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海曙 邹承慧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科技
  • 金融
  • 科技
  • 行业研究
  • 中国
  • 2017
  • 报告
  • Fintech
  • 金融创新
  • 互联网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7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86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2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回顾了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和理论研究进程,深入探讨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和政策建议。书中总报告综合阐述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现状和趋势,区块链篇努力探索区块链推动金融业务革新的详细方案,大数据篇专门研究大数据促进金融业务创新的具体举措,人工智能篇仔细谋划人工智能推进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步骤,管理和战略篇尝试提出智慧监管新模式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附录部分总结了中国金融科技大事记。

作者简介

乔海曙,安徽桐城人,金融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博士后,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特聘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对象,湖南省学科带头人。现任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湖南大学爱康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互联网金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
邹承慧,江西赣州人,毕业于湖南大学,长江商学院DBA在读。现任江苏爱康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张家港市政协常委,长三角赣商联合会会长,清华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EMBA班实践导师。2006年创办爱康集团,带领企业保持年均增长速度在80%以上并于2011年成功在中小板上市,在2015年爱康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实现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集团总资产超过300亿元的跨越式发展。

目录

Ⅰ 总报告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及展望【乔海曙 谢姗珊】/001
  一 发展背景/002
  二 金融科技的应用现状/008
  三 金融科技的理论研究进展/014
  四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展望/019

Ⅱ 区块链篇
区块链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实践【刘佩芝】/02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赵 昊】/048
区块链在征信领域的革新与发展【吴思宇】/069
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乔海曙 贺文骁】/087

Ⅲ 大数据篇
“大数据+风控”:金融风控的变革之路【乔海曙 邹可意】/111
大数据驱动下的资产定价应用研究【杨彦宁】/137

Ⅳ 人工智能篇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投顾模式探究【雷淑洁】/155
人工智能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创新突破【洪悦崧】/181

Ⅴ 管理与战略篇
金融科技的监管研究【乔海曙 杨宇珊】/206
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建议【乔海曙 王 鹏】/227

Ⅵ 附录
中国金融科技大事记【刘佩芝】/240
后 记/253

Abstract/255
Contents/256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 报告导言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在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中迎来了关键性的发展节点。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金融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并重塑着传统的金融服务格局。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2017年度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核心驱动因素、主要细分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行业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及研究机构提供全面、深入的行业洞察。 第一章: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览 1.1 宏观环境分析 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对科技创新和普惠金融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如《中国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科技金融的强调,以及鼓励支付、借贷、理财等领域创新的指导意见。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快速成熟,为金融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交易额和用户规模均保持高速增长。移动支付作为最先实现规模化落地的领域,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互联网理财平台凭借便捷的操作和丰富的投资选择,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1.3 行业驱动力分析 技术创新驱动: 大数据分析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顾、智能客服、反欺诈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区块链技术则在数字身份认证、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应用。 用户需求驱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效率、用户体验方面存在不足,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驱动: 国家鼓励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的政策导向,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对行业乱象的治理也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第二章:金融科技主要细分领域深度分析 2.1 移动支付 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两大巨头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除了日常消费支付,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生活缴费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和线下场景的拓展是这一年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特征。 2.2 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理财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到股票基金,再到智能投顾,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理财的规范力度加大,旨在保障投资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智能投顾开始崭露头角,通过算法分析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成为新的增长点。 2.3 互联网借贷(P2P网络借贷) 2017年是P2P网络借贷行业经历重大调整和洗牌的一年。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如信息中介定位的确立、资金存管要求的提升等,促使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进入合规化发展的轨道。大量不合规平台被清退,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平台合规成本大幅增加。 2.4 数字信贷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领域,金融科技公司能够通过更全面的数据维度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盲点。这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等多个方面。 2.5 保险科技(Insurtech) 保险科技在2017年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在产品设计、渠道分销、风险定价、理赔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定制化保险产品、利用AI进行辅助核保和理赔的效率提升等。 2.6 监管科技(Regtech)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随之增加。监管科技应运而生,旨在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2017年,监管机构和行业参与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和探索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合规管理、风险监测和数据报送。 第三章:中国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1 主要挑战 合规与监管风险: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现有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部分领域如P2P行业出现的风险事件,也暴露了监管滞后性。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金融科技高度依赖数据,如何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 技术瓶颈与创新成本: 虽然技术发展迅速,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深度仍有待提高,大规模落地仍需克服技术障碍和高昂的研发成本。 人才短缺: 金融科技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巨大,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才稀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金融机构的挑战与融合: 传统金融机构面临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3.2 重要机遇 普惠金融的深化: 金融科技为服务长尾客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途径,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金融科技能够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体验。 新兴市场的拓展: 中国金融科技在本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为“走出去”和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机遇。 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 金融科技正在与电商、社交、出行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 数据价值的挖掘: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对金融数据的深入挖掘将为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用户画像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第四章: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节将选取2017年度在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数字信贷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市场策略和发展成果,展现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实践创新和发展亮点。 第五章: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未来展望(2018年及以后)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监管将更加精细化和常态化: 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加强穿透式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技术驱动将更加深入: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 场景化和生态化将成为主流: 金融科技将更加注重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生态。 合规与创新并重: 合规经营将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此基础上,企业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和模式创新力度。 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 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和风险管理将是核心竞争力。 报告结语 2017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的日趋完善,中国金融科技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普惠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身处金融行业,却又对新兴技术感到既好奇又有些茫然的人来说,这本《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它以一种非常务实和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揭开了中国金融科技神秘的面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中对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详细梳理。比如,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章节,它不仅列举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统治地位,更深入分析了它们背后的商业模式、用户粘性以及对传统银行支付体系的颠覆性影响。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那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支付工具,背后蕴含着多么庞大的金融科技体系。此外,报告对大数据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精彩的阐述,它解释了如何利用海量数据来识别欺诈、评估信用,这对于我理解金融科技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是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比如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报告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介绍,让我对其潜在价值有了初步的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金融科技概念,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和吸收的信息,并且提供了丰富的行业洞察。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演变轨迹充满了好奇,而《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报告以其深入的分析和详实的数据,让我对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关键发展节点有了清晰的认知。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行业生态构建的解读。它详细分析了金融科技公司之间、以及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勾勒出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行业生态系统。例如,报告中对BAT等科技巨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和影响力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科技公司如何凭借其强大的流量和技术优势,深刻地改变着金融行业的格局。此外,报告对金融科技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覆盖,从消费信贷到供应链金融,再到农村金融,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金融科技的普适性和渗透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幅生动的行业发展画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之路。

评分

收到《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这本书,我带着一份好奇和审慎的心情开始阅读。报告以一种严谨且系统的方式,为我呈现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全景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在梳理行业发展的同时,并未回避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监管压力。例如,报告中对P2P网贷行业风险的警示,以及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注,都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它没有片面地歌颂金融科技的成就,而是以一种平衡的视角,揭示了行业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金融科技的发展,认识到其光鲜亮丽的背后,也蕴含着需要克服的困难。同时,报告对不同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分析,以及对城市化进程对金融科技影响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地域差异和人口流动对行业格局的塑造作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多重维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投资者而言,能够找到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行业报告是极其宝贵的。《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正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报告中对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革方向的预测,都展现出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对风险投资动态的分析,它详细梳理了2017年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融资情况,哪些细分领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哪些项目获得了巨额融资,这些信息对于我评估投资机会、规避潜在风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报告还对行业内的主要玩家进行了详尽的画像,分析了它们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这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公司的价值和成长潜力。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报告并没有止步于静态的分析,而是尝试去预判行业的发展轨迹,并为读者提供了 actionable insights,这对于我制定投资决策无疑是巨大的帮助。这本书就像一本“金融科技投资指南”,为我打开了新的投资视野。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全面解析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脉络的深度报告,终于在这本《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中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读完它,我才真正理解了在中国这片沃土上,金融科技是如何从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报告不仅仅罗列了冰冷的数字和技术名词,它更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移动支付、P2P借贷、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等前沿领域的崛起逻辑。作者并没有回避行业早期的一些泡沫和挑战,而是客观地呈现了监管政策的演变、技术迭代的步伐以及用户习惯的迁移,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既充满机遇又伴随风险的行业全景图。我尤其欣赏的是,报告在分析技术驱动力的同时,也高度关注了合规与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了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非空中楼阁。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报告中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所折服,它不仅指出了当下行业的痛点,更预见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破口,这对于我制定投资策略、把握市场机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中国金融科技的复杂迷宫中,找到了清晰的路径和方向。

评分

阅读《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对话”的体验。报告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野,勾勒出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全貌,但又不失细节的精准。我惊喜地发现,报告不仅仅关注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巨头,也对一些新兴的、具有潜力的中小金融科技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报告中对一些专注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科技平台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在解决普惠金融难题上的巨大贡献。此外,报告还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合。它详细分析了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转型升级,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和效果。这让我认识到,金融科技并非是独立于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而是与传统金融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报告的语言风格既严谨又不失可读性,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概念,作者也能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不同维度去理解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新兴科技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而《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报告的语言风格非常易于理解,即使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概念,作者也能用清晰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进行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核心内容。我特别喜欢报告中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它详细阐述了金融科技产品如何通过优化用户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来提升用户满意度,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技术创新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例如,在对智能客服的分析中,报告展示了AI技术如何被应用于解决用户的各类问题,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报告还对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详细介绍了金融科技如何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壁垒,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让我感受到了金融科技的社会价值。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行业知识,更让我看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我并未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科技行业的报告琳琅满目。但当我翻开它,才发现其中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报告不仅仅是对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一次简单总结,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行业发展史,详细记录了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和关键性的转折点。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监管政策演变的细致追踪。在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正经历着快速扩张,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的积累,监管的态度和政策的调整对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中对P2P监管政策的深入分析,以及对现金贷整治的解读,都让我对行业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基于大量一手资料和严谨的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发展中的“为什么”。同时,报告在分析技术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企业战略和市场竞争。它通过对头部企业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它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及它们在产品创新、用户获取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独特之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审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解释中国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在全球独树一帜的内在逻辑的著作,而《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让我找到了答案。报告中对中国市场环境的独特性,如庞大的人口基数、快速普及的移动互联网以及相对宽松的早期监管政策,与金融科技爆发式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细致描绘。作者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能够如此迅速地普及,以及用户对于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是如何驱动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基于深刻的用户洞察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此外,报告还对中国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独特探索进行了介绍,这些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金融科技现状,更理解了其背后独特的“中国式”发展模式,这让我对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金融领域的从业者,我深知信息准确性和前瞻性对于决策的重要性,而《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17)》恰恰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色。报告不仅提供了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各项核心指标的详实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用户行为分析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中国消费者是如何拥抱金融科技的,以及他们对不同金融科技服务的需求和偏好。例如,报告中关于智能投顾的用户接受度和增长趋势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如何改变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此外,报告对行业内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技术演进的梳理,都显得尤为专业和透彻。例如,在对数字支付的分析中,报告不仅仅停留在交易量上,还深入探讨了移动支付的生态化发展,以及其对零售、出行等多个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一个金融科技的智库,能够及时获取最前沿的行业情报和最专业的分析解读,这对我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极大的助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