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为我国著名的骨科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科教程。以北京积水潭医院著名的全国骨科学习班历年讲课内容为基础编辑而成。
《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分为九个部分,涵盖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矫形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以及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
以提纲挈领的方式选取当今骨科的诊治重点,精中取精。紧扣当前骨科领域的新进展,并兼顾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共收录近2000余幅图片,包括示意图、影像图及照片,图文并茂。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脊柱外科
1.上颈椎不稳定
2.颈椎退行性疾病概述和分型
3.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4.颈椎问盘突出症
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6.颈部外伤
7.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8.胸腰椎后凸畸形
9.脊柱侧凸
10.胸腰椎骨折
11.腰椎间盘造影及选择性神经根造影
12.腰椎问盘突出症
13.腰椎管狭窄症
14.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定
15.脊髓肿瘤
16.脊柱肿瘤
17.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18.慢性腰痛的冲击波治疗
第二部分 创伤骨科
1.肘关节的解剖结构与手术人路
2.肘部骨折与脱位
3.尺桡骨骨折
4.桡骨远端骨折
5.骨盆环损伤
6.髋臼骨折
7.股骨颈骨折
8.股骨转子间骨折
9.股骨干骨折
10.股骨远端骨折
11.微创骨折稳定系统(LIss)
12.胫骨平台骨折
13.踝关节的稳定性
14.足和足部骨折
15.开放性骨折
16.外固定架
第三部分 手外科
1.手的功能解剖
2.手部损伤的早期处理
3.周围神经损伤
4.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
5.断肢与断指再植
6.有关异体肌腱移植的几个问题
7.异体动脉移植
8.手外科肿瘤
9.伸肌腱及腱帽损伤
10.手部皮肤缺损
1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12.产瘫及其后遗畸形
l 3.肌腱损伤
14.肌皮瓣
15.腕关节疾病的理学检查
16.手部骨与关节损伤
17.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
1 8.上肢肌力检查
19.舟骨骨折及不愈合
20.手部先天性畸形
21.骨科医师如何认识肌电图
22.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方法选择
23.穿支皮瓣
24.周围神经卡压
第四部分 小儿骨科
1.儿童骨折特点
2.儿童骨骺损伤
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5.脑性瘫痪
6.儿童骨与关节感染
7.股骨头缺血坏死
8.儿童扁平足与高弓足
9.儿童肢体不等长与力线异常
10.儿童屡发性髌骨脱位
11.先天性髌骨脱位
12.儿童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
13.儿童与青少年胫骨髁间棘骨折
14.股骨头骺滑脱
15.儿童股骨颈骨折
16.儿童股骨干骨折
17.儿童胫腓骨骨折
18.儿童肘部常见骨折
19.儿童前臂骨折
第五部分 矫形骨科
1.矫形骨科人工关节进展
2.髋关节骨关节炎
3.膝关节骨关节炎
4.血栓栓塞性疾病
5.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
6.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移植物的选择
7.髋关节人工关节寿命及影响因素
8.人工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9.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对TKA术后髌股关节功能的影响
10.对Paprosky髋臼侧骨缺损分型的一点认识
11.下肢畸形矫正原则
12.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基本原则
13.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的生物性重建
14.膝关节部分 间室置换术
第六部分 骨肿瘤科
1.积水潭医院骨肿瘤60年诊治历程
2.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自然病程及外科分期
3.骨肿瘤的诊断
4.良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外科治疗
5.恶性骨肿瘤切除原则与重建方式的选择
6.骨巨细胞瘤
7.纤维类及纤维组织类肿瘤
8.软骨类肿瘤
9.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10.脊柱、骶骨肿瘤的治疗
11.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
12.骨转移瘤的诊断与治疗
13.骨肉瘤及其治疗
14.普通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骨与软组织肿瘤"陷阱"
第七部分 运动医学科
1.膝关节MRI诊断
2.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损伤
3.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和后外复合体(PLC)重建
4.半月板修复缝合术
5.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
6.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
7.人工肱骨头置换
8.肩关节不稳定
第八部分 放射科
1.CT在骨关节系统的临床应用
2.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3.MRI在骨骼系统的临床应用(I)
4.MRI在骨骼系统的临床应用(Ⅱ)
5.创伤性肢体血管损伤及血管造影
第九部分 病理科
1.骨科医生与病理——杂谈
2.骨肿瘤病理概述
前言/序言
六十年一甲子,自1956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建院以来,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在几代积医人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医院设新街口和回龙观两个院区,骨科包括创伤、手外科、脊柱、矫形、骨肿瘤、小儿和运动医学7个亚专科,20个病区,684张床位,200余名专业医师,每年骨科手术近40000台,连续6年获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颁布的骨科全国排名第一,以及北京大学基于大数据的骨科排名第一,得到了广大骨科同道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值此六十周年院庆之际,我们以再版的这本骨科教程,向院庆献礼。
自1959年10月,我院开始承担卫生部全国骨科学习班的培训、教学任务。这既是国家层面对积水潭医院骨科水平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激励着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自进修班成立以来,一代代授课专家秉承着“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严谨的学风,将国内外先进的治疗理念、手术技巧和管理经验介绍给大家,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就这样,在积水潭医院骨科进修班成长起来的医生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成为业务骨干,为患者实实在在地解决病痛;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成为各级领导,为推动当地骨科的发展尽职尽责。
这本教程的读者对象是中高级骨科医师,主要在我院著名的全国骨科学习班历年讲课内容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虽然以教材的形式出版,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教材。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选取当今骨科的诊治重点,既照顾到常见病、多发病,又兼顾最新的骨科诊治进展。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精中取精。该教程对当代骨科学中的各个领域的重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内容虽多为条目,但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便于读者记忆和掌握。该书的作者均为我院中高级骨科医师,在各自的学科中都是专业性极强的人员。按照当初策划这本教程时的设想,我们想把它做成一本全面、先进、重点突出的骨科教程。但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骨科同道不吝指教,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的骨科学术水平共同努力。
谨以此书作为建院六十周年的纪念,与所有曾经、现在或将要在积水潭医院工作、学习的同事们共勉。
田伟
《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 严谨的医学教育,精深的骨科实践 前言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骨科作为一门关乎人体运动功能、承载生命重量的重要学科,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更新迭代尤为迅速。从基础的解剖生理到复杂的手术技术,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到康复与预防,骨科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对从业者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也日益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骨科医务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师、在读研究生以及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与时俱进的学习资源。 本书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这家在中国骨科领域享有盛誉的医疗机构,组织其资深专家团队倾力编撰。积水潭医院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积淀以及卓越的临床成就,一直是骨科医学教育的重镇。《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不仅凝聚了医院几代骨科医师的临床经验与智慧,更汇集了当前国内外骨科研究的前沿进展,力求在理论深度、临床实用性和前沿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内容概述 《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作为一本全面的骨科教科书,其编排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骨科的各个分支与关键领域。全书围绕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核心环节展开,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第一部分:骨科基础理论 本部分为读者构建坚实的骨科知识体系奠定基础。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骨骼、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等与骨科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知识。 骨骼系统: 详细介绍了骨的组成、结构、功能,骨的生长发育,以及骨代谢的生理机制。同时,对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为理解骨折的发生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节系统: 阐述了关节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关节的运动学原理。重点介绍了关节软骨的组成与功能,滑膜的生理与病理改变,以及关节囊、韧带等稳定结构的作用。 肌肉、肌腱与韧带: 详细介绍了骨骼肌的结构、功能,肌腱和韧带的解剖特点及生物力学作用。分析了肌肉损伤、肌腱断裂、韧带撕裂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 神经血管系统: 介绍了支配骨骼和关节的神经血管的解剖走行,以及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在骨科疾病中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骨科病理学: 系统梳理了骨科常见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包括炎症、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坏死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病理学支持。 第二部分:骨科疾病的诊断与影像学 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前提。《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在诊断部分,不仅强调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细致的体格检查,更侧重于现代影像学技术在骨科诊断中的应用。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强调了详细、规范的病史询问,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诱因、缓解因素,以及活动受限、肿胀、畸形等症状的详细描述。对骨科体格检查的步骤、方法、关键体征进行了详细讲解,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体检发现异常。 骨科影像学诊断: X线检查: 详细介绍了X线检查在骨骼、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地位、方法、原理。重点讲解了各种骨折、脱位、骨关节病、骨肿瘤等在X线片上的表现,以及如何解读X线片。 CT扫描: 阐述了CT扫描在显示骨骼精细结构、复杂骨折、骨肿瘤侵犯范围以及关节内病变方面的优势。指导读者如何利用CT进行三维重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MRI检查: 强调了MRI在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性,如韧带、半月板、肌腱、软骨的损伤,以及骨髓水肿、骨肿瘤的软组织侵犯等。介绍了MRI的成像原理和不同序列的应用。 超声检查: 介绍了超声在肌腱、韧带、滑膜囊、关节积液以及浅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其无创、实时、经济的优点。 骨密度测定: 介绍了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 核医学检查: 介绍了骨扫描在骨转移瘤、骨关节感染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骨科各系统的常见疾病,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到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 创伤骨科: 骨折与脱位: 详细阐述了四肢、脊柱、骨盆等部位骨折与脱位的分类、诊断、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了各种骨折的复位、内固定技术(如钢板、螺钉、髓内钉、外固定器等),以及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关节脱位: 详细讲解了肩、肘、髋、膝、踝等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并发症防治。 软组织损伤: 介绍了肌肉、肌腱、韧带的损伤、撕裂,以及其诊断与治疗。 骨关节炎与退行性疾病: 骨关节炎: 详细阐述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重点介绍了保守治疗(药物、理疗、关节腔注射)以及手术治疗(关节镜、截骨术、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 脊柱退行性疾病: 重点介绍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等的诊断与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如射频消融、椎间孔镜)以及各种脊柱手术(如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 骨肿瘤: 骨肿瘤的分类: 介绍了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的诊断: 强调了影像学、病理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性。 骨肿瘤的治疗: 详细介绍了手术治疗(肿瘤切除、保肢手术、截肢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策略。 感染性骨科疾病: 骨髓炎: 介绍了急性与慢性骨髓炎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包括抗生素治疗、清创引流、植骨等。 化脓性关节炎: 介绍了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原学、诊断、治疗,包括关节腔冲洗、抗生素治疗。 骨代谢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详细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诊断、防治,包括药物治疗、运动、饮食调整。 骨质软化症: 介绍了骨质软化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骨科康复学: 术后康复: 详细介绍了骨科术后早期、中期、晚期康复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运动康复: 针对运动损伤的康复,介绍了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康复方案。 老年骨科康复: 强调了老年患者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特殊性,以及老年康复的重点。 第四部分:特殊骨科领域 本书还对骨科的一些亚专科领域进行了重点介绍,体现了骨科的精细化发展。 手外科: 涵盖了手指、手部骨折、脱位、肌腱损伤、神经卡压、拇指再造等内容。 足踝外科: 介绍了足踝部骨折、关节炎、畸形矫正、运动损伤等。 运动医学: 重点关注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包括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肌腱炎等。 小儿骨科: 介绍了儿童常见的骨骼发育异常、骨折、畸形等,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佝偻病等。 脊柱外科: 专章深入介绍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脊柱畸形、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 第五部分:骨科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为了保持教程的前沿性,本书还介绍了骨科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微创技术: 介绍了关节镜技术、经皮内固定技术、内窥镜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3D打印技术: 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手术规划、假体设计、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 介绍了机器人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如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探讨了干细胞、生物材料在骨骼、软骨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 《积水潭骨科教程(第2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详实的知识内容和前沿的学科视角,成为骨科医务人员学习和进阶的宝贵参考。本书不仅是一部教科书,更是一份承载着骨科医学发展使命的知识宝库,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掌握骨科的理论知识,提升临床诊疗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无论您是初涉骨科领域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都能从本书中获益良多,共同推动骨科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