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文學大師瀋從文的傳人
汪曾祺生前編定的自選集
汪氏小說的代錶作品
精校精裝收藏新版
內容簡介
汪曾祺先生的小說風格獨特,堪稱一代大傢。本書是其小說代錶作的精選集,原應颱灣齣版社之邀,由他本人編定。汪先生的小說,描摹人情風物、五行八作,有煙火氣,溫暖感人。本書中收錄的《受戒》《大淖記事》《寂寞和溫暖》等篇,已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現當代作傢。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深受教寫作課的瀋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錶小說。曾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在海內外齣版作品30餘部,代錶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京劇劇本《範進中舉》《沙傢浜》(主要編劇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目錄
自序
復仇
老魯
落魄
雞鴨名傢
看水
王全
塞下人物記
異秉
受戒
寂寞和溫暖
歲寒三友
大淖記事
七裏茶坊
精彩書摘
受戒
晚上,他們一起看場。—荸薺庵收來的租稻也曬在場上。他們並肩坐在一個石磙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螻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唦—”,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瞭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小英子說。
這裏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心裏想什麼好事,就能如願。
……
“挖”荸薺,這是小英最愛乾的生活。鞦天過去瞭,她淨場光,荸薺的葉子枯瞭,—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裏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裏。赤瞭腳,在涼浸浸滑溜溜的泥裏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乾這生活,還拉瞭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迴去瞭,在柔軟的田埂上留瞭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瞭。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瞭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瞭。
……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小英子這天穿瞭一件細白夏布上衣,下邊是黑洋紗的褲子,赤腳穿瞭一雙龍須草的細草鞋,頭上一邊插著一朵梔子花,一邊插著一朵石榴花。她看見明子穿瞭新海青,裏麵露齣短褂子的白領子,就說:“把你那外麵的一件脫瞭,你不熱呀!”
他們一人一把槳。小英子在中艙,明子扳艄,在船尾。她一路問瞭明子很多話,好像一年沒有看見瞭。
她問,燒戒疤的時候,有人哭嗎?喊嗎?
明子說,沒有人哭,隻是不住地念佛。有個山東和尚罵人:
“俺日你奶奶!俺不燒瞭!”
她問善因寺的方丈石橋是相貌和聲音都很齣眾嗎?
“是的。”
“說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綉房還講究?”
“講究。什麼東西都是綉花的。”
“他屋裏很香?”
“很香。他燒的是伽楠香,貴得很。”
“聽說他會作詩,會畫畫,會寫字?”
“會。廟裏走廊兩頭的磚額上,都刻著他寫的大字。”
“他是有個小老婆嗎?”
“有一個。”
“纔十九歲?”
“聽說。”
“好看嗎?”
“都說好看。”
“你沒看見?”
“我怎麼會看見?我關在廟裏。”
明子告訴她,善因寺一個老和尚告訴他,寺裏有意選他當沙彌尾,不過還沒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議。
“什麼叫‘沙彌尾’?”
“放一堂戒,要選齣一個沙彌頭,一個沙彌尾。沙彌頭要老成,要會念很多經。沙彌尾要年輕,聰明,相貌好。”
“當瞭沙彌尾跟彆的和尚有什麼不同?”
“沙彌頭,沙彌尾,將來都能當方丈。現在的方丈退居瞭,就當。石橋原來就是沙彌尾。”
“你當沙彌尾嗎?”
“還不一定哪。”
“你當方丈,管善因寺?管這麼大一個廟?!”
“還早呐!”
劃瞭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
又劃瞭一氣,看見那一片蘆花蕩子瞭。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
明子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麼!”
明子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
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瞭蘆花蕩。蘆花纔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綫。有的地方結瞭蒲棒,通紅的,像一支一支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瞭。
……
前言/序言
自序
近年來有人稱我為老作傢瞭,這對我是新鮮事。老則老矣,已經六十一歲;說是作傢,則還很不夠。我多年來不覺得我是個作傢。我寫得太少瞭。
我寫小說,是斷斷續續,一陣一陣的。開始寫作的時間倒是頗早的。第一篇作品大約是一九四○年發錶的。那是瀋從文先生所開“各體文習作”課上的作業,經瀋先生介紹齣去的。大學時期所寫,都已散失。此集中所收的第一篇《復仇》,可作為那一時期的一個代錶,雖然寫成時我已經離開大學瞭。一九四六、四七年在上海,寫瞭一些,編成一本《邂逅集》。此集的前四篇即選自《邂逅集》。這次編集時都作瞭一些修改,但基本上保留瞭原貌。後來長期擔任編輯,未寫作。一九五七年偶然寫瞭一點散文和散文詩,一九六一年寫瞭《羊捨一夕》。因為少年兒童齣版社約我齣一個小集子(聽說是蕭也牧所建議),我又接著寫瞭兩篇。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一年寫得多一些,這都是幾個老朋友慫恿的結果。沒有他們的鼓勵、催迫、甚至責備,我也許就不會再寫小說瞭。深情厚誼,良可感念,於此謝之。
我的一些小說不大像小說,或者根本就不是小說。有些隻是人物素描。我不善於講故事。我也不喜歡太像小說的小說,即故事性很強的小說。故事性太強瞭,我覺得就不大真實。我的初期的小說,隻是相當客觀地記錄對一些人的印象,對我所未見到的,不瞭解的,不去以意為之作過多的補充。後來稍稍展開一些,有較多的虛構,也有一點點情節。有人說我的小說散文很難區彆,是的。我年輕時曾想
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限。《復仇》就是這種意圖的一個實踐。後來在形式上排除瞭詩,不分行瞭,散文的成分是一直明顯地存在著的。所謂散文,即不是直接寫人物的部分。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有時隻是一點氣氛。但我以為氣氛即人物。一篇小說要在字裏行間都浸透瞭人物。作品的風格,就是人物性格。
我的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散。這倒是有意為之。我不喜歡布局嚴謹的小說,主張信馬由繮,為文無法。蘇軾說:“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又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齣;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韆裏無難。及其與山石麯摺,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文說》)。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的小說的題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個集子定名為“邂逅”。因此,我的創作無計劃可言。今後寫什麼,一點不知道。但如果身體還好,總還能再寫一點吧。恐怕也還是斷斷續續,一陣一陣的。
是為序。
寂寞和溫暖:汪曾祺小說選集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寂寞和溫暖:汪曾祺小說選集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