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交换机制/经济学名著译丛 [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

货币与交换机制/经济学名著译丛 [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威廉·斯坦利·杰文利 著,佟宪国 译
图书标签:
  • 货币学
  • 经济学
  • 经济史
  • 金融学
  • 古典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名著
  • 译著
  • 货币与银行
  • 交换机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226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济学名著译丛
外文名称:Money and the Mechanism of Exchang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过去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的世界货币体系、被用来制作成货币的材料、铸币制作和发行所须遵循的法规、管控铸币流通的自然法则、铸币可以因纸质文书的使用而被取代的若干种方式,以及当时已在英国得到拓展和完善的支票和票据交换体系如何极大程度地节省了货币的使用的主要方法。本书对货币及交换机制的发生和发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非常精彩,可读性极强。


作者简介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杰文斯开创了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的先河,他对19世纪后期经济学中边际革命所做出的贡献,确立了其同时代主要政治经济学家的地位。


目录

绪言孙秋克
凡例孙秋克
兰茂年谱(1397~1470)孙秋克
杨一清年谱(1454~1530)孙秋克
杨士云年谱(1477~1554)董雪莲
张含年谱(1480~1566)姜晓霞
王廷表年谱(1490~1554)姜晓霞谢蔚
木公年谱(1494~1553)孙秋克
李元阳年谱(1497~1580)姜晓霞
唐尧官年谱(1541~1610)孙秋克
王元翰年谱(1565~1633)孙秋克
王锡衮行实录存(?~1647)孙秋克
苍雪年谱(1588~1656)孙秋克
文祖尧年谱(1589~1661)孙秋克
担当年谱(1593~1673)李艳峰
赵炳龙年谱(1608~1697)董雪莲
高应雷年谱(1619~1673?)孙秋克
陈佐才年谱(1623~1692)孙秋克
何蔚文年谱(1625~1699)姜晓霞
陆天麟行实录存(生卒年不详)朱供罗
附录一 明代云南文学大事记朱供罗
附录二 明代云南文学家地理分布图及统计表董雪莲
附录三 本书引用文献编目李艳峰
跋孙秋克

精彩书摘

  《货币与交换机制/经济学名著译丛》:
  易货贸易之中的第三个,但可能是个很小的不便之处,产生于许多种类的商品所具有的不可分割性之中。一谷仓玉米、一小袋子金砂、一扇肉是可以分成若干小份的,并且可以或多或少地拿来交换它们的所有者所需的东西。但是,正如我们在若干有关政治经济学的专著中一再看到的例子,一个裁缝可能拥有一件外套可供他拿出来去交换东西,然而一件外套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裁缝想从烤面包师那里得到的面包的价值,或者超出了他想从屠夫那里得到的肉的价值。裁缝若将外套剪开,就不能不毁掉这件手工作品的价值。很显然,裁缝需要有某种交换媒介,他可先把外套暂时转换成这种媒介,如此便可以用外套的部分价值去换面包,用外套的另一部分价值去换肉、燃料以及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保留或许一部分的外套价值以作未来之用。毋庸再作进一步的描述,因为显而易见我们需要有一种能够根据我们不断变化的要求去对价值进行分割和分配的手段。
  就在当下,即使是在那些最发达的商业国家里,易货贸易也仍在某些场合下继续进行着,然而只有当人们还没有经历过易货贸易的不便之处时,这种现象才会存在。家中仆人的工资一部分是以提供吃住的形式支付的。农场劳工的报酬可以部分地用提供苹果酒或者大麦,再或者是用一块土地的使用权来支付。在面粉作坊工作的工人所得到的报酬,一部分是其碾出的玉米,这种情况一直都是很常见的。在英国的某些地方,以物易物或者易货贸易的制度还很难说是已经灰飞烟灭了,在这样的制度下面,工匠们领取的是实物工资。地块相毗邻的地主们偶尔会进行一些地块交换,但所有这一切比较而言都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案例。在几乎所有的交换行为中,货币现在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着干预,哪怕是在那些并没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之中,货币也仍在起着尺度的作用,依据这种尺度对付出了多少和收入了多少作出估算。商务活动由易货贸易而始,而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它又回归于易货贸易,但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易货贸易的最终形式与它的初始形式迥异。截至目前,在英国,当今的很大一部分商业支付显然是在没有借助于金属货币的情况下实现的。但是这些支付行为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接受货币的调节,因为货币在起着公分母的作用,并且从这一方向买入的东西,被从另一方向售出的东西所抵销。
  ……

前言/序言

  在本书的著述过程中,我尝试着就以下几个问题撰写一篇叙述性的论文:过去和现今的世界货币体系、被用来制作货币的材料、铸币制作和发行所须遵循的法规、管控铸币流通的自然法则、铸币可以因纸质文书的使用而被取代的若干种方式,以及最后一点,即目前已得到拓展和完善的支票和票据交换体系如何极大程度地节省了货币的使用的方法。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钱币问题的书籍,因为钱币问题在英国时常会被讨论到。关于英格兰《银行章程法》(BANKCHARTERACT),我只有很少的话要说。关于该章程法以及有关货币市场的其他奥秘,我想请我的读者们去参考白芝浩先生那篇令人叫绝的著作《伦巴第街》,本书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伦巴第街》-书的一篇引言。
  在接触那些深奥的问题之前,关于货币还是有许多事情要搞清楚的,对于那些深奥的问题我们还几乎谈不到已有了什么确定的答案。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在尝试着去阅读或者写作之前,一般要从掌握语法开始。在数学领域,我们会在着手解决代数学和微分学的精妙问题之前,先让自己练习一下简单的算术演算。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图书简介,旨在全面涵盖重要流派和主题,同时不提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 --- 经济学巨著的璀璨星河:洞察现代世界的经典回响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经济学始终扮演着解剖社会运行机制、预测未来走向的关键角色。它不仅仅是数字和图表的堆砌,更是一门关于稀缺资源如何分配、个体决策如何影响宏观格局的深刻哲学。本套精选书单,汇集了跨越数个世纪,塑造了我们今日理解世界的核心思想的重量级著作。它们构筑了现代经济思想的基石,是理解资本主义的演变、市场失灵的根源以及政府干预必要性的必读之选。 第一部分:古典主义的奠基与国富的探源 要理解现代经济学,必须回溯至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伟大开创。 《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这部18世纪的里程碑式著作,如同照亮工业革命进程的灯塔。斯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系统阐述了分工如何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在追求个体利益的过程中,如何自发地引导资源配置,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利。书中对劳动价值论的初步探讨、对自由贸易的坚定辩护,以及对国家经济职能的审慎界定,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它不仅是经济学教科书的源头,更是对现代商业伦理和国家经济政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本之一。深入研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厘清市场自发秩序的内在逻辑与局限。 紧随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将分析的严谨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李嘉图以其严密的演绎逻辑,构建了关于地租、工资和利润的经典理论体系。书中对比较优势原理(Comparative Advantage)的阐释,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他论证了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依然可以实现共同获益。此外,他对报酬递减规律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对税收如何影响分配结构的分析,都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深度。阅读此书,是理解财富如何在不同社会阶层间分配,以及贸易壁垒如何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关键所在。 第二部分:危机、价值与批判的视角 古典经济学在阐述资本主义的效率时,也留下了关于其内在矛盾和分配不公的深刻议题。 《资本论》(Das Kapital):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这部巨著,是对古典经济学体系的深刻批判和颠覆。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利润的根源在于对工人的无偿占有。他系统阐述了资本的积累过程、商品拜物教的现象,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这部作品不仅仅是经济学分析,更是一部社会结构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叙事,它迫使后来的经济学家正视市场效率背后的分配正义问题和社会冲突。 第三部分:边际革命与个体选择的回归 19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范式转变——边际革命,它将分析的焦点从宏观的阶级或生产要素,转移到了微观的个体效用最大化上。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这部作品,成功地整合了古典学派的长期供给分析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分析,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他引入了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来决定均衡价格的图景,并清晰界定了短期与长期的概念。马歇尔的贡献在于,他提供了一套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深度的工具,用以分析市场中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衡量,使经济学分析变得更加精细和数学化。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与调控艺术 在经历了“大萧条”的严峻考验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似乎无法解释持续的高失业和生产力的巨大闲置。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这部革命性著作,彻底改变了政府与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凯恩斯挑战了“市场总能自动恢复充分就业”的信念,强调在预期悲观时,有效需求不足可能导致长期的衰退。他提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主张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应采取干预措施,以刺激总需求。理解这本书,是掌握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逻辑的必修课。 第五部分: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的深化研究 进入20世纪下半叶,经济学家们开始审视那些在完全竞争模型中被忽略的关键因素:信息的不完美。 《信息经济学导论》(Information Economics):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等人的开创性工作,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特别是“柠檬市场”模型,生动地说明了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平等的情况下,高质量商品可能被挤出市场,劣质商品充斥,即“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的危害。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刻影响了保险、金融和劳动力市场的设计,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套精选汇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信息经济学的多重视角,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理解人类经济行为、社会财富创造与分配的复杂图景。阅读它们,即是与那些塑造了我们现代商业世界和政治辩论的最伟大思想家进行直接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货币与交换机制》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面貌。它细致入微地剖析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延期支付手段的功能,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金融机构、市场规则等。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却常常会陷入一种哲学的沉思:我们所追求的财富和效率,究竟是为了什么?书中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讨论,让我联想到我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更多的物质财富更能带来幸福感,还是更充裕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要?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虽然与本书的核心内容有所偏离,但却是我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最深刻的感悟之一。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试图找到一个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货币和交换机制的经济学名著译丛,书名叫做《货币与交换机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虽然它深入探讨了货币的历史演变、不同形式的交换方式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但我更想分享一些这本书以外,但与我的阅读体验息息相关的感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我最近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关于数字货币的兴起以及它对传统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颠覆。书中对金本位、纸币的发行和流通机制的详细阐述,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人们对不受国家控制的数字货币会如此着迷。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我们能够摆脱通货膨胀的担忧,交易过程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比特币或以太坊,但它为理解这些新兴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搭建一个小型区块链模拟系统,来更直观地感受这种去中心化交易的魅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货币与交换机制》这部著作,无疑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抽丝剥茧地揭示了货币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到如今复杂金融衍生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伴随的经济理论的革新。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却常常会被书中所描绘的古代社会交易场景所吸引,并由此联想到我童年时期在家乡集市上的经历。那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支付手段,但人们通过讨价还价、以物易物的方式,同样完成了商品的流通,维系着社区的经济命脉。这种朴素而真挚的交易方式,在如今这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反思,经济的本质是否真的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复杂的模型?或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才是支撑经济体系最底层的基石。这种怀旧的情绪,与书中冰冷的学术分析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评分

翻阅《货币与交换机制》这本书,我深深被其对经济学思想史的梳理所折服。从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再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每一个学派的观点都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在阅读这些理论的同时,我却忍不住会将它们与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我会思考不同经济学理论对利润驱动因素的解释有何异同。是供需关系更重要,还是市场垄断的地位更关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更大,还是个体消费者的行为选择更能决定商品的价值?这种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尝试,不仅加深了我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也为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评分

《货币与交换机制》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为我们勾勒出了货币和交换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轨迹。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形态的介绍,从贝壳、牲畜到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电子货币,展现了人类创造力的非凡。然而,这些内容却让我想起了我最近在参与的一个社区公益项目,我们正在尝试建立一个基于时间银行的互助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来“交换”服务,而不是使用金钱。这种看似“非货币化”的交换机制,却在社区居民之间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和联系。它让我思考,除了市场经济中的货币交换,是否还有其他更具人文关怀的交换方式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经济的本质不仅仅是效率和利润,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互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