灵魂当中。但现实中,对古建筑遗存这一承载传统文化活化石的尊重和守护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破坏、拆毁历史建筑的事件依然不断;另一方面,又在花数倍的财力、人力,大肆建设“古建筑”,此举让人百感交集。然而,建筑血脉传承的断代无法延续,建筑文化的缺失无法弥补,所以,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古代建筑,征之文献,所见颇多,自周代就有《周礼·考工记》的建设制度记载,宋代出版了国家级的建设标准《营造法式》,其他各类典籍不胜枚举,明清学者,更有较多的专门论著。然而真正意义上用现代建筑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应是梁思成、刘敦桢等老一辈建筑宗师,他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建筑史料日益丰富,研究手段日渐精微,专家学者们贡献出大量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传统建筑技术及历史文化的研究成绩斐然。本书在写作中着重于对建筑文化含义的探索,尤其是对一些非典型类型的建筑、构筑物,还有一些建筑物上重要而特殊的构造辅件,或一些消失、消解的古代建筑类型、名称及其文化进行了必要的整理研究,给予了较多的笔墨。
在建筑专家云集的研究、编著队伍中,大部分论著非常专业,也基本框架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建筑史及建筑技术领域。而本书在编纂上采取了一种具有发散性或者类似建筑杂文性质的写作方法,在建筑文献中较多融入历史、考古、文学、绘画艺术及典故趣闻等多方面内容,使其更具有科普性、趣味性,增加可读性。在配图中也尽量多选用古籍文献及古代绘画中的图像,选用部分考古复原和测绘资料,少用或不用照片,以保持原始的古韵。而且这些非典型或已经消失的建筑类型或名称中,技术方面的文献已经太少,搜集片断性的资料很难拼接使其系统化,用这样一种写作形式也算是一种探讨吧。
《筑苑·尘满疏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拾碎》一书中的目录,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涉及建筑基本构成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是一些建筑文化的拾碎整理。在最初设定的题目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没有继续落实,如:草戏台、瓦舍勾栏、彩楼欢门、浮屋、古代道路、驳岸、水门等。随着资料的搜集完善,后来又增加了其他几篇内容,如:城廓、关隘、市井、天子“辟雍”与诸侯“泮宫”等,所以本书最终也是几易其稿,和初期预设有较大变化。在所列的目录中,其中《千门万户》(原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门文化意象》)笔者曾发表于《文博》杂志,这次重新配设了图片。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为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略尽绵力。
姚慧
2017年6月20日
筑苑·尘满疏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拾碎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筑苑·尘满疏窗: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拾碎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