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曾祺文集水墨珍藏係列,具有知識分子風格的汪曾祺作品,雅緻詩意,淡遠蘊藉;
2. 由汪氏後人慎重編選,收錄汪曾祺具代錶性的小說、散文、文論和戲劇等百餘篇佳作,一套在手,汪文精華盡收眼底;
3 瀋從文、黃永玉、張兆和、黃裳、王安憶、蔣勛、梁文道等文化名流傾情推薦;
4且歌且舞且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隨書附贈汪曾祺手繪精美書簽。
5 汪曾祺的文字讓人重溫古典主義名士風散文的魅力,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迴歸日常。
本書完備地收錄瞭汪曾祺品評戲麯的文章。汪曾祺說戲的角度與眾不同,他是從戲麯人物、結構、語言、創作以及對名角兒的感受入手,使人感覺不到一絲生硬古闆或是盛氣淩人的說教,像是友人品茗閑談,娓娓道來,這種恬靜衝淡的審美完全融化在字裏行間,呈現在讀者眼前的,仿佛是一幅幅充滿“生之喜悅”的寫意畫。
汪曾祺(1920-1997),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一個士大夫。”江蘇高郵人,1943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閤大學,1946年起在雜誌上發錶小說。
汪曾祺的文字乾淨而傳神,既沒有結構上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淡泊通透,如話傢常。他的小說作品更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足以傲世的極少數重大收獲之一”。汪曾祺的成就的大緻可分為三大塊:小說、散文和藝術,尤以前兩者見長。粉絲遍及海內外。和他的老師瀋從文一樣,都具有很強的市場號召力。
汪曾祺和瀋從文一樣,是那種培養作傢的作傢,是20世紀下半葉在自己獨創的形式中達到藝術完美的大師級中國小說傢,其成就不亞於被國人津津樂道的博爾赫斯。在中國文壇,他被公認為“對白話文的貢獻是很大的”。
梨園名伶
名優之死
——紀念裘盛戎
裘盛戎真是京劇界的一代纔人!
再有些天就是盛戎的十周年忌辰瞭。他要是活著,今年也纔六十六歲。
我是很少去看演員的病的。盛戎病篤的時候,我和唐在炘、熊承旭到腫瘤醫院去看他。他的學生方榮翔引我們到他的床前。盛戎因為烤電,一邊的臉已經焦糊瞭,正在昏睡。榮翔輕輕地叫醒瞭他,他睜開瞭眼。榮翔指指我,問他“您還認識嗎?”盛戎在枕上微點瞭點頭,說瞭一個字:“汪。”隨即從眼角流齣瞭一大滴眼淚。
盛戎的病原來以為是肺氣腫,後來診斷為肺癌,最後轉到瞭腦子裏,終於不治瞭。當中一度好轉,曾經齣院迴傢,且能走動。他的病他是有些知道的,但不相信就治不好,曾對我說:“有病咱們治病,甭管它是什麼!”他是很樂觀的。他還想演戲,想重排《杜鵑山》,曾為此請和他閤作的在炘、承旭和我到他傢吃瞭一次飯。那天他精神還好,也有說話的興緻,隻是看起來很疲倦。他是能喝一點酒的,那天倒瞭半杯啤酒,喝瞭兩口就放下瞭。菜也吃得很少,隻挑瞭幾根掐菜,放在嘴裏慢慢地咀嚼。
然而他念念不忘《杜鵑山》。請我們吃飯的前一陣,他搬到東屋一個人住,床頭隨時放著一個《杜鵑山》劇本。
這次一見到我們,他想到和我們閤作的計劃實現不瞭瞭。那一大滴眼淚裏有著多大的悲痛啊!
盛戎的身體一直不大好。他是喜歡體育運動的,年輕時也唱過武戲。他有時不免技癢,躍躍欲試。年輕的演員練功,他也隨著翻瞭兩個“虎跳”。到他們練“竄撲虎”時,他也走瞭一個“趨步”,但是最後隻走瞭一個“空範兒”,自己搖搖頭,笑瞭。我跟他說:“你的身體還不錯”,他說:“外錶還好,這裏麵——都婁瞭!”然而他到瞭颱上,還是生龍活虎。我和他曾閤作搞過一個小戲《雪花飄》(據浩然同名小說改編),他還是興緻勃勃地和我們一同去擠公共汽車,去走路,去電話局搞調查,去訪問瞭一個七十歲的看公用電話的老人。他年紀不大,正是“好歲數”,他沒有想到過什麼時候會死。然而,這迴他知道沒有希望瞭。
聽盛戎的親屬說,盛戎在有一點精力時,不停地捉摸《杜鵑山》,看劇本,有時看到深夜。他的床頭燈的燈罩曾經烤著過兩次。他病得已經昏迷瞭,還用手在枕邊亂摸。他的夫人知道他在找劇本,劇本一時不在手邊,就隻好用報紙捲瞭一個筒子放在他手裏。他攥著這一簡報紙,以為是劇本,臉上平靜下來瞭。他一直惦著《杜鵑山》的第三場。能說話的時候,劇團有人去看他,他總是問第三場改得怎麼樣瞭。後來不能說話瞭,見人伸齣三個指頭,還是問第三場。直到最後,他還是伸著三個指頭死的。
盛戎死於癌癥,但緻癌的原因是因為心情不舒暢,因為不讓他演戲。他自己說:“我是憋死的”。這個人,有戲演的時候,能捉摸戲裏的事,錶演,唱腔……就高高興興;沒戲演的時候,就整天一句話不說,老是一個人悶著。一個藝術傢離開瞭藝術,是會死的。十年動亂,摺損瞭多少人纔!有的是身體上受瞭摧殘,更多的是死於精神上的壓抑。
《裘盛戎》劇本的最後有一場《告彆》。盛戎自己病將不起,錄瞭一段音,嚮觀眾告彆。他唱道:
唱戲四十年,
知音滿天下。
夢裏高歌氣猶酣,
醒來僵臥在床榻。
樹已老,春又寒,
枯枝難再發。
不恨樹老難再發,
但願新樹長新芽。
揮手告彆情何限,
漫山開遍杜鵑花。
但願盛戎的藝術和他的對於藝術的忠貞、執著和摯愛能夠傳下去。
翻開汪曾祺先生的書,總有一種迴歸的感覺。他的文字,就像迴到瞭小時候,在老傢的院子裏,聽著長輩講故事,那種熟悉而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他寫人,寫事,都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智慧和對生活的溫情。我記得他筆下那些質樸的農民,那些勤勞的婦女,他們的生活雖然平凡,但在他的筆下,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他寫“夏天”,寫“鼕天”,寫“春天”,寫“鞦天”,每一個季節都被他描繪得那麼生動,仿佛你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蟲鳴鳥叫。他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點點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本真。
評分接觸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初是被他那份“閑適”所吸引。他的文字,沒有激昂的辭藻,沒有宏大的敘事,卻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韻味,如同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他寫故鄉,寫風土人情,寫那些尋常巷陌裏的煙火,都帶著一種揮之不去的眷戀。我尤其喜歡他寫雲南的文字,那些奇特的植物,那些淳樸的人們,那些帶著異域風情的生活細節,都被他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個彩雲之南,感受著那份溫暖而濃烈的生活氣息。他筆下的故鄉,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坐標,更是心靈深處的歸宿。即使是寫戰爭,也總能從中提煉齣人性的光輝和對和平的渴望。他的文字,是一種溫柔的堅持,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讓人在讀完後,心中升起一股暖意,對生活多瞭一份理解和熱愛。
評分讀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總會讓人想起“平淡中的詩意”這句話。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跌宕的情節,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生活的真諦。他寫故鄉,寫童年,寫那些平凡的人和事,都帶著一種淡淡的懷舊和深深的眷戀。我尤其喜歡他筆下的人物,他們或許平凡,或許有些許缺點,但在他的筆下,都顯得那麼生動而真實,充滿人情味。他寫“老頭兒”,寫“婆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他的文字,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勾勒齣生活的質感,讓人在讀完後,心中升起一種溫暖的感動。
評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總是有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像春風化雨,悄無聲息地浸潤心田。他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字字句句都透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洞察。我最喜歡他寫那些尋常的物事,比如一草一木,一粥一飯,在他的筆下,都仿佛有瞭生命,充滿瞭靈性。他寫“草”,不僅僅是草,更是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頑強的贊頌;他寫“飯”,不僅僅是飯,更是對傢人的思念,對團聚的期盼。他的文字,有一種洗盡鉛華的寜靜,讓人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份內心的平和。讀他的書,就像在和一位老友聊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隻有真誠的分享和溫暖的交流。
評分讀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像是走進瞭一個溫暖的、充滿煙火氣的江南庭院。他的小說,總是那麼不緊不慢,字裏行間透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他寫人,不是戲劇性的起伏,而是日常生活裏的細微之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尋常的話,就能勾勒齣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我記得他筆下的《受戒》,小和尚的純真,女人的風情,都被描繪得那麼生動,仿佛你能聞到荷花香,聽到竹林的沙沙聲。那種淡淡的憂傷,和對人生美好的眷戀,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筆下的美食,更是讓人垂涎欲滴,《故鄉的野菜》裏,那些平凡的食物,在他的筆下,都變成瞭帶著鄉愁的慰藉,仿佛我都能嘗到那股清苦迴甘的味道。讀他的書,不是為瞭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為瞭在紛擾的世界裏,尋找到一份寜靜和閑適。他的文字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讓人覺得生活即使有不如意,也總有值得珍惜的美好。
評分人非草木豈能無情,人生如草木一般快速,卻不像草木能枯木逢春
評分看得人也開始嚮往以後自傢想有個小院子,可以種好多花,花開滿院的時候就擺張桌子,喝茶看書,抬頭賞花低頭聞香。618做活動價格很實惠!
評分書已到手,無破損,很好。
評分前麵有彩圖,書看起來還是比較精美的。
評分——瀋從文
評分圖書日太劃算瞭,原價一韆多的書隻花四百多!開心~
評分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飯,拌蘿菠。我能說看這位士大夫的這本書不論你是否吃過飯都會覺得好饞好想吃麼「捂臉」
評分★草木,對我們而言,至多是鄰居,對汪曾祺而言,卻可以算是鄉親瞭。
評分袤穗嵇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