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作为经典的电子商务教材,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涉及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也包括了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务。(2)内容新颖,本书将电子商务实践领域的*新典型案例和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成果都纳入其中。(3)本书实现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不仅能让电子商务相关学科的同人从中受益,并且他们都会发现该书在描述任何一个领域的电子商务问题时,都准确使用了相应的专业术语。(4)本书体系完整,且配备丰富教辅资源,非常适合教学。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研究生的电子商务课程教材,还适合企业员工通过自学丰富自己的电子商务知识,也适合专业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它发现电子商务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
导入案例
■■■■■■■■■■■■■■■■■■■■■■■■■■■■■■■■■■
Pinterest——一图胜千言
正如所有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一样,Pinterest的成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人们热衷于收集东西并喜欢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收藏。与其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互联网公司(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一样,Pinterest同样也有一个全球化的使命: 将世界上的所有人通过其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2009年,本·希伯尔曼(Ben Silbermann)、埃文·夏普(Evan Sharp)和保罗·夏拉(Paul Sciarra)成立了Pinterest公司并于2010年3月正式运营。Pinterest允许用户将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钉”到网站的虚拟公告板或钉板上,并以此为基础创建自己的虚拟剪贴簿。Pinterest提供的类目包括动物、影片、食品和饮料、DIY和手工艺品、家居装饰以及最流行的时尚女装。发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怎么办?我们可以标记“喜欢”并对其进行评论,还可以将它“钉”在自己的钉板上,或者点击链接追溯到该物品的最初来源。发现了和自己有相同审美和品位的朋友呢?我们可以关注该用户的钉板来实时追踪其上传的所有图片。截至2014年6月,已经有超过30亿用户在750万个Pinterest钉板上“钉”上了自己喜欢的图片。
作为史上最快拥有1000万名用户的网站,Pinterest现在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000万,这使它成为美国继Facebook、Twitter和领英之后第四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80%的Pinterest用户是女性,近1/3的美国女性至少用过一次Pinterest。根据comScore的统计,Pinterest是最具“粘性”的网站之一,用户平均每次在Pinterest上花费的时间可达80分钟,而60%的账户用户每周至少会访问Pinterest一次。在2010年加入Pinterest的女性用户中,有近85%在2014年仍是活跃用户,这是一个很高的用户维持率。Pinterest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的合伙人杰夫·乔丹表示,除了Pinterest以外,拥有这种高用户维持率的公司就只有Facebook。
正如前辈Facebook一样,Pinterest也开始将其价值货币化。首先,2012年11月,Pinterest开始推出一些可以提供额外资源的商业账户。2013年7月,它又推出了Rich Pins服务,这项服务允许企业将一些嵌入信息直接“钉”在钉板上,如产品当前价格、可获取性以及产品页面的链接。随后在2014年,Pinterest终于正式进军广告领域,推出了Promoted Pins服务,该服务精选了一系列的国家知名品牌进行促销推广,这些品牌与Pinterest达成协议——即3~6个月内缴纳1万~2万美元的广告费。同时,它还推出了Promoted Pins的DIY版本供中小型企业使用。该版本与谷歌AdWords平台类似,要求中小企业基于点击量来付费。而Promoted Pins将会在搜索结果以及类目反馈中对其进行推广。为了不疏远用户,Pinterest计划逐渐推进这种转变。目前,约75%的用户表示他们对这些广告持中立或积极的态度。与此同时,Pinterest推出了一款适用于移动设备及其网站的新的搜索引擎——Guided Search。该搜索引擎可以提供相关术语以细化搜索,并基于钉板标题、说明文字及相关评论等用户元数据来创建不同的类目与子类目。
这些发展促使Pinterest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拓展了Pinterest的关注范围。最初Pinterest只是一个帮助用户共享兴趣爱好的平台,如今则开始帮助用户发现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一直在寻找的产品,也就是说,如今的Pinterest更像一个虚拟的搜索引擎而不仅是社交分享网站。Pinterest已经成为零售网站一个日渐重要的用户流量来源,约占所有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带来的电子商务网站流量的1/4,比YouTube、Twitter和Reddit联合起来产生的流量还多。据分析显示,Pinterest的入站流量更接近于搜索引擎而不是社交媒体网站所推荐的流量,通过Pinterest的购买率要高于一个典型的社交媒体流量。例如,数据分析公司Rich Relevance的报道指出,Pinterest用户平均每单支付的价格在200美元左右,而Facebook用户仅为92美元,Twitter用户则为58美元。Javelin Strategy & Research的报道也反映出,Pinterest用户每单的平均价格约为125美元,而Facebook用户仅为57美元。在线零售商Wayfair的报告指出,来自Pinterest的访问者为其带来的收益均值比所有Wayfair访问者带来的收益均值要高20%。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用户“钉”上去的东西与他们最终购买的东西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
投资者发现这一前景非常令人振奋。因此,2014年5月,在Pinterest公司50亿美元市值的基础上,投资者又额外增加了2亿美金的风险投资,甚至在网站还未盈利前就募集到了7.64亿美元的风投资金。这些基金一部分将用于维持Pinterest直至其开始盈利,另一部分则用于扩张海外业务。2013年5月,Pinterest为英国推出了首款本地化网站。如今,Pinterest可以支持31种不同的语言,国际用户每年都在成倍增长。但是,近70%的Pinterest用户仍是美国人,这也表明了Pinterest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刚步入职场的学生,我对《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的期待更多是希望能为我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商管理优秀教材译丛·管理学系列》的定位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这本书的学习过程,就像是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知识框架。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旁观者,逐渐变成一个能够理解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的“内行人”。书中关于战略规划、营销策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我在学校学到的管理学原理融会贯通,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具体的、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的延伸。我特别喜欢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真实的商业故事,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能够更有方向性地去探索电子商务领域的职业机会,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从技术小白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电子商务技术百科全书”。我一直对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感到好奇,但又常常被各种专业术语弄得晕头转向。然而,《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这本书却巧妙地将复杂的IT概念与实际的商业应用相结合,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它详细介绍了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从基础的网络协议、数据库技术,到更前沿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应用,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对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讨论,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背后的伦理和法律挑战。特别是关于“技术”部分的章节,我被书中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如何驱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论述所吸引。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介绍,而是着重分析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了交易流程、提升了用户体验,甚至催生了全新的商业形态。我甚至可以想象,未来我的工作会因为这些技术的普及而发生怎样的改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的无限潜力,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甚至萌生了想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技术的想法。
评分拿到《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结构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将商务、技术、社会这三个概念割裂开来,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这种全局观的视角,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运作的。书中对于不同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梳理做得非常到位,例如,技术的发展如何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而新的商业模式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平衡”的讨论,例如如何在追求技术创新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了更为成熟和理性的认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从多维度、多层次去理解电子商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
评分读完《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经济活动,它更是深刻影响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的强大力量。书中“社会”部分的探讨,让我看到了电子商务如何重塑消费习惯、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引发了新的社会议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数字鸿沟”、“平台经济下的劳工权益”、“消费者隐私权”等内容的讨论所触动。这些问题我平时也会有所耳闻,但在这本书中,它们被置于一个更宏观、更系统的框架下进行审视,让我看到了电子商务发展背后更为复杂的社会层面的挑战和机遇。它让我认识到,在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全球化的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商业教材,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社会学读物,它帮助我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这个正在被电子商务深刻改变的世界。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摆在面前,封面上的书名《电子商务:商务·技术·社会(第11版)》就透着一股子实在劲儿。作为一名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线上买卖”这个朴素的层面,总觉得它不过是传统商业的一种线上延伸。但拿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有多么浅薄。初翻几页,我就被书中庞大的知识体系所震撼。它不仅仅是在讲如何开网店、做推广,而是深入剖析了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技术革新乃至社会变迁中的核心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商务”部分的解读印象深刻,它不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电商平台的优劣,而是从战略层面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电子商务重塑自身价值链,如何构建新的客户关系,以及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优势。那些关于B2B、B2C、C2C、C2B等不同模式的深度分析,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以前觉得这些模式只是标签,现在才明白它们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机遇。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电子商务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也引发了我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重新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