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许裕长,男,1953年出生,广东陆丰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粤风书院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海外书画交流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发表并获奖。
傅山(一六○七—一六八四),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傅山于明亡后出家为道,自称为老庄之徒。傅山继承道家思想,《庄子》 中的人生智慧与思想方法对其有极深的影响。他曾以颜体小楷书写 《庄子》 一书中的 《逍遥游》《人间世》《外物》《则阳》等篇。其不仅书画皆名于当世,也擅长于经史,更因其医术高超而名传于世,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傅山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学渊源,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好学不倦,且品性正直,少年即名声在外。明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傅山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不久,闯王李自成起义军、清军先后进发北京,明朝灭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示对清剃发的反抗,他出家为道,身着红色道袍,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不仅如此,他还同桂王派来的山西总兵官宋谦联系,密谋策划,初定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三月十五日在河南武安五汲镇起义。然而不慎泄密,宋谦被清军捕获,又供出了傅山。傅山被捕后经受住严刑逼供,坚贞不屈。出狱后,反清之心不改。他还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与顾炎武结为挚友兼同盟,商定组织票号,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虽然精神、勇气可嘉,但是明朝腐败透顶 、气数已尽,而清羽翼已丰、政权日稳,傅山发现复明是无望也无必要了,于是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
傅山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初学赵孟、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但随后由于鄙薄此二人的为人,特别是清朝建立后,他对降元的赵孟更是不屑,转而对以身报国的颜真卿之人品与书品推崇备至,悉心学习,大字小字都以颜体面貌出现,而且在其中加入更多古拙生涩的意味,形成别具特色的『傅山颜体』。他的草书更是精彩,喜作大草,用笔以圆笔为主,特别注意笔画间粗细、浓淡、枯润、大小、刚柔等对比,同时在章法上独出心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正斜、伸缩、俯仰、避让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篇的气势或如万马奔腾,或如疾风骤雨,令人惊心动魄、目眩神迷。近代篆刻大师、书法家邓散木在其所著《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草书『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像他的为人』。除了书法实践外,傅山对书法理论也有极大贡献。他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是跨时代的经典,对书法乃至整个艺术范畴都有着极为普遍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理论就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句话。虽寥寥数语但意义深刻,即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机巧,好的书法应是大巧若拙、含而不露;宁可写得丑些而不能写得有谄媚之态,应追求字的内在美;宁追求支离松散之象也不能有轻佻浮滑之趣;宁信笔直书、直抒胸臆,也不要矫揉造作、搔首弄姿,一切贵在自然。
古语云:『字如其人。』傅山的字迹恰如其人一样,特立独行、正直不阿、品性旷达,深得后世推崇和喜爱。其流传书迹有《草书千字文》《楷书金刚经》《丹枫阁记》《杜甫秋兴八首卷》《集古梅花诗》《贺毓青丈五十二得子诗卷》《四体书册》《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贺枫仲得孙手卷》等。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傅山可能只是一个名字,一个历史上的文化符号。然而,当翻开《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我才真正开始理解“傅山”二字的重量。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尊重原作的态度,将傅山先生的墨迹以最真实、最清晰的面貌呈现出来。它不是简单的图集,而是一次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我仿佛看到了傅山先生在案头挥毫泼墨,将自己的情感、学识、乃至对时局的感慨,都倾注于笔端。书中那些充满力量的笔触,严谨的结构,以及独特的章法,无不体现了他“不作俗字”的艺术追求。尤其是他晚年写的一些行草,虽然笔画不再如青年时期那般遒劲,但却多了一种深沉的内敛和智者的从容。这种“衰年变法”的独特魅力,在这本画册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我常常会花上数小时,仅仅是临摹一幅作品的局部,感受其用笔的巧妙,揣摩其结体的精髓。
评分拿到这本《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时,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激动。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有着深厚兴趣的收藏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艺术灵魂的作品。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它的装帧考究,纸张厚实,印刷精美,足以彰显其价值。而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原帖的呈现。不同于一般的拓片或临摹本,这里收录的都是高清的原迹,每一个细微的笔触、墨色的浓淡、纸张的质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我能清晰地看到纸张的纤维纹理,感受到墨迹在纸上的晕染效果,甚至仿佛能触摸到傅山先生当年下笔时的力度。那些行楷作品,刚柔并济,既有颜真卿的雄浑,又不失王羲之的飘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他的行草,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每次翻阅,我都会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用笔用墨,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这本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画册,更是一扇通往傅山先生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近距离地与这位伟大的书法家进行对话。
评分我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普通上班族,平时喜欢在闲暇时间阅读一些书籍来放松身心。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拿到手后,这本书的品质让我非常惊喜。精美的印刷,厚实的纸张,以及最重要的——那一个个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的原帖。我一直对傅山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这次终于能亲眼看到他的书法真迹,真是太激动了。书中的每一幅字,都让我惊叹于傅山先生的才华。他的字,既有力量感,又不失飘逸,而且非常有个人风格。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一些行书作品,字与字之间连接得很自然,看起来非常舒服。即使是那些草书,虽然我不太懂书法,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某种力量和情感。这本书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傅山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书法爱好者的一场饕餮盛宴。翻开它,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傅山先生的笔墨世界。那些被精心收录的原帖,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迹,更是历史的回响,是情感的流淌,是思想的凝练。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傅山先生运笔时的力量与神韵。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行书作品,笔势连绵,龙蛇飞舞,在纵横捭阖间,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草书更是令人惊叹,笔随意转,神采飞扬,看似狂放不羁,实则内藏乾坤,有着严谨的法度。更不用说那些端庄秀丽的楷书,一笔一划都力透纸背,端正而不失灵动,圆润而不失刚劲。这本画册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以及傅山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达到的卓越高度。对于我这样一位初涉书法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入门教材,它能引导我从大师的原帖中汲取养分,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是资深的书法家,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重温那些经典的笔墨魅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是可以与观者产生共鸣的。而《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我不是专业书法家,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喜欢欣赏优美的文字。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傅山先生那些“超清原帖”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些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它们是有生命、有温度的。我仿佛能看到傅山先生在创作时,他的心情,他的思考。他的字,有力量,有韵味,而且非常有个性。我特别喜欢他的一些行书,看起来行云流水,非常流畅。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有点“潦草”的草书,我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某种激情和洒脱。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也让我对傅山这位艺术大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作为一名在大学任教的书法史论专业老师,我一直深切关注着国内书法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的出版,无疑是我教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超清原帖”的呈现方式,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摆脱过去因条件限制而产生的诸多讹误和模糊之处,更加直接、准确地接触到傅山先生的书法本体。我尤其看重书中对傅山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书体的作品的收录,这使得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他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演变。他从早年的工整秀丽,到中年追求晋唐风骨,再到晚年的苍劲老辣,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创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平台,让我们可以从微观的笔画细节到宏观的整体布局,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傅山先生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书法收藏家,我手中早已收藏了数不清的书法图集,然而《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的出现,依然让我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为之振奋。这本书在“超清原帖”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这是对艺术最纯粹的致敬。我得以在书中近距离欣赏到傅山先生那些饱含历史沉淀的笔墨痕迹,从墨色的干湿浓淡,到笔画的起承转合,再到纸张的细微纹理,无一不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浸淫于书法艺术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我注意到书中收录的几幅大幅行草,笔势跌宕,纵横恣肆,仿佛一气呵成,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是任何临摹本都无法比拟的。而他的一些信札,则更加生活化,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文人的风骨和雅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傅山艺术精神的深度解读。
评分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执着追求的学者,平日里常在故纸堆中寻求慰藉。当得知有《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问世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拿到书后,我便被其精良的制作所吸引。每一页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色泽饱满,仿佛能从书页中感受到穿越岁月的温度。书中收录的傅山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尺牍、还是大幅的行草,都以超清原帖的形式呈现,这对于我们研究傅山的艺术风格、书学思想乃至其生活经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几幅他晚年的作品,笔力虽显苍劲,但却更加内敛沉静,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超脱。这种“衰年变法”的痕迹,在其他书家中难以见到如此鲜明而深刻的体现。书中的注释和解读虽然简略,但却点睛之笔,为我们理解作品的背景和艺术要义提供了关键的线索。这本书不仅是书法爱好者的案头必备,更是艺术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评分我是一个在城市中经营一家小型古董画廊的老板,平时接触的书画作品不少,但真正能让我心动的却不多。最近,我偶然看到了《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对于傅山先生书法的呈现,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清的原帖,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判断作品的真伪、了解其创作过程,甚至是通过笔触来推测作者当时的心境,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尤其欣赏书中收录的那些小楷作品,字字珠玑,精巧而不失力度,笔画间的连接自然流畅,体现了傅山先生深厚的功力。而他那些狂放的草书,更是将他的个性与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气势。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为我经营画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更让我有机会再次近距离地欣赏这位明末清初艺术巨匠的绝世风采。
评分在我看来,评价一本关于书法艺术的书,最重要的标准便是其对原作的尊重程度以及呈现的清晰度。而《傅山: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在这两点上,都做到了令人赞叹的水平。这本书以“超清原帖”为核心,将傅山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最接近原貌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其笔法的精妙、墨色的变化、以及整体的章法布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注意到书中收录的几件作品,例如某幅行书,其笔画的粗细顿挫,墨色的浓淡干枯,都得到了完美的还原,让我们得以窥见傅山先生当年运笔的真实轨迹。此外,书中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每一幅作品都得到了足够的空间展示,避免了拥挤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作品本身。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研究和欣赏傅山书法艺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