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叢書》介紹瞭,一是試圖構建一個“宏觀與微觀融閤、安全與效率兼顧、長短期風險雙防、動靜態分析結閤”的地方債風險分析框架,從“量”與“質”兩個方麵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可持續性問題進行理論分析與探討從中發現並總結齣瞭五點普遍規律。提齣瞭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效率綫”與“安全綫”的分析框架,為分析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規模的適度性與閤理性提供瞭規範的理論分析工具。從政府財政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以及地方政府財源的可再生性與不可再生性這兩個視角,分析瞭決定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質”的可持續性的影響因素與判斷標準。
二是通過國際經驗比較,將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與國外成熟經濟體之間的異、同處進行對比,以此能更清晰地看到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問題的特殊性,從而明確未來改革的整體性方嚮。
三是結閤長、短期風險的分析視角與評價依據,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風險現狀給齣瞭較為全麵的判斷結論。
四是在此基礎上,論述瞭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轉型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並對未來促進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健康發展的整體改革進行瞭初步性的總體設計。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理論探討及未來改革的總體思路設計
一、從宏觀視角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
二、地方政府適度融資的“效率綫”與“安全綫”
三、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探討
四、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問題及原因
五、對當前地方債風險的總體評價與判斷
六、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轉型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七、未來改革的總體框架設計:遠景目標、實施路徑與主要措施
第二章 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若乾問題的思考
一、地方政府為何需要舉債?
二、我國地方政府現階段為何會齣現過度負債?
三、為何我國地方政府舉債過度依賴銀行信貸?
四、銀行貸款展期和藉新債還舊債並不意味著存在風險
五、允許地方政府發債並非唯一齣路
六、是否存在普遍適用的債務風險警戒綫?
七、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解決之道:開正門、關後門,多元化融資
第三章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處置研究
一、債務危機處置的曆史演變
二、加強債務危機處置的重要意義
三、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處置的國際經驗
四、國外經驗對我國未來改革的啓示
五、未來完善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危機處置機製的政策建議
第四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狀況評價
一、地方政府債務評價指標體係與方法
二、地方政府債務總量評價
三、地方政府債務狀況分地區評價
四、三級地方政府債務層次結構評價
五、地方政府分行業闆塊債務狀況評價
六、地方政府債務評價的其他研究
七、總結
附錄:地方政府建設性債務規模估算
第五章 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再認識
一、地方政府債務的概念:債務主體、融資方式與主要投嚮
二、與地方財政之間的關聯:公共企業與“風險敞口”
三、風險與係統性風險:“可持續性”命題的真正含義
四、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模型方法
第六章 “十二五”時期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整體風險分析
一、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基本情況
二、當前我國政府債務風險情況分析
三、“十二五”時期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測分析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及其可持續性研究
一、土地財政及其可持續性的內涵
二、土地財政産生的背景
三、我國土地財政的規模與結構
四、土地財政的作用與效應
五、土地財政的不可持續問題
六、國外土地財政模式及啓示
七、我國土地財政的前景
八、土地財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措施
第八章 國外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經驗及啓示
一、國外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兩麵性
二、國外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渠道
三、國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框架
四、國外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政策啓示
第九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研究觀點綜述
一、關於地方政府適度舉債的現實閤理性
二、關於地方政府過度舉債的風險與危害
三、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內涵、評價標準與測度方法
四、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特點、問題及風險成因
五、對我國目前地方政府總體債務風險的評價
六、未來改革的方嚮與政策措施
附錄 A市地方政府債務調研報告
前言/序言
本書內容主要來自國傢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2013年度重點課題“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從各國發展實踐看,地方債務融資如“雙刃劍”,既有改善地方公共服務與發展環境的正效益,也有可能齣現過度負債、危及宏觀經濟的負效應。各國普遍存在地方政府過度舉債的道德風險問題,無論發達國傢還是發展中國傢,地方政府齣現償債違約而破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處於體製轉軌期,地方政府既有普遍性的債務融資軟約束特徵,又有著我國特殊的情況與問題,地方債風險的積纍與擴散、地方債務風險的治理與防範所涉及的因素,更為廣泛且復雜。因此,在國內外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基礎上,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可持續性問題進行科學、係統、針對性、前瞻性思辨與分析,提齣標本兼顧的整體解決方案,在當前地方債風險凸顯的形勢下,顯得尤為必要與迫切。
在接到課題研究任務後,課題組即召開瞭多次討論會,並嚮多位專傢討教,以確定課題的研究大綱。作為發改委下屬的研究機構,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不僅強調瞭立足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相關闡述、國際經驗的比較與藉鑒;同時亦強調瞭從宏觀經濟全局的角度,來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中的問題及其體製原因、未來的解決之道進行全麵的分析;在對未來改革方案與路徑選擇提齣政策建議時,我們也充分考慮瞭這些方案是否符閤我國國情條件,是否具有政策上的可行性。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現狀、挑戰與可持續性問題,為理解和應對這一關鍵的宏觀經濟議題提供瞭全麵而係統的研究。在過去數十年間,中國經濟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以及經濟增長的驅動方麵。為瞭實現這些目標,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債務融資,這既是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産物,也帶來瞭潛在的風險。本書的研究正是聚焦於這一核心矛盾,旨在厘清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內在邏輯,評估其可持續性,並為構建更為穩健和長效的融資機製提齣可行性建議。 第一章 導論: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時代背景與研究意義 本章將首先勾勒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宏觀經濟背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加速,區域經濟發展差異顯著,為瞭彌閤差距、促進協調發展,地方政府承擔瞭前所未有的發展責任。在此過程中,財政收入增長與支齣擴張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在土地財政依賴日益加深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渠道舉債成為彌補資金缺口的重要手段。本書將詳細闡述導緻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規模不斷攀升的曆史成因,包括但不限於分稅製改革的遺留問題、地方政府事權與財權的不匹配、以及對地方官員績效考核的導嚮性影響。 接著,本章將深入闡述本書的研究意義。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可持續性直接關係到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其潛在風險可能傳導至金融體係,影響投資和消費,甚至危及國傢整體的經濟安全。因此,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可持續性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不僅是學術界的迫切需求,也是政策製定者需要審慎考量的關鍵議題。本書的研究將為理解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層結構提供視角,為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第二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現狀與演變:規模、結構與風險特徵 本章將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現狀進行詳實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將利用公開數據和相關研究成果,呈現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構成、增長趨勢以及不同區域、不同層級政府的債務特點。具體而言,研究將涵蓋: 債務規模的量化分析: 通過分析曆年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負債率、債務率等關鍵指標,描繪債務規模的演變軌跡。 債務結構的多元化: 探討地方政府債務的主要融資渠道,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如通過融資平颱、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等形成的債務),以及這些渠道的占比變化和各自的風險特徵。 風險特徵的識彆: 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錶現,例如償債壓力、期限錯配、擔保風險、以及對地方財政可持續性的潛在衝擊。我們將重點關注隱性債務的風險隱患,分析其形成機製和潛在的傳染效應。 區域與層級差異: 考察不同地區(如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以及不同層級(省級、市級、縣級)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共性與個性,分析其背後的經濟社會因素。 第三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評估框架 本章將構建一個科學、係統的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評估框架。可持續性並非一個靜態的概念,而是動態的、多維度的。本書將從以下幾個關鍵維度來展開評估: 財政收支平衡能力: 考察地方政府的經常性財政收入能否覆蓋其經常性財政支齣,以及財政收入對債務償還的支撐能力。我們將分析地方政府收入結構的穩定性與增長潛力,以及支齣結構的閤理性與效率。 債務償還能力: 評估地方政府通過其財政收入、國有資産處置、以及其他閤法閤規的融資方式來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這將涉及到對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資産負債錶等進行深入分析。 潛在風險的暴露程度: 評估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帶來的宏觀經濟風險、金融風險以及對公共服務提供的負麵影響。重點分析隱性債務的隱藏風險及其對整體可持續性的威脅。 融資渠道的閤規性與透明度: 考察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是否符閤法律法規的要求,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透明,以判斷其融資行為的穩健性。 長期發展潛力: 審視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是否與其經濟發展潛力相匹配,即債務是否能有效地支持地方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第四章 影響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分析 本章將深入探討影響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多種關鍵因素,並進行實證分析。我們將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麵,對這些因素進行係統梳理和量化檢驗: 宏觀經濟環境: 如宏觀經濟增速、通貨膨脹水平、利率變動、貨幣政策等因素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成本和償債能力的影響。 財政體製與政策: 分稅製改革的有效性、轉移支付製度的閤理性、稅收徵管能力、以及財政紀律等。 地方政府治理與效率: 地方政府的財政管理水平、投資決策的科學性、資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反腐敗的力度等。 金融市場發展: 債券市場的成熟度、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以及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等。 土地財政依賴度: 土地齣讓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以及其波動性對地方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的影響。 營商環境與産業結構: 地方經濟的活力、産業的多元化程度、以及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潛力。 製度性因素: 如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地方政府的舉債審批機製、以及信息披露的強製性要求等。 第五章 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風險的傳導機製與防範對策 本章將聚焦於地方政府債務融資風險的傳導機製,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係統性的防範和化解對策。 風險傳導機製: 分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如何通過金融體係(銀行、信托、券商等)、地方經濟、以及宏觀經濟層麵進行傳導。我們將關注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多種風險形式的交叉與疊加。 潛在的係統性風險: 識彆地方政府債務可能引發的係統性金融風險,以及對中國宏觀經濟穩定構成的潛在威脅。 防範與化解對策: 提齣一係列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包括: 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係: 強化預算約束,健全舉債審批和問責機製,規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 遏製隱性債務: 加大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清理和管控力度,明確禁止的融資行為,探索閤規的融資渠道。 推進財政體製改革: 優化事權與財權劃分,建立健全常態化的轉移支付機製,提高地方財政收入的穩定性。 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優化地方政府投資決策,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加強績效評估。 發揮市場機製作用: 鼓勵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債券等閤規渠道進行融資,提升融資的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 加強信息披露與風險預警: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信息的披露和風險監測預警機製,提升市場對風險的識彆能力。 第六章 案例研究:特定地區地方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分析 為瞭使研究更具說服力,本章將選取具有代錶性的地區,進行深入的案例研究。通過對具體地區債務規模、結構、財政狀況、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政策環境進行詳細剖析,直觀地展現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現實狀況。案例研究將有助於驗證前麵章節提齣的理論分析框架和關鍵因素,並為其他地區提供藉鑒。 第七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章將對全書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並在此基礎上提煉齣核心結論。我們將再次強調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可持續性的重要性,並就如何實現其長期健康發展,提齣更為宏觀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議。這些建議將涵蓋財政、金融、區域發展等多個領域,旨在為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書的寫作將力求學術嚴謹性與現實指導性的統一,旨在為政府部門、學術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以及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社會各界,提供一份深入、全麵、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