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上帝與新物理學》作者以優美流暢、引人入勝的文筆,介紹瞭新物理學對宇宙創生和終結、時間、生命的本質、意識、自我、自由意誌等一係列問題的研究進展。
這本優美的科學與宗教交融、充滿哲思的書會讓你直呼過癮。文科理科生都適讀。
新物理學說,沒有上帝,我們也可以解釋宇宙的創生。
2018年新版的《第*推動叢書》全新設計瞭版式、封麵,提升瞭閱讀體驗,讓讀科普不再艱難。隨書附贈價值39.6元由汪潔、吳京平掰開揉碎,帶你懂科學好書的《經典科普解讀課》6摺券。
《上帝與新物理學》不是談宗教的書。談的是新物理學對以前的屬於宗教的問題産生的影響、《上帝與新物理學》也不是一本純科學的書,是關於科學及其廣泛含義的書。本書主題是所謂四大存在問題:為什麼大自然的規律是現在這樣?為什麼宇宙是由現在組成的各種東西所組成的?這些東西是如何起始的?宇宙如何獲得瞭組織?作者在結尾對這些問題給齣瞭試探性答案。
保羅·戴維斯,主要研究現代宇宙學。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科學基本概念Beyond中心主任,在SETI(地外智慧生物搜尋)計劃中負責探測後工作,並幫助建立瞭澳大利亞天體生物學中心。他曾兩次獲得尤裏卡奬,並於1995年獲坦普爾頓奬,2001年獲開爾文奬,2002年獲皇傢學會法拉第奬。小行星6870號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還做瞭大量科學普及工作,近40年來齣版瞭20餘部科普圖書。曾入選澳大利亞“十位*有創造性的人物”,並被《華盛頓郵報》譽為“大西洋兩岸*好的科學作傢”。
第一章 科學與宗教在變化著的世界中
第二章 創世
第三章 上帝創造瞭宇宙?
第四章 為什麼會有個宇宙?
第五章 什麼是生命?整體論對還原論
第六章 精神與靈魂
第七章 自我
第八章 量子因素
第九章 時間
第十章 自由意誌與決定論
第十一章 物質的基本結構
第十二章 偶然還是設計?
第十三章 黑洞與宇宙混沌
第十四章 奇跡
第十五章 宇宙的終結
第十六章 宇宙是“免費午餐”嗎?
第十七章 物理學傢心目中的大自然
精選參考書目
注釋
名詞對照錶
譯後記
新版譯後記
後記
《上帝與新物理學》的作者保羅?戴維斯,英國物理學傢,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的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研究現代宇宙學,寫過好幾本很受歡迎的有關宇宙學的普及讀物。
《上帝與新物理學》一書,涉及很多宇宙學方麵的問題,但主要談的是現代物理學的進展對宗教教義,尤其是對西方文明的基本元素之一的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作者自雲:“本書不是一本談宗教的書。本書談的是新物理學對以前屬於宗教的問題産生的影響。”
作者在本書的開始,引用瞭愛因斯坦的兩句話:“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這兩句話,大約也是代錶瞭戴氏本人的意見。所謂“沒有科學的宗教”在我們或許難以理解。它顯然是與“有科學的宗教”相對而言的。對於“有科學的宗教”(如現今西方的基督教),人們可以進行自由的探討、批判。而“沒有科學的宗教”,你隻能老老實實地信,不能問,不能批判。一種信仰,若隻能信,不能問也不能批判,就隻能是一種盲目的信仰,當然也就是盲目的宗教。人類受過和正在受著的盲目宗教的害太多瞭。那麼,“沒有宗教的科學”又是指什麼呢?這裏所說的“宗教”還是指信仰。常聽有人說,“科學知識的真正源泉是觀察”。這話當然不錯,確實有一些科學知識起源於觀察。但這話隻能說是部分正確,因為還有一些科學知識起源於猜想。例如,早在幾韆年前人類就猜想大地是球形的。那時誰也沒能真正“觀察”到地球是一個“球”。要證實這一猜想,從而使這猜想成為科學知識,就得進行一番科學實驗。而若想進行這樣的科學實驗,就得有堅定如宗教的信仰。於是,宗教與科學就這樣聯係瞭起來。假如當年的哥倫布、麥哲倫不是堅信大地是一個球體,他們就想不到去進行環球航行。反觀中國七下西洋的鄭和,雖然率領的船隻、船隊堪稱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但就增進人類在地理方麵的科學知識而言,成就卻相形見絀。就鄭和來說,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大地是否是球形的問題,因而也就沒有什麼信不信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自然,我們還是應該為鄭和的壯舉自豪,因為跛足的科學仍是科學,但我們應該承認跛足畢竟不如不跛足。中國的科學從近代開始落後瞭,其原因很多。有人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過於世俗,太缺乏宗教精神,因而雖然心靈手巧,很有技能,卻難有重大的科學發現。這種看法是否有道理,有待於科學史傢們詳細論證。
本書除“前言”外,共十七章,結閤宗教、哲學講述瞭最新的科學理論和發現。在本書的“前言”中,作者說:本書的主題是我所謂的四大存在問題:
為什麼大自然的規律是現在這樣的?
為什麼宇宙是由現在組成它的各種東西所組成的?
這些東西是如何起始的?
宇宙如何獲得瞭組織?
這四大問題以前是宗教的、玄學的問題,但近年來,“科學已進展到可以認真地解決以前是屬於宗教的問題的地步瞭”,這是“嚴肅的宗教思想者不能忽視”的。
在接下來的十七章裏,作者首先集中講述瞭他對科學和宗教的看法,然後以流暢優美、引人人勝的文筆,介紹瞭新物理學對宇宙的創生和終結、時間、生命的本質、靈魂、自我、自由意誌與決定論等一係列問題的研究進展。作者身為科學傢,當然對科學的進步津津樂道,但也以科學的精神批判瞭科學,指齣“科學對工業社會的影響是好壞參半”。對盲目的宗教,作者予以無情的譴責,指齣,“盡管大多數宗教都贊美愛心、和睦、謙卑,並將這些稱之為美德,但世界上各大宗教組織的曆史卻常常是以仇恨、戰爭、傲慢為其特色的。”然而。作者並沒有完全否定宗教。在本書結尾時,作者在指齣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之後寫道:“我深信,隻有從各個方麵全方位地瞭解世界,從還原論和整體論的角度,從數學和詩的角度,通過各種力、場、粒子,通過善與惡,全方位地瞭解世界,我們纔能最終瞭解我們自己,瞭解我們的傢——宇宙背後的意義。”顯然,作者在這裏把關注善惡的宗教也看作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
本書雖是一本普及性的書,但“包含一些具有真正學術價值的材料”,涉及很多奮戰在科研前沿的科學傢正在思考、解決的問題,所以也值得有關專業人員一讀。
應該說明的是,譯者學力不足,翻譯中多有錯誤,承濛一位科學傢將譯稿校讀一遍,修補瞭不少錯漏。在此謹錶示衷心感謝。譯文中若仍有錯誤,應由譯者本人負責,歡迎讀者指正。譯者在此也應衷心感謝山東大學外文係的李紹明君。李君拿齣自己寶貴的時間幫助謄抄瞭部分譯稿,並協助重新編排瞭原書的索引,解決瞭很多問題。
這本書的文筆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它成功地在嚴謹的學術氣息與優雅的文學錶達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很多嚴肅的科普讀物,讀起來常常讓人感覺像是在啃一塊乾澀的石頭,雖然營養豐富,但實在難以入口。然而,這本書完全不是這樣。作者似乎懂得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概念,通過富有畫麵感的語言巧妙地“可視化”。我特彆欣賞那些比喻和類比的運用,它們不流於俗套,而是精準地抓住瞭核心的精髓,讓那些晦澀難懂的原理,仿佛一下子就擁有瞭立體感和溫度。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你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迴味一下剛纔那一句措辭精妙的描述,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是在欣賞一種文字的藝術。
評分我必須提到這本書在激發好奇心方麵的強大魔力。我不是那種讀完一本書就立刻去搜索相關論文的學者型讀者,但我是一個被強烈求知欲驅動的普通愛好者。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在解答舊問題的同時,又拋齣瞭更多、更引人入勝的新問題。每當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理解瞭某個層麵的內容時,作者總能巧妙地引入一個新的維度,讓你意識到知識的邊界遠比想象中要寬廣得多。這種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深入的結構,極大地滿足瞭我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它不是簡單地給齣答案,而是點燃瞭更旺盛的提問欲,讓人在閤上書本之後,仍然能在腦海中繼續這場關於世界本源的無盡思索。
評分從一個長期關注前沿思想動態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前瞻性的視角。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即時的新聞和碎片化的理論所裹挾,不斷地追趕熱點,卻常常忽略瞭那些奠定基礎的、更具穿透力的思考。這本書沒有去追逐那些稍縱即逝的潮流,而是沉下心來,挖掘瞭更深層次的、關於宇宙觀和存在本質的探討。它促使我跳齣日常的瑣碎,去重新審視我們賴以生存的現實基礎,並思考未來的可能性邊界。這種“慢下來、想得更遠”的閱讀體驗,對於拓寬心智的疆界至關重要。它更像是一張地圖,告訴你知識的版圖在哪裏,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某個角落有什麼新發現。
評分好的,這是一份以讀者口吻撰寫的、針對《上帝與新物理學》這本書的五段評價,每段都力求風格和內容有顯著差異,且不包含對該書具體內容的提及: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加上封麵那種略帶磨砂的觸感,瞬間就提升瞭閱讀的期待值。我個人非常注重書籍的實體體驗,很多時候,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上的,更是視覺和觸覺上的享受。這次的裝幀明顯是下瞭功夫的,字體排版疏密得當,即使是涉及復雜概念的章節,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擁擠或疲勞。而且,紙張的選擇也很有考究,不反光,墨色清晰,即便是長時間在颱燈下閱讀,眼睛的負擔也相對較小。對於長期與紙質書為伴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度,往往能決定一本好書能否真正進入“珍藏”的行列。它散發齣來的那種專業而又不失格調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一下,光是擺在那裏,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知識的厚重感。
評分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構建思維框架上的高超技藝。這本書的敘事邏輯簡直像是一颱精密運作的瑞士鍾錶,每一個章節的推進都顯得那麼水到渠成,毫不拖遝。它不是那種東拉西扯、試圖涵蓋一切卻又什麼都沒講深的文章堆砌,而是有著非常清晰的主綫和明確的目標感。我喜歡那種感覺,就是作者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你穿過一片看似茂密的知識森林,每當你感到迷茫時,總能及時齣現一個清晰的路標,指引你看到更廣闊的視野。這種行文的掌控力,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宏大主題,變得可以被逐步消化和理解。它強迫你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連接”,而不是滿足於知道“是什麼”,這種深層次的引導作用,遠比單純的信息傳遞要來得寶貴得多。
評分第一推動是個很大的係列,真想一口氣全買下……很棒的科普讀物,值得入手。
評分書剛收到,還沒用開始看,感覺應該需要看幾遍纔能看明白
評分太牛的一套書瞭,非常非常喜歡看,希望自己能看完
評分京東發書都是袋子裝嗎,破損成這樣,一個袋子裝四本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搞活動入手的,性價比很高,晚上下單第二天就到,京東物流給力。
評分本書是霍金在過60歲生日時與朋友們的一係列講稿,梳理瞭20世紀80年代以後物理學與宇宙學方麵的新成果,講述瞭宇宙的未來前景、彎麯的時空觀念、量子引力的設想等幾個方麵的科學理論,是麵嚮科學的未來,與前沿思想同步的科學知識。
評分【易綱:將繼續支持上海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麵先行先試】央行行長易綱在#陸傢嘴論壇# 談到瞭五點:一,支持上海創新試點人民幣跨境業務和産品;二,支持上海先行先試外匯管理改革;三,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四,逐步放開股比限製和業務牌照限製,五,加強引領金融科技發展。
評分一單下的,一起評價:物流快,書質量好為正品!
評分第一推動叢書收瞭二十幾本瞭。都滿意。開眼開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