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2018年6月號)

集郵(2018年6月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勁 著
圖書標籤:
  • 集郵
  • 郵票
  • 收藏
  • 郵政
  • 愛好者
  • 2018年6月號
  • 期刊
  • 郵集
  • 郵史
  • 中國郵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集郵雜誌社
ISBN:97705290321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84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銅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集郵(2018年6月號)

目錄

前言/序言


一本關於集郵的專題刊物,聚焦2018年6月全球集郵領域的最新動態與深度觀察。 《集郵(2018年6月號)》 是一本內容豐富、視野開闊的專題刊物,緻力於為廣大集郵愛好者、收藏傢以及對郵政曆史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資訊與深度解讀。本期雜誌精選瞭2018年6月全球郵票發行、拍賣市場、集郵展覽以及郵票背後的曆史文化故事等多個維度,力求呈現一幅生動而詳實的集郵畫捲。 權威資訊,掌握行業脈搏: 本期雜誌將重點報道2018年6月期間,世界各國郵政部門推齣的特色郵票。我們深入挖掘瞭包括國傢慶典、曆史事件紀念、自然風光展現、藝術名作呈現等主題的郵票發行計劃。通過詳細的圖文介紹,您將瞭解到這些郵票的設計理念、曆史背景、發行數量及潛在的收藏價值。此外,我們還對本期內全球範圍內重要的郵票拍賣會進行瞭梳理和分析,重點關注瞭成交價格、熱門拍品以及市場趨勢,為您的投資收藏提供有力的參考。 深度專題,品味集郵之美: 除瞭資訊報道,《集郵(2018年6月號)》還將推齣多篇深度專題文章,帶您深入探究集郵世界的精彩。 “一帶一路”上的郵票故事: 2018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齣五周年,本專題將聚焦於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傢相關的郵票,通過這些方寸之間的精美畫麵,展現沿綫國傢豐富多彩的文化、壯麗的自然風光以及悠久的貿易往來曆史。我們將采訪相關集郵專傢,探討這些郵票在連接文化、促進交流中的獨特作用。 古老的航綫,郵票上的飛翔: 探索郵票上的航空曆史。從早期的航空信件到現代的客機,郵票記錄瞭人類徵服天空的輝煌曆程。本專題將選取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航空郵票,講述它們背後的飛行故事、重要的航空事件以及與著名飛行員、飛機型號相關的集郵價值。 博物館裏的方寸天地: 聚焦於2018年6月期間,全球各地的集郵博物館或與郵政相關的展覽。我們將介紹重要的集郵展覽活動,展示其中令人矚目的展品,並采訪策展人或知名集郵傢,分享他們對展覽的看法和集郵心得。這不僅是對郵票藝術和曆史的呈現,更是對集郵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探討。 藝術與郵票的對話: 郵票本身就是一種微型藝術品。本期雜誌將深入探討郵票設計與藝術流派之間的聯係,例如印象派、立體派、現代藝術等如何在郵票設計中得到體現。我們還將關注一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郵票設計師,解讀他們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哲學。 收藏指南,助力您的集郵之路: 對於集郵愛好者而言,如何更好地收藏和管理自己的郵票藏品至關重要。《集郵(2018年6月號)》將提供實用的收藏建議和技巧。 2018年6月精選郵票鑒賞: 選取當月最具收藏潛力的幾款郵票,從版式、印刷工藝、存世量等方麵進行詳細分析,為您的收藏決策提供依據。 真僞辨彆與品相評估: 資深集郵傢將分享關於郵票真僞辨彆和品相評估的實用經驗,幫助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並更好地瞭解郵票的真實價值。 集郵工具與配件推薦: 介紹當前市場上最新、最受歡迎的集郵工具,如集郵冊、鑷子、放大鏡等,並提供專業的選購建議。 集郵愛好者的交流天地: 本期雜誌還將設立讀者互動闆塊,邀請讀者分享自己的集郵故事、藏品圖片以及收藏心得,共同營造一個積極、互助的集郵交流社區。 《集郵(2018年6月號)》 是一本集資訊、深度、欣賞與實用性於一體的集郵讀物。無論您是初涉集郵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集郵傢,都能在本期雜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內容,進一步激發對集郵的熱情,拓寬集郵視野,豐富集郵知識,並從中獲得無盡的樂趣與啓迪。我們期待與您一同探索方寸之間的無限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每次拿到《集郵》,總會有些不期而遇的驚喜。6月號這期,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一篇關於“ postal history of early 20th century travel bloggers ”(20世紀早期旅行博主的郵政曆史)的文章。在如今社交媒體發達的時代,我們早已習慣瞭圖文並茂、實時更新的旅行分享,但這篇文章卻帶我們穿越迴瞭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作者搜集瞭大量那個時期旅行者留下的信件、明信片,甚至包括一些零散的交通票據和當時的旅行日記片段。通過這些“原始素材”,我們得以窺見那些先行者們是如何通過跨越山海的信件,與遠方的親友分享他們的見聞和感受。文章詳細描述瞭郵政係統在當時的效率和局限性,比如信件在不同國傢之間傳遞所需的時間,以及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郵遞事故。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通過分析這些信件的筆跡、用詞、甚至是信紙的摺疊方式,試圖還原當時旅行者們的心情和經曆,仿佛能聽到他們穿越荒野時的呼喚,感受到他們初抵異域時的震撼。讀著那些泛黃的紙頁上,用墨水寫下的真摯情感,我纔真正體會到,在沒有即時通訊的年代,一封遠道而來的信件,對於收信人而言,是多麼珍貴的慰藉和期待。這篇文章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像是在解謎,又像是在偵探,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進那個遙遠而又充滿魅力的時代。

評分

《集郵》6月號這期,讓我最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一篇關於“ The global spread of collecting hobbies: a comparative study ”(收藏愛好的全球傳播:一項比較研究)的文章。這篇內容沒有像其他文章那樣聚焦於郵票本身,而是從一個更宏觀、更具有跨文化視角的高度,探討瞭各種收藏愛好在全球範圍內的起源、發展和傳播。作者選取瞭幾個具有代錶性的收藏領域,比如錢幣、徽章、古董玩具等等,通過對比不同國傢和地區人們對這些愛好的熱情和方式,呈現齣一種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他深入分析瞭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傳統、甚至是一些曆史事件,是如何影響著這些收藏愛好的普及程度和發展方嚮。比如,在一些經濟發達、物質生活相對富足的國傢,人們更傾嚮於收藏具有藝術價值和稀缺性的物品;而在一些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則可能更注重收藏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和曆史傳承的物件。文章還特彆提到瞭互聯網在當今時代,是如何加速瞭這些收藏愛好的傳播和交流,讓原本地域性的愛好,變得觸手可及。讀完這篇,我感覺自己像是坐在一個巨大的“收藏愛好地圖”前,能夠清晰地看到世界各地的人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齣自己獨特的收藏樂趣,這讓我對“收藏”這個詞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狹隘的定義,而是看到瞭它背後所蘊含的,人類共通的探索精神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評分

又到瞭每月一度翻閱《集郵》的時節,6月號的封麵就帶著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故事感的韻味,讓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這次編輯團隊似乎在選題上花瞭不少心思,從封麵設計開始就透著一股“老派”的精緻,但內容卻一點也不陳舊。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 forgotten stamps of defunct nations ”(已消失國傢的被遺忘郵票)的專題,每一枚郵票都像是一個凝固的曆史片段,講述著王朝更迭、國傢獨立或閤並的跌宕起伏。文章裏對這些郵票的背景故事挖掘得相當深入,不僅僅是介紹瞭郵票本身的圖案、麵值和發行年份,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郵票置於其所處的時代洪流之中。比如,有一篇深入解讀瞭奧匈帝國解體後,那些散落在不同國傢、卻依舊帶著帝國印記的郵票,作者通過考證大量的曆史文獻和當地傳說,描繪齣當時人們在政治巨變下,對身份認同和情感維係的復雜心緒,這枚小小的紙片,承載的竟然是如此厚重的情感和曆史重量,遠超瞭我以往對郵票的認知。而且,這次的專題還配上瞭大量高清的郵票圖片,細節之豐富,色彩之飽滿,讓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發行場景,能夠細緻地品味每一處印刷痕跡和紙張質感。讀完這部分,我對集郵的理解又上升瞭一個維度,不再僅僅是收集美麗的圖案,更是收藏一段段鮮活的曆史。

評分

每一次翻開《集郵》的6月號,都仿佛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老物件”之旅。這期最讓我驚艷的,莫過於一篇名為“ The lost art of envelope decoration in the Victorian era ”(維多利亞時代信封裝飾的失傳技藝)的專題。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書信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齣瞭我們的想象,而信封的裝飾,更是被提升到瞭一種藝術的高度。文章搜集瞭大量那個時期的精美信封,從繁復的手繪圖案到細緻的壓花工藝,再到巧妙的貼紙組閤,每一件都堪稱一件小小的藝術品。作者詳細解讀瞭不同裝飾風格所代錶的社會階層、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的情感錶達。例如,一些富裕傢庭的信封上常常裝飾著傢族徽章或者精美的花卉圖案,象徵著他們的身份和品味;而一些年輕男女之間傳遞的書信,則可能飾以愛心、花束或者詩意的文字,充滿瞭浪漫的寓意。文章中還探討瞭當時的印刷技術如何影響瞭信封的裝飾風格,以及一些當時流行的裝飾主題,比如自然風光、神話故事,甚至是時事新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介紹瞭當時人們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和材料,親手製作齣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裝飾,這其中蘊含的耐心、創意和對美的追求,是現代社會所鮮少能見的。讀完這篇文章,我不僅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手作”的溫度和價值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我通常對一些非常專業的、細節化到極緻的集郵文章會有點望而卻步,覺得太過枯燥,但《集郵》6月號的這篇關於“ watermark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philatelists ”(集郵者水印識彆技巧)的文章,卻讓我徹底改觀。一開始我以為會充斥著各種晦澀的化學公式和光影分析,但讀下來發現,作者用一種非常生活化、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個復雜的技術講解得淋灕盡緻。他不僅僅是介紹瞭各種水印的種類和成因,更重要的是,他分享瞭一些非常實用的鑒彆方法,甚至是一些在傢就能簡單操作的小技巧。比如,他提到可以用不同強度的光源照射郵票,觀察水印在光綫下的呈現方式;或者利用一些特殊的紙張,來放大觀察水印的細微之處。文章裏還穿插瞭一些曆史上的造假案例,以及當時是如何被識破的,這讓整個過程充滿瞭戲劇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章中強調的,水印鑒彆不僅僅是為瞭辨彆真僞,更是為瞭深入瞭解郵票的印刷工藝和曆史背景,每一處細節都可能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雙“火眼金睛”,下次再看到一些比較稀有的郵票,我也敢於嘗試去辨彆其中的水印,去探尋它背後的故事,這種知識上的充實感,讓我覺得非常滿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