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公民与自我 个人施行正义与法律

古希腊的公民与自我 个人施行正义与法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文森特·法伦格(Vincent Farenga) 著
图书标签:
  • 古希腊
  • 公民
  • 自我
  • 正义
  • 法律
  • 政治哲学
  • 伦理学
  • 古典哲学
  • 社会思想
  • 古希腊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914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3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采用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来研究古代雅典民主的集大成之作。法格援引了戈德黑尔等人对“雅典民主的表演式文化”的概括,但又发展和深化了这一理论对古代民主的研究。他认为,表演与民主的公民身份是一回事,即公民身份事实上就是表演/施行。将公民身份的观念理解为表演公民剧本中特定角色的能力或者特权,既可以很好地解释公民分享的集体认同感,又为理解雅典人如何体验他们的个体性提供了一条康庄大道。作者古典学修养很深,在探讨其理论时,引用了荷马史诗、柏拉图对话、古希腊悲剧和史学著作,并都有精彩的解读。本书是探讨古代雅典民主乃至民主本身的一部力作,出版后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精彩书评

  Performance(表演,施为)可能是西方学术界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模式。《古希腊的公民与自我》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模式,结合了从阿伦特到奥斯丁到哈贝马斯等各种理论路径,创造性地解读古希腊正义论,尤其为我们展现了雅典公民主体“施行”正义所涉及的丰富存在维度。
  ——浙江大学 包利民

目录

致谢 /1

重要术语

导论

1民主雅典中公民身份的表演及其剧本

2演出自我

3自我与共同体:三种当代的观点及其各自剧本

4自由主义的剧本:作为自我的公民(The Citizen as Self)

5社群主义的剧本:自我作为公民

6商谈民主主义的剧本:公民、自我与对话

7希腊公民与自我是如何运用商谈来施行正义与法律的?

第一章 公正地对待逝者:早期希腊公民与自我的原型

1铁器时代早期共同体公正地对待逝者

2在荷马式哀悼中施行正义

3阿基琉斯的自我转换

第二章 早期希腊的正义施行:《伊利亚特》中的争执调解

1仲裁的转变:basileus(王)作为正义的施行者

2阿基琉斯之盾上的争执

3什么是themis?

4作为“关联性行动(joint action)”的争执解决

5作为证明方式的发誓

6誓言、范例与比喻是如何类似于法律的?

7用礼物、誓言与吟唱来进行仲裁(dikê)

8第一回合:阿基琉斯和安提洛科斯

9第二回合:安提洛科斯与墨涅劳斯

10第三回合:涅斯托尔与阿基琉斯

11什么是Themistes和Thesmia?它们是如何关联着的?

第三章 《奥德赛》中的自我转换及正义治疗

1正义的剧本与执行者是如何转换的?

2有关僭妄与正义的一个诗化商谈

3卡吕普索、奥德修斯与无拘无束的自我

4奥德修斯的听众:认知与道德的挑战

5作为精神治疗的对逝者的审判

6米诺斯与五位行僭妄者

7《奥德赛》式正义中的自为与人格

第四章 施行法律:立法家、成文法条与陪审团审判

1法律剧本的修订:立法家与成文法

2陪审团审判及其框架

3复活的立法家

第五章 渐进发展的公民身份:民主雅典的埃弗比与民众领袖

(公元前465年-前460年)

1公民身份与成为男人

2埃斯库罗斯《乞援人》中的公民审查

3民众领袖的自我:雅典的商谈与自主性,公元前465-前460年

第六章 民主雅典中公民与自我的自然化(公元前450年-前411年)

1普罗塔戈拉与伯里克利眼中的公民与自我

2伯里克利与影子公民

3自然:公民与自我的性质

4安提丰所谓的公民与自我

5安提丰的《论真理》:如何让公民自然化?

6安提丰的《论和谐》与公民身份游戏

第七章 民主社会的自恋公民:阿尔喀比亚德和苏格拉底

1审判阿尔喀比亚德

2自恋与偏执状态

3自恋与个人崇拜

4阿尔喀比亚德的自主性:喜剧与悲剧阶段

5公民游戏与Magister Ludi(游戏大师)

6苏格拉底:难以效仿的公民与自我

7苏格拉底的自我能够施行/表演公民身份吗?

8苏格拉底与社会契约

结语

参考文献



古希腊公民与自我:个人施行正义与法律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它深入挖掘古希腊社会中“公民”这一身份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以及个体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甚至是超越法律的界限,去理解、追求和实践“正义”。我们并非试图描绘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而是聚焦于那个时代普通人、有思想者,甚至是某些边缘群体,如何构建他们的自我认知,如何与共同体建立联系,以及在面对规则与不公时,他们所展现出的复杂心态和行动。 “公民”在古希腊语境下,远非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或“居民”。它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式的身份,意味着责任、义务,以及对城邦事务的关心。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剖析这一身份的形成与演变。我们将考察雅典的民主制度,不仅仅是其制度层面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塑造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公民在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在陪审法庭上的判决,在公共集会上对城邦命运的参与,这些都是个体公民身份的具体体现。我们会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中,公民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是如何被界定的。这其中,对“自由”的理解尤其关键,它并非无条件的放纵,而是在法律与共同体规范下的自由,是在为城邦贡献力量过程中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然而,“公民”的身份并非铁板一块,它也存在着排斥与界限。本书不会回避这一事实。我们将审视那些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的群体——女性、奴隶、外邦人——以及他们与公民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群体的存在,恰恰反衬出公民身份的特殊性,也揭示了古希腊社会内部的张力。他们的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在特定法律框架下,个体尊严与社会地位之间的悬殊。 “自我”的构建,是本书的另一条核心线索。在古希腊,尤其是在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时代,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变得日益重要。本书将追溯不同哲学流派对“自我”的理解,从苏格拉底对“认识你自己”的强调,到柏拉图关于灵魂的论述,再到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理性和德性的探讨。这些哲学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们深刻影响着古希腊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当一个公民审视自身时,他不仅仅是在思考个人的情感与欲望,更是在思考自己作为城邦一员的德行、智慧和勇气。这种内省与外求的结合,构成了古希腊公民独特的自我认知模式。 “正义”是连接公民身份与法律制度的枢纽,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目标。本书将深入探讨古希腊人对“正义”的多重理解。我们不会局限于形式上的法律公正,而是会深入到哲学、伦理学乃至文学作品中,去捕捉古希腊人对正义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与色拉绪马霍斯关于正义的辩论,揭示了不同阶层、不同立场对正义的不同解读。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中的正义,是将城邦的秩序与个体的灵魂秩序相对应。亚里士多德则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正义置于德性伦理的框架下,探讨了公正的行为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品格。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关注“个人施行正义”的面向。在古希腊社会,法律并非万能,当法律出现空白、僵化,或者显失公平之时,个体如何行动?这涉及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人是否有权,或者说是否应该,在某些情况下独立判断并施行正义?我们将通过一些历史案例和文学作品来探讨这个问题。例如,在悲剧作品中,人物往往面临着法律与道德、个人情感与城邦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安提戈涅为了兄长的安葬而挑战克瑞翁的法令,正是个体良知与国家权力之间冲突的经典例证。这种冲突,揭示了当法律未能完全涵盖人类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时,个体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法律”在古希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维系城邦秩序的基石,也是公民身份的保障。本书将考察古希腊法律制度的特点,例如雅典的法治精神,以及陪审法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公民通过参与审判,不仅是履行义务,更是参与塑造法律的实践。然而,法律并非静态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讨论而演进。本书将关注法律的解释与适用,以及在解释过程中,个体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当法律条文晦涩难懂,或者其精神与个体所理解的“正义”发生冲突时,个体又该如何应对?这可能涉及到对法律的批判性思考,甚至是在法律框架下寻找变通之道。 “个人施行正义”并不意味着反抗一切法律。相反,它往往是在对法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法律的缝隙中,或者在法律的局限处,去努力促成更符合道义的结果。这可能体现在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对不公正现象的善意提醒,甚至是在公共事务中,以身作则,践行更高的道德标准。本书将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如一些哲学家、演说家、甚至是一些有影响力的普通公民)的个案分析,来呈现他们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将个人对正义的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有限的社会空间内,塑造出更具仁爱的共同体氛围。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更为细致和人性化的视角,去理解古希腊公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我们并非要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古希腊,而是要呈现一个充满活力、矛盾与思考的时代。通过对“公民”、“自我”、“正义”与“法律”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的探讨,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去反思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价值追求以及在法律框架下如何行使个体权利,并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理解和实践属于我们时代的“正义”。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溯,更是一次关于个体如何在社会结构中安顿自我、贡献价值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那永恒张力的细致描摹。古希腊的公民理想,那种近乎完美的自我实现和政治参与的构想,读来令人心驰神往,仿佛触手可及。然而,作者紧接着又用冰冷的史实和制度的局限性,将我们从天堂拉回人间,展示了权力运作的复杂性、奴隶制度下的道义困境,以及民主实践中的非理性因素。这种亦梦亦幻、又极度写实的叙事手法,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悲剧性的张力。它不是歌颂,也不是批判,而是一种深沉的理解——理解人类在追求崇高目标时,必然要面对自身的局限和历史的重负。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带着清醒的头脑去欣赏那些宏伟的蓝图,同时也能平静地接受它们注定不完美的现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古朴典雅的字体,仿佛瞬间就能把你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城邦时代。内页的纸张选用也很考究,触感温润,阅读体验极佳,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距和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得版面既疏朗有致又不失紧凑感,即便是复杂的概念和人名地名,也能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原文时所采用的注释方式,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和精准的翻译,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原著的敬畏之心。总的来说,光是拿起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庄重与厚实,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阅读本身的敬意,是当下许多出版物所缺乏的,让人忍不住想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

评分

读完这本厚厚的著作,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近乎迷醉的震撼。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高明,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或者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和深入的文本分析,将古希腊思想的脉络层层剥开。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亲身走进了雅典的集市,聆听苏格拉底的辩论,感受伯里克利的激情演说。尤其是在探讨公民身份的演变时,作者那种洞察人性的深刻,将不同阶层公民的权益与义务之间的微妙张力描绘得入木三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张力,让我的思绪不断地跳跃,不断地反思我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这本书的逻辑链条极其严密,每一步推导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之上,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引人深思,绝非泛泛而谈的通史读物可比。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获取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作者提出的那些关于个体责任与集体规范的边界问题,像一根根尖锐的针,不断地刺痛着我,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内心深处对“正当性”的理解。我发现自己过去对许多概念的理解是何等肤浅和单薄。那些古老的辩论,例如关于法律的普遍性和城邦的特殊性之间的冲突,在今天的世界依然有着惊人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节点设置的那些富有哲理性的诘问,它们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强迫读者跳出既有的思维框架,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地图。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那些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渴望主动参与思想建构的读者,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心智都被打磨得更加锋利了。

评分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学术著作中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陷入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泥潭,虽然内容极具深度,但作者的文字却保持着一种克制而优雅的古典美感。描述场景时,笔触精准而富有画面感,如同精心雕琢的浮雕,纹理清晰可见;阐述理论时,语言则变得逻辑严密、抽丝剥茧,犹如一把精密的解剖刀,直指核心。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阅读障碍”,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我对面,用最清晰、最有条理的方式向我阐述他毕生的研究成果。这种将高度的学术性与极佳的可读性完美结合的能力,在我看来,是作者文学素养和学术功力的双重体现,实在难能可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