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常销十年,累计销量超过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Z ui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原北京第797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录音师协会高级会员;对电子技术中包括低频、高频、小信号、功率信号电路了解较深入,对电声、音响、扩声、音响工程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事这些方面兼职教学数十年;已完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音响调音员初级、中级、高级及(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操作技能考试手册)音响调音员初级、中级、高级共六册,为主编和主要编写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音响调音基础知识 1
第一节 音响系统组成 1
第二节 音响调音工作简介 2
第三节 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常用的工具、设备和焊接技术 3
第四节 电声设备技术指标的意义和测量 9
第五节 常用音频测量仪的种类、用途和简单工作原理 17
第二章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28
第一节 电路基础知识 28
第二节 电磁感应定律 34
第三节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 35
第四节 整流电路及直流稳压电路 37
第五节 电压放大电路 40
第六节 功率放大电路 44
第七节 数字信号基础知识 48
第八节 信号的输入、输出形式及传输方式 54
第三章 声学基础知识 59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声波的物理量 59
第二节 人耳的听觉特性 62
第三节 声波传播的几种状态 64
第四节 相关电声名词术语 67
第五节 混响和混响时间 72
第六节 室内声场环境 75
第七节 语言和音乐的特性、乐声的频率 81
第四章 音视频线缆与接插件 83
第一节 音频线缆的用途、种类和特点 83
第二节 音频信号接插件的用途、种类和特点 85
第五章 电声器件 89
第一节 传声器 89
第二节 扬声器与扬声器系统 108
第三节 监听耳机 121
第六章 音源设备 123
第一节 卡座 123
第二节 电唱机 128
第三节 电子乐器(电子钢琴) 130
第四节 激光唱机和视盘机 135
第五节 MD录放机 138
第七章 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 143
第一节 调音台 143
第二节 调音台电平调节举例及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196
第三节 频率均衡器 198
第四节 压限器 201
第五节 延时器 210
第六节 混响效果器 212
第七节 噪声门 223
第八节 电子分频器 226
第九节 声激励器 230
第十节 反馈抑制器 234
第十一节 自动混音台 237
第十二节 功率放大器 242
第十三节 媒体矩阵 249
第十四节 数字音频工作站 258
第八章 音响系统 269
第一节 音响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69
第二节 音响系统接口的配接原则 272
第三节 音响设备相位关系的正确处理 273
第四节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系统的配接及声压级的估算 274
第五节 视频信号的概念 283
第六节 晶闸管和灯光控制 286
第七节 音频系统接地问题 287
第九章 音响工程设计 289
第一节 声场设计概论 289
第二节 扩声系统声学指标 293
第三节 室内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及物理意义 307
第四节 扩声系统技术指标的测量 309
第五节 工程设计举例 312
第六节 扩声过程中啸叫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 335
第十章 扩声系统的调节 343
第一节 几种音频处理器的正确使用及系统开启 343
第二节 音频处理器的整体运用及其对音乐的综合处理 352
第三节 主观音质评价 355
第四节 与音响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361
第五节 传声器的选择和使用 362
第六节 扩声系统中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366
第七节 扩声系统电平调节方法讨论 368
第八节 关于音响系统中设备间连接的阻抗关系 377
第九节 全通滤波器简介及其在音响系统中应用问题的探讨 381
第十一章 灯光基础知识 388
第一节 光的基础知识 388
第二节 灯具 391
附录 音响技术术语英汉对照 401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本书自2007年初版、2011年第二版出书以来,承蒙广大读者支持,第一版共印刷了三次,第二版共印刷了九次,前两版总共印刷了十二次,印数已达二万六千五百本,编者在这里诚心诚意地感谢各位读者。鉴于本书第二版出版到现在已近六年,而在这六年中音响扩声技术及设备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化,出版社编辑和编者商量后达成共识,决定对第二版再做一些必要的修改和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后出版第三版。在第三版中,编者对第一~十章的内容都做了一些修改、调整和补充,增加了近几年在培训教育中学员们反映的一些容易误解问题的分析和说明,其中第七章主要是将比较陈旧的数字调音台,换成了比较新的数字调音台,第九章的工程设计内容做了比较大的修改,使得声场设计更为实用。
Z ui后,希望本书第三版的修改对广大读者有一定帮助,谢谢广大读者的支持。
《音乐制作与数字音频工作站实践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音乐制作爱好者、录音工程师、音乐制作人以及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用户的综合性实践指南。它旨在从零开始,系统地介绍现代音乐制作的各个环节,并重点阐述如何有效利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来实现创意想法。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并行,力求让读者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同时,也能熟练运用工具,独立完成音乐项目的各个阶段。 第一部分:音乐制作基础与流程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音乐制作的全貌,从项目构思到最终成品发布,勾勒出完整的制作流程。 章节一:音乐制作流程概览 音乐制作的定义与重要性: 探讨音乐制作在现代音乐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将作曲家的灵感转化为可听的音乐作品。 典型的音乐制作流程: 详细分解从概念构思、编曲、录音、混音到母带处理等各个阶段,理解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制作人的角色与职责: 深入剖析制作人在整个音乐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包括创意指导、技术协调、资源管理以及艺术家沟通等方面。 项目规划与预算: 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项目规划,包括设定目标、时间线、资源分配以及成本控制,为项目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章节二:音乐理论与创作入门 基础乐理回顾: 简要回顾音阶、和弦、节奏、旋律等基础乐理知识,为后续的编曲和创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和声与配器原理: 介绍不同乐器组合的音色特点,以及如何根据音乐风格和情感需求进行有效的配器,丰富音乐的层次感。 旋律创作技巧: 探讨如何创作动听且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包括旋律线条的构建、动机的运用以及旋律与和声的配合。 音乐风格分析: 剖析不同音乐风格(如流行、摇滚、电子、古典等)的典型特征、编曲手法和音色选择,帮助读者拓展创作思路。 章节三:人声录音技巧与处理 声学环境与麦克风选择: 介绍录音室的声学处理原则,以及不同类型麦克风(动圈、电容、带状等)的特性和适用场景,确保录音质量。 麦克风摆放与近讲效应: 讲解如何通过精确的麦克风摆放来捕捉最佳人声音色,以及如何利用近讲效应增强低频细节。 录音参数设置: 指导读者如何正确设置DAW的录音增益、采样率、位深等参数,避免信号失真和噪声。 人声编辑与修复: 介绍常用的音频编辑工具,包括剪辑、淡入淡出、消除口呼吸声、齿音处理等,以及如何使用MIDI编辑人声旋律。 人声效果器应用: 讲解降噪、均衡(EQ)、压缩、混响(Reverb)、延迟(Delay)等效果器在人声处理中的基础应用,为声音增添色彩和空间感。 章节四:乐器录音实践 鼓组录音: 详细讲解鼓组各部件(底鼓、军鼓、嗵鼓、镲片)的麦克风摆放策略,以及如何捕捉鼓组的动态和冲击力。 贝斯录音: 探讨DI录音和麦克风录音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EQ和压缩来塑造清晰而有力的贝斯线条。 吉他录音(电吉他与原声吉他): 分别介绍电吉他音箱录音的麦克风选择和摆放,以及原声吉他拾音的技巧,强调捕捉吉他的动态和泛音。 键盘与合成器录音: 讲解直接线路输入(DI)录音的便捷性,以及如何通过MIDI和音频信号的结合来获得丰富的键盘音色。 弦乐与管乐录音: 介绍弦乐和管乐的录音特点,以及多麦克风拾音策略,强调捕捉乐器的空气感和真实感。 第二部分: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精通 本部分将深入探索主流DAW的功能与工作流程,帮助读者将其作为强大的音乐创作与制作工具。 章节五:DAW基础操作与界面解析 DAW软件选择与安装: 简要介绍当前主流DAW(如Pro Tools, Logic Pro, Cubase, Ableton Live, FL Studio等)的特点,并指导用户进行软件的安装和基本设置。 工作界面导览: 详细解析DAW的主界面布局,包括菜单栏、工具栏、轨道视图、混音台、浏览器等,帮助读者快速熟悉操作环境。 工程设置与管理: 讲解如何创建新工程,设置工程的采样率、位深、 tempo,以及如何组织和保存工程文件,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 音频与MIDI轨道的理解: 区分音频轨道和MIDI轨道的功能,以及如何在这两种轨道上进行录制、编辑和管理。 常用快捷键与操作技巧: 总结和介绍提高DAW操作效率的常用快捷键和隐藏技巧,提升工作速度。 章节六:MIDI编排与虚拟乐器运用 MIDI基础知识: 讲解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音乐制作中的重要性。 MIDI编辑器详解: 深入学习DAW内置的MIDI编辑器,包括音符输入、编辑、量化、力度调整、控制器数据编写等。 虚拟乐器(VSTi/AU)的加载与使用: 指导读者如何加载、配置和使用各类虚拟乐器插件,包括采样器、合成器、鼓机等,丰富音乐的音色库。 MIDI自动化控制: 学习如何创建和编辑MIDI自动化,控制虚拟乐器的参数(如滤波、包络、效果器参数等),使音乐更具动感和表现力。 MIDI鼓编排: 专为鼓组编排设计,讲解如何利用MIDI鼓编辑器创作节奏型,并为虚拟鼓机加载和编辑鼓组音色。 章节七:音频编辑与音频效果器应用 音频剪辑与组织: 掌握音频素材的精确剪辑、分割、合并、移动等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对音频片段进行命名和分组。 音频时间伸缩与音高修正: 学习使用DAW内置的时间伸缩(Time Stretching)和音高修正(Pitch Correction)功能,调整音频素材的时值和音准。 音频粘贴与复制: 讲解如何在工程中有效地粘贴和复制音频片段,以及如何利用循环功能进行编排。 DAW内置效果器详解: 详细介绍DAW内置的常用音频效果器,包括: 均衡器(EQ): 学习不同类型的EQ(图示EQ、参量EQ)如何用于塑造音色、去除杂音、提升清晰度。 压缩器(Compressor): 深入理解压缩器的各项参数(Threshold, Ratio, Attack, Release, Knee, Make-up Gain)的作用,以及如何控制音频的动态范围,使其更具力量感和稳定性。 混响(Reverb): 掌握不同混响类型(Hall, Room, Plate, Spring)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来模拟不同空间的环境感。 延迟(Delay): 学习如何利用延迟效果器创造节奏感、空间感和回声效果。 噪声门(Noise Gate)与扩展器(Expander): 讲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控制背景噪音和提升声音的清晰度。 饱和与失真(Saturation & Distortion): 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效果器为声音增加温暖感、颗粒感或强烈的失真效果。 插入效果器与发送/返回效果器: 理解这两种效果器链的配置方式,以及它们在实际混音中的不同应用场景。 母带处理效果器入门: 介绍母带处理中常用的效果器,如多段压缩、立体声展宽、限制器(Limiter)等,为最终输出做准备。 章节八:自动化编辑与工程导出 音量与声像自动化: 学习如何对音量和声像进行自动化编辑,使音乐在播放过程中产生动态变化,增强表现力。 效果器参数自动化: 深入讲解如何对各个效果器的参数进行自动化控制,例如随时间推移改变混响的衰减时间,或对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进行调制。 MIDI CC与自动化: 结合MIDI CC(Continuous Controller)数据,实现对虚拟乐器更精细的控制自动化。 工程导出格式与设置: 详细介绍不同音频导出格式(WAV, AIFF, MP3, AAC等)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用途(如混音、母带、发布)设置采样率、位深和比特率。 导出质量检查: 强调在导出前进行充分的质量检查,包括电平、频率响应、立体声宽度等,确保最终输出文件的专业性。 第三部分:混音与母带处理进阶 本部分将聚焦于音频的最终润饰,通过专业的混音和母带处理技术,提升音乐的整体听感和市场竞争力。 章节九:混音原理与实践 混音目标与基本原则: 阐述混音在音乐制作中的核心目标,如清晰度、平衡感、空间感、冲击力以及情感表达。 多轨混音策略: 讲解如何建立一个清晰的混音工程,包括轨道命名、颜色区分、分组编组等。 音量平衡艺术: 强调音量平衡是混音的基础,如何通过主观听觉和客观电平表来建立稳定的音量关系。 声像定位与立体感: 学习如何利用声像(Panning)技术将不同乐器和声音放置在立体声场中的合适位置,创造丰富的空间感。 EQ在混音中的高级应用: 探索更复杂的EQ技巧,如动态EQ、多段EQ,以及如何通过EQ解决不同乐器之间的频率冲突。 动态处理的精妙运用: 深入学习压缩器、扩展器、门限等动态处理工具的联合使用,塑造乐器的冲击力、控制瞬态,并整体提升混音的力度。 空间效果器的艺术: 掌握混响和延迟在不同乐器上的应用,创造出层次分明、富有深度的空间感。 创意效果器运用: 探索滤波器、镶边、移相、合唱等效果器如何为音乐增加色彩和动感。 总线处理与母带前处理: 讲解如何使用总线(Bus)进行效果器链的统一处理,以及在进行母带处理前的最后润饰。 章节十:母带处理的艺术与技术 母带处理的目标与定位: 解释母带处理在整个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关卡,其目标是提升整体响度、频率平衡、立体声宽度,并确保在不同播放设备上的兼容性。 母带处理的设备与插件: 介绍母带处理中常用的专业硬件和软件插件。 EQ在母带中的作用: 学习如何使用宽频EQ对整体混音进行微妙的频率调整,提升音乐的饱满度和空气感。 多段压缩与动态控制: 掌握多段压缩器如何针对不同频段进行独立动态控制,保持整体的动态范围,同时对低频、中频、高频进行优化。 立体声宽度增强: 介绍如何使用立体声展宽器来增加音乐的宽度感,使其听起来更宏大。 限制器(Limiter)的应用: 讲解限制器的核心作用是防止信号峰值超过0dBFS,同时最大化整体响度,并注意避免过度的瞬态损失。 响度标准化与LUFS: 介绍现代响度标准(如LUFS),以及如何根据流媒体平台的规范进行响度优化。 母带处理的听审环境: 强调在专业的监听环境和参考音乐的辅助下进行母带处理的重要性。 不同发行渠道的母带处理考量: 讨论为CD、流媒体、广播等不同平台进行母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章节十一:音乐发布与版权基础 音频文件格式与编码: 深入讲解不同音频格式的编码方式和压缩原理,以及它们对音质的影响。 数字音乐发行流程: 介绍通过数字发行商将音乐上传到各大流媒体平台(Spotify, Apple Music, QQ音乐等)的步骤。 元数据与专辑信息: 讲解如何填写准确的元数据(歌曲名、艺术家、专辑名、发行日期等),以及其在音乐管理中的重要性。 版权基础知识: 简要介绍音乐版权的基本概念,包括著作权、表演权、录音制作者权等,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音乐作品。 ISRC与UPC码: 解释ISRC(国际标准录音代码)和UPC(通用产品代码)的作用,以及它们在音乐发行中的必要性。 章节十二:项目案例分析与进阶技巧 流行歌曲混音案例解析: 选取一首典型的流行歌曲,从录音到混音、母带的完整流程进行深入剖析,演示各个环节的处理思路和技巧。 电子音乐制作案例: 分析电子音乐的制作特点,包括合成器音色设计、采样运用、节奏构建以及混音的特殊处理。 Live录音与后期处理: 探讨现场录音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如何进行后期编辑和混音。 协作与分享: 介绍在团队协作中如何进行工程文件的共享与版本管理。 持续学习与资源推荐: 提供进一步提升音乐制作技能的学习路径,推荐相关书籍、在线课程、社区论坛等资源。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通俗易懂,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并辅以大量的图示和实际操作示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音乐制作的各个环节,熟练运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完成高质量的音乐项目,并为将来的音乐创作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