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读书(2018年第1期)》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读书(2018年第1期)》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思潮为己任。
目录
中国世界观最早的幻灯片
朱熹究竟懂不懂古音?
“另类右翼”与美国政治
美国按揭型凯恩斯主义的前世今生
“新史学”十五年:一点省思
短长书
家具传奇共劫波
潘天寿的嬗变
漫长的等候:
“改革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纸币最早在中国出现
陈丁沙之问终究要回应
《世界人权宣言》里的中国元素
《联合法案》与不列颠“法意”
法国绝对君主制的“阿喀琉斯之踵
品书录
语言的寓言:《拉比的猫》的文学传统(张怡).关于马克思博士论文参考文献的考察(曾宪亢).歧异的文献流动的文本(郭宝军)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创新写作
让主体与历史彼此敞开
朕亦一书生
“小水浒”与“大水浒
困惑于”我们“与”他们
读书短札
拾读抄,颜筋柳骨北窗读记
漫画
文墨家常
精彩书摘
《读书(2018年第1期)》:
一
朱熹究竟懂不懂古音?长期以来,这似乎是个无须讨论的问题。在《诗集传》《楚辞集注》中,朱熹大量以“叶音”改读的方式注释字音,即,将《诗经》《楚辞》中那些宋代读起来已经不押韵的字,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由于朱子的地位使然,“叶音”说在后世的影响很大,但也饱受批评,被古音研究者视为不明古音、随意改读以求押韵的错误学说。明代学者焦竑就曾尖锐地批评道:“诗有古韵今韵。古韵久不传,学者于《毛诗》《离骚》,皆以今韵读之。其有不合,则强为之音,日:‘此叶也。’……如此,则东亦可音西,南亦可音北,上亦可音下,前亦可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字矣,岂理也哉!”(《焦氏笔乘》)
将朱熹“叶音”说彻底定性为不知古音的错误学说,是在清代古音学取得辉煌成就之后。顾炎武、江永、段玉裁等古音学家秉持“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明代陈第提出)的语言历史发展观,考证古音,辨明古音系统,明确了古今语音不同、古诗文押韵是由于当时读音本就押韵等观念,从而使“古诗无叶音”成为定论。朱熹的“叶音”说不仅被视为他个人在小学方面有所欠缺的表现,更成为“汉学”抨击“宋学”的有力证据。
直到现代,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朱熹不明古音。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指出:“‘叶音’的意思是说写《诗经》的人的语音和后代人是一样的,《诗经》许多地方的押韵是和谐的,只有少数地方不和谐,那就要把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当然,也就是认为朱熹“不知道古今音不同的道理”(《诗经韵读》)。
然而,日本学者平田昌司在其《文化制度和汉语史》一书中却为朱熹翻案:“朱熹对古今音韵的不同有很清楚的认识。”那么,平田昌司翻案的依据何在呢?
二
平田昌司指出,朱熹认识到了古今诗体的不同,并认为汉魏以前的古诗是“根本”。在探求汉魏古诗体的过程中,必然追溯“古”之所以为“古”,从而激发其对三代汉魏诗法、诗韵的观察和探析。朱熹观察上古诗韵,颇有所得;在解释《诗经》《楚辞》韵读时,又大量参考了南宋初年古音学家吴械的古音研究成果,而吴械的研究正是基于古今音不同之观念的,因此,朱熹也是清楚古今语音不同的。由于篇幅的限制与侧重点的不同,平田昌司对《诗集传》《楚辞集注》的“叶音”如何反映古音未能充分展开,故而笔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
要了解朱熹“叶音”与古音的关系,首先不能不谈吴械。吴械,字才老,由北宋入南宋之通儒,是南宋古音研究的开路先锋。其所著《诗补音》《韵补》等,考证古音旁征博引,信而有据,多有创获。南宋一大批学者包括朱熹都十分认可吴械的古音研究,并在他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古音研究热。
……
读书(2018年第1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读书(2018年第1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