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傢說:“並購不提勞阿毛,整啥名句都枉然”。
作為旁觀者,勞阿毛在本書中給讀者提供瞭大量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在藉殼交易中藉殼方會非常關注能否遷址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地方政府的臉麵;作為參與者,勞阿毛將自己在方案設計、估值作價等方麵的並購經驗和盤托齣。同時,勞阿毛還反躬自身,對“投行人”進行瞭自嘲與沉思,並對投行的轉型與發展進行瞭前瞻性的思考。這實在是一本深入淺齣、麵麵俱到的並購“大書”,勞阿毛也一如既往地發揚著他“男女不限,老少皆宜”的寫作風格。
——《中國證券報》
當“乾貨”遇到“段子”,內行看門道,外行見熱鬧
行傢點贊
並購是很復雜的資本交易,阿毛哥已毫無保留地展現瞭一個撮閤者數十年的深度體驗與精髓總結。若能得意忘言,將阿毛哥所授之道舉一反三,則是物有所值的收獲。
——瀋偉,鞦石資本董事長
《勞阿毛說並購》這本書是阿毛同學的處女作,據說在投行並購乃至金融圈都相當火爆,差不多已經成瞭投行人手一冊的入門讀物,這次再版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楊媛就是yangdollar
本書不是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阿毛同學近20年親曆中國資本市場並購實踐的感悟。文字深入淺齣,詼諧幽默,嘻笑調侃中勾勒齣方興未艾的本土並購市場的眾生相,實為不可多得的關於並購市場的生動讀本。書中所言於專業人士心有戚戚焉,非專業人士也能在莞爾一笑之餘走近並購。 ——劉曉丹,華泰聯閤證券總裁
媒體推薦
本書的視角十分獨特。對於外行人來說,並購交易的過程是一個神秘十足的“黑匣子”,中國的投行人給人的也往往是深居後颱、沉默低調的印象,勞阿毛則一反常態地站到前颱,對這個“黑匣子”進行瞭全方位揭秘。作為旁觀者,勞阿毛在本書中給讀者提供瞭大量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在藉殼交易中藉殼方會非常關注能否遷址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地方政府的臉麵;作為參與者,勞阿毛將自己在方案設計、估值作價等方麵的並購經驗和盤托齣。同時,勞阿毛還反躬自身,對“投行人”進行瞭自嘲與沉思,並對投行的轉型與發展進行瞭前瞻性的思考。這實在是一本深入淺齣、麵麵俱到的並購“大書”,勞阿毛也一如既往地發揚著他“男女不限,老少皆宜”的寫作風格。
——《中國證券報》
並購界的勞誌明,縱橫捭闔地打拼, 沒有放棄磨刀礪槍的習慣;夜以繼日地工 作,沒有妨礙分享互動的精神。並購是他 的陣地,微博是他的耕地,段子是他的傢 什,幽默是他的風格,思想纔是他真正脫穎而齣的真諦。當他將這種來源於工作、 來源於生活的真知灼見與思想感悟,用幽 默風趣的語言文字將“高大上”的並購概 念、思想感悟、經驗教訓及時高效地展示 齣來,既接地氣,又聚人氣,不知迷倒瞭多 少善男信女。
——《當代金融傢》
阿毛哥有次坐飛機,聽見後排兩個年輕人談並購,其中一個苦惱說並購法規太難懂,不易入門;另一個經驗豐富些的,馬上說:你到網上去搜勞阿毛這個人的博客,裏麵的文章把並購講得非常清楚。業內還有人把勞阿毛關於並購的業務總結和體會文章整理成一個閤集,叫做“毛選28篇”。
——《每日經濟新聞》
大幅增訂,重版齣來
壹?橫看成嶺側成峰——並購的N個側麵
關於並購市場幾點小猜想 003
並購重組類型之科普式解析 008
市場化並購,應該保護誰 017
上市公司産業並購之山雨欲來 021
創業闆産業並購,為何這麼火 028
産業並購誤區之女人逛街心態 037
藉殼,想說愛你並不容易 043
藉殼標準與監管取嚮再思考 051
産業並購之花為何這樣紅 057
旁觀新三闆的瘋狂與機遇 063
再融資新規影響之腦洞大開 067
貳?技術與藝術的融閤——並購經驗談
並購方案設計——閤規下的利益平衡藝術
如何評價殼公司的優劣 073
知易行難之淨殼剝離 080
收購上市公司超過30%股份之沙盤推演 085
A股並購重組估值作價之多維度科普 090
A股並購為何多選擇發股支付? 094
細數A股並購重組中的N多股份鎖定 099
科普盈利預測與補償設計 106
閑談上市公司重組過渡期間損益安排 112
並購基金靠什麼賺錢 115
交易撮閤——洞察人性下的預期管理
並購交易的核心在於平衡 118
並購與搞對象 124
並購戰略之宮廷選妃與見色起意 127
並購格局,不求戰勝而求共贏 131
並購交易談判的九大誤區 134
靠譜,撮閤交易的基本功 142
細數並購交易撮閤中的N種不靠譜 148
項目操作——投行並購業務的總結與思考
並購業務思考之利益取捨 155
IPO與並購: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 158
投行並購服務段位與夢想 163
獨立財務顧問:教練、運動員,還是邊裁? 168
財務顧問項目執行:如何導演這場戲? 174
殊途同歸投行路 181
如何認識並購項目時間錶 184
上市公司並購該何時停牌 186
科普中概股迴歸A股操作 192
如何計算A股藉殼成本 205
叁?捨棄小我,娛樂眾生——投行人的自嘲與沉思
投行人易有的毛病,你中槍瞭沒? 213
投行成長:那些人,那些路 218
投行路上歡樂多 224
關於投行業務的幾點體會 229
如何理性看待考核 236
告彆無效糾結 239
投行人眼中的其他機構 242
捨棄小我,娛樂眾生 246
投行,需要啥樣的團隊文化 250
投行與客戶溝通體會19條 256
金融圈的非典型“攢局” 258
肆?工作之外——俯仰自得真性情
心態是麵鏡子 265
我的父親 267
給女兒的第一封信 270
我的小願望 272
大姨 274
終極取捨 277
牛肉、石塊與貧富 280
矜持是種本能 283
學車點滴事 285
往事如歌 289
得與失的瞎琢磨 295
伍?信筆開河——段子裏的並購與人生
“段子手”的日常 303
有趣的專業人 330
閑扯,或曰“哲思” 388
後記? 421
關於並購市場幾點小猜想
最近兩年資本市場變化還是挺大的,主要體現在IPO的加速及審核發行常態化、再融資政策收緊及對並購重組的嚴格監管等。市場數據也有瞭相應呼應,上市公司再融資和並購重組的案例數急劇下滑。尤其對於並購重組而言,似乎冷熱切換就在彈指間,昨天還各種熱議藉殼、市值管理及並購基金等,突然就潮水退去,降溫那是相當的明顯。
在IPO提速帶來新的繁榮下,並購似乎顯得有點尷尬,市場也略顯有些迷茫。作為投行最前沿的從業者,忙碌之餘也不停地思考,如何看待當前並購的降溫,A股並購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猜想1:中小企業更容易IPO,會轉化為並購主力軍
現行的IPO審核還是比較嚴格的,而且更側重於閤規性審查而非企業的價值和成長性考量。所以,運行規範的中小企業更容易實現上市,統計數據也支撐瞭這個觀點。對於很多中小企業而言,上市後單純通過內生式的成長是難以滿足投資者預期的,藉助資本市場外延式擴張也是普遍需求。
隨著IPO的提速及常態化,次新股在股票市場的溢價率會降低。隻有盈利能力更強和更有成長性預期的公司纔能支撐更高的市值,進而讓資本平颱的資源配置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簡而言之,從擬上市企業而言,IPO絕對隻是手段而非目的,多數公司實現上市後,都有顆躍躍欲試的並購擴張的心。
猜想2:再融資審核收緊,並購成為資本運作首選
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進一步收緊,包括間隔18個月的要求讓再融資的頻率大大降低,市價基準日發行也增加瞭發行難度,同時股本擴張限製也遏製瞭單次的融資規模。原來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再融資獲得資金,要麼是滿足新建項目投入,要麼進行現金並購。而再融資新政讓上市公司持續融資越來越難,對通過並購重組方式來實現成長更為側重和依賴。
另外從規則上講,並購重組的配套融資不受間隔18個月的限製,而且結閤並購重組的融資手段更具有多樣性,並購重組行為不但承擔企業外延式擴張的職能,從某種程度也是上市公司緩解融資壓力的手段。
猜想3:並購標的供給短期緊缺,市場會逐步建立新的供需平衡
IPO的提速改變瞭很多被並購企業的想法,很多都試圖通過排隊IPO方式實現直接上市,直接導緻當前並購市場“標的荒”現象,也是當前並購交易成交難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跟被並購相比,直接上市的溢價比較高且股票被稀釋小,股東的財務收益更大。另外,IPO主要的壓力來源於審核而不是發行,相比較而言並購的談判博弈更為復雜。
有人會說,IPO的提速和發行常規化會對並購標的供給形成巨大衝擊,隻要IPO路是通的,從理性的角度而言沒人能接受被並購。其實這事應該從動態邏輯角度去分析,企業之所以選擇IPO不是緣於路徑不同而是因為估值差異。在成熟市場企業的證券化退齣主要方式不是IPO而是並購,主要是並購的價格普遍會高過IPO的價格。首先相對於IPO的參股權交易而言,並購是控股型交易是具備溢價條件的;其次是並購基於交易的相對性和整閤協同,收購方可能會給齣更高的價格,這是成熟市場很多公司會被天價並購的原因所在。
另外,A股的政策變數也多,目前IPO的快速審核是否能夠持續也有不確定性。若發行完全市場化則會齣現發行價格下滑,而並購價格可能會更有優勢。若監管為瞭保證發行繼續管控IPO發行節奏,那很多企業IPO有難度也可能會接受並購。總之,對於很多擬IPO企業而言,管製紅利和市場紅利不可能兼顧,無論處於被動還是主動,被並購依然是相當數量企業大概率的歸宿。
猜想4:藉殼交易不會消失,但不會是市場主流
曾幾何時,藉殼上市差不多成瞭並購重組的代名詞,烏雞變鳳凰的案例頻頻發生。監管也齣颱瞭種種政策,旨在提高藉殼門檻和限製類藉殼操作,但似乎都沒法遏製市場的藉殼熱情。然而最近半年隨著IPO的提速,近期的藉殼交易越來越難發生。
其實,在現階段藉殼很難發生的邏輯也比較簡單。IPO提速使得直接上市綜閤成本變低,直接上市變得優勢更明顯。而殼價格的迴落也需要時間,殼價格核心是被藉殼上市公司的市值,而影響上市公司股價市值的因素比較復雜。在當前環境下,藉殼的股權稀釋的高成本讓藉殼交易很難談攏。
是不是意味著以後藉殼就不會發生瞭呢?其實也不是,成熟市場依然有藉殼交易的發生。主要是並購市場的需求是比較多樣化的,而市場最終會平衡藉殼需求和供給。藉殼交易在很長時間也會存在,但交易數量會很少,不會成為並購市場的主流。
其實,最近藉殼的交易數量增多趨勢主要有幾個原因,有些具備IPO條件的企業對於後續IPO的周期和政策變化有所顧慮,還是希望能夠通過藉殼方式快速實現上市。另外,有些企業的特點比較適閤藉殼,比如盈利好、估值壓力小且持續經營能力強,但曆史沿革規範稍弱,在藉殼審核下具備明顯優勢。同時,殼的市值和交易條件也在下調,原來沒有條件藉殼的企業也具備的交易基礎,給一些特定企業可以藉殼的機會。
猜想5:IPO常規化有利於敵意收購的活躍
敵意收購齣現需要兩個條件,首先是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導緻股票從基本麵角度具備投資價值。其次是法人治理結構有效性,取得控股權就可以很容易掌控公司經營。雖然2016年證券市場齣現瞭些敵意收購的案例,但類似案例齣現並不意味著市場已經具備敵意收購基礎條件,更多是由低成本資金的投資訴求推動的。
IPO的提速會增加股票市場的有效供給,從某種程度上會降低股票市場的綜閤溢價率,會讓市場更具有效性,基本麵和資産價值對股票價格的支撐作用更為明顯。所以從這個邏輯而言,IPO作為證券市場入口的持續暢通對A股的市場化進程是有利的,市場有效性的增強會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會形成好公司股票價格高而壞公司股票價格低,也會齣現個彆公司股票階段性低估的情況,讓敵意收購發生的可能性更高。其實,敵意收購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本身也是市場資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體現。類似的案例應該會越來越多,證券市場的攻防也會越來越精彩。
總之,並購重組是市場交易行為,隻要存在市場就存在交易的可能。無論是市場還是政策的劇烈變化,階段性可能會影響並購交易的活躍性。但市場會有很強的修復功能,預期穩定後交易會逐漸活躍。所以,對並購交易而言,無論是強管製還是市場化都有發生的基礎,隻不過交易的方式會有所不同罷瞭。
並購重組類型可以用買房來比喻,新婚夫婦申請福利分房是IPO,購買二手房裝修及換傢具是藉殼上市,小兩口住進房子後把全傢都安排落戶並居住是整體上市,攢錢把鄰居房子買下來算産業並購。
段子
戲精雲集
資本市場並購交易十分難達成,主要因為利益太大且參與者太精,有時局中人談得熱鬧無比,其實是投機分子跟騙子談,中間還有等著對縫兒的,都在做各種四兩撥韆斤的打算,就像有些EMBA班差不多,都想嫁接彆人資源,最後發現原來是小商販集會。
不忘初衷
並購交易利益最大化不完全在於價格,能否在閤適時間實現交易非常重要,好比換房子,聰明人是略低於市價快速齣手舊房,略高於市價迅速拿下新房,住上大房子是目標,無非多貸款幾萬而已,若總想賣高價而買低價,影響瞭心情和效率,是陷入局部而忘瞭自己的初衷。
交易自由
産業並購的推齣會受到各種關注,好比鄰居娶媳婦,群眾七嘴八舌議論,這姑娘齣身不好,政審通過有點懸,容貌平平,根本配不上這麼多彩禮啊。還有,坊間傳聞以前也是風流的主兒,仔細看,鼻子八成還是隆的……其實,婚姻自由且能對未來有憧憬,就應該得到祝福。
拒絕曖昧
從此,並購重組方案設計需要更為小心,沒有藉殼本意的産業並購,也不能有絲毫藉殼嫌疑,否則會先濺身上血然後再躺著中槍,總之,要麼大大方方藉殼,要麼絕對不是也不能像藉殼。怎麼說呢,要麼娶我,要麼遠離我,敢拋媚眼搞曖昧整死你。
順勢而為
個人觀點,逐利性是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驅動本源,而政策好比治水更多應該順勢而為,通過堵的方式要麼暗流湧動要麼堰塞湖,隻能改變水的形態而無法讓水消失。說再直白點,民政局可以提高結婚登記標準,但很難管住男女情欲。
什麼桃,淨毛
並購市場交易機會很多,對於投行而言,應該在篩選識彆上下功夫,而不是試圖見機會就撲。並購市場不會關門,交易心態也需要錘煉,有時坦然麵對錯過勝過於對機會的苛求,因為無論怎樣錯過是人生常態。否則,就會像孫猴子進瞭蟠桃園,哪個都想吃哪個都捨不得,最後咬瞭一嘴的桃毛而已。
擺正位置
投行在並購談判中的角色有點像拳擊裁判,需要居間控製比賽節奏保證雙方實力的發揮,同時也需要避免雙方受傷或者犯規。所以,投行不能當委托方幫凶,吹哨後幫著客戶狂毆對手,也不能當觀眾傻看熱鬧狂叫好,當然也要杜絕錶演欲,彆雙方比賽沒開始,裁判先花拳綉腿地來陣套路,生怕雙方不知自己實力。
無用功
並購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所以投行盡可能彆跟啥中層打交道,有可能你辛苦的工作成果就是為瞭完成他們的本職工作,幫助他們形成內部的建議和年底的總結,更有可能的是,老大根本就不知道並購這事,當然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長效積纍
投行的競爭優勢一旦確定,就進入瞭高成功率與優質項目源的良性互動,就像王牌高中差不多,升學率越高學苗越好,學苗越好升學率越高,簡而言之,憑雪中送炭打天下,靠錦上添花坐江山。
戰略與戰術
關於藉殼交易中的格局,我想說,當前A股就是座大金山,通往金山的路上已經車水馬龍,但有老闆耗費瞭太多時間精力跟的士司機談價格,當彆人已盆滿鉢滿歸來時,他還在路邊陳述原油價格走勢和車費太貴理由,不失慷慨激昂的樣子。
藉殼的要求
藉殼對企業的要求:1.一定要很賺錢,否則無法支撐重組後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按照4億股本每股0.5元也要有2億元利潤;2.不能太規範,否則可以IPO;3.不能太不規範,否則通不過藉殼審批;4.要有耐心,踏實連續盈利3年;5.不能太有耐心,無法忍受等3年走IPO……
閤理預期
企業引入PE投資者時,能在價值和價格上有共識就很不錯,錢之外的能力是可遇不可求的,若真的有也會非常明顯。故此,刻意錶達能提供增值服務的,通常隻想砍價而已,多數錢之外的能力等於零,少數的甚至連錢都沒有!
上市公司也有輩分
從股票簡稱就能看齣上市公司年代輩分來,十多年前科技股泡沫時,各種“高科”遍地,後來礦業火時就誕生瞭諸多“能源”,隨著中小闆製造業上市誕生瞭好多“新材”,後來創業闆啥網絡、信息、智能輪番登場。有人說“新材”容易被藉殼,其實是中小闆傳統行業被藉殼的概率大。
誠意與矜持
並購中價格的博弈很關鍵,對於價格要在戰略上藐視而在戰術上重視,既要避免因為陷入細節博弈而影響並購戰略大局,又避免輕易讓步破壞對方安全感而毀掉交易。簡而言之,在價格上錙銖必較和輕易妥協都不太好,前者容易亂瞭自我方寸,後者會亂瞭對手芳心。
懂你信你
通常創業者對公司的模式與前景會有宗教般的信仰,故對於PE或收購方質疑式溝通會很不爽,尤其嚮外行陳述專業之夢非常之痛苦。而對於投資而言寜可錯過也不能做錯,先懷疑並找理由否定懷疑再正常不過,能基於未來把企業賣齣去是件難事,願意齣錢的通常基於信任而非懂你,懂需要條件而信是種選擇。
“核心業務”
有人認為,投行從業人員必備的幾項技能是喝酒、炒股和混圈子,尤其新人把這些當核心業務能力來刻意培養,最後結果通常是雙眼迷離地揣著脂肪肝、急功近利地賠錢,跟誰都熟就是辦事費勁。
賺錢為王
A股的環境很特殊,並購的火爆並不意味著並購基金賺錢很容易,並購基金盈利模式尚在摸索中,基金的募、投、管、退幾個階段,真正産生價值的應該是投資,即價值發現或者分享成長。多數並購基金主要在市值管理和有效退齣上講故事,本質都是以募資收管理費為意圖的並購摻和忽悠基金,基本是靠天吃飯。
LP與老婆
並購基金找LP跟找老婆差不多,首要因素是有錢(女性),其次希望好相處(賢惠)、然後形象與影響力(漂亮)和能帶來增量資源(女強人),當然,這些要求是跟自身條件緊密關聯的,要是募集都非常吃力,滿腦子都是收管理費來養活自己,那隻能有奶便是娘瞭。
熱臉與冷屁股
並購配套融資嚮獨立第三方的鎖價發行不好操作,主要是交易難度大而非政策障礙,對於大股東而言,感覺送人大紅包無比豪爽,但因為鎖三年對方也不那麼感冒,常常是熱臉貼瞭冷屁股。
中國特色
資本市場之所以稱之為市場,應該具備市場的基本功能,即自由籌資、自由交易和估值定價,目前A股是融資要批,交易有停牌、鎖定期和漲跌幅,股票價格脫離價值,所以,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是完全有效的市場,會有很多中國特色的問題,當然也有中國特色的機會。
思考注冊製
個人觀點,注冊製最關鍵不是誰來審,隻要是彆再控製發行節奏,彆管發行價格,募集資金咋用彆操心,就算其他的有些中國特色,也不會影響注冊製的成功。另外門檻問題也不重要,市場門檻遠會比行政門檻高得多,就像現在餐飲行業,關鍵不在拿執照而在於是否有人光顧。
序一
勞阿毛說他的書準備再版,囑我寫個序。
《勞阿毛說並購》這本書是阿毛同學的處女作,據說在投行並購乃至金融圈都相當火爆,差不多已經成瞭投行人手一冊的入門讀物,這次再版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仔細想來,我和阿毛認識至今已接近二十五年。我們是高中同學,都齣身於農村,就讀的那所高中是我們縣級市裏唯一的省級重點高中,每年都把一撥又一撥嚮往外麵世界的孩子輸送到大城市。那裏有我們最值得追憶的可愛青春,而阿毛無疑是我們那撥人中的佼佼者。
少年時期的阿毛清瘦、清秀,年齡和身高都比其他同學小些,有一張即使放在同齡人群中仍稍顯稚嫩的臉。阿毛這個雅號來源於魯迅的《祝福》。有次語文課堂上,他站起來朗讀課文,讀到祥林嫂絮絮叨叨地說“已經沒有瞭我們的阿毛瞭”。少不更事的我們聽到他念這句,不知什麼緣故,都禁不住在這個悲劇故事中笑瞭起來,看嚮眼前那個清秀瘦弱的小男生……於是他就變成瞭阿毛,一直被叫到今天。
那時的阿毛同學是名不虛傳的學霸,成績突齣且文筆雋秀,氣質中時時散發齣一股聰明的喜感,言語中不經意間總有種俏皮的刁鑽。大概是因為幼年喪母,彼時處境艱難,錶情中又總會略帶些羞怯和靦腆。阿毛的俏皮中多是頭腦的機智和言語的凝練,這是他的天賦,沒有故作聰明,也不陰損,又因為功課好,不惹事,屬於人畜無害型,所以頗受各科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如今的阿毛是並購專傢、微博段子手、彈弓協會外圍會員、二人轉業餘票友,隻是告彆瞭少年輕狂,體重又早於收入實現瞭翻番,於是人也愈發穩重厚道起來。二十五年,足以把一個人變成麵目全非的另外一個,但是阿毛其實並沒有變。阿毛的人生無需追溯和還原,除瞭體重和臉型,他的精神內核從來都沒變,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未來也還會是這個樣子。
其實,阿毛是我們這個時代裏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也趕上瞭資本市場的大發展,個人的努力和曆史的進程成就瞭像他一樣的一批人。但是,時間和境遇沒有改變他的本色,他身上沒有那種我們通常所見的,人生終於苦盡甘來熬齣頭來的所謂成功人士的用力過猛和得意忘形。在紛繁復雜的金融圈裏,他有著難得的清醒和悠然,這是他最難得的地方。時間隻是賦予瞭他少年時的聰明、俏皮、刁鑽和靦腆以及如今的智慧、厚重、練達和超脫。
說到並購,阿毛似乎天生為並購交易而生。
阿毛生性聰明且厚道,這是他能成為並購交易人最重要的秉性。以厚道為底色的聰明,會讓聰明擺脫狡黠和狹隘,讓智慧之光更有溫度、不刺眼;厚道裏帶著洞悉世事的聰明,會讓厚道擺脫善良的軟弱,又不缺少明確的底綫和清晰的邊界,使厚道變得更加圓融妥帖。另外,阿毛深入淺齣的語言風格,使得他的人格和個性有著最廣泛的被接受基礎。無論是專傢學者還是鄉鎮企業傢,無論是老江湖還是職場小白,都能在與他對話的語境中找到共鳴,不違和,不唐突,當然也不矯情。
阿毛的個性風格中有清晰的理性和超脫的練達。小交易靠技術,大交易靠境界,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將情緒抽離齣來的冷靜和站得更高一點的大局觀,以及對人性以及人性背後的利益糾結所形成的局麵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交易做成。阿毛有著明確且穩定的價值觀,並且對自己的價值觀有誠懇的相信。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口號上的價值觀,但真正讓你走得遠的,讓你能夠坦誠地接受時間檢驗的,是你在內心裏是否對自己的價值觀有誠懇的相信,隻有這種誠懇的相信,你纔會願意為之付齣真實的努力。阿毛是我見過在內心深處最相信真誠和善良力量的人。
《勞阿毛說並購》是阿毛的業務總結和思考文集,書如其人。他擅用比喻且邏輯嚴謹,沒有拗口的高深術語,各種類比信手拈來且充滿瞭調皮,但也絕非刻意抖機靈;有的都是經驗的提煉和思考總結,處處體現著專業,但卻並不晦澀難懂;有更多的實操性,處處充滿善意和誠懇,這就是他的能力和價值觀取嚮的底色。正是這些無法改變的底色加上他的努力以及抓住瞭時代賦予的機會,成就瞭今天的並購專傢勞阿毛。這種充滿諧趣的方式來呈現較高的專業水準和坦然的人生態度,是他獨步江湖的標誌性風格。你看到的,其實是一個人十幾年職場和人生經驗的匯總和剖白,這裏麵還有他甘於做小人物的平凡幸福,還有對生活淳樸的熱愛。
迴到開頭,阿毛在囑我寫個序的時候說,你可以撒歡寫韆萬甭客氣,不怕黑不怕損,當然明抑暗揚是最好瞭。其實寫一個特彆熟悉的人,是件挺難的事情,我們之間已經熟悉瞭抬杠互損、插科打諢、嬉笑怒罵的對話風格。用這麼大的篇幅對他有如此多的肯定和錶揚是頭一次,當然,也是最為發自肺腑的一次。
@楊媛就是yangdollar
2017年12月10日
序二
我問勞阿毛咋想起讓我寫序瞭,他狡黠地笑著說,你吹牛不用打草稿,文風也屬於飄逸沒溜的,沒人比你更閤適瞭。另外,今年阿裏巴巴上市都找淘寶店主去敲鑼,找你寫序顯得貼地氣不是,必須與時俱進啊。
看,找人幫忙都順便埋汰幾句,不改毒舌本性。
勞阿毛係法律背景齣身,據傳在法院廝混時,公正又不強硬,淵博而又謙卑,深受廣大剛剛辦完離婚的婦女的愛戴。近年來,在東北燒烤的煙熏火燎下,曾經的京郊玉麵小判官變成瞭投行大佬,多年的知識、心得、總結、諧趣積纍在他疲憊的身體裏終於憋不住瞭:微博加微信,段子拌乾貨,網友轉發韆萬,思想串珠成璀,嬉笑怒罵侃大山,總結“毛選”十幾篇,並購不提勞阿毛,整啥名句都枉然。
勞阿毛的段子、文章鞭闢入裏,現場演講機智深刻,風姿遍布瞭交易所、金融辦、上市公司和各大酒店。各領導嘉賓講並購覺得不過癮時,總要搬齣勞阿毛的段子來,形容並購交易中那種“看似簡單其實也簡單但就是不好做到”的微妙感覺。
東北農村給瞭他源源不斷的白雲黑土的詼諧養分,使他洞察瞭隱藏在一種種姿態麵貌後麵的每個人的真情實感,不論“高大上”還是“然並卵”,他的坦誠吐槽,總會讓你覺得他親切如老友,真情實感不必再裝腔或隱藏,想要就是想要,不爽就是不爽。
中國的企業並購重組實際上肩負瞭中國經濟轉型的曆史使命。一時間,上市公司並購頻頻發生,但其中不乏配閤二級市場套利驅動下的概念炒作和生搬硬套,各種靠譜不靠譜的所謂“市值管理”大行其道。在這種風潮下,勞阿毛其實是獨樹一幟的,反復強調做戰略並購,不做“市值管理”,不會為瞭賺錢讓企業涉入根本不該參與的並購交易,而是和客戶一起去發現能夠成功整閤的並購機會,一個段子手,有原則至此,貌似說著不著調的話,其實乾著挺靠譜的事。
企業如人體,並購重組不止類似結婚,而某種程度上更像人體器官移植,不是縫上讓它長就完瞭,而是要一根根血管、一條條神經連起來,還有血型是否排斥,基因能否接受等等。如果成功瞭就多瞭雙翅膀,如果不成功,就可能變成腫瘤,不僅沒用還可能把主體消耗殆盡。勞阿毛的笑談背後,也隱藏著對並購後麵故事的敬畏和嚴謹。
並購重組達成交易本身,是一個分析歸納多方利益訴求,冷熱反復,討價還價的動態平衡過程。投行在其中不僅要處理大量死的信息和數據,更要麵對大量活的人心叵測,而由於中國資本市場製度的羈絆,中國券商投資銀行部的大量精力和人纔選拔都立足於滿足監管的法律、規定、辦法和窗口指導,在交易的創造、設計和完成方麵一直沒動力、沒意識、沒人纔、沒經驗。但時過境遷,非市場化的管製無法真正左右鮮活的市場,二級市場波動、投資者的情緒、環境變量的增加使單靠做材料、做申報的中國投行人無法再繼續享受監管通道製帶來的製度紅利,IPO停停走走,保薦代錶人加速貶值。“不轉型,就轉行”,成瞭中國投行人的基本共識。
投行在金融交易中始終保持著高大上的形象,並且由於種種原因其從業人士習慣保持神秘、低調和沉默,其實這不像市場人士,反而像一個齣入大內的官員。反觀歐美市場,投行人發聲頻頻,爭相跳齣來樹立市場專傢的形象,這並非歐美投行更愛齣風頭和膚淺,而是因為隻有獲得市場的關注,取得更高的曝光率和更好的排名,纔能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交易機會。這纔是市場經濟的邏輯。
中國投行人也需要彰顯個性,塑造個人品牌,開始不僅精耕於幕後,更要布道於颱前,這是市場化改革春風吹滿地的結果,正在此時經曆瞭並購多年挫摺、低迷得到大量的心得、案例即將爆發的勞阿毛,憑藉他親切和幽默的語言風格和專業功底贏得瞭大量專業人士和金融愛好者的青睞。
時代的力量是看不見的,身在水中卻能感覺到變化,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勞阿毛以段子手的麵貌脫穎而齣,但卻以專業人士的價值被人牢記,實現瞭他從意見領袖到行業大佬的市場化形象重塑,這其中沒有廣告、沒有推廣、沒有炒作,有的隻是廣被市場認可的專業領域的真知灼見。
從我個人的視角而言,勞阿毛現象是中國投行人重新感受市場,重新擁抱市場的一座裏程碑,新時代背景下投資銀行業務的一個文化符號和亮麗風景,是中國投行轉型和進化值得紀念的一筆,也是中國多年深化改革,市場理念深入人心的一個文化現象級縮影。
我熱切期盼,勞阿毛能夠一如既往的文思泉湧,段子等身,不僅成為現象,更要成為一麵旗幟,促進中國金融界齣現更多的專業、詼諧、親切的思考者與踐行者,這些人,如果不考慮行政力量,他們可能成為10年後這個行業的領袖。
勞阿毛還有個愛好是彈弓。記得有次他說:“玩彈弓時,皮筋並非拉到極限纔有最佳的迴彈和精準度。其實,做人做事都差不多,要留有餘地而不宜將勢用盡,讓幾分給彆人,留幾分給未來,太在意會糾結會失望,太用力會受損。人生到頭算總賬得失都差不多,不值當處心積慮地精明。”
玩個彈弓都能扯齣人生感悟來,難怪做並購時琢磨那麼多招兒。
@朗潤李大衛
2015年8月29日 北京
後?記
工作之餘就並購的知識前後寫瞭些東西,其實寫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要齣書,從某種程度而言更多的是自己對並購業務梳理總結。迴頭看每篇文章甚至都想不齣是寫給誰看的(編輯打氣說“想不齣寫給誰看的”就是誰都可以看的,資深人士看門道,不明真相群眾看熱鬧),寫時全憑經驗和興趣而並非嚴肅當學問,很多東西也不太自信和不求甚解,標題喜歡用類似“閑扯”和“聊聊”等不太嚴謹的字眼,希望若真要較真起來也好給自己個說辭。
我想呢,並購是件挺專業的事情,畢竟需要對規則和金融工具等熟悉,更重要的是要對交易雙方的訴求與心理有概念,能夠在規則和商業條件安排上尋求平衡。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並購屬於藝術而非科學,因為固定的套路和情形也未必會有相同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可缺。同時,因為並購是人跟人之間的交易,又是非常鮮活的,很多人性的東西在交易博弈中都會被放大,很多並購的技巧又在生活中能夠處處找得到影子,希望能夠以較為通俗的方式讓大傢對並購有瞭解,當然能順便思考下自己的人生就更好瞭。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裏麵有個想法,希望內容專業又通俗,錶達既輕鬆又深刻!後來跟策劃編輯溝通的時候,感覺定位挺不錯卻很難實現,大概意思是主要就看我的瞭。自己對於並購專業的解讀也有個樸素的想法,就是讓企業或者同行都少走些彎路,能夠分享我十幾年並購顧問中的些許體會。另外呢,也希望自己女兒長大瞭以後,讓她能看到老爸寫的書,老爸能有點麵子,至少有個吹小牛的資本。
曾經有個場景令我印象很深,飛機上鄰座有位女士在讀書,偶爾讀到精彩處,頻頻咂嘴點頭贊嘆不已,甚至閤上書趴在餐桌闆上狂笑顫抖不止,當時我感覺,無論是書的作者還是讀者都因為這本書而幸福,所以盡管是本在寫並購專業的書,我也希望讀者能夠笑著讀下去。
另外,並購重組確實比較復雜,無論市場還是法規都變化很快,本書內容不夠精準和觀點偏頗在所難免,也希望大傢能夠指正與包涵!
在準備這本書的時候,電話裏跟姐神侃吹牛,說今年計劃齣本書,姐略顯驚訝地說,就你還齣書呢啊?我說必須的,人傢白雲都可以,我差啥啊?姐說,好吧,那紙質得軟點。真是親姐!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送貨很快
評分準備利用假期的時間好好學習一下!
評分紙質感覺比較差,不是正版不敢確認。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還可以
評分挺好,科普讀物。。。。。。。
評分這個東西是正品,正好是我想要的!
評分大哥推薦的並購入門書籍,投行必備啊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