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淑芹,孟憲林 編
圖書標籤:
  • 環境影響評價
  • 環境科學
  • 環境工程
  • 生態學
  • 規劃
  • 法規
  • 李淑芹
  • 第二版
  • 教材
  • 評估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12983
版次:2
商品編碼:1234030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2
字數:38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版)納入瞭目前全新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體係以及相關規範、標準,在內容上力求全麵、精煉,突齣重點,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並在重要章節後麵均附有精選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利於教師的講授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內容簡介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版)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包括環境影響評價概論、環境法規與環境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與方法、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生態影響評價、環境風險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第二版)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李淑芹,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環境科學、“三廢”處理與資源 化學工程。
主要教授課程:
1. 環境影響評價,2. 化工原理,3. 環境化學,4. 環境監測,5. 環境生物學,6.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7. 環境資源利用等
主要教學、科學研究、實踐經曆(項目名稱、項目來源、鑒定結論、獲奬情況等)
教學研究
1. 雙語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探索與實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03.6-2005.6
2. 雙語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中的探索與實踐,東北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一等奬,2005。
科研項目
1. 啤酒汙泥資源化研究,黑龍江省科技廳攻關項目,
2003.1-2004.12, 主持人
2. 固體有機廢物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研究,哈爾濱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5.3-2007.6, 主持人
3. 黑土中農藥遷移規律及生物修復,東北農業大學創新團隊課題
2007.6-2010.6, 主持人
4. 畜禽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研究開發,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
2005.1-2006.12, 副主持
5. 啤酒廠汙泥農業利用,哈爾濱市科技攻關項目
2003.3-2005.12, 副主持

目錄

1環境影響評價概論1
1.1概述1
1.1.1基本概念1
1.1.2環境影響評價的由來2
1.1.3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3
1.1.4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4
1.2我國環境影響評價製度的形成與發展4
1.2.1引入和確立階段(1973~1979年)4
1.2.2規範和建設階段(1980~1989年)5
1.2.3強化和完善階段(1990~2002年)5
1.2.4提高和拓展階段(2003~2015年)6
1.2.5改革和優化階段(2016年至今)7
1.3我國環境影響評價製度的特點7
1.3.1具有法律強製性7
1.3.2納入基本建設程序7
1.3.3分類管理8
1.3.4分級審批9
1.3.5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製度9
思考題與習題11
參考文獻11
2環境法規與環境標準12
2.1環境法規12
2.1.1環境法規的構成12
2.1.2環境法規的相互關係14
2.1.3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法律法規14
2.2環境標準15
2.2.1環境標準及其作用15
2.2.2環境標準體係的組成與相互關係16
2.2.3常用環境標準17
思考題與習題27
參考文獻28
3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與方法29
3.1環境影響評價程序29
3.1.1環境影響評價的管理程序29
3.1.2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31
3.1.3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製與填報33
3.2環境影響評價方法35
3.2.1環境影響識彆方法36
3.2.2環境影響預測方法38
3.2.3環境影響評估方法40
思考題與習題41
參考文獻41
4建設項目工程分析42
4.1概述42
4.1.1工程分析的作用42
4.1.2工程分析的重點與階段劃分43
4.1.3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43
4.2汙染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46
4.2.1工程概況46
4.2.2工藝流程及産汙環節分析48
4.2.3汙染源源強核算49
4.2.4清潔生産分析52
4.2.5環境保護措施方案分析53
4.2.6總圖布置方案與外環境關係分析53
4.3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55
4.3.1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55
4.3.2工程分析時段55
4.3.3工程分析的對象56
4.3.4工程分析的內容56
4.3.5典型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工程分析57
工程分析案例某新建燒堿建設項目工程分析59
思考題與習題63
參考文獻64
5大氣環境影響評價65
5.1基礎知識65
5.1.1大氣汙染65
5.1.2大氣汙染源65
5.1.3大氣汙染物66
5.1.4典型大氣汙染源産生大氣汙染物的種類與機製66
5.1.5大氣汙染物産生量和排放量的估算70
5.1.6大氣擴散71
5.1.7大氣汙染物擴散預測基本模型71
5.1.8大氣環境容量與總量控製79
5.2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概述82
5.2.1評價的主要任務82
5.2.2環境影響識彆與評價因子篩選82
5.2.3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83
5.2.4評價基準年84
5.3環境空氣現狀調查與評價84
5.3.1環境空氣保護目標調查84
5.3.2汙染源調查84
5.3.3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調查86
5.3.4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87
5.4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90
5.4.1預測因子、預測範圍與預測周期90
5.4.2計算點和網格點90
5.4.3氣象和地形地錶數據91
5.4.4建築物下洗92
5.4.5預測模型選擇92
5.4.6推薦模型參數與說明92
5.4.7預測方法94
5.4.8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方法95
5.5環境監測計劃97
5.5.1汙染源監測計劃97
5.5.2環境質量監測計劃98
5.6評價結論與建議98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某新建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99
思考題與習題102
參考文獻103
6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104
6.1基礎知識104
6.1.1水體104
6.1.2水體汙染104
6.1.3汙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105
6.1.4水環境容量與總量控製105
6.2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概述107
6.2.1評價的主要任務107
6.2.2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108
6.3地錶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11
6.3.1現狀調查內容與方法111
6.3.2現狀調查範圍111
6.3.3采樣點布設112
6.3.4調查時期與頻次114
6.3.5水文調查與水文測量115
6.3.6汙染源調查116
6.3.7水質調查116
6.3.8現狀評價117
6.4地錶水環境影響預測118
6.4.1汙水與河流水體的混閤118
6.4.2預測範圍與點位119
6.4.3預測階段與時期120
6.4.4預測因子篩選120
6.4.5水體簡化120
6.4.6汙染源簡化121
6.4.7預測方法的選擇122
6.4.8常用點源水質預測模式122
6.5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分析129
6.5.1評價重點與依據129
6.5.2達標分析129
6.5.3判斷影響重大性的方法130
6.5.4水環境保護措施建議130
6.5.5評價結論131
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某玉米深加工項目地錶水環境影響評價131
思考題與習題138
參考文獻139
7聲環境影響評價140
7.1基礎知識140
7.1.1聲140
7.1.2環境噪聲及其汙染140
7.1.3噪聲物理量141
7.1.4環境噪聲評價量142
7.1.5噪聲級的基本計算143
7.2聲環境影響評價概述145
7.2.1評價的基本任務145
7.2.2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145
7.2.3評價要求146
7.3聲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147
7.3.1現狀調查147
7.3.2現狀評價148
7.4聲環境影響預測148
7.4.1預測的聲源資料與各類參量148
7.4.2預測範圍與預測點布設149
7.4.3預測方法149
7.4.4預測步驟149
7.4.5聲級預測149
7.4.6典型建設項目噪聲影響預測154
7.5聲環境影響評價分析158
7.5.1評價分析的主要內容158
7.5.2噪聲防治措施與建議158
7.5.3評價結論159
聲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某新區公路建設項目聲環境影響評價159
思考題與習題163
參考文獻163
8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165
8.1概述165
8.1.1固體廢物的定義與分類165
8.1.2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的類型與特點167
8.2一般工程項目的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167
8.2.1相關概念167
8.2.2評價內容168
8.2.3場址選擇的環保要求168
8.2.4汙染控製項目的選擇168
8.3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169
8.3.1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169
8.3.2危險廢物處置工程環境影響評價173
8.4固體廢物汙染控製與管理177
8.4.1固體廢物汙染控製原則177
8.4.2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177
8.4.3固體廢物的管理製度與體係179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某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181
思考題與習題182
參考文獻182
9生態影響評價184
9.1概述184
9.1.1生態影響的特點184
9.1.2生態影響評價的基本原則185
9.1.3生態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186
9.1.4生態影響評價等級186
9.1.5生態影響評價範圍與時段186
9.1.6生態影響的判定依據187
9.1.7生態影響識彆187
9.1.8生態影響評價因子篩選188
9.2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189
9.2.1生態參數來源189
9.2.2生態現狀調查要求189
9.2.3調查內容189
9.2.4調查方法189
9.2.5生態現狀評價190
9.3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191
9.3.1預測內容與指標191
9.3.2預測與評價方法191
9.3.3生態影響評價圖件構成194
9.4生態影響的防護與恢復195
9.4.1替代方案196
9.4.2主要生態防護與恢復措施196
生態影響評價案例某河流河道治理項目生態影響評價198
思考題與習題204
參考文獻204
10環境風險評價206
10.1概述206
10.1.1風險207
10.1.2環境風險208
10.1.3環境風險評價208
10.1.4環境風險的評價標準210
10.1.5環境風險評價與其他評價區彆210
10.2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212
10.2.1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程序與內容212
10.2.2環境風險評價等級與評價範圍215
10.2.3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方法216
10.3環境風險管理224
10.3.1環境風險管理的概念224
10.3.2環境風險管理的目的與內容224
10.3.3環境風險管理方法225
10.3.4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管理226
思考題與習題228
參考文獻228
1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229
11.1概述229
11.1.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概念229
11.1.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原則230
11.1.3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230
11.1.4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範圍與評價要求231
11.1.5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製要求231
11.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與評價範圍231
11.2.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231
11.2.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評價範圍231
11.3規劃分析232
11.3.1規劃概述233
11.3.2規劃的協調性分析233
11.3.3規劃的不確定性分析233
11.4環境影響現狀調查與評價234
11.4.1現狀調查內容234
11.4.2現狀分析與評價235
11.5環境影響識彆與評價指標體係構建235
11.5.1環境影響識彆235
11.5.2環境目標與評價指標確定236
11.6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236
11.6.1規劃開發強度分析237
11.6.2影響預測與分析237
11.6.3纍積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238
11.6.4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238
11.7規劃方案綜閤論證與優化調整建議238
11.7.1規劃方案綜閤論證238
11.7.2規劃方案的優化調整建議239
11.8環境影響減緩對策與措施240
11.9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與公眾參與240
11.9.1環境影響跟蹤評價240
11.9.2公眾參與241
11.10評價結論241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某省省道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241
思考題與習題242
參考文獻242

精彩書摘

國傢環境保護部標準是指國傢環境保護部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對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所製定的標準,包括執行各項環境管理製度、監測技術、環境區劃、規劃的技術要求、規範、導則等。
(1)環境質量標準 為保護人群健康和生存環境,對一定時空範圍內的汙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許含量(或要求)所作的限製性規定。該標準是以國傢的環境保護法規為政策依據,以保護環境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而製定的,用於衡量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也是環境規劃、環境管理和製訂汙染物排放標準的依據。如《地錶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等。
(2)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 國傢或地方為實現環境質量標準,根據環境質量要求,結閤環境特點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對汙染源排入環境的有害物質和産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許限值或排放量所做的規定。如《汙水綜閤排放標準》(GB 8978-1996)、《大氣汙染物綜閤排放標準》(GB 16297-1996)、《無機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3-2015)、《石油煉製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生活垃圾填埋場汙染控製標準》(GB 16889-2008)、《遼寜省汙水綜閤排放標準》(DB 21/1627-2008)等。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環境保護形勢的變化,行業性排放標準不斷完善,綜閤性排放標準適用範圍不斷縮小。
(3)環境監測方法標準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為監測環境質量和汙染物排放狀況,對采樣方法、分析方法、測試方法及數據處理要求等所作的統一規定。如《水質 亞硝胺類化閤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809-2016)、《環境空氣 硝基苯類化閤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HJ 738-2015)、《環境空氣顆粒物(PM 2.5)手工監測方法(重量法)技術規範》(HJ 656-2013)、《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GB/T 9661-88)等。
(4)環境標準樣品標準 環境標準樣品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用來標定監測儀器、驗證測量方法、進行量值傳遞或質量控製的標準材料或物質,該標準是對這些樣品應達到的要求所作的規定。如《無機標準溶液—亞硝酸鹽》(GSB 05-1142-2000)、《氣體標準樣品—空氣中甲烷》(GSB 07-1411-2001)等。
(5)環境基礎標準 對環境保護工作中有指導意義的導則、指南、名詞術語、符號、代號、標記方法、標準編排方法等所作的規定。如《製定地方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T 3840―91)、《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編碼規範》(HJ 747-2015)、《環境保護標準編製齣版技術指南》(HJ 565-201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2.1-2016)等。
2.2.2.2 環境標準的權限和法律效力
國傢環境標準和國傢環境保護部標準在全國範圍內執行。國傢環境標準發布後,相應的國傢環境保護部標準自行廢止。地方環境標準在頒布該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轄區範圍內執行。
國傢環境標準和國傢環境保護部標準分為強製性標準和推薦性(以T錶示)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排放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執行的其他環境標準為強製性標準。強製性環境標準必須執行,超標即違法。強製性標準以外的環境標準屬於推薦性標準。國傢鼓勵采用推薦性環境標準。推薦性環境標準被強製性標準引用時,也必須強製執行。
2.2.2.3 環境標準之間的關係
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標準體係的核心,前者為後者的製定提供依據,後者是保證實現前者的手段和措施。環境基礎標準為各種標準提供瞭統一的語言,對統一、規範環境標準具有指導作用,是環境標準體係的基礎。環境監測方法標準是環境標準體係的支持係統,是執行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實現統一管理的基礎。
具體執行中,地方環境標準優於國傢環境標準,如遼寜省汙水排放執行《遼寜省汙水綜閤排放標準》(DB 21/1627-2008),而不執行國傢《汙水綜閤排放標準》(GB 8978-1996)。
汙染物排放標準(國傢排放標準、國傢環境保護部排放標準以及地方排放標準)從適用對象上分為跨行業綜閤排放標準和行業排放標準,兩者不交叉執行,有行業排放標準的項目執行行業排放標準,沒有行業排放標準的項目執行綜閤排放標準,如石油煉製工業執行《石油煉製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放汙水執行《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前言/序言

前言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係非常密切的學科。由於《環境影響評價》(第一版)“在內容上力求全麵、精煉,突齣重點,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並在重要章節後附有精選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利於教師的講授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因此,自2011年2月齣版以來,被不少高校選作教材,並於2012年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閤會評選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教材一等奬。
2014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等法律法規及重要技術導則相繼進行瞭修訂。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境領域一門重要的學科,論是在理論方法學上,還是在法規與管理體製上都有瞭長足的進步,因此,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內容也隨之發生瞭較大的變化。相比較而言,2011年齣版的《環境影響評價》在內容上已顯陳舊,不能反映學科的發展水平,也難以滿足當前環境管理的要求以及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實際工作的需要。
本書作者多為大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課程的主講教師,同時還有一些作者為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主要骨乾,承擔規劃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以及相關的科研工作。教學、科研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實踐錶明:高校“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活動需要一本理論與實際密切結閤、方法學與應用緊密聯係的教學用書。
據此要求,《環境影響評價》編寫組收集近年來國傢關於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最新修訂的技術導則,同時吸納瞭國際上先進的方法和發展趨勢方麵的內容,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編寫完成此書,奉獻給讀者。本書繼續保持瞭注重科學性與實用性的編寫原則。在內容上,依據全新頒布修訂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提齣的評價方法對原書中陳舊內容進行瞭更新,同時,對於重要章節後麵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進行瞭精選,並按照新導則的要求進行瞭解析。
本書由李淑芹、孟憲林主編。各章節具體編者如下:第1章由李淑芹編寫;第2章由楊海波編寫;第3、4章由閆雷編寫;第5章由孟憲林、姚旭編寫;第6章由李淑芹、姚旭編寫;第7章由楊海波編寫;第8章由杜青林編寫;第9章由吳明作編寫;第10章由孟憲林、吳德東、杜青林編寫;第11章由吳德東編寫。主編、副主編參與全書的統稿,最後由李淑芹定稿。
本書配有電子課件,選用本書作教材的教師可發郵件到2248531889@qq.com免費索取。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瞭許多專傢學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缺點和疏漏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者
2018年4月

第一版前言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環境保護的一項法律製度,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瞭較為完整的技術導則、評價標準和管理體係,對於有效控製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瞭巨大作用。2002年10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及2004年確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製度,對我國高等院校環境影響評價人纔的培養提齣瞭更高的要求。
同時,環境影響評價涉及的標準、法規、技術導則更新很快,如《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分彆於2008年12月和2009年12月重新進行瞭修訂,內容較之前版本有瞭較大變動。此外,2009年8月國務院公布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提齣瞭新的要求。現有的教材已不能體現環境影響評價的最新進展,為瞭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我們組織編寫瞭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環境影響評價》,納入瞭當前最新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體係,在內容上力求全麵、精煉,突齣重點,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並在重要章節後麵均附有精選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利於教師的講授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本書由李淑芹和孟憲林主編,各章節具體編者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淑芹、吳德東編寫;第2章、第7章由楊海波編寫;第3章、第4章由閆雷編寫;第5章、第10章由孟憲林編寫;第6章由李淑芹、吳明作編寫;第8章由杜青林編寫;第9章由吳明作編寫;第11章由吳德東編寫。所有編者均參與全書的統稿,最後由李淑芹、孟憲林、閆雷定稿。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東北農業大學曹知平、王磊、白鈺、單艾娜、韋微、閆露等碩士研究生參與瞭資料收集和文字處理等工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瞭許多專傢學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時間和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1月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圖書簡介 一、 引言:時代浪潮下的環境審視與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們正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人類活動的日益擴張,深刻地改變著地球的自然麵貌。與此同時,全球性的環境挑戰,如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資源枯竭以及環境汙染等,正以前所未有的緊迫性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應對能力。在這種背景下,環境問題不再是孤立的技術難題,而是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議題。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本書並非僅僅是一部關於特定技術方法的論述,它更是一次深入的社會反思,一次對發展模式的審慎審視,以及一次對未來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探索。作者李淑芹教授,作為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資深專傢,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呈現瞭一部全麵、係統、深刻的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實踐著作。 本書第二版的齣版,標誌著作者在持續的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中,對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解和認識進行瞭深化與拓展。它不僅吸收瞭近年來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緊密結閤瞭我國在環境影響評價製度建設與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與麵臨的新挑戰。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掌握並有效運用環境影響評價這一關鍵工具的知識體係,從而在各項規劃與建設活動中,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二、 核心內容概述:理論之基石與實踐之航標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是一部體係完整、內容詳實的環境影響評價教材與專著。它從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根源齣發,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方法論、技術環節以及實際應用,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方位的知識框架。 1. 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基石: 本書首先係統闡述瞭環境影響評價的産生背景、發展曆程以及其在現代環境管理體係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清晰地梳理瞭環境影響評價的哲學基礎,包括係統論、整體論、預防原則、風險管理等,並深入剖析瞭其作為一項前瞻性、預防性的環境管理工具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理解這些理論基石,有助於讀者把握環境影響評價的本質,認識其在決策過程中的前置性與指導性作用。 2. 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與政策框架: 環境影響評價製度的有效運行,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詳細介紹瞭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法律法規體係,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關鍵法律,以及相關的部門規章、技術導則和管理辦法。作者對這些法律法規的條文進行瞭深入解讀,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瞭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幫助讀者理解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責任與義務。 3. 環境影響評價的對象與內容: 本書對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範圍進行瞭詳細界定,涵蓋瞭建設項目、規劃、政策等不同層麵的環境影響評價。對於每一個評價對象,作者都深入探討瞭其評價內容,包括自然環境要素(大氣、水、聲、土壤、生態、地質等)、社會環境要素(經濟、社會、文化、健康等)以及其相互之間的相互作用。讀者將能夠清晰地瞭解,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需要關注哪些關鍵的環境要素,以及如何對其進行係統性的分析。 4. 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論與技術體係: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其專業性和實踐性的集中體現。作者詳細介紹瞭環境影響評價中常用的各類方法,包括: 定性評價方法: 如專傢谘詢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AHP)、清單法、矩陣法等。這些方法在初步評價、篩選和確定評價重點時具有重要作用。 定量評價方法: 如數學模型法(包括大氣擴散模型、水質模型、噪聲傳播模型等)、物源錶法、生態足跡分析、生命周期評價(LCA)等。這些方法能夠對環境要素的變化進行量化預測,為決策提供更精確的數據支持。 不確定性分析與風險評價: 考慮到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本書深入探討瞭不確定性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進行環境風險評價,以識彆和管理潛在的環境風險。 生態評價與生物多樣性評價: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本書也重點介紹瞭生態評價和生物多樣性評價的相關方法,以及如何在評價中充分考慮對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5. 環境影響評價的實施流程與報告編製: 本書詳細分解瞭環境影響評價的各個實施環節,從前期的環境影響谘詢、環境監測、基綫調查,到中期的影響預測與評價,再到後期的報告編製、專傢評審、公眾參與以及後評價等。作者特彆強調瞭報告編製的規範性與科學性,詳細介紹瞭環境影響報告書(錶)的結構、內容要求和編寫要點,為實踐工作者提供瞭清晰的指導。 6. 公眾參與與社會溝通: 現代環境影響評價越來越重視公眾的參與和知情權。《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深入闡述瞭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重要性、形式與方法,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社會溝通,以促進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7. 環境影響評價的監督與後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並非一勞永逸,其效果的實現還需要後續的監督與管理。本書也對環境影響評價的跟蹤監測、監督檢查以及後評價的意義、內容和方法進行瞭闡述,強調瞭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決策工具的閉環管理。 三、 目標讀者與價值體現: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麵嚮廣泛的讀者群體,旨在成為他們理解、學習和應用環境影響評價的得力助手。 高等院校師生: 本書是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城鄉規劃、生態學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師的理想教材。其係統性的理論框架、詳實的案例分析以及嚴謹的學術風格,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 環境影響評價從業人員: 對於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工程師、谘詢師、技術人員而言,本書是他們提升專業素養、更新知識體係、解決實際問題的寶貴參考。書中豐富的技術方法、操作流程以及法律法規解讀,將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報告質量。 政府部門管理者: 各級環保部門、發改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等相關政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本書更深入地理解環境影響評價的科學內涵與管理要義,從而更好地履行監管職責,製定更科學、更環保的政策。 企業決策者與技術人員: 需要進行項目審批或規劃製定的企業,可以藉助本書瞭解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與流程,提前做好規劃,規避潛在的環境風險,實現綠色發展。 關心環境問題的公眾: 對於希望深入瞭解環境影響評價製度,關注環境保護的廣大社會公眾,本書也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幫助他們理解環境影響評價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更在於其將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實踐緊密結閤。作者豐富的案例分析,使得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易於理解,也為讀者提供瞭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第二版的更新,則確保瞭本書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瞭當前環境影響評價領域最新的研究動態、技術發展與政策導嚮。 四、 結語:邁嚮綠色發展之路的理性指南 《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不僅是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一部權威參考,更是指引我們邁嚮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一盞明燈。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理解和運用好環境影響評價這一工具,對於我們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守護好賴以生存的自然傢園,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本書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係統的知識體係、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深刻的時代洞察力,必將為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事業的發展貢獻重要力量,也必將成為每一位緻力於環境事業的探索者、實踐者和決策者的重要夥伴。通過學習和應用本書的知識,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識彆、預測、評估和管理環境影響,從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推動社會走嚮一個更加公平、健康、繁榮且可持續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在環保領域摸爬滾打的從業者,每次更新知識體係,總是少不瞭翻閱一些經典教材。這次有幸接觸到《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雖然還未深入細讀,但僅從目錄和前言,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作者的嚴謹和內容的紮實。這本書的編排思路清晰,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方法,再到案例分析,層層遞進,非常適閤作為係統學習的起點。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環境敏感性評價”的部分,這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是難點和重點,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更係統、更具操作性的指導。另外,書中對新技術、新方法的引入也讓我眼前一亮,畢竟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論也在不斷發展,跟上時代步伐的書籍至關重要。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每一個章節,特彆是作者是如何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結閤的,希望能從中汲取更多養分,為未來的項目提供更專業的支持。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提供瞭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也為環境影響評價領域的發展注入瞭新的活力。

評分

作為一個學習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真正“點亮”我思路的書籍。《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在我看來,就有這樣的潛力。我瀏覽瞭一下目錄,發現它不僅涵蓋瞭環評的基本流程和理論,還在一些專題方麵進行瞭深入探討,比如“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社會經濟影響評價”。這讓我看到瞭本書超越一般教材的深度。我特彆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將如此龐雜的知識體係進行有效組織,並突齣重點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復雜的環境問題,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工具。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更多的“工具箱”,讓我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適閤的評價手段。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難以理解的理論,轉化為易於掌握的實踐技巧。

評分

對於《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的初步印象,更多地來自於其在行業內的口碑和朋友們的推薦。大傢普遍反映這本書內容更新及時,緊密結閤瞭國傢最新齣颱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這一點對於從事環評工作的我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法規的變動往往意味著評價標準和方法的調整,如果教材不能及時跟進,就會顯得脫節。我非常期待書中在“環境風險評價”和“公眾參與”這兩個方麵的論述。這兩個方麵在當前的環評實踐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日益增長的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關注度提升的背景下,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和開展公眾參與,以及如何準確評估和管控環境風險,是許多項目麵臨的挑戰。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啓示和方法論上的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做齣更科學、更負責任的評價。

評分

這次入手《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主要是想對過去的一些理論知識進行一次係統的梳理和鞏固。這本書在結構上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過於抽象的概念,而是從“什麼是環境影響評價”這個最基礎的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主題。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好,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建立起對整個領域的認知框架。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對於“環境要素識彆”和“環境影響預測”章節的安排,這可以說是環評的核心環節,往往也是最考驗功力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更細緻的步驟和方法,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復雜場景下的預測模型選擇和參數設定上,能否有更詳實的闡述。我個人的工作經驗告訴我,理論的紮實程度直接決定瞭實踐的上限,而一本好的教材,則能有效地提升這種紮實度,避免走彎路。我對李淑芹老師的專業聲譽早有耳聞,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我帶來驚喜。

評分

剛拿到《環境影響評價(李淑芹)(第二版)》,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還未深入研讀,但其整體的專業度和編排的科學性已然顯露無疑。作為一名有著多年環評實踐經驗的人來說,我深知一本優質的教材對於知識體係的構建和更新是多麼重要。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評價標準與規範”以及“報告書編製”的部分,因為在實際工作中,這兩個環節直接關係到評價的科學性、閤法性以及最終成果的可行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具象化的指導,例如在編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難點,以及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堆砌,更是一本能夠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寶典”。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進一步提升我的專業技能,更好地服務於環境保護事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