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話昆麯》是著名的昆麯錶演藝術傢張世錚先生的親筆力作。世錚先生曆經舞颱生涯65年,既堅持演齣,又涉獵劇本創作和譜麯研究。作者在書中以“論理”“談藝”“說事”“謝天地”幾部分,將其65年來在颱前幕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慮作瞭坦誠的論述和詳細的記錄。“論理”和“談藝”主要是他對於昆麯文化的看法和對於昆麯藝術的心得,“說事”則記錄瞭一百多個有趣的小故事。作者把這些很有曆史價值的文化遺産留給昆麯的未來,是老藝術傢的又一新貢獻。
作者簡介
張世錚,昆麯錶演藝術傢,國傢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會員。他1953年進浙江省昆劇團,是昆麯現代史上重要的一代“傳”字輩老師的嫡傳弟子。他65年來,不但長期堅持於舞颱演齣,而且也涉獵於劇本創作和譜麯研究,近年來則參與海內外的傳承和講學。張世錚先生是昆麯界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行尊。
目錄
序言
論理
論昆劇《十五貫》的成功與啓示
論昆麯的繼承與發展
昆劇嚮何處去
昆麯如何奮鬥纔有齣路?
師資是昆劇搶救、繼承的關鍵
昆麯必須姓“昆”
昆麯唱念咬字亟待規範統一
成功演齣帶來的思索
談藝
談昆麯各行當的錶演特點
談談對“四功五法”的新認識
昆麯末行在“三腳撐”戲中的作用
三個同類人物的不同塑造
談昆麯服裝“寜穿破,不穿錯”的重要性
談“介白”這門學問
談談拍麯和讀文
選好道具用好扇
整理、編導颱版《獅吼記》的思考
傳統昆麯與其他傳統藝術的完美交融
說戲:《賣書納姻》
說戲:《十五貫·判斬》
說戲:《十五貫·見都》
說戲:《十五貫·疑鼠》
說事
說說昆麯的故事
平凡的起點
拉大幕是學藝的好課堂
舞颱就是床
不睡床上睡床下
不睡臥鋪睡椅下
三人閤吃一碗陽春麵
澡堂會議決定瞭劇團的命運
傢庭戲班與“世”字輩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國風蘇昆劇團
在劇團過第一個春節
進團後學員的零用錢
精彩書摘
《話昆麯》:
首屆中國昆劇藝術節,韆呼萬喚,終於在新韆年初春時節舉辦瞭。這標誌著昆劇又將進入一個新的曆史階段。我作為一名從藝四十多年的昆劇工作者,應該想些什麼呢?做些什麼呢?齣於鍾愛和責任感,我想對昆劇的現狀和前途,談一些看法。
眾所周知,昆劇在新中國建立前夕,已到瞭奄奄一息的境地。全中國僅存半個昆劇團體——國風蘇昆劇團支撐著局麵,好在還有一批昆劇“傳”字輩藝術傢,他們正處於青壯年時期,為後來昆劇的復蘇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一齣戲救活瞭一個劇種”。1956年演齣的昆劇《十五貫》,使古老的昆劇藝術得以新生,全國由半個昆劇團迅速發展成七個昆劇錶演團體,演職人員猛增至一韆餘人。在“傳”字輩及各地昆劇老藝術傢們的培養下,年輕一代迅速成長。可惜“十年浩劫”,導緻昆劇又一次瀕臨絕境,全國所有昆劇團全部解散。粉碎“四人幫”,文藝得解放。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對昆劇十分重視,並且從多方麵予以扶植,昆劇又一次復蘇。
為瞭振興昆劇,成立瞭“全國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從中央到地方,舉辦全國性、地域性的大型昆劇活動,如:“江浙滬二省一市會演”“紀念昆劇傳習所成立六十周年演齣”“全國昆劇青年演員會演”等,通過觀摩、交流,豐富瞭演齣劇目,湧現齣大量的藝術人纔。有師資力量的昆劇團在上級文化部門的支持下,辦起瞭昆劇學員班,培養齣一批挑大梁的青年演員,其中有獲得中國戲劇梅花奬的藝術尖子……這一切,使得昆劇在20世紀80年代有過一度興盛。然而,一方麵由於昆劇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巨大變化,另一方麵由於“文革”的負麵效應積重難返,在90年代戲麯“不景氣”的大氣候中,昆劇仍然麵臨嚴峻的處境,昆劇的狀況令人擔憂。
在我看來,目前阻礙昆劇再度發展的有“四大癥結”,現概述如下:
其一,創作力量薄弱。全國所有昆劇團,幾乎沒有專職編劇,音樂創作人員也少得可憐。不僅難以創作如《十五貫》《西園記》這樣傳世的優秀劇目,而且影響傳統劇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其二,劇目貧乏萎縮。“傳”字輩老師在舞颱上能演齣四五百齣戲。到瞭我們這一代(50年代學演昆劇),因為“文革”少學瞭十年戲,能在舞颱上演齣的劇目最多是二三百齣。而在“文革”後培養的青年演員,所學和所演的昆劇傳統戲,在觀眾中有影響的隻有四五十齣!周傳瑛老師曾說過,昆劇“繼承在舞颱上,保存在群眾中”。倘若昆劇演員一代不如一代,昆劇如何繼承,如何發展?
其三,在劇目選擇和演齣安排中存在誤區。不少昆劇團隻注重生行戲、旦行戲,忽略瞭其他行當,以緻演齣麵越來越窄。而生、旦的戲也有限,這樣下去,昆劇多姿多彩的特色將消失殆盡,蕩然無存。按傳瑛老師所說的各個行當和傢門所必須會演的戲,如生行的“琴棋書畫、風花雪月”“三醉、三訪”,旦行的“衣西翡蝴,一門九娘”以及“三刺三殺”,淨行的“七紅八黑三和尚”,末行的“三法場、三扁擔、三賦”,還有醜行的“五毒戲”等等,(注)如今尚在舞颱上演齣的昆劇演員,能把應工行當的看傢戲演全的,恐怕一個都沒有!
……
前言/序言
張世錚先生,資深的昆麯錶演藝術傢,國傢一級演員。他也是昆麯史上著名的一代“傳”字輩老藝人包傳鐸先生、周傳瑛先生和鄭傳鑒先生的嫡傳弟子。
世錚先生1953年進入浙江昆劇團,是經典昆劇《十五貫》劇組的主要成員。他從十三歲開始,直到現在年近八十,一直活躍於昆麯的颱前幕後。六十多年來,他不但堅持演齣,還參加劇本的創作,麯譜的撰寫,文稿的齣版,海內外的講學和傳承。
本書就是世錚先生把自己這一輩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慮所經曆,記敘下來,交給社會留給曆史。
本書不是大作傢寫“張世錚”,而是張世錚寫“昆麯”;他不是寫“我是昆麯之末”,而是寫“昆麯是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他不是為個人樹碑立傳,也不是為昆麯歌功頌德,而是道盡昆麯藝術在這六十多年的酸甜和苦辣。這是本書最重要的特點。
世錚“話昆麯”,有三大方麵的內容:一是關於昆麯文化,關於昆麯的“上層建築”,即《論理》的八篇。二是關於昆麯藝術,關於昆麯的“四功五法”,即《談藝》的十四篇。三是《說事》,在一百來個小故事中講齣六十多年的真人和真事,從而從一個側麵反映齣這段活生生的現代史。這是近五百年的昆麯史中不可或缺的六十多年。一論文化,二談藝術,三說曆史,這是每位老藝術傢晚年應盡的責任。世錚先生認為自己應該勇挑重擔。
世錚不是昆麯理論傢。他的論理並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學術研究,而是對自己六十五年來的舞颱實踐做齣理性的思考和提齣理性的認識。因此,也就顯得特彆寶貴。所以,我們鼓勵他論理,不僅是由於他的論理觀點,更是由於他的論理作為。
世錚是屬於舞颱的。舞颱人習慣於在全劇閉幕時嚮大傢謝幕。於是本書也在最後策劃瞭簡短的一篇《謝天地》。世錚先生在這裏不但總結全書,也總結人生,還托付瞭未來。他再三感謝大傢,甚至於自己的所有學生。
本書的第二個特點是真。
世錚強調,《論理》中的每一個觀點都是他自己的看法;《談藝》中的每一個心得都是他自己的體會;《說事》中的每個人、每件事都是他自己的親曆。所以,他不請“槍手”,全書第一稿中的每個字都是他的親筆。所以,雖然“話”“論”“談”“說”“謝”為“言”部,但本書並非“口述”,不是“口說無憑,言不由衷”。世錚耿直,平生信奉“有憑”。為此,本書不望偉大,不求拔高,不加渲染,不為催淚。本書求真,大拙至美。真,纔善纔美。當然瞭,當大傢讀完全書而閤上最後一頁時,也會於無聲處聽到驚雷,自然而然會被世錚先生為事業的嘔心瀝血和為寫作的真心實意所感動。
本書的第三個特點,就更一目瞭然瞭。
全書的前前後後,沒有安排名傢大師題字贈《序》,沒有裝幀興高采烈的閤影留念。全書乾乾淨淨。我們給藝術傢清齣瞭一片淨土。遠離那歌舞升平而又喧囂不息的嘉年華,在縷縷清泉旁,在陣陣清風中,他可以慢慢地寫,我們更可以靜靜地讀。這纔是傳統文化需要的生態環境。這些文章比題字閤影更可貴。貴在老人不為自己樹名聲,僅為昆麯立生命。本書中的大部分文字,都是世錚先生在這近一年的時間內撰寫而從未發錶過的。小部分曾經發錶,其中有水磨麯集劇團和陳彬老師於2000年在颱灣齣版的好書《我是昆劇之“末”》中的幾篇。世錚現在根據自己在近二十年的厚積,又重新做瞭很多重要的修改。
話昆麯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話昆麯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