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四讲》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忙是心灵的死亡。
——蒋勋
★ 蒋勋生活美学的经典代表作,畅销十余年。
★ 精装典藏版,全新升级,由作者亲作全书修订。
★ 金钟奖获奖作品,“美的沉思”精华版。
★ 《孤独六讲》后,蒋勋以质感的文字,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
★ 放慢一顿饭的时间,从衣食住行开始,为平凡的日子增加一点温度。生活有时候沉重心酸,也许慢一点,就可以让生命飞翔起来 。
★ 清雅装帧,精美插图。书中照片为蒋勋住所实地拍摄,与读者共享他的生活美学。虽然是平常生活器物,却极具质感和温度。
《孤独六讲》
十年:《孤独六讲》跨越十年,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经典。有人从中看到孤独,也有人看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烙印。新版耗时长达两年,于初版十周年之际,以全新面貌重磅回归。
新版:蒋勋创作全新长序“不完整的自己”,并亲作修订全部内文。从装帧设计到全书品质,均亲自把关。精雕细琢,用真诚诠释孤独之美。
孤独:蒋勋以一颗柔软心,书写让我们内心安定的力量。与读者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也许很困难,也许还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我们是否愿意试一试——做完整的自己。
经典:《孤独六讲》在华人世界创下百万畅销记录,成为孤独美学的代名词。从明星到学者,无数人从中找到了共鸣。独立面对世界之后,你更能知道它的价值。
装帧:极简装帧,黑白灰三色清雅设计,赋予新版全新质感。
《生活十讲》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
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蒋勋
★ 蒋勋经典代表作,十年心血。省思当下社会,为疲惫的现代人找回生活的信仰。
★ 精装典藏版,全新问世,由作者亲作全书修订。
★ 金钟奖获奖作品,风靡台湾。
★ 蒋勋坦然温柔的文字,称出生活本来的重量,更指导我们看见自己。在百转千回的人生旅程中,寻得一片自心的清明。
★ 书中所承载的,是广阔生活的十个侧面: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内容悲悯却不忧伤,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池上日记》
? 蒋勋睽违三年全新作品,集结文字、音声、绘画和摄影创作,简素却富有温度的美学自然书写。
书中集结了蒋勋近两年来田园生活的文字、音声、绘画和摄影创作。土地、岁月、季节,春耕、秋收,天空的云,苦楝与茄苳不同时间的开花与结果……都在他诗一般的文字和声音中缓缓流出。山水相照的简素心境,分享自然与土地带来的真挚感动。
? 附赠珍贵有声书:大地行走——蒋勋池上美学课,时长50分钟,扫码可听。
“有时候觉得,风景其实是一种心事。”蒋勋细细说着,他与池上的缘分,朗读他在自然里写下的诗。大山笃定,流云自来自去,仿佛天长地久。
? 山水自然,才是永远读不完的诗句!
蒋勋以他温柔的心,在长河和大山之间,感受自然间的天籁,找回身体里很深很深的记忆。而我们终于在这些风景里,探看了理想生活的全貌。简素的生命,不会对豪华自卑。
? 装帧看点:蒋勋题写书名。平装16开全彩呈现,双封裸书脊装帧;内文超感纸张高清印刷,内页编排比照中国书画卷轴,行云游走。以开阔的天光云影,呈现自然、节气、晨昏。带读者触摸稻香、花香、风和云的流动。
《品味四讲》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孤独六讲》
《孤独六讲》是美学大师蒋勋的经典代表作,于初版十周年之际重磅回归。新版收录蒋勋亲作长序——“做完整的自己”,与读者再谈生命个体的孤独与完整。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
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
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
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
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
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生活十讲》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池上日记》
“有时候觉得,风景其实是一种心事。”蒋勋细细说着,他与纵谷的缘分,朗读他在纵谷写下的诗。音频全长50分钟,纵谷的山、纵谷的云、纵谷的风声、水声……都迫不及待想要告诉你。
山水自然,才是永远读不完的诗句!
蒋勋接受台湾好基金会邀请,开始在台东的池上乡担任驻村艺术家。他在纵谷找到一间老宿舍,在简单的生活条件下,开始写作、画画。本书集结蒋勋一年多来的池上驻村文字、摄影创作。他让声音带领着他,让气味带领着他,与大地、万物、季节流转对话并心有所感;春夏秋冬,晨昏和正午的冷暖痛痒,都在他的身体里,有如找回儿时的记忆,一点一点,在池上落土生根。
“在长河和大山之间,听着千百种自然间的天籁,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体里很深很深的声音的记忆……。那么多渴望,那么多梦想,长长地流过旷野,流过稻田上空,流过星辰,像池上的云,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贴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莹的露水……。”——蒋勋
《品味四讲》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孤独六讲》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生活十讲》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池上日记》
福建长乐人,一九四七年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一九七二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联合文学》社长。
多年来以文、以画阐释生活之美与生命之好。写作小说、散文、诗、艺术史,以及美学论述作品等,深入浅出带领人们进入美的殿堂,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著有散文《池上日记》《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品味四讲》《岛屿独白》等;艺术论述《蒋勋谈梵高:燃烧的灵魂》《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等;小说《因为孤独的缘故》。
《品味四讲》这本书,对于我这个长期以来对艺术和美学涉猎不深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次“醍醐灌顶”般的体验。蒋勋先生以他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遥不可及的艺术品,变得生动有趣、触手可及。他不是那种枯燥的艺术史讲解,而是将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的心境,以及这些作品如何触动我们的灵魂,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对“东方美学”的阐释,那种含蓄、内敛、意境深远的东方韵味,通过他的讲解,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山水画中的留白之处,听到了诗经里的低吟浅唱。书中的“品味”二字,不仅仅是对艺术的鉴赏,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他教我们如何去“看”,如何去“听”,如何去“感受”,从而提升我们对周遭世界的感知能力。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是“看”一幅画,而是试图去理解画家的情感;我不再仅仅是“听”一首曲子,而是试图去感受其中的旋律所带来的共鸣。它让我明白,美学不只属于艺术家,也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的普通人。
评分读完蒋勋先生这套书,仿佛走过了一段静谧而深刻的心灵旅程。我最先翻开的是《孤独六讲》,书名就带着一股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社交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孤独似乎成了一个被极力回避的词语,甚至被贴上了负面的标签。然而,蒋勋先生却以他温润而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孤独描绘成一种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一种认识自我、与内心对话的契机。他没有回避孤独可能带来的寂寞和失落,但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们去看见孤独背后蕴藏的自由与力量。那些关于“身体的孤独”、“时间的孤独”、“语言的孤独”的剖析,让我深刻反思自己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我曾几何时,在喧嚣中迷失了与自己的连接,沉溺于外界的评价和认同,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孤独的价值,它不再是令人畏惧的深渊,而是孕育独立思考和独特个性的土壤。我尤其喜欢他将文学、艺术作品与孤独的连接,通过解读那些伟大的灵魂如何与孤独共处,我也仿佛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读完《孤独六讲》,我感觉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平静,也更愿意去拥抱那些不被打扰的独处时光。
评分《生活十讲》则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关于人生日常的点点滴滴,却又充满了哲学的光辉。它不像一般的励志书那样告诉你“如何成功”,而是引导你“如何好好生活”。蒋勋先生从我们最熟悉的日常出发,比如“吃饭”、“睡觉”、“走路”,却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他告诉我,生活的美,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之中。当你用心去品味每一口食物,去感受每一次呼吸,去留意脚下的每一步路,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修行。我曾经总是匆匆忙忙,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直到读了这本书,才开始放慢脚步,去重新观察和感受。比如,他谈到“吃”的时候,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与大地、与劳动者的连接,是对生命馈赠的感恩。又比如,“走路”不仅仅是位移,更是与身体对话、与环境互动的方式。书中的很多观点,颠覆了我过去对“生活”的认知,它提醒我,生活不应该是一味的追求外在的物质,更应该是内在的丰盈和精神的满足。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生活的热情,也让我学会了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平凡的美好。
评分《池上日记》则给我带来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稻田,感受着自然的脉搏。蒋勋先生在池上的生活,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工作的压力,只有与土地、与季节、与生命的对话。他记录下那些日常的点滴,日出日落,花开花落,虫鸣鸟叫,都被他赋予了诗意的色彩。我常常在读到他的文字时,脑海中会浮现出那片金黄的稻浪,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有多么容易忽略掉大自然的美丽和馈赠。池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蒋勋先生心灵栖息的港湾,是他与自我和解、获得平静的地方。他对于“慢下来”生活的推崇,以及在简单生活中寻找意义的能力,让我深深地着迷。我仿佛也跟着他一起,在池上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祥和。这本书就像一首舒缓的田园诗,让我暂时逃离尘世的烦扰,重新找回内心的安宁。
评分整套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蒋勋先生是一位真正懂得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他将自己的感悟、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倾注在文字之中,用最真诚、最动人的方式与读者分享。这四本书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又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孤独”、“美”、“生活”的完整而深刻的图景。他没有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像一位朋友,用他的经历和见解,带领我们一同去探索那些生命中最本质的议题。我尤其欣赏他的文字,那种细腻、温婉,却又充满力量的笔触,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他的书,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听他讲述生命的哲理,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这套书给予了我很多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孤独的关系,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也更加珍惜与自然、与自我相处的时光。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更加从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