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Thomas,M.Connolly,Carolyn,E.Begg 著
图书标签:
  • 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实现
  • 数据库管理
  • 关系数据库
  • SQL
  • 数据建模
  • 数据存储
  • 事务处理
  • 性能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3882
版次:6
商品编码:1226170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数据库领域的经典畅销著作,被世界多所大学选为教材,同时被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视为必读书。本书作者曾在工业界致力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后进入学术界精耕于教学,深谙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在使用和学习数据库时的痛点。因此,本书采用这两类读者都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全面介绍数据库设计、实现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目录

目 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六部分 分布式DBMS与复制
第24章 DDBMS—概念与设计2
24.1 引言3
24.1.1 概念3
24.1.2 DDBMS的优缺点6
24.1.3同构DDBMS和异构DDBMS8
24.2 网络概述10
24.3 DDBMS的功能和体系结构13
24.3.1 DDBMS的功能13
24.3.2 DDBMS的参考体系结构13
24.3.3 联邦MDBS的参考体系结构14
24.3.4 DDBMS的组成结构15
24.4 分布式关系数据库设计16
24.4.1 数据分配17
24.4.2 分段18
24.5 DDBMS的透明性24
24.5.1 分布透明性24
24.5.2 事务透明性26
24.5.3 性能透明性29
24.5.4 DBMS透明性31
24.5.5 DDBMS的透明性小结31
24.6 Date 关于DDBMS的12条规则31
本章小结32
思考题33
习题34
第25章 DDBMS—高级概念35
25.1 分布式事务管理36
25.2 分布式并发控制36
25.2.1 目标36
25.2.2 分布串行性37
25.2.3 锁协议37
25.3 分布式死锁管理39
25.4 分布式数据库恢复42
25.4.1 分布式环境中的故障42
25.4.2 故障对恢复的影响43
25.4.3 两段式提交44
25.4.4 三段式提交48
25.4.5 网络分区51
25.5 X/Open分布式事务处理模型53
25.6 分布式查询优化55
25.6.1 数据定位56
25.6.2 分布式连接58
25.6.3全局优化59
25.7 Oracle中的分布特性62
本章小结67
思考题67
习题68
第26章 复制与移动数据库69
26.1 数据库复制简介70
26.1.1 复制的应用71
26.1.2 复制模型71
26.1.3 复制协议的功能模型71
26.1.4 一致性72
26.2 复制的体系结构73
26.2.1 基于内核的复制73
26.2.2 基于中间件的复制73
26.2.3 更新处理74
26.2.4 更新传播75
26.2.5 更新场所(数据所有权)76
26.2.6 终止协议78
26.3 复制模式79
26.3.1 积极主备份79
26.3.2 懒惰主备份83
26.3.3 积极随处更新86
26.3.4 懒惰随处更新86
26.3.5 使用统一全序广播的随处更新89
26.3.6 SI与统一全序广播复制92
26.4 移动数据库简介97
26.4.1 移动DBMS98
26.4.2 与移动 DBMS相关的问题98
26.5 Oracle中的复制108
本章小结113
思考题114
习题114
第七部分 对象DBMS
第27章 OODBMS——概念与设计118
27.1 下一代数据库系统119
27.2 OODBMS简介120
27.2.1 面向对象DBMS的定义120
27.2.2 函数数据模型122
27.2.3 持久型编程语言125
27.2.4 开发OODBMS的可选策略126
27.3 OODBMS的持久性127
27.3.1 指针切换技术128
27.3.2 访问对象131
27.3.3 持久性模式132
27.3.4 正交持久性133
27.4 OODBMS中的问题135
27.4.1 事务135
27.4.2 版本135
27.4.3 模式演化136
27.4.4 体系结构139
27.4.5 基准测试141
27.5 OODBMS的优点和缺点142
27.5.1 优点143
27.5.2 缺点144
27.6 ORDBMS与OODBMS的比较145
27.7 面向对象数据库设计146
27.7.1 面向对象数据建模与概念数据建模的比较146
27.7.2 联系和引用完整性147
27.7.3 行为设计149
27.8 采用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150
27.8.1 UML图151
27.8.2 UML在数据库设计方法学中的应用155
本章小结156
思考题157
习题158
第28章 OODBMS——标准与系统159
28.1 对象管理组159
28.1.1 背景160
28.1.2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162
28.1.3 其他OMG规范166
28.1.4 模型驱动的架构167
28.2 对象数据标准ODMG 3.0170
28.2.1 对象数据管理组170
28.2.2 对象模型171
28.2.3 对象定义语言177
28.2.4 对象查询语言178
28.2.5 ODMG标准的其他部分183
28.2.6 将概念设计映射为逻辑(面向对象的)设计186
28.3 ObjectStore187
28.3.1 总体结构187
28.3.2 构建ObjectStore应用程序189
28.3.3 ObjectStore中的数据定义190
28.3.4 ObjectStore中的数据操作193
本章小结196
思考题197
习题197
第八部分 Web与DBMS
第29章 Web技术与DBMS200
29.1 Internet和Web简介201
29.1.1 企业内联网与外联网202
29.1.2 电子贸易和电子商务203
29.2 Web203
29.2.1 超文本传输协议204
29.2.2 超文本标记语言206
29.2.3 统一资源定位符207
29.2.4 静态和动态网页208
29.2.5 Web服务208
29.2.6 对Web与DBMS集成的需求209
29.2.7 Web-DBMS方案的优缺点210
29.2.8 集成Web与DBMS的方法212
29.3 脚本语言213
29.3.1 JavaScript和JScript213
29.3.2 VBScript214
29.3.3 Perl和PHP214
29.4 公共网关接口215
29.4.1 向CGI脚本传递信息216
29.4.2 CGI的优缺点217
29.5 HTTP Cookie218
29.6 扩展Web服务器219
29.7 Java220
29.7.1 JDBC223
29.7.2 SQLJ227
29.7.3 JDBC和SQLJ的比较227
29.7.4 管理容器持久性228
29.7.5 JDO231
29.7.6 JPA237
29.7.7 Java servlet243
29.7.8 JSP244
29.7.9 Java Web服务245
29.8 Microsoft的Web解决平台246
29.8.1 通用数据访问247
29.8.2 ASP和ADO248
29.8.3 远程数据服务250
29.8.4 ASP和JSP的比较251
29.8.5 Microsoft .NET251
29.8.6 Microsoft Web服务255
29.9 Oracle Internet平台255
29.9.

精彩书摘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
  可伸缩性差Web应用程序可能面对不可预测的和潜在的巨量峰值负载。这需要开发具有可伸缩性的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一种被称为“Web农场”的技术可以提高可伸缩性,允许两个或多个服务器构成同一个站点。HTTP请求以罗宾环(round-robin)的方式被路由到“农场”中的每个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均匀分布负载并允许站点处理更多的请求。然而,这可能导致维持状态信息变得更加复杂。
  HTML的功能有限虽然超文本提供了普遍和容易使用的界面,但这种简单性也意味着,一些高度交互的数据库应用不能被轻松地转换为对用户同样友好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如在29.3节所讨论的那样,可以使用JavaScript和VBScript这样的脚本语言,或者使用Java或ActiveX组件为Web页面添加额外的功能,但是这些技术对于初级入门用户来说大多过于复杂。此外,下载和执行这些代码都需要增加一些性能开销。
  无状态如同在29.2.1节所提到的那样,Web环境目前的无状态特性使得数据库连接及用户事务的管理都变得困难,需要应用程序维护管理额外的信息。然而,近来的Web服务器技术简化了这一问题。
  带宽目前,局域网上数据包传输的速率对于以太网来说可达到100M位/s(bps),对于ATM来说可达到2.5G位/s。比较而言,在Internet最快的那一部分,包传输的速率也只能达到1.544M位/s。因而带宽是Internet受限的资源,但即使是最简单的任务(例如处理表格)也要跨网络来调用服务器,这使得带宽问题变得更复杂。
  ……

前言/序言

前 言背景在过去的30年中,数据库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使得数据库系统成为软件工程领域最重要的成果。目前,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公司的运作方式。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里,随着这项技术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系统。这使得数据库系统变得越来越普及,用户类型也越来越广泛。遗憾的是,正是由于数据库系统的简单性,许多用户有可能尚缺乏必要的知识,还不懂得如何开发正确且高效的系统,就开始创建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了。这样很可能导致所谓的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有时也称为“软件抑郁”(software depression))的延续。
编写本书的最初动因是我们在工业界的工作经历,当时我们为新软件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提供咨询,间或也解决遗留系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入学术界后,我们从另一类用户—学生那里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因此,本书的目标就是给出一本教程,尽可能清楚地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并给出一套既能为专业技术人员亦能为非技术人员所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学。
本书针对当前主流的商用产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给出的设计方法学,已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测试和使用了许多年。它包括三个主要阶段: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第一个阶段在不考虑任何物理因素的前提下设计概念数据模型,得到的数据模型在第二阶段被细化为逻辑数据模型,细化过程主要是去除在关系系统中无法表示的结构。在第三阶段,逻辑数据模型被转换成针对目标DBMS的物理设计,物理设计阶段主要考虑如何设计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以便有效并安全地访问存储在辅存中的数据库。
该方法学按阶段被分为一系列步骤。对于缺少经验的设计者,最好按步骤进行设计,这里所提供的指南可帮助你完成整个过程。对于有经验的设计者,该方法学的指导作用显然会弱化,但经常可用于开发框架和检查列表。为了帮助读者学习使用上述方法学并理解其要点,整个方法学的描述中始终贯穿一个完整的DreamHome案例研究。附录B还给出了另外三个案例,供读者自行研究。
UML(统一建模语言)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规范各自的数据建模方法,即选择一种特定的建模方法并在整个数据库开发项目中始终如一地使用它。一种在数据库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阶段较为通用的高级数据模型是ER(实体-联系)模型,这也是本书采用的模型。由于当前还没有表示ER模型的标准方法,因此大部分书籍在描述关系DBMS的数据库设计时,常常使用下述两种表示方法之一:
Chen氏表示方法,即用矩形表示实体,用菱形表示联系,用线段连接矩形和菱形。
Crow Feet(鸦爪)表示方法,仍用矩形表示实体,用实体间的连线表示联系,在一对多联系连线的多端有一个鸦爪标记。
当前,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有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工具。然而,它们都难于使用和解释。本书的较早版本曾使用Chen氏表示方法,而在随后培生教育出版集团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使用最新的称为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表示方法结合了面向对象设计三大流派的成分:Rumbaugh的OMT建模语言,Booch的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以及Jacobson的Objectory。
换用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UML正成为一种工业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OMG)已经采纳UML作为对象方法的标准表示方法;(2)UML表达清楚并易于使用;(3) UML目前已被学术界用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教学,在数据库模块的教学中也使用UML将会更加一致。因此,在这个版本中,我们将采用UML的类图作为ER模型的表示方法。读者将会发现这种表示方法更加容易理解和使用。
第6版的更新之处扩展了第3章“数据库的结构与Web”,增加了云计算。
修改了第21章“数据管理中的职业、法律与道德问题”。
增加了“数据仓库与时态数据库”(31.5节)。
每章后增加了新的思考题和习题。
修改了与SQL相关的章节,全面反映2011年公布的新标准SQL:2011。
修订了第26章“复制与移动数据库”。
修改了关于Web-DBMS集成和XML的章节。
与Oracle相关的内容一律修改为针对Oracle 11g。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本科生数据库管理或数据库设计的导论性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学时可分为一到两个学期。通常信息系统、商业IT或计算机科学等专业都包含这类课程。
本书还可以作为一些IT专业人士的参考书,如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系统程序员、数据库从业人员及独立的自学者。随着当今数据库系统的广泛使用,这些专业人士可能来自于需要数据库的任何类型的公司。
读者在学习关于物理数据库设计的第18章和关于查询处理的第23章之前,如果对附录F中介绍的文件组织和数据结构相关概念有清楚的了解,那么将会有所帮助。理想的情况是这些背景知识已从前导课程中获得。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则可以在开始数据库课程后,学完第1章立即学习附录F。
如果读者已经掌握了一门高级编程语言,比如C,那么在学习附录I的嵌入式与动态SQL和28.3节的ObjectStore时会更有成效。
突出特点(1)为数据库逻辑设计和概念设计提供了易用、逐步指导的方法学,该方法学基于广泛采用的实体-联系模型并将规范化作为验证技术。此外,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说明如何使用这套方法学。
(2)为数据库物理设计提供了易用、逐步指导的方法学,包括:逻辑设计到物理实现的映射,文件组织方法的选择,适合应用程序的索引结构,以及何时引入可控冗余。此外,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说明如何使用这套方法学。
(3)用独立的章节来讲解以下三个主题:数据库设计阶段在整个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位置与作用;如何使用实况发现技术来获取系统需求;如何将UML用于整个方法学。
(4)每章都采用清晰且易于理解的表述方法,如突出显示定义,明确给出各章学习目标,在各章最后进行小结。通篇使用了大量示例和图表来说明概念。来自现实生活的DreamHome案例研究贯穿全书,另外还给出若干案例供学生选作课程实践题目。
(5)扩充了下列最新的正式标准及事实标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举例查询(QBE),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对象数据管理组(ODMG)标准。
(6)利用三章的篇幅,以教程式风格介绍SQL标准,包含交互式和嵌入式SQL。
(7)专设一章讨论IT和数据库中的职业、法律与道德问题。
(8)全面讨论了与分布式DBMS和复制服务器相关的概念和问题。
(9)全面介绍了基于对象的DBMS中的一些概念和问题。回顾了ODMG标准,介绍了在最新公布的SQL版本SQL:2011中出现的各种对象管理机制。
(10)扩展了作为数据库应用平台的Web部分的内容,并给出多个Web数据库访问的代码示例。具体包括容器管理持久性(CMP)、Java数据对象(JDO)、Java持久性API(JPA)、JDBC、SQLJ、ActiveX数据对象(ADO)、ADO.NET和Oracle PL/SQL Pages(PSP)。
(11)介绍了半结构化数据及其与XML的关系,扩展了XML的内容和相关术语,包括XML Schema、XQuery、XQuery数据模型和形式语义。还讨论了在数据库中集成XML,以及为发布XML而在SQL:2008和SQL:2011中所做的扩展。
(12)全面介绍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
(13)全面介绍了用于数据仓库数据库设计的维度建模技术,并且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来演示如何使用该方法进行数据仓库数据库设计。
(14)介绍了DBMS系统实现的有关概念,包括并发技术和恢复控制、安全以及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教学方法在开始撰写本书之前,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写一本让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教材,而不管读者具备怎样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根据我们使用教材的经验以及从很多同事、客户和学生中吸收的意见,实际上存在若干读者喜爱和不喜爱的设计特性。考虑到这些因素,本书决定采用如下的风格和结构:
在每章的开头明确说明该章的学习目标。
清楚定义每一个重要的概念,并用特殊格式突出显示。
通篇大量使用图表来支持和阐明概念。
面向实际应用:为了做到这点,每章都包含了许多实际有效的示例以说明所描述的概念。
每章最后配有小结,涉及该章所有主要的概念。
每章最后配有思考题,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每章最后配有习题,教师可用其测试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自学者也可进行自测。全部习题的答案可以在原书配套的教辅资源“教师答案手册”中找到。
教辅资源适用于本教材的教辅资源包括:
课程PPT。
教师答案手册,包括所有课后思考题和习题的答案示例。
其他资源的配套网站:www.pearsonhighered.com/connolly-begg。
上述资源仅提供给在www.pearsonhighered.com/irc上注册过的教师。请与当地的销售代表联系。
本书结构第一部分 背景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设计。
第1章引入数据库管理的概念。主要阐述了数据库前身,即基于文件的系统之不足及数据库方法所具备的优势。
第2章总览数据库环境。主要讨论了三层ANSI-SPARC体系结构的优点,介绍了目前最通用的数据模型,列出了多用户DBMS应提供的各种功能。
第3章考察各种多用户DBMS结构,讨论了数据库领域不同类型的中间件。分析Web服务,它能为用户和SOA(面向服务的结构)提供新型的业务服务。该章简要描述分布式DBMS和数据仓库的结构,后面还将详细讨论。该章还给出一个抽象DBMS的内部结构以及Oracle DBMS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这一部分内容在数据库管理初级课程中可以略去。
第二部分 关系模型与语言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关系模型和关系语言,即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QBE(举例查询)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这部分还介绍了两种非常流行的商用系统:Microsoft Access和Oracle。
第4章介绍当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背后的概念,这是最常被选作商用标准的模型。具体安排是首先介绍术语并说明其与数学上的关系的联系,然后讨论关系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和引用完整性。这一章最后概述视图,第7章还将进一步讨论视图。
第5章介绍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并





《数据驱动的洞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解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组织决策、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技术细节,而是致力于构建一种全新的数据思维模式,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并掌握如何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最终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优势。我们将视角从单一的数据库技术拓展至更广阔的数据生态系统,探讨如何设计、构建、优化和管理能够支撑现代应用和业务需求的高效、可靠且可扩展的数据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数据建模的艺术与科学 理解和构建合理的数据模型是任何成功数据系统的基石。本部分将挑战传统的数据建模方法,引导读者探索更具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的模型,以应对日益多样化的数据类型和访问模式。 超越关系型:维度建模与数据仓库设计 我们将深入剖析维度建模的原理,理解事实表和维度表的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重点将放在如何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清晰、可维护的维度模型,并探讨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不同范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此外,还将介绍如何处理时间维度、层次结构以及缓慢变化维度(SCD)等常见挑战,确保数据仓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非关系型数据的拥抱:NoSQL 模型详解 随着大数据和分布式系统的兴起,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NoSQL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包括: 键值存储(Key-Value Stores): 探讨其简洁的架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优势,并分析适合的场景,如缓存、会话管理等。我们将深入理解哈希表、B树等底层数据结构如何支撑其性能,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键来优化访问。 文档数据库(Document Databases): 剖析JSON、BSON等文档格式的灵活性,以及如何利用嵌套结构、数组等来表示复杂数据。我们将重点关注查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设计文档以实现高效的检索和更新。 列族数据库(Column-Family Stores): 探讨其面向列的存储方式如何优化大规模分析和写入密集型应用,并深入理解行键、列族、列限定符的概念。我们将分析其在日志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等领域的强大适用性。 图数据库(Graph Databases): 聚焦于节点、边、属性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图模型来表示和查询复杂的关系网络。我们将探讨其在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欺诈检测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并介绍Cypher、Gremlin等查询语言。 多模型数据库(Multi-Model Databases): 探讨其融合多种数据模型的优势,以及如何在单一平台上支持关系型、文档、图等多种数据操作。 数据模式的演进与治理 数据并非一成不变,模式的演进是必然的。我们将探讨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数据模式的变更,避免对生产环境造成冲击。重点包括版本控制、迁移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模式注册中心来统一管理和验证数据模式。此外,还将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包括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以及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可信度。 第二部分:高性能数据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拥有优秀的数据模型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数据系统以卓越的性能运行,满足业务的严苛要求,则是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本部分将深入探究影响数据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优化策略。 索引策略的艺术:从基础到高级 索引是提升查询性能的利器,但错误的索引策略却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将从B树、B+树等经典索引结构出发,深入解析其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更高级的索引技术,如全文索引、空间索引、位图索引等,并分析其在特定查询优化中的作用。重点将放在如何根据数据特征、查询模式以及业务需求,设计出最优的索引组合,并理解索引的维护成本。 查询优化与性能调优:不止于SQL 理解查询执行计划是性能调优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解析查询优化器的内部机制,学习如何解读和分析查询计划,识别性能瓶颈。重点将放在SQL语句的重写技巧、 JOIN 顺序的优化、子查询的转化、以及如何利用提示(hints)来引导优化器。此外,还将探讨针对特定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优技巧,包括参数配置、缓存策略、以及锁机制的理解与优化。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分布式数据系统已成为常态。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概念,如数据分片(Sharding)、复制(Replication)、一致性模型(Consistency Models)等。我们将分析 CAP 定理的权衡,以及 Paxos、Raft 等一致性算法的原理。重点将放在如何设计可扩展、高可用的分布式数据架构,并探讨分布式事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内存计算与实时数据处理 在追求极致性能的今天,内存计算已成为重要的技术趋势。我们将介绍内存数据库(In-Memory Databases)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其加速数据访问。此外,还将探讨流处理(Stream Processing)技术,如 Apache Kafka、Apache Flink 等,如何实现对实时数据的摄取、处理和分析,为业务提供即时洞察。 第三部分:数据管理的高级议题 数据管理不仅关乎性能和效率,更关乎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合规性。本部分将触及数据管理中的一些高级和前沿议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核心要素 数据安全和隐私是不可触碰的底线。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加密(静态加密、传输加密)、访问控制(角色、权限)、审计机制等安全措施。重点将放在如何根据数据敏感性进行分级保护,以及如何应对 SQL 注入、数据泄露等常见安全威胁。此外,还将介绍数据脱敏、匿名化等隐私保护技术,并强调合规性要求,如 GDPR、CCPA 等。 数据备份、恢复与高可用性 数据的可靠性是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类型的备份策略(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以及它们的优缺点。重点将放在如何设计高效的恢复计划,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数据。此外,还将探讨高可用性架构,如主从复制、多活集群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架构与实践 现代数据分析离不开强大的平台支持。我们将介绍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如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 Spark)、数据仓库(Hive, Presto)、以及流处理平台(Storm, Flink)等。重点将放在如何构建一个集成化的、端到端的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并探讨其在商业智能(BI)、机器学习(ML)、人工智能(AI)等领域的应用。 数据虚拟化与数据联邦 在异构数据环境中,如何实现数据的统一访问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介绍数据虚拟化技术,它能够在不移动数据的情况下,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此外,还将探讨数据联邦(Data Federation)的概念,如何跨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和分析。 结论:拥抱数据驱动的未来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的思维之旅。我们旨在培养读者成为能够驾驭复杂数据环境的专家,不仅掌握技术工具,更能理解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并将其转化为切实的竞争优势。通过对数据建模、高性能系统构建、以及高级数据管理议题的全面解析,相信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应对未来的数据挑战,并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脱颖而出。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拿到《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有些许忐忑,毕竟“进阶篇”这个标签通常意味着难度不小。然而,翻开书页,我的顾虑很快被消除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注重启发式引导,他不会直接丢给你一个复杂的理论,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描述一个实际场景,然后一步步引出解决方案和背后的原理。例如,在讲到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时,他先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说明如果查询的顺序不同,结果可能差异很大,然后才引入索引、查询树、代价模型等概念。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让我更能体会到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精妙之处。书中对于SQL语言的深度解析,也远超我之前的认知,不仅仅是语法层面的讲解,还包括了SQL执行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编写更高效、更具表达力的SQL语句。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据库的恢复机制,书中详细介绍了WAL(Write-Ahead Logging)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日志进行故障恢复,这对于理解数据库的可靠性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本书的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让我学会如何从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数据库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堪称艺术品,条理清晰得让人忍不住赞叹。开篇就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挑战和可行性进行了宏观的梳理,让我对这个复杂的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零散地接触一些技术名词。接着,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分布式事务的各种协议,比如两阶段提交(2PC)和三阶段提交(3PC),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理解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据分区和复制策略的讨论,各种策略的对比分析,以及作者提出的权衡考量,都非常实用,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更优的选择。书中还涉及到了NoSQL数据库的兴起及其背后的原理,虽然我目前主要接触关系型数据库,但了解这些非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思想,有助于拓宽我的技术视野,理解不同类型数据库的定位和优势。作者在阐述过程中,总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用了许多业界知名的分布式数据库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数据库的性能调优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以为性能问题要么是硬件不行,要么是SQL写得不够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性能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从存储结构到查询执行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索引的章节,作者不仅仅介绍了B-tree索引,还深入探讨了其他类型的索引,比如位图索引、全文索引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和性能特点。我之前对索引的理解非常片面,看完这部分内容,才意识到索引的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索引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巨大。另外,书中关于查询计划的生成和优化过程的讲解,也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写SQL语句,都是凭感觉,写完觉得能出结果就行,现在我开始关注执行计划,尝试去理解为什么数据库会选择这样的执行路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SQL或者创建合适的索引来影响查询计划,从而提升性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讲解了“为什么”和“怎么做”,给予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指导。

评分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前瞻性和全面性。在当前大数据和云计算飞速发展的时代,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而是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现代数据库的发展趋势,包括内存数据库、列式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的架构。这对于我这种身处技术前沿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书中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框架的介绍,也让我对整个数据生态系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虽然其中一些技术可能在我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暂时用不上,但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整个数据库领域的技术演进。作者在讲解这些前沿技术时,依然保持了其一贯的严谨和深入,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核心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细节。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数据库领域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教会你如何使用数据库,更让你了解数据库背后的“思想”和“哲学”。

评分

读完《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与管理(进阶篇)(原书第6版)》,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虽然封面写的是“进阶篇”,但对我这样刚入门数据库不久的读者来说,其中的许多概念讲解都恰到好处,不会过于晦涩,也不会流于表面。比如,关于数据库的事务管理部分,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ACID特性,让我这个曾经对“原子性”、“隔离性”感到抽象的人,瞬间豁然开朗。书中对并发控制的讨论,也从理论推导到实际应用都给出了清晰的脉络,特别是对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的详细阐述,让我对现代数据库的底层运行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数据库只是存数据的地方,现在才明白,背后是多么精密的算法和设计在支撑。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层层递进,把复杂的概念分解开来,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辅助说明,即使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步消化。而且,它并没有因为是“进阶篇”就忽略了基础,很多时候会巧妙地回顾一些基础知识,帮助我们巩固理解,这对于提升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整体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满意,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