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 [The Great Disruption]

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 [The Great Disrup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里克·史密斯(Rick Smith),[美] 米奇·弗里(Mitch Free) 著,余小丹;陈毅平 译
图书标签:
  • 3D打印
  • 增材制造
  • 工业4
  • 0
  • 数字化制造
  • 技术创新
  • 未来制造
  • 颠覆性技术
  • 制造业
  • 新兴技术
  • 生产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357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4712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Great Disruptio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71
字数:14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工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正在袭来。3D制造将会带来的既令人着迷又令人生畏的变化,它将改变世界,就像福特T型车颠覆交通业,谷登堡的印刷机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每一项新技术的采用都会掀起两波,而不是一波浪潮。*次浪潮是革命性的大规模生产,第二次浪潮是颠覆性的定制化生产。为了做好准备,企业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在工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中竞争与生存。
3D制造革命广泛而深入,且发展迅猛,以下技术突破只是冰山一角:
? 阿姆斯特丹的一台机器可以在运河上打印出一座可以通行的造型精美的人行桥,不用人来指挥,也不用搭脚手架。
? 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设计出了一款可以根据实时行车条件自动改变其物理形状与结构的汽车。
? 哈佛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只有一粒沙子大小的电池。
? 一名宇航员在太空打印更换部件,一位航运公司的管理者也在其货船上做着相同的事。
你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出现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因为它已无法避免,且势不可当。既然变革即将来临,你和你的组织现在能做些什么准备,才能够不仅存活下来,还能发展壮大?

内容简介

3D 打印看上去像是一项比较新的发明,但从3D 打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经足足有35 个年头了。*早一款3D 打印机价格低于5 000 美元,直到2007 年才推出,一个迅速崛起的产业助长了我们的梦想—让3D 打印机走进千家万户。
将近十年后,消费者的这一强烈愿望仍未实现,3D 打印依然只局限于发烧友的圈子。但近五年来,工业用途的3D 打印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变得相当成熟。从制作样品和小饰品到完全按需制造,这一转变已被普遍接受,并开始改变整个商业模式。
今天,工业3D 打印已经相当可靠。任何制造企业,不论规模大小、不论所属行业,都可以考虑将3D 打印作为提高其生产线产能的重要手段。这项技术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3D 打印从“打印图形”向“生产部件”的飞跃,标志着制造业历史上的一个革命性时刻。如今,3D 打印已经能为大大小小的企业解决生产规模问题,包括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供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拓展的新方式,等等。3D打印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准备迎接下一场工业革命吧!
“大颠覆”真的要来了,我们避无可避。这不是会不会来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介绍一种像是从科幻小说里摘抄来的(尽管它确实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新技术,让你啧啧称奇;而是要让你相信,3D 打印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对你所在的行业产生巨大的颠覆作用。

作者简介

(美国)里克·史密斯(Rick Smith),World 50创始人兼CEO。《华尔街日报》畅销书The 5 Patterns of Extraordinary Careers和The Leap作者。Fast Radius公司联合创始人,TED演讲人。 (美国)米奇·弗里(Mitch Free),数字制造业专家,2000年创立MFG. com并任总裁兼CEO。2005年当选Inc杂志“2005年度企业家”。Fast Radius公司联合创始人。

精彩书评

要想在这场颠覆所有行业的技术巨变中独占鳌头,这本书是每个人都需要读一读的。
——贝丝·康斯托克,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

对于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为何要理解3D打印且必须此时此刻就要去理解它,本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述。
——艾伦·格什恩霍恩,UPS首席商务官

3D打印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准备好迎接下一场工业革命吧,希望本书能对您有所启发!
——陆凯德,SAP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

目录

前 言 数字化与3D 打印工业革命:从“图形”到“工业部件” // VII
序 “它会改变一切!” // 001
第1 章 范式+ // 007
高难度,小批量,变化无穷 // 014
定制人体 // 017
点播时代 // 020
大规模定制 // 024
新视角 // 027
第2 章 彩泥的启示:一种新的制造方法 // 029
加起来 // 034
更复杂 更自由 // 037
向前走 更简单 // 040
超越规模 // 043
福特改革制造业 // 045
重回1994 // 049
第3 章 第二次浪潮 // 053
字词之外 // 058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 // 059
信息颠覆 // 062
革命与火车 // 066
复杂与定制 // 068
革命的代价 // 069
快速消失的平衡车(Segway) // 072
第4 章 大规模定制 // 075
量身定制 // 082
总价值 // 085
福特探索第二次浪潮 // 086
零件百宝箱 // 092
对速度的要求 // 094
海陆两用工厂 // 096
第5章 无限制设计 // 099
制药快车道 // 103
免费的复杂度 // 106
整体制造 // 107
无所不能的打印 // 110
破解自然之谜 // 111
信息太多 // 116
信息太多,永远不够 // 117
第6章 弹性制造云 // 121
低成本陷阱 // 125
弹性制造云 // 127
直接数字化制造 // 132
太空云平台 // 136
全球大洗牌 // 137
网上做的曲奇饼 // 139
3D 打印不会饿死邮递员 // 142
第7 章 3D 的未来 // 145
更低的门槛 // 151
3D 打印造大件 // 155
3D 打印造小件 // 158
3D 打印“变”出活物 // 159
3D 打印整个物体 // 162
4D 打印即将到来 // 164
打印的新方法 // 167
第8 章 同步性 // 171
文化技术 // 177
改组 // 182
相互联系的发展 // 186
超越自我 // 190
第9章 威胁倍增器 // 193
问题一:知识产权 // 197
问题二:环境 // 200
问题三:工作 // 203
问题四:生物打印 // 204
问题五:3D打印药物 // 206
问题六:国家经济安全 // 207
非洲和新国富论 // 209
3D打印是把双刃剑 // 212
第10章 颠覆性领导 // 215
从静态到动态 // 221
从实物资产到信息 // 223
从等级制度到网络优势 // 225
第一次浪潮的领导方式 // 227
在边缘 // 229
iTunes 软件和苹果应用商店 // 234
第二次浪潮的领导方式 // 235
学习型组织 // 237
第二次浪潮的生产方式 // 238
领导者现在应该做什么 // 239
顾客大胆尝鲜 // 247
第11 章 黑客罗德打印快车道 // 249
创造新的未来 // 256
不断演变的汽车 // 259
跳出当下 // 262
致 谢 // 267

精彩书摘

我们今天的大规模生产始于18 世纪,那时爆发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机械化大生产。但工业革命在亨利·福特的手上终结了。虽然自20 世纪初开始,生产技术和制作工艺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是福特确立了今天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经济,把汽车的生产成本降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坚持不懈地在自己的工厂里推行两大原则:标准化和简单化。
福特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生产出了完全可以互相替换的汽车配件。没有这个,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在这之前,每一个汽车配件都需要工人一一打磨再组装,直到尺寸合适为止。福特对此并不满意,他曾经说过:“大规模生产不需要装配工。”
有了完全标准化的配件,福特就可以组建他想象中的生产线了。他把工人安排在工作台边,那里有大量相同的配件,可以很快连接或组装上。他的雇员再也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打磨和安装上了。这意味着生产速度可以掌控,并且变得更快了。
接着,福特借鉴了屠宰场里的移动生产线的经验。在一些工业化的大型屠宰场里,一头头牛被吊在铁钩上从一个工作台移动到另一个工作台。每经过一站,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就会被迅速割下。在福特的工厂里,每一个工作台负责给汽车装上一个新配件。福特不断改进他的生产线,后来福特汽车的下线速度快得惊人。亨利·福特不是第一个发明生产线的人,但却是第一个使它完善的人。
众所周知,福特曾开玩笑说,只要福特T型车是黑色的,人们完全可以把它漆成任何自己喜欢的颜色。但他选黑色作为标准颜色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只有黑漆才干得快,才跟得上他生产线的速度!
福特对生产废料同样介意。他受不了地板上堆积如山的锯末木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该出现在一间标准化、简单化的工厂里。他烦透了这些废料,就把木屑压成块打包出售,最后还专门为此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以他堂妹夫的名字命名为E. G.金斯福德(E. G.Kingsford)公司。
福特通过简单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效率,生产线的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到1915年,制造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缩短了90%。随着汽车生产数量的增多,成本也相应下降。1908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售价为825美元;到1912年价格降到了575美元;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售价更是降至290美元。低廉的价格改变了美国的道路面貌。1916年,美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半数以上都是同一型号—黑色的福特T型车。
像那时候的很多实业家一样,福特认为他的目标就是把民主延伸到商业领域。他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十几年前汽车这个东西还是专属于有钱人的玩物,而现在就连福特公司的蓝领工人也都买得起了。福特不仅赢得了市场份额,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他是流水线生产的大师,进而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件大众消费品。
福特对规模、标准化和简单化的不懈追求,终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20 世纪初开始,他的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渗透到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福特公司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此外也出现了许多创新。比如说汽车工业,丰田(Toyota)、通用汽车(GM)等公司在20 世纪都有了技术上的改进,但它们仍然要依赖大规模生产线来制造大众化产品。苹果公司(Apple)是全世界最具价值和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虽然它生产的产品有许多是亨利·福特做梦也想象不到的,但福特还是可以准确预测出这些产品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事实上,从福特开创现代生产的新世界以来,即便加入了机器人技术、先进的材料以及计算机建模,生产也并没有经历全球性的范式转变。
现在的问题在于,福特的天才计划已经后续乏力。制造业巨头仍指望通过简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来榨取效率。我们也许会感到惊讶,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金钱和智力,现代制造业却仍然是一个效率十分低下的全球体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不是进一步压榨。规模化、简单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已经被利用到了极限,亨利·福特的大规模生产已经穷途末路。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如果福特模式并不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呢?如果出现一项新技术,给制造业来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呢?

事情从此变得有趣起来。大规模生产通过不断提高规模和标准化程度创造了大众市场,比如说生产100万辆黑色福特T型车。生产的产品越多,它的优势就越明显。但3D打印的成本不与生产的单位数量挂钩,即便产量少也不会亏本,因为它的单位成本是始终不变的。
最初3D打印的成本很高,尤其是与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下低廉的单位价格相比较。今天,3D打印只有在少数几种工业生产中才称得上划算,而且3D打印的产品刚开始的质量也很差。但几乎每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在推行之初都会有同样的缺点,更何况它正在快速改进。
从1990 年到2000 年,随着打印机的质量提高和成本降低,3D 打印应用于工业生产终于成为可能。从那时起,3D 打印主要应用于快速成型。有了这种工艺,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很快做出设计样品。3D 打印快速成型的市场价值迅速增长, 仅在美国就达到几十亿美元。斯科特·克伦普的斯特塔西公司就是3D 打印机制造商中的佼佼者,市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今天,工业用途的3D 打印机正被用于生产工业部件,其精确度和公差都与传统制造方式相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悄悄开始了大胆的试验,尝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型之外的其他领域,比如用以取代实物库存的按需生产、快速设计迭代以及定制生产。
成本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高,这种势头发展的结果只有一个—3D 打印独有的高度的设计灵活性和高超的定制生产能力,将使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变得脆弱不堪。假如成本一样、质量相当,设计师和工程师都会青睐3D 打印生产为他们提供的高度的设计复杂度空间。而消费者自然也会更喜欢功用和外观都完全符合自己需求、能按要求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生产特定数量的定制产品。随着价格持续下降, 3D 打印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传统制造业。3D 打印正在改变一切。最终,增材制造的兴起将把工业革命取得的成就远远地甩在后头。大颠覆已经开始!

前言/序言

时间:2015 年年初。地点: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3M)明尼阿波利斯总部的一间董事会会议室。这是一家年销售额达300 亿美元的全球制造企业。

几个月前,我和米奇?弗里决定成立一家从事3D 打印业务的合资公司。米奇有很深厚的制造业背景,创立了全球制造业在线交易市场—MFG.com。我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连环创业家”,在好几个行业中都创办了企业。我俩都对新兴的工业3D 打印非常感兴趣,觉得这个领域已经引起了一些《财富》1 000 强企业的兴趣。但对于这个即将探索的新领域,我俩谁也没有明确的认识,直到那天我们的3M 公司之行。说实话,那天我们都有点儿忐忑不安。

我们向赫克托?多尔顿以及3M 公司的其他高管做了自我介绍。赫克托?多尔顿是公司的常务副总裁,负责生产和供应链。这次见面一开始陷入了尴尬的冷场,于是我设法转入正题:“你们认为3D 打印会对3M 公司的哪些具体的业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赫克托逐一打量在座的董事,没人吭声。接着,他从桌子对面慢慢朝我们探过身来,双臂本能地弯成弓形,像是要朝我们跳过来。

他说:“不是一个领域。它会改变一切!我们将见证一场史上空前的颠覆!”

一场历史性的颠覆?

就在那一刻,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我们都把工业革命看成一个开关,工业革命前是一种情形,工业革命后又是另外一种情形。我们都生活在这场历史性变革之后,在安全又稳固的现代世界。未来也将如此!

但如果不是这么回事呢?如果产业的艰难转型还没有完成呢?如果再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变革呢?

我的脑子在飞转,手却在记录本上写下了三个字,好像是在喃喃自语:

大颠覆!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我和米奇联系了不同行业的几十家企业,3D打印对这些企业各有各的用处,但有一点很清楚:原来我们只是预感这会是一场规模大、范围广的历史性颠覆,现在我们则坚信不疑。我们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一样,相信3D打印将极大地改变21世纪的生产方式,比近300年来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还要大。“工业革命的第二次浪潮”正向我们涌来,它掀起的浪花已经开始冲刷我们的双脚。这样的断言可能为时过早。话虽大胆,但并非没有根据。

在这里,需要简单解释一下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想象一下你摆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的文件打印机,3D打印机跟它有两处显著区别。首先,3D打印机不用墨,而是用塑料、陶瓷甚至金属。其次,3D打印机不是一次性印完一页接着印下一页,而是来来回回地连续打印几百甚至几千次。它每一次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上极薄、极精细的一层,最后形成一件完整的三维物体。

最令人惊叹的是: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出现的。起初它只被用来制作劣质的塑料物品。现在很多人还把这项技术跟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联系在一起。这些人将会错过这场颠覆。比如说,现在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在用3D技术打印飞机发动机的关键金属部件。这些部件在性能和重量上都有了颠覆性的改进,用其他办法是做不出来的。由于该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方式更具成本竞争力,从制鞋到汽车制造,再到食品药品制造甚至是房地产,许多行业都有可能受益。这就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场颠覆的范围究竟会有多广?

我们真的还不大清楚。我们已经知道3D 打印本身具有巨大的颠覆性,但正如我们接下来将会探讨的,3D 打印只有跟其他新兴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完全显示出它的影响。3D打印制造与人工智能、超定制(hyper-customization)、计算机生成设计(computer-generated design)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潜力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不要指望3D 打印带来的颠覆会一下子全部涌现出来。本书讨论的巨大变革需要几年,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才会发生。

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成千上万的高管已经在摩拳擦掌,未雨绸缪。像这些人一样,我们相信,任何想要在即将重构的商业世界中发展,甚至仅仅是存活下来的人,都必须马上了解3D 打印及其潜力。

“大颠覆”真的要来了,我们避无可避。这不是“会不会来”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介绍一种像是从科幻小说里摘抄来的(尽管它确实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新技术,让你啧啧称奇;而是要让你相信,3D 打印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对你所在的行业产生巨大的颠覆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出现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个中缘由我们会在书中做出详细解释。相反,读者诸君应该这样问:“既然变革即将来临,我和我的组织现在能做些什么准备,才能够不仅存活下来,还能发展壮大?”


颠覆性变革的浪潮:重塑未来社会与经济格局的洞察 一、 引言: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技术驱动的巨变 我们正身处一个由技术加速驱动的时代,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经济结构乃至个体生活方式。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突破,而是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审视那些正在或即将引发系统性变革的底层驱动力。我们探讨的核心议题是:当一系列看似独立的创新汇聚并相互作用时,它们将如何共同作用,瓦解旧有的产业壁垒、权力结构和价值链,并催生出全新的范式? 本书将深入分析塑造未来十年世界格局的关键力量,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系统的根本转型(如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与储能技术的飞跃)、生物技术的基因编辑革命、信息处理能力的指数级增长(超越传统AI范畴的智能体合作模式)、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与“再本地化”的趋势。我们相信,理解这些变革的交汇点,比单纯关注单一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二、 能源革命的深层影响:权力与地缘政治的重塑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动。化石燃料的主导地位正在被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所挑战。然而,真正的颠覆性力量并非仅仅在于发电方式的转变,而在于能源的分布式化和能源存储的突破。 本书将详细剖析,当能源生产从少数巨型电厂转向遍布城乡的微电网和家庭储能系统时,能源的“主权”将如何下放?我们将探讨“能源民主化”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这对传统能源巨头、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政治稳定构成的结构性威胁。此外,对新型储能材料(如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的深入研究,不仅关乎电动汽车的普及,更关乎电网的弹性、工业生产的连续性以及偏远地区发展的可行性。这些技术进步正在重新绘制全球地缘政治的版图,使得能源安全的概念从“获取资源”转变为“管理和优化能源流”。 三、 生物学进入工程时代:从生命科学到生命设计 合成生物学、基因测序与编辑技术(如CRISPR的迭代应用)正在将生命科学从描述性研究推向可编程的工程学领域。本书探讨的重点在于,当生命体可以像设计软件一样被设计和编辑时,我们将面临哪些伦理、法律和产业化的挑战。 我们不会止步于讨论疾病治疗,而是聚焦于大规模的生物制造。想象一下,通过微生物工厂来生产建筑材料、燃料、复杂的化学品,甚至替代传统农业的蛋白质来源。这将如何彻底瓦解现有的农业综合企业、化工行业和资源开采业?本书将详细分析生物信息学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如何加速新材料的发现过程,以及这种“生物设计能力”如何成为新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生物安全”和“生命产权”的讨论,也是构建未来监管框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 信息的边界拓展:超越屏幕的交互与智能生态 我们当前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智能手机和桌面电脑。本书则关注信息技术如何渗透到物理世界,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具备感知和反应能力的“智能生态系统”。 这包括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的兴起,它模糊了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的界限,使得工作、学习和娱乐的载体从平面屏幕转移到三维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审视自适应学习系统(Adaptive Learning Systems)的演进,这些系统不再是被动地响应指令,而是能够预测需求、主动优化流程,并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我们将分析这种新型计算范式如何重塑供应链的实时优化、城市交通的管理效率,以及人机协作的本质。探讨的焦点在于,当计算能力被“内嵌”于环境本身时,我们如何定义隐私、所有权和自主权。 五、 价值链的重构:本地化、弹性和信任的回归 全球化在过去几十年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也暴露了其在面对突发性中断(如疫情、贸易冲突)时的脆弱性。本书认为,未来的经济结构将是一种“弹性化全球化”或“智能本地化”的混合体。 关键驱动力在于,新兴制造和物流技术正在显著降低本地化生产的成本和复杂度。本书将分析新型自动化系统如何使得小规模、按需生产(On-Demand Production)在本地成为经济上可行的主流模式。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制造业的地理分布,更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期望——从“等待物流”到“即时获取”。此外,基于去中心化技术的信任机制(如先进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不仅仅是加密货币)正在被探索用于简化复杂的国际贸易清算和产品溯源,这可能在不增加官僚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全球贸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六、 结论:驾驭变革的认知框架 《颠覆性变革的浪潮》并非一本预测“哪个公司会赢”的书,而是一份旨在提供认知工具箱的指南。我们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以识别那些看似分散的技术趋势背后的系统性关联,理解它们如何相互耦合,并最终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基石。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超越对单一技术进步的惊叹,转而关注这些进步所共同催生的新范式——一个能源自主、生物可塑、信息无界、生产本地化的世界。驾驭未来的关键,不在于预测具体事件,而在于理解推动世界前进的根本性力量的相互作用。本书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些力量的独特窗口,为决策者、企业家和关注未来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远见与战略定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大颠覆”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将其与“3D打印”和“3D制造”联系起来,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无限遐想。《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似乎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技术的书籍,更像是一份描绘未来产业蓝图的报告。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从一个辅助性的原型制作工具,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引擎的整个演变过程。它是否会深入剖析3D打印在材料科学、软件算法、硬件集成等方面的关键突破,以及这些突破如何共同推动了“3D制造”时代的到来?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涉及一些令人兴奋的应用案例,展示3D制造如何解决了传统制造面临的难题,例如复杂结构的设计自由度、小批量定制的成本效益,以及分布式制造的潜力。它是否会探讨这种颠覆性转变对就业市场、经济结构,甚至全球贸易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理解3D制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

看到《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预见未来趋势、解析技术变革的书籍情有独钟,而3D打印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从最初的“打印模型”概念,到如今“3D制造”的实现,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技术演进和理念更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个过程,可能包括材料科学的进步,例如各种高性能塑料、金属合金甚至生物材料的应用;也可能涉及软件技术的飞跃,比如更智能的设计工具和更精准的打印控制算法;甚至可能是硬件设计的创新,使得打印机的速度、精度和规模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提及的,3D制造如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的部分感兴趣。它是否能够实现更灵活的生产,减少模具的依赖,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它是否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按需生产,甚至是完全个性化的产品定制?这本书的标题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揭示这场变革的细节与深远影响。

评分

我个人对这种能够深刻改变行业格局的书籍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新技术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似乎承诺要带领我们深入到更本质的层面。从“3D打印”这个相对熟悉的术语,到“3D制造”这个更具象、更具生产力的概念,这中间的跨越,无疑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期待它能详细阐述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生产的整个转化过程,包括技术上的瓶颈如何被克服,成本效益如何得以实现,以及在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理解,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它是否会挑战我们传统的“制造”定义,让我们重新思考产品的设计、生产、分销乃至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本书是否会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层层递进地展现出3D制造如何重塑产业链,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那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听起来就充满变革的力量,让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看看它究竟如何颠覆了我对制造业的认知。我一直对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生活习以为常的事物感到着迷,而3D打印(或称增材制造)无疑是近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它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性化医疗器械的定制,到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零件生产,甚至到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得以深入了解这项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它如何从最初的“打印模型”阶段,一步步演化成真正意义上的“制造”核心。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3D打印在供应链上的影响,它是否能让生产更加分散化、本地化,从而减少对传统大规模集中式工厂的依赖?又或者,它在材料科学上的突破,会带来怎样前所未有的新型材料和产品?从标题来看,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更可能是一种宏观的产业趋势分析,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制造时代的到来,而我们正身处其中,感受着这股“大颠覆”的力量。

评分

《大颠覆:从3D打印到3D制造》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仿佛承诺要带我们一窥未来制造的究竟。我一直对科技如何颠覆传统行业充满兴趣,而3D打印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佼佼者。从最初的概念验证和原型制作,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制造”,这个跨越绝非易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技术和挑战。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是否出现了能够满足工业级应用需求的新型打印材料?在工艺方面,如何确保打印件的精度、强度和一致性,达到甚至超越传统制造的标准?在软件和设计方面,是否涌现出能够充分发挥3D打印独特优势的创新设计工具和流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3D制造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影响。它是否会带来更分散、更灵活的生产模式,从而改变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它是否会催生全新的产品和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和进步?这本书的标题预示着一场重大的变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场变革的具体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