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章与书评(1890-1910)》为“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首次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部分。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19世纪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
目录
编者引论
文章与书评(1890—1910)
评:
施罗德,《逻辑代数讲座(精确逻辑)》,第一卷,莱比锡,1890年(1891年)
推论演算与内容逻辑(1891年)
推论演算与内容逻辑:对本卷第168页及以下同名的
论文之补遗(1891年)
福格特的“基本逻辑”与我对逻辑演算之逻辑的说明(1893年)
福格特,论内容逻辑的演算:答复胡塞尔先生的文章(1893年)
对福格特先生上述“答复”的回应(1893年)
基本逻辑的心理学研究(1894年)
第一部分 论抽象与具体的区分
第1节 独立内容与不独立内容
第2节 抽象内容与具体内容
第3节 批判性评注
第二部分 论直观与代现
第1节 导引性的事例分析
第2节 概念的·临时界定
第3节 瞬间直观与连续直观的内在内容
第4节 直观的内在内容作为划界行为的内容
第5节 就其内在内容而言,代现不是直观,而是一种新的意识方式
第6节 补充
第7节 关于两种功能之心理学和逻辑学含义及其研究之重要性的附记
1894年德国逻辑学著作报告(1897年)
评:
帕拉吉,《现代逻辑中心理主义者与形式主义者的争论》,莱比锡,1902年(1903年)
1895—1899年德国逻辑学著作报告(1903/1904年)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拉朗德,《哲学术语和批判词典》中的评注:评“能力”、“事实”、“想象”和“意向”词条,巴黎,1906年及1909年
评:
马尔梯,《对普遍语法基础与语言哲学的研究》,第一卷,哈勒,1908年(1910年)
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
A.论文
直观与代现,意向与充实(1893年)
第一部分作为直观的表象
第1节 感知过程的统一,直观的两个概念
第2节 看的主观境况与事物的客观统一
第二部分作为代现的表象
第3节 代现的形式
第4节 概念性代现
第5节 代现作为抑制现象
第6节 从意向到充实之过渡中的表达理解
第7节 非本真的理解通过叠加或相合而现实化
意向对象(1894年)
第一部分内在对象与真实对象
第1节 所谓“无对象之表象”的悖论
第2节 通过区分真正的实存和意向的实存来解决悖论的企图
第3节 对这一企图的批判
第4节 “内在对象”这一说法的非本真性
第5节 对象的拟分类作为表象的分类
第6节 初步分析无对象之表象悖论的两个论题
第7节 从单个表象向普遍表象的过渡
第8节 数学公理系统中的实存陈述和“一般假定”
第9节 “论域”
第10节 对表象内容的阐明
第11节 就表象的主观意义区分真实对象和意向对象
第12节 结论概述
第二部分 真的观念
第13节 对象性关系的观念性(对象的统一)
第14节 真评:
特瓦多夫斯基,《论表象的内容与对象学说:一项心理学的研究》,维也纳,1894年(完成于1896年)
评:
科内利乌斯,《试论一门实存判断的理论》,慕尼黑,1894,每(完成于1896年)
一、感知和感知判断
二、感觉和想象表象
三、符号性实存判断
四、争论
五、记忆判断
六、结论性思考
B.附录
附录一 出自胡塞尔为其施罗德书评所撰的草稿(1890/1891年)
附录二 策梅洛致胡塞尔的口述备忘录(1902年)
附录三 逻辑演算与内容逻辑(1890年)
附录四 直观与代现:论代现的分类(1893/1894年)
附录五 兴趣(紧张)和满足(解决):论“意向一充实”这对概念的根源(约在1890年至1894年之间)
附录六 从“仅仅表象”向感知的过渡:通过类比来代现(约1893年)
附录七 看的境况(约1894年)
附录八 看的境况:视野与视界(约1894年)
附录九 1901年7月7日胡塞尔致马尔梯的书信的草稿
附录十 被表象的对象的同一性(约1894年)
附录十一 直观与几何学公理(约1894年)
附录十二 几何学中的公理设定,流形论与纯粹力学(约1894年)
书评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文章与书评(1890-1910)(现象学文库)》:
第3节 批判性评注
有时人们还这样来规定具体表象和抽象表象之间的区分:人们说,前者可以自为地被表象,后者只能自为地被注意。从贝克莱对洛克的论战中,人们大约可以剖析出他自己的如下观点:具体表象是对99事物或事物之部分的表象。它们的特征在于,可以脱离于和它们联结的事物或部分而被表象,例如一个头,一只鼻子可以与其原初所属的人脱离开来而自为地被表象。这类客体或部分也可以脱离于一切与之联结的东西而实存。抽象表象(自然不是贝克莱激烈抨击的那种抽象表象)是对特性的表象;它们无法脱离于其承载者而被表象,无法在没有承载者的情况下实存;它们只能自为地被注意。赫夫勒和迈农在其《逻辑学》中还补充说,这种“不能分开实存”是明见的。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规定以及类似的规定都有所不足,它们运用了诸如“自为表象”,“分开表象”这些非常模糊并会引起误解的表达,却没有明确界定这些表达的含义,清晰地分说它们的典型特征。若这些定义的意图是正确的,它们所意指的显然无非就是我们在上文中试图准确表述的东西。我还必须对贝克莱表示不满,他诉诸于实存事物,这种做法是非心理学的。此外,我还有很好的理由避免谈论抽象的和具体的表象。我想,“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诸如‘表象’这样模糊的术语”是一条很好的原则。人们会反对说,抽象与具体是只能用于表象,而非被表象之事物的术语。①的确,无法被用于事物;但为什么不能用于内容呢?事物当然不是表象的实际内容,它是客观性的统一,因而是臆指的( vermeintlich),仅 第3节批判性评注
有时人们还这样来规定具体表象和抽象表象之间的区分:人们说,前者可以自为地被表象,后者只能自为地被注意。从贝克莱对洛克的论战中,人们大约可以剖析出他自己的如下观点:具体表象是对99事物或事物之部分的表象。它们的特征在于,可以脱离于和它们联结的事物或部分而被表象,例如一个头,一只鼻子可以与其原初所属的人脱离开来而自为地被表象。这类客体或部分也可以脱离于一切与之联结的东西而实存。抽象表象(自然不是贝克莱激烈抨击的那种抽象表象)是对特性的表象;它们无法脱离于其承载者而被表象,无法在没有承载者的情况下实存;它们只能自为地被注意。赫夫勒和迈农在其《逻辑学》中还补充说,这种“不能分开实存”是明见的。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规定以及类似的规定都有所不足,它们运用了诸如“自为表象”,“分开表象”这些非常模糊并会引起误解的表达,却没有明确界定这些表达的含义,清晰地分说它们的典型特征。若这些定义的意图是正确的,它们所意指的显然无非就是我们在上文中试图准确表述的东西。我还必须对贝克莱表示不满,他诉诸于实存事物,这种做法是非心理学的。此外,我还有很好的理由避免谈论抽象的和具体的表象。我想,“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诸如‘表象’这样模糊的术语”是一条很好的原则。
……
前言/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人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借《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文章与书评(1890-1910)(现象学文库)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章与书评(1890-1910)(现象学文库)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