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缪尔靠前次去阿拉斯加是在1879年,那里的大型活动冰川激起了他无限的兴趣,因为他可以借机验证他的冰川作用理论。后来,他又去过很多次,哪里俨然成了他的大陆地貌实验室。如今,壮观的流动冰川便是对他优选的纪念。缪尔将他人生中的很后光阴都献给了这本关于阿拉斯加之旅的书稿。
作者简介
李正栓,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荣誉博士,1963年生,英国文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带头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社会科学青年专家、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学术兼职: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办笫三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译协专家会员、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翻译学会会长。
近年来,出版多部译著,主要包括乐府诗英译、藏族格言诗英译、仓央嘉措诗歌英译。发表相关文章若干篇。翻译彭斯诗歌两百余首。其《藏族格言诗英译》(长春出版社,2013年)获河北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其多部作品获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一等奖和二等奖。其《汉英对照乐府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获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一级学会)“英华学术/翻译奖”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一八七九年之旅
第一章 普吉特海湾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第二章 亚历山大群岛和阿拉斯加之家
第三章 兰格尔岛和阿拉斯加的夏日
第四章 斯蒂金河
第五章 卡西尔号之旅
第六章 卡西尔小径
第七章 格伦诺拉峰
第八章 探险斯蒂金冰川
第九章 乘舟北上
第十章 冰河湾发现之旅
第十一章 奇尔卡特人的家园
第十二章 返回兰格尔堡
第十三章 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
第二部分 一八八〇年之旅
第十四章 萨姆达姆海湾
第十五章 从塔库河到泰勒湾
第十六章 冰川湾
第三部分 一八九〇年之旅
第十七章 宿营冰川湾
第十八章 缪尔冰川的雪橇之旅
第十九章 极光
精彩书摘
《阿拉斯加之旅》:
不远处几头鲸鱼在斑斓浪花中熠熠发光,更加动人心魄地展现着这片荒寂汪洋中的温暖生命。它们宽宽的背脊就像巨大的花岗岩冰柱一样在眼前起起伏伏,起劲地喷出一股水花,做个深呼吸,而后矫健惬意地纵身一跃,潜人海底。忽然,一群小海豚映入眼帘,它们大约占据了一平方英里的海面,充满力量无限欢快地跃向空中,在浪涛中激起层层白色泡沫,使得本就苍茫的海面愈发汹涌不羁。每个人都会对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这群英勇“邻居”心生仰慕和自豪,因为它们像我们一样努力拼搏。而我们这艘做工精良的汽轮仿佛也有了生命,它的钢铁心脏不断搏动,穿越海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电闪雷鸣,当真蔚为壮观。但是想想那些鲸鱼之心吧,它们已经不分昼夜在明暗交替的海浪中温暖地跳动了多少个世纪,而每次跳动又会有多少热血在奔涌沸腾!
我在航行中欣赏到了四次日落景观,其中一次那极纯净绚丽的云霞尤为值得一提。在高出地平线少许的地方有一大团堆积云,轮廓清晰。白色的积雨云浮游其上,绵延千里,垂下长而弯的流苏和低处的堆积云重叠在一起,为其遮上了部分面纱。不过阳光还是会时不时从狭窄的云缝中倾泻而下,给露出来的云朵镀上一层金黄,在水面的映衬下,很是宏伟壮丽。然而,不管大海的景致有多么波澜壮阔,在我们这些旱鸭子看来似乎总是比陆地景观要略逊一筹。但若是我们将整个地球视为一颗巨大的露珠,上面点缀着陆地和岛屿,飘飞于太空之中,和其他星球一起欢唱闪耀,融为一体,那么整个宇宙就会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从汽轮上望去,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山脉和悬崖看起来光秃秃的,了无生气,茂密的森林隐藏在海风吹不到的地方,无踪无影。而俄勒冈州和华盛顿的山峰上种满了松柏,几乎延伸到了岸边。北部地貌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孤岛很多,即便这些小岛也是绿树成荫。沿胡安·德富卡海峡顺流而上,没有海洋性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在奥林匹克山脉这片由冰川雕刻而成的峰峦中,森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第四天的傍晚,我们到达距维多利亚三英里的爱丝奎莫特海港,随后驱车进城。途中经过一片茂密的道格拉斯云杉林——林中开阔地带低矮的灌木丛生,还有橡树、浆果鹃、榛子、山茱萸、桤木、绣线菊、柳树以及野玫瑰。树林周围环绕着高高低低的岩石,刚刚封冻,上面长满了黄色的苔藓和地衣。
维多利亚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位于温哥华岛南端,1879年还只是一座英国老式小城。据说有六千多居民。尽管市政大楼和一些商贸大厦非常引入注目,但游客们还是对这里整洁的乡间小屋,以及爬满墙壁无比芬芳的蔷薇和忍冬情有独钟。对于加州人来说,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是自家的蔷薇,白红相间,从洒满阳光的游廊上爬到房顶,像瀑布般沿着山墙悬垂下来。但这里总是结有很多雾气和露水,或是下着毛毛细雨,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便更为出众。英国忍冬似乎最适合在这里生长。而野玫瑰丛的景致更美,在林间小路两侧盛放,花冠有两三英寸宽。阵雨过后,空气中就会充满这种玫瑰以及绣线菊的馥郁芬芳,那一刻,二百五十多英尺高的树下生长的红色山茱萸浆果,映衬在绿叶中间,该是多么灿烂鲜艳。
……
前言/序言
四十年前,约翰·缪尔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山野之人……所谓文明与一时狂热以及种种质疑和批评,都未曾黯淡我的双眼,消磨我对冰川的钟爱。我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人们发现大自然的魅力。”现在看来,他竟是如此出色地实现了当年的夙愿!一时间,众多美誉纷至沓来,但缪尔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和山野人的本真。一些志同道合者,也是那个时代的伟人巨匠都曾跟他有过接触,并为能与他交友而备感荣幸,有些人甚至慕名来到他在山中的木屋。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就曾催促他去康科德游玩,好让他从对内华达山脉孜孜不倦的研究中解脱出来。但任何事情都无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依旧兴致勃勃地继续着对内华达山脉冰川问题的研究。他曾说过:“这些力量之伟大,其成果之辉煌,让我顶礼膜拜,并在我内心深处扎了根。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我都难以停歇,就连做梦都与冰川有关,不是在研读语焉不详、模糊难辨的资料,就是追踪条条裂谷,或者为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而绞尽脑汁。”
在他记录后来游览康科德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自我们于瓦乌纳山一别已有十七年。而今他(爱默生)却已长眠在断头谷山中的一棵青松下,我只能站在他的墓碑前,想象着他在高高的内华达山脉上,又一次向我招手微笑。”字里行间饱含悲伤和惋惜之情。如今,约翰,.缪尔也已追随着昔日友人的脚步,登上了“高高的内华达山”。他的遗体就安葬在他亲手栽种的树林之中。阿罕布拉谷阳光明媚,红杉树像守护者般与断头谷山上的青松遥相呼应。
约翰·缪尔第一次去阿拉斯加是在1879年,那里的大型活动冰川激起了他无限的兴趣,因为他可以借机验证他的冰川作用理论。后来,他又去过很多次,那里俨然成了他的大陆地貌实验室。如今,壮观的流动冰川便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缪尔将人生中的最后光阴献给了这本关于阿拉斯加之旅的书稿,成书之际,他却意外辞世。为保护赫奇赫奇山谷免受商业行为破坏,缪尔积极投身到一项注定命运多舛的保护大自然的运动中,写作过程受到严重影响。他为阿拉斯加的写作累积了三十多年经验,谁知正当他埋头工作之时,疾病却不期而至。
本书所载事宜至1890年之旅就戛然而止。缪尔对1890年之后的旅程所做的记述还未找到,如果他去世前已经完成了这部分内容,那对于他如何为本书结尾的任何推测都变得毫无意义。不过,无论是谁,只要读过缪尔对北极光的动人描述之后,都会觉得,把他对极光的描绘作为他最后一部作品的结尾再合适不过了——在他眼中,极光是“上帝在人间最伟大的创作”。
阿拉斯加之旅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阿拉斯加之旅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