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业标准出版分社 编
图书标签:
  • 农业标准
  • 植保
  • 农药
  • 农业技术
  • 标准汇编
  • 农业规范
  • 中国农业
  • 行业标准
  • 农作物保护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66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29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5
套装数量:3
字数:68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对2016年发布的496项农业标准进行了专业细分与组合,根据专业不同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植保、农机、综合和水产6个分册。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是其中的植保分册,由刘伟主编。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收录了食品中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农药田问药效试验准则、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238项。并在书后附有2016年发布的8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3200.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测定粮谷及油籽中酰胺类除草剂残留量
GB 2320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测定粮谷及油籽中二苯醚类除草剂残留量
GB 23200.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3部分: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
GB 23200.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4部分:气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测定食品中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
GB 23200.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5部分: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
GB 23200.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第6部分: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杀草强残留量
GB 2320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
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
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88种农药及相关
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桑枝、金银花、枸杞子和荷叶中413种农药及相关
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44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
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果蔬汁和果酒中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中503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1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GB 23200.1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噻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GB 23200.1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蔬菜中非草隆等15种取代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GB 23200.1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GB 23200.2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
GB 23200.2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赤霉酸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
GB 23200.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及坚果制品中抑芽丹残留量的测定液相
色谱法
GB 23200.2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地乐酚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
GB 23200.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和大豆中11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
色谱—质谱法
GB 23200.2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啡草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GB 23200.2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中9种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GB 23200.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中4,6-二硝基邻甲酚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
质谱法
GB 23200.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种醚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
质谱法
GB 23200.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果和蔬菜中唑螨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GB 23200.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氟菌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
质谱法
GB 23200.3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丙炔氟草胺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
质谱法
GB 23200.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丁酰肼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解草嗪、莎稗磷、二丙烯草胺等110种农药
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3200.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涕灭砜威、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65种农药
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3200.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取代脲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
色谱—质谱法
GB 23200.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氯氟吡氧乙酸、氟硫草定、氟吡草腙和
噻唑烟酸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3200.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烯啶虫胺、呋虫胺等20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3200.38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环己烯酮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3200.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
色谱—质谱/质谱法
GB 23200.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可乐饮料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
色谱法
GB 23200.4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噻节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GB 23200.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谷中氟吡禾灵残留量的
检测方法
……
附录
中国农业标准精华,植保领域深度解析 本书系“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中的一部力作,精选收录了2018年度中国农业行业在植物保护(植保)领域的最新、最权威、最核心的标准规范。全套共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涵盖了从农药的研制、生产、登记、使用,到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再到绿色植保技术、生物防治、抗性治理等方方面面,为从事农业生产、科研、管理、教学及相关产业的广大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 上册:基础理论与农药管理 上册作为整个系列的开篇,着重于植保领域的宏观框架与基础性标准。首先,详细梳理了中国植保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条例》等国家层面的基本大法,以及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为读者理解植保工作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的运行奠定基础。 在农药管理方面,上册汇集了农药分类、命名、剂型、理化性质测试等通用标准,确保了行业内对农药产品性质和规格的统一认识。更重要的是,重点收录了农药登记管理的相关标准,从原药登记、制剂登记到进口农药登记,对申报资料的要求、试验方法、审批程序等进行了详尽阐述。这对于农药研发企业、生产企业以及希望引进国外先进农药产品的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操作指南。 此外,上册还包含了农药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以及农药经营者的准入条件、经营规范等内容。这些标准旨在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质量和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在农药使用方面,上册对不同类型农药的安全使用剂量、施用方法、安全间隔期、残留限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标准是指导农民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风险。 中册: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技术 中册聚焦于植保工作中最核心、最实践的环节——病虫草害的监测与防治。本册详细收录了各类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水果等)的病虫草害识别、发生规律、监测方法、预警阈值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在病虫草害监测方面,标准涵盖了从田间调查方法、采样技术,到各种监测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再到病虫测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这些标准为准确把握病虫草害的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农民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在防治技术方面,中册系统地介绍了各类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技术措施。特别是对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了详细的标准规范,强调了绿色、生态的防治理念。 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农药抗性问题,中册特别收录了农药抗性监测与治理的相关标准。这包括抗性监测方法的建立、抗性品系的鉴定,以及制定科学的抗性治理策略,如轮换用药、混合用药、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等,以延缓和克服抗性。 此外,中册还包含了农产品产地有害生物的检疫和管理标准,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风险评估等内容,为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和防止有害生物跨境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下册:绿色植保与前沿技术 下册是本书的亮点所在,汇集了当前植保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标准。本册着力于推广可持续的植保模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经济效益双赢。 绿色植保技术是下册的核心内容。其中,详细收录了关于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植保技术的要求和标准。这包括禁用或限用某些农药的种类和范围,以及强制推行特定绿色植保措施的规定。 生物防治标准在本册得到了更深入的阐述。除了前一册的介绍,下册更侧重于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登记和使用标准,涵盖了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各类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检测、安全性评价、产品规格和应用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诱捕器、杀虫灯、生物降解地膜等的使用标准,以及相关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应用指南。 此外,下册还涵盖了精准植保、智能化植保等新兴领域。例如,关于遥感技术、无人机植保、大数据分析在病虫害监测和施药过程中的应用标准。这些标准预示着未来植保工作的方向,即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植保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农产品采后病虫害防治、冷链物流中的病虫害控制等内容也包含在下册中,旨在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结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不仅是一部标准的汇集,更是一部中国植保领域智慧的结晶。本书内容翔实,条理清晰,权威性强,贴近实际。它既是对现有植保标准的系统梳理和整合,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无论您是植保技术的实践者、研究者,还是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亦或是与农业相关的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本书都将是您深入了解、掌握和应用中国植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通过学习和遵循这些标准,必将推动中国植保事业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评价 这套书的出版年份(2018年)使得它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捕捉了中国农业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前夜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我注意到其中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章节,反映了当时国家在边境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对接上所做的努力。那些关于进出口检验检疫的操作规程,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一张张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无形之网。与阅读最新的政策导向性文件不同,这套标准汇编提供的是一套可执行的、具有操作层面的技术细则。例如,某类检疫性真菌孢子的最低检测标准,以及对应的实验室操作流程,详细到连培养基的配比都有明确规定。这对于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日常工作是直接指导。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份“历史快照”,让我们能够回溯和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植保体系是这个样子的,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都凝聚着监管层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评分

第五段评价 我必须承认,要完整地阅读这三册植保分册,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背景知识。它不是一本可以用来消遣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啃”的工具书。但它的结构设计却非常人性化,即便内容专业,编排逻辑也极具条理性。比如,它采用了主题分类法,将病害、虫害、杂草的防治标准分开,并在每部分内部按照农作物种类进行了细分。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植保无人机应用规范”这一新兴领域内,给出的早期指导性意见。虽然无人机技术在后续几年发展迅猛,但2018年标准中对喷洒高度、风速限制以及农药雾滴谱的初步要求,已经展现了监管部门对高科技赋能农业的审慎态度——既鼓励创新,又不放松安全红线。这套汇编的价值在于其“骨架”的稳固性,它提供的是一个可靠的技术框架,任何后续的创新和修订,都必须在这个框架下进行验证和迭代,是理解整个中国植保技术生态的基石。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本厚重的《中国农业行业标准汇编(2018 植保分册 套装上中下册)》确实是植保领域从业者案头必备的“圣经”。我第一次翻阅时,就被它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条条框框的技术规范,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官方标准体系。比如,关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部分,与我过去依赖的各种行业内部的非正式文件相比,这里的内容显得无比权威和系统。它清晰地界明了不同农产品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特定农药使用的限制,这对于我们进行出口农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为一个新进入的欧洲市场调整杀虫剂使用方案,手头的资料总是模棱两可,而这套汇编直接提供了国家层面的基准,让我们能够迅速锁定合规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它对植保机械操作规范的详细描述,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从校准到维护,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得异常精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生产安全和效率的最高要求。阅读这些标准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规定,不如说是参与了一次对整个行业技术脉络的系统梳理。

评分

第三段评价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站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这套《2018 植保分册》无疑是一部“官方字典”。我经常遇到的尴尬情况是,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植保技术人员对同一病害的防治措施理解存在细微差别,这在跨区域合作项目开展时尤其麻烦。这套汇编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参照系,极大地减少了沟通成本。我发现其中关于种子处理剂使用规范的章节写得尤为细致,它不仅规定了用量,还详细描述了混剂的兼容性测试流程。这对于农业合作社集中采购和统一施药方案时,避免因混用不当导致的药害事故,起到了关键的预防作用。我个人觉得,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标准化语言体系,所有术语和计量单位都遵循国家最高规范,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背景的农业工作者,都能用同一种“语言”来讨论技术问题。这套书的编纂质量,从纸张的耐用性到内文的排版清晰度,都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即便是频繁翻阅查阅,也不易损坏。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冲着“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这个名头去的,带着一种对历史资料的敬畏心。这三册书沉甸甸的分量,本身就给我一种踏实感,仿佛手中握着的是过去数十年间,无数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的部分。在当前大力推行可持续农业的背景下,传统的化学防治思路正在被不断修正。这套标准汇编里关于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技术指标,虽然可能不如最新的科研报告那样前沿和激进,但它们胜在成熟度和可操作性。例如,标准中对天敌昆虫释放浓度的界定,是基于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得出的,这为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参考基线。如果只是看网络上的零散资料,很容易被一些夸大的宣传所误导,但翻开这套书,看到那些严谨的编号、明确的适用范围和测试方法,那种基于证据的科学态度,让人倍感信服。它提供的是“能用、好用、可靠”的行业共识,而不是实验室里的“理想化模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