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1987年出土于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西汉梁王墓的四神云气图壁画,尺寸宏大,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是目前我国现存时代*早、规格等级*高、保存*完整的墓室壁画。壁画中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四种神禽异兽和灵芝、花朵、云气纹及穿璧纹等,充满了升仙气息。本书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对四神云气图壁画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做了深入解读。
武玮、向祎编著的这本《四神云气图壁画》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四神云气图壁画。
《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早、墓葬级别*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一、品鉴
二、壁画的发现及揭取、保护
三、柿园汉墓墓主——西汉梁国诸侯王
四、墓室壁画源流
五、壁画释读:图绘天界
总?序
凡博物馆皆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藏品中的精华,如罗浮宫之《蒙娜丽莎》、荷兰国家历史博物馆之《夜巡》、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司母戊鼎、故宫博物院之《清明上河图》等等,许多博物馆将此类藏品称为“镇馆之宝”,重要的博物馆“镇馆之宝”常常有若干件,当然有些甚至堪为“镇国之宝”。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近代以来中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多在此地,中国考古史便是从这里起步,百年来发现的遗迹遗物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文化的研究,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河南博物院是中原最大的文物典藏展示机构,河南出土的重要文物理所当然地保存在这里。
2007年12月,时值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甄选活动尘埃落定。众多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论证,从河南博物院藏品中推选出九件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典藏品,作为“镇院之宝”。所谓镇院之宝,无疑是收藏中的佼佼者。首先是典型性,能代表文物所处历史阶段的文化科技发展最高水平;其二是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其三是震撼性,文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其艺术性让人震撼;其四是唯一性,目前没有相同文物,或该文物是同类中最好的。
在我们遴选的过程中,发现能入此类标准的河南博物院藏品何止九件,最后为了坚持“九为大数不满”的初衷,经过反复讨论甄别,兼顾时代的普遍性,选取了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九大镇院之宝。
贾湖骨笛不啻为音乐的奇迹,其重要性还在于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裴李岗人的思维高度、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表现力。贾湖骨笛在中原出现虽是孤例,但并非偶然。中原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在会通南北、连接东西上占得先机。贾湖遗址以稻作农业为主,是当时产稻的最北区域,但是其文化面貌却是裴李岗文化系统,其遗址中出现了猪与狗的驯养,这一遗址无疑是同时代文化中最为先进的。离贾湖不远的许昌灵井,距今?8?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专业的制骨遗存,贾湖出现高质量的骨笛也就不足为奇。
九大镇院之宝中,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占据五件,这与中原在这一中国文化轴心时代中主导作用的建立不无关系。
相传禹铸九鼎,三代奉为传国之征。鼎作为炊煮的食器,演变为王权的象征,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民本意识,而中原既是鼎的发源地,更是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虽然二里头发现了迄今最早的铜鼎,但是其体量和造型还不能与国之重器勾连。郑州商城杜岭街出土的窖藏铜鼎,通高87厘米,饰有饕餮纹和乳钉纹,具有王权的威势,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较大的铜鼎之一,也是最早的能象征国家的铜鼎。据此证明了郑州商城的王都性质。
商代后期以安阳殷墟为国之核心。这里发现的最重要的墓葬当属妇好墓。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中,鸮尊是最具代表性的铜器之一,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铜尊。其鸮形的巧妙构思和周身繁缛的龙、蛇等各种动物纹饰,不仅体现了妇好主持祭祀、带兵征伐的特殊身份,其艺术性也堪称经典。
中国广泛使用铁器要到西汉,然而在此之前有一个从出现到推广的发展过程。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虢季墓中出土的玉柄铁剑,经鉴定剑身为块炼钢锻打而成,这一发现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8?世纪。
技术的先进是文明核心地位确立的重要条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前提,莲鹤方壶无疑是先秦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器物,是技术、艺术与社会变革的集大成者。这件郑国人铸造的器物汇合了南北风韵、新旧特征,是春秋时期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的真实写照,更是百家争鸣、社会变革的艺术表达。
在中国冶铸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器物还有云纹铜禁。这件器物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其墓主为楚国令尹子庚。铜禁通体由多层透空的云纹构成,十二条怪兽攀附四周,其精密的铸造工艺为我们提供了失蜡法铸造的最早标本。
五件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各具代表,各领风骚,构成了中国青铜时代历史文化叙事链条的重要节点。
汉以降,中国历史文化转入了新天地。凝重神秘的青铜时代被人本思想和崇尚现实的享乐主义所代替,狰狞的鬼神世界,代以奇异的神仙来世。崇儒的同时,并行着道教的升仙意识。特别是在汉代的墓葬中充满了对来世享乐的憧憬,对来世仙界的描绘。出土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芒砀山柿园西汉梁王墓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四种神禽异兽和灵芝、花朵、云气纹及穿璧纹等,充满了升仙气息。这件壁画尺寸宏大,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画。
儒、佛、道在中国社会并行了一千多年,唐代以后三教逐渐合流。武则天一生充满了智慧,也充满了矛盾。在她的身上包含了多重宗教的信仰,她营造了龙门卢舍那佛窟,在偃师立了“升仙太子碑”。但是由于其墓葬还未发掘,与其有关的可移动遗物一直未能发现。1982年在登封嵩山峻极峰发现的武则天金简成为女皇唯一的直接可持有的宗教用物。这件物品是武则天祭拜嵩山的物证,也是武则天道教思想的体现,更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皇帝投龙金简,其历史与宗教文化价值无可代替。
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造物总是恰如其分地附带上当时的文化与习俗烙印,而这种文化烙印尤其强烈的,莫过于宋代的瓷器。宋代对瓷器釉色的追求来源于宋人理学风气的弥漫。“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对汝瓷独特的审美追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世的汝官瓷屈指可数,弥足珍贵,20世纪80年代在宝丰清凉寺发现的窑址,被认定为汝官窑遗址,但是遗址内出土皆为瓷片,在其附近窖藏发现的少量汝瓷,成为考古出土的仅见的汝官瓷。其中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完整性和工艺造像堪为第一,重要价值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以汝瓷为代表的瓷器的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还将中国文化与审美带到了更高的境界。
展览是历史文化信息的有机整合与展现,九大镇院之宝由于文物保护原因和其他原因有时不能同时完整陈列于展厅。即便是在展厅陈列,由于陈列本身的局限,也不能将全部或更多的信息在展厅中提供给大家。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九大镇院之宝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编写了这套丛书。对每件藏品的解读基于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撰写方面力求科学严谨求真。我们希望通过本套丛书引导
公众对藏品有更细致的观察了解,实现藏品信息与公众的分享与对话。但是由于研究阶段性的局限,由于研究深度的局限,由于研究资料的不全面等因素,我们的解读还有许多未尽之处,我们会继续不停地研究下去,将更多的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公众。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对文物、对九大镇院之宝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九大镇院之宝是古人智慧与思想的凝结,是文化制高点的物质的表征,每件文物都有独特的重要价值。这九件文物只是代表,而非全部,如果你来到河南博物院,将会看到更多的典藏瑰宝,比如彩陶双连壶、王孙诰编钟、金缕玉衣、汉代三进陶院落、杨国忠银铤等等,但在甄选镇院之宝时我们不得不割爱。我们希望大家在关注九大镇院之宝的同时,关注九件文物背后连带的关于中华文明、关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延续发展的历史,关注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关注九件文物代表的更多的河南博物院的精美典藏,中原大地上的数不尽的丰富遗存。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
2017年3月
《四神云气云气图壁画》这本画册,带给我的体验远不止于欣赏艺术品。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也让我对先人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书中对壁画构图的分析,那种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至今看来仍令人赞叹。我尤其着迷于画面中四神的描绘,它们不仅仅是神话中的形象,更是古人对于宇宙秩序、生命轮回的理解和想象。那些盘旋的龙,翱翔的凤,勇猛的虎,长寿的龟,以及那弥漫其间的云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生命力的世界。书中的文字,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那个遥远的时代,让我仿佛能够听到古人的歌谣,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来世的期盼。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件艺术品,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可以讲述如此动人的故事,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洗礼。
评分《四神云气图壁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艺术可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最生动的桥梁。我一直对历史充满兴趣,但书籍中的文字描述,有时难免显得枯燥。而这幅壁画,通过其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将一个古老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对壁画中龙、凤、虎、龟的描绘,不仅仅是动物的形象,更是古人对四方、四季、甚至宇宙秩序的理解。那些流动的云气,更是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感,它们仿佛是天地之间无形力量的流动,将整个画面融为一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壁画色彩运用的分析,那些经过千年沉淀的色彩,依然能够展现出如此鲜活的光泽,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壁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信仰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理解。
评分《四神云气图壁画/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这本厚重的画册,在我捧在手里的时候,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沉甸甸的触感。我一直对古代艺术,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精髓的壁画充满了好奇,而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这几个字,无疑为这幅壁画增添了传奇色彩。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技术解析,而是扑朔迷离的历史迷雾。那些斑驳的色彩,勾勒出的线条,似乎都在诉说着遥远的过去。我试着去想象,在那个没有相机、没有印刷术的年代,工匠们是如何用双手,将这片天空、这四位神灵、这些云气,如此鲜活地呈现在墓室的墙壁上。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民族对宇宙、对生命的理解和想象。我尤其被画面中那些飘逸灵动的云纹所吸引,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在画面中流转,连接着天与地,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个色彩的运用都仿佛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仿佛能听到古人吟诵的诗歌,感受到他们对祥瑞的期盼,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来世的无限憧憬。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幅壁画的记录,更是对一段失落文明的追溯,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对于《四神云气图壁画》这本画册,我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那些遥远的、抽象的“历史”变得鲜活而立体。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艺术品,是能够跨越时空,与后人产生共鸣的。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看到书中对四神形象的细致描绘和解读时,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对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敬畏,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那飞腾的巨龙,翱翔的凤凰,勇猛的老虎,长寿的玄武,以及那弥漫其间的云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生命力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云气描绘的分析,它们并非简单的背景填充,而是充满了动感和力量,仿佛是天地之间无形的力量的具象化。这种对“气”的理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而这幅壁画,无疑是这种理念最生动的体现之一。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四神云气图壁画/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的装帧,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翻阅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沉浸式的古代艺术之旅。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壁画色彩运用的分析,那些矿物颜料经过千年的沉淀,依然能够展现出如此鲜活的光泽,着实令人惊叹。书中详细介绍了壁画中不同颜色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所处的等级和地位,这让我对古人的色彩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反复观赏画面中的龙,它们矫健的身姿,盘旋的形态,以及那充满力量的眼神,无不展现出一种君临天下的气魄。而祥云的描绘,更是别具匠心,它们时而舒展,时而卷曲,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将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祥和的氛围。书中穿插的考古发掘过程的图片和文字,更是让我看到了这幅壁画重见天日时的激动人心,仿佛我也参与了这场历史的挖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幅画,它更是关于一次考古的发现,一次历史的回溯,一次文化的传承。
评分当我翻阅《四神云气图壁画》这本书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深邃的哲学意境。我并非学界人士,更多地是从一种感性的角度去体会这幅壁画。书中对四神象征意义的阐释,结合了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让我对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飘逸灵动的云气,更是充满了道家的玄妙感,它们仿佛是连接现实与虚无的桥梁,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我还在细细品味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笔触,也充满了古人的匠心和智慧。书中关于壁画材料和绘制工艺的介绍,让我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出如此辉煌的艺术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最好证明。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幅壁画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视觉化呈现,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关于《四神云气图壁画》的画册,封面设计就显得相当有分量,也足够吸引眼球。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清的壁画细节图,那些精美的色彩还原和清晰的纹理,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认为,古代壁画的魅力在于它的“在地性”,在于它原本所处的空间所赋予的特殊意义。而这本书,则尽力将这种“在地性”通过影像和文字传达出来。我反复比对着画面中的龙、凤、虎、龟,以及那些变幻莫测的云气,试图从中解读出古人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书中对四神各自象征意义的阐述,虽然我之前也有所了解,但在这里,通过与壁画本身的对照,使得这些解读更加具象化,也更加深刻。我尤其留意到书中关于壁画绘制技法的探讨,那种古老的颜料配比和夯土墙面的处理方式,都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佩服不已。那些看似粗犷的线条背后,其实蕴含着精密的计算和丰富的经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看到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每一笔,每一色,都可能隐藏着关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线索。
评分《四神云气图壁画》这本书,我最近刚开始仔细阅读,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灵魂。我并非专业人士,对历史和艺术的理解更多地来源于个人兴趣和直觉。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在呈现壁画艺术之美的同时,并没有让我在晦涩的专业术语中迷失。相反,它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壁画背后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壁画构图的分析,那种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放在今天来看也依然是大师级的。我试着去理解,为什么古人会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置于墓室之中,它们究竟代表着什么样的力量,又承载着古人怎样的祈愿?书中对这些神话传说的梳理,以及与壁画元素的对应,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还在琢磨那些飘渺的云气,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将整个画面连接起来的纽带,流动感极强,仿佛能听到风声在耳边呼啸。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生命力是穿越时空的,即便历经千年,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关于《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介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最能够体现一个文明深厚底蕴的,往往是那些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而壁画,正是其中之一。当我翻开这本书,看到那些高清的壁画细节图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古代世界。书中对四神形象的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神话传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尤其喜欢画面中那些飘逸灵动的云气,它们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充满了动感和力量,仿佛是天地之间无形力量的流动。这种对“气”的理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幅壁画,无疑是对这种理念最生动的展现。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是穿越时空的,即便历经千年,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让我们对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
评分手捧这本《四神云气图壁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化身为一位考古学家,正站在古墓之中,亲眼目睹着这幅尘封千年的艺术瑰宝。书中对壁画每一个细节的描绘都极为细致,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那些精妙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我尤其着迷于画面中人物的造型,那些衣袂飘飘、神态各异的神灵,仿佛随时都会从画中走出来,与我进行对话。书中对这些人物身份的考证和解读,让我对古人的神话信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还在琢磨那些充满动感的云纹,它们就像是流动的音符,在画面中演奏着一曲古老的歌谣。整幅壁画的构图,充满了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却又不过于张扬,显得既威严又不失飘逸。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壁画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信息的载体。每一个图案,每一个色彩,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