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禅意与化境》重在探讨禅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也剖析了禅之冥思的基本要素等。
作者简介
金丹元,1949年7月生于上海。曾在云南大学任教授,学科带头人,任云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影视戏剧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知名的艺术学理论家和电影美学研究专家。
曾先后到中国香港、泰国、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并先后被载入英国、美国等编撰的《世界名人录》。在Ⅸ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等全国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已出版专著18部,其中《捡拾艺术的记忆》《儒风化雨》等在台湾出版。《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先后获得省部级和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优秀图书二等奖。《禅意与化境》获省级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专著《中国艺术思维史》出版以来得到各位名家的高度赞扬,著名教授徐中玉先生在序中认为:“这部书作出了直接填补空白、起推进作用的重要贡献。他的功力和眼光,学识与思考,不同寻常,可喜可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中国电影美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电影美学史”专著的空白。一些专家认为,“此书具有开创性,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蒋孔阳
导言 作为龙文化之一脉的中国禅
一 中国禅的产生和流变
二 禅意的升华
第一章 禅意与中国士大夫的文化心态
一 进取与隐逸中国士大夫文化心态之基础
二 狂放与适意禅的渗透及变异
三 旷达与忍让实用理性与禅的结合
第二章 佛陀和意境
一 凝重的孤独
二 超越的时空观
三 灵动的无我之境
第三章 秦汉景象与“画境”的困惑
一 秦汉风貌与“一统”思想
二 画重形似与刀笔拙
三 赋丽宏议与诗教寓情
第四章 于化境中自见空
一 魏晋风度与禅意突破
二 唐宋神韵与化境幽深
三 明清浪漫与人性解放
第五章 儒道佛互补的中国艺术“情结”
一 艺术观与艺术精神之甄别
二 以儒文化为中心的传统艺术观
三 道、佛“互渗”的传统艺术精神
第六章 “三教”互补与“刚气弱化”
一 《刚气弱化》之界定及其必然性
二 《刚气弱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之反思
三 关于“刚气弱化”的辩证思考
第七章 禅意的现代意义与禅思的深层开掘
一 禅在东洋的启示
二 禅之冥思的基本要素
三 禅对深层无意识之开掘
第八章 对后现代与庄,禅式思维的整体性反思
一 后现代存在之辩
二 中国资源(庄、禅式思维)与超越后现代
三 关于超越后现代主义之我见
结语 禅意、艺术与亚宗教情感
后记
再版后记
前言/序言
我曾经拜读过金丹元同志的((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一书。他那富于开拓性的思维能力,他那糅合艺术与文化,从文化的整体背景上来探讨中西艺术各自的发生、演变和出路的做法,都使我深受教益。加上他那优美的文笔,侃侃而谈,更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后来,他给我来信,说准备再写一部《禅意与化境》的书,并说明书成之后,要我写篇序。我对禅学虽全无研究,但也答应了。我答应的理由,首先是金丹元同志正当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候,为了表示支持和鼓励,我觉得只能鼓气而不能泄气。其次,替旁人写序,常常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我不懂禅学,不是正可以通过为金丹元同志写序,多多少少学习到一点东西吗?何况,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西方的美学源源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得到发掘、整理和研究。金丹元同志打算对中国传统艺术最高的意蕴——禅意和最高的成就——化境,进行研究,难道这不正是当务之急,我能够泼冷水吗?就这样,我以一个热心的外行人的身份,同意了写序。
日渐月移,倏忽之间,几年过去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林爱莲同志,在今年春节之际,把金丹元同志的新著《禅意与化境》的清样,寄给了我。我正准备拜读,开始写序。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其时我手头正有其他的任务急需完成。以至有了一点空,我又感冒发烧了,而且一直不好,终至演变为肺炎,住进医院。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医院出来,又有其他的事。就这样,七拖八拖,拖了三四个月。这是非常对不起金丹元和林爱莲同志的,特此表示道歉。
看得出来,金丹元同志的这部著作,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和功夫的。他把中国艺术放在整个中国文化背景上来思考。中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中外交融,变化繁多。这样,研讨中国艺术的禅意和化境,不能不牵涉到古今中外。金丹元同志就以中国文化和艺术本身的发展作为经,以佛禅的东来和交流作为纬,说明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把中国文化和艺术看成是儒、道、玄、佛、禅的杂糅和交流,而且根据历史的发展轨迹,清楚地交代出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嬗递的前后关系。例如秦汉之际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占支配地位的时候,当时的艺术就处处表现出天人一体的宏大气势,景象开阔,夸张拙重。汉赋的宏丽铺陈,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表现。它的特点是形似,是画境。到了魏晋,由于佛学东渐,与当时的道玄合流,逐步把艺术引向空灵,追求神似。及至唐末,禅门崛起,儒、道、佛进一步结合,画境乃进一步向化境转化,中国艺术,终于“由画境的困惑脱颖而出”。那么,以儒道为传统的中国艺术,为什么会从冷漠的佛像和艰深的佛经中,得到灵感,从重形似的画境转向重神似的化境呢?金丹元同志从大置的资料分析中,从魏晋人重视追求情、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中,探讨中国文化艺术怎样与禅宗的“空”“顿悟”“本性”“心”“境”等渗透融合,以至禅理、禅趣、禅礼等,处处浸透到唐宋艺术家的笔下,终至形成了中国艺术独有的禅意和化境,成为中国艺术独重“神韵”的民族特点。唐代的诗歌,宋元的山水画,以至明清的小说评论等,都无不表现了这种特点。这一论述,我认为是有根有据,相当精辟的。
禅意与化境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禅意与化境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