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恐龙书

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恐龙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恐龙”唐·莱塞姆 著
图书标签:
  • 恐龙
  • 国家地理
  • 百科全书
  • 儿童科普
  • 动物
  • 自然科学
  • 珍藏版
  • 图鉴
  • 青少年
  • 恐龙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ISBN:97875110380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26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电影《侏罗纪公园》顾问参与撰写,从多角度出发介绍了酷炫的古生物学知识,书中收录恐龙品种齐全,特新增新发现恐龙品种。精美高清大图视觉震撼、宜珍藏。

本书贴心的阅读指导,直观形象的参照示例图,更让抽象的文字形象具体化,也让恐龙小白能够“秒懂”恐龙知识。图书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探索恐龙王国的同时,还能了解更多关于地球母亲的神奇故事,同时指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恐龙误区,让读者在阅读中收获满满、惊喜不断。

内容简介

本书以超精致图片再现生活在原始大地上的恐龙,既有令人目不暇接的600多种恐龙的相关知识,还有高清配图和很多新发现的酷炫恐龙。全书分为四部分:发现恐龙、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和恐龙词典。第一部分,讲述关于恐龙的发现和灭绝之谜,并以直观有趣的“演化树”形式给出恐龙的尺寸对照以及其他丰富资讯。第二、三部分,将恐龙分为肉食性和植食性两种分别予以介绍,并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恐龙进行档案似的说明,且配以整页的恐龙还原图,图文并茂。其中还穿插着关于该种恐龙的趣味故事,生动且形象。第四部分是超乎想象的知识方块和恐龙词典,将人类已知的恐龙全部收录其中,让人大开眼界。

作者简介

本书文字作者“恐龙”唐·莱塞姆已经写了四十多本恐龙书。他是电影《朱罗纪公园》、迪士尼电影《恐龙》和恐龙主题公园的顾问。他和罗多尔夫·科里亚博士一起挖掘、重建了全世界超大的恐龙。“莱森龙”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本书图片作者弗朗克·滕佩斯塔是一位艺术家,他的专长是自然插画,也就是画出栩栩如生的恐龙与原始哺乳动物的插画。1995年到2001年,他在意大利维罗纳的帕拉迪奥平面设计中心教授插图绘制。从1990后开始,他就是意大利插画家协会的会员。

序言作者罗多尔夫?科里亚博士指挥了1993年阿根廷龙和1995年南方巨兽龙的挖掘工作。他是阿根廷古生物学协会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会员。

翻译者刑立达,果壳网科普大咖id 古生物学徒,是一名科普作家,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生物系博士研究生。刑立达专门研究中生代脊椎动物骨骼及遗迹化石。出版过约四十本古生物科普书籍,也为《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杂志撰稿,并多次露面知名电视台为公众介绍古生物知识。

翻译者王申娜,科普书撰稿人,科学记者。曾任《南方日报》记者,翻译过多本古生物科普书籍。她追寻恐龙的足迹遍布中国云南、新疆、辽宁、广东及加拿大艾伯塔省等地。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立于1888年,是全球享誉盛名的非营利性科学教育机构。每个月通过国家地理学会官方刊物《国家地理》杂志以及其他四种杂志、国家地理频道、电视纪录片、广播节目、电影、书籍、录像带与DVD、地图与互动媒体,触及世界超过2.85亿人。此外,学会通过举办国家地理知识竞赛、开办科学探索研究和教育来提高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和环保意识。国家地理还在全球范围内赞助了8000个以上的科学研究计划,并支持一个扫除地理文盲的教育节目。

目录

6 序
7 引言
8 如何使用这本书
10 第 一部:发现恐龙
12 恐龙是什么?
14 恐龙的世界
16 恐龙栖息地
18 化石的形成
20 地球上的生命
22 恐龙演化树
24 恐龙的孵化
26 抚养恐龙宝宝
28 迁徙和群居
30 求偶和交配
32 伟大的恐龙猎人
34 找到恐龙
36 从野外到实验室
38 恐龙知识大误区
40 恐龙新发现
42 恐龙时期的其他动物
44 恐龙灭绝之谜 46 第二部:肉食性恐龙
48 恐龙的类别
50 武器大观
52 捕食者或食腐者?
54 始盗龙
56 艾雷拉龙
58 奥卡龙
60 食肉牛龙
62 腔骨龙
64 冰脊龙
66 双脊龙
68 永川龙
70 巨齿龙
72 劳尔哈楼龙
74 异特龙
76 高棘龙
78 鲨齿龙
80 南方巨兽龙
82 马普龙
84 重爪龙
86 棘龙 88 艾伯塔龙
90 暴龙
92 古似鸟龙
94 似鸵龙
96 犹他盗龙
98 窃蛋龙
100 窃螺龙
102 小盗龙
104 美颌龙
106 鹫龙
108 擅攀鸟龙
110 恐爪龙
112 伤齿龙
114 伶盗龙
116 始祖鸟
118 第三部:植食性恐龙
120 恐龙的类别
122 恐龙防御术
124 食性
126 华阳龙
128 剑龙
130 小盾龙
132 加斯顿龙
134 敏迷龙
136 多智龙
138 甲龙
140 肿头龙
142 龙王龙
144 微肿头龙
146 鹦鹉嘴龙
148 原角龙
150 戟龙
152 三角龙
154 五角龙
156 异齿龙
158 雷利诺龙
160 弯龙
162 穆塔布拉龙
164 禽龙
166 无畏龙
168 原赖氏龙
170 盔龙
172 副栉龙
174 青岛龙
176 埃德蒙顿龙
178 里奥哈龙
180 板龙
182 莱森龙
184 欧罗巴龙
186 蜀龙
188 腕龙
190 迷惑龙
192 梁龙
194 地震龙
196 潮汐龙
198 阿根廷龙
200 雷巴齐斯龙
202 阿马加龙
204 马门溪龙
206 查干诺尔龙
208 懒爪龙
210 镰刀龙
212 第四部:恐龙词典
262 学术名词表
264 延伸信息:图书、
网站与视频
266 索引
272 版权页
《化石的低语:探秘史前巨兽的王朝》 在地球亿万年的漫长时光中,曾有一群令人敬畏的生灵主宰着这片土地,它们的身影如同山岳般巍峨,力量足以撼动大地。它们是恐龙,一个在人类出现之前便已存在,又在数千万年前神秘消失的古老族群。数不清的化石证据,如同散落在地球深处的线索,拼凑出它们波澜壮阔的生存史诗,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想象、去惊叹。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恐龙的名称和年代,而是试图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真实的史前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开恐龙王国神秘的面纱。我们将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考古之旅,亲身感受发掘现场的紧张与兴奋,了解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微小的骨骼碎片,重塑出庞大的身躯;学习他们如何运用最前沿的科技,解读恐龙的 DNA、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甚至它们最后的生命轨迹。 一、 恐龙王朝的崛起与辉煌:地球霸主的演化史诗 恐龙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它们的诞生与演化,是三叠纪时期地球剧烈地质变动和气候变化的必然产物。本书将首先追溯恐龙的祖先,那些早期爬行动物是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挣扎求生,并逐渐演化出适应陆地生活的独特特征。《化石的低语》将详细介绍三叠纪末期,一场全球性的生物大灭绝为恐龙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当其他物种纷纷消亡,恐龙凭借其高效的呼吸系统、灵活的运动能力以及更优化的生殖方式,抓住机遇,开始它们长达一亿六千万年的统治。 接下来的侏罗纪,是恐龙王国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本书将聚焦于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巨型植食性恐龙,如梁龙、腕龙、迷惑龙等,它们如同移动的山脉,吞噬着茂密的植被,构成了史前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这个时代最令人胆寒的捕食者——异特龙、角鼻龙等,分析它们的攻击策略、速度、力量,以及它们如何在食物链中扮演着无可争议的统治者角色。 白垩纪,恐龙演化的又一个高峰,也是它们最后的辉煌。本书将重点呈现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恐龙,特别是那些脑洞大开、形态各异的物种。读者将认识到,恐龙的演化并非停滞不前,它们在形态、体型、甚至是行为上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多样性。从翱翔天际的早期鸟类(它们被认为是恐龙的后裔,本书会详细解释这一演化联系),到身披坚硬盔甲的甲龙、拥有华丽头冠的鸭嘴龙,再到那几乎成为代名词的暴君——霸王龙,它们共同构成了白垩纪恐龙世界令人目不暇接的图景。本书将不回避对这些恐龙骨骼结构、肌肉附着点、咬合力等进行的详细科学分析,力求还原它们最真实的面貌。 二、 巨兽的奥秘:解构恐龙的身体与生活 恐龙的体型之大,常常让人难以置信。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巨兽是如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身躯的。我们将探讨恐龙骨骼的独特构造,比如它们轻盈而坚固的中空骨骼,这对于减轻体重、支持飞行(对于鸟类祖先而言)或长途奔跑至关重要。关于恐龙的行走方式,本书也将进行细致的描绘,解释它们是采用跖行、趾行还是蹠行,以及这如何影响了它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 对于恐龙的生理机能,本书将进行科学的推测和解读。比如,恐龙是否是温血动物、冷血动物,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动物?我们将回顾科学家们通过骨骼微观结构、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恐龙体温调节方式进行的深入研究,并呈现各种观点和证据。同时,本书也会探讨恐龙的呼吸系统,特别是那些拥有气囊系统的恐龙,这可能使它们拥有比现代爬行动物更高效的氧气交换能力,从而支持它们剧烈的活动。 食性是决定恐龙生存策略的关键。本书将根据牙齿的形态、消化道结构以及化石胃石等证据,详细分类和描述不同恐龙的食性:凶猛的肉食者,如迅猛龙、棘龙,它们如何以敏锐的感官和锋利的爪牙捕食猎物;巨大的植食者,如三角龙、埃德蒙顿龙,它们又是如何高效地消化植物纤维;甚至那些可能食腐或杂食的恐龙,也将一一呈现。本书会探讨恐龙如何构建食物网,以及它们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史前生态画卷。 恐龙的繁殖方式也充满了趣味。本书将介绍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育幼行为的证据,以及不同恐龙可能的繁殖策略。从将卵产在精心挑选的巢穴中,到可能有亲代抚育行为,甚至一些恐龙可能采取群居繁殖的方式,这些细节都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恐龙的生命周期。 三、 灭绝的谜团:探寻史前巨兽消失的原因 恐龙王朝的终结,是地球生命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剧。数千万年来主宰地球的它们,为何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本书将集中探讨导致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梳理和评估。 首先,小行星撞击假说,作为目前最为主流的观点,将得到详细的介绍。我们将回顾导致这一假说的证据,例如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以及全球范围内发现的铱元素异常层。本书将模拟小行星撞击的瞬间,以及其引发的全球性灾难:遮天蔽日的尘埃、剧烈的地震和海啸、以及随之而来的“撞击冬天”,这些因素如何彻底颠覆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导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除了小行星撞击,本书也将探讨其他可能的灭绝原因,并分析它们在恐龙灭绝中的作用。比如,大规模的火山活动,特别是印度德干暗色岩的形成,其释放的温室气体和火山灰是否也对气候产生了长远影响?海平面变化、气候的长期波动、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否也为恐龙的衰亡埋下了伏笔?本书将呈现科学家们如何综合运用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证据,对这些假说进行交叉验证,力求还原恐龙灭绝事件的复杂性。 四、 遗迹的传承:恐龙化石的研究与未来 恐龙化石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本书将深入介绍恐龙化石的发现、挖掘、修复和研究过程。从世界各地著名的化石产地,如中国的内蒙古、美国的蒙大拿,到那些默默无闻但同样重要的发掘点,本书将带读者领略科学家们是如何在大地深处寻觅这些珍贵的史前遗迹。 化石的科学研究,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本书将介绍古生物学家如何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微镜技术、化学分析等手段,来解读化石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例如,通过分析骨骼的生长纹,我们可以了解恐龙的年龄和生长速度;通过研究恐龙皮肤印痕化石,我们可以窥探它们皮肤的质感、颜色甚至纹理;而通过分析恐龙的胃内容物,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食谱。 本书还将展望恐龙研究的未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是否有可能从极度古老的化石中提取到恐龙的 DNA 片段?这将为我们揭示恐龙的真实色彩、毛发甚至行为提供怎样的线索?新的发掘技术和地质勘探手段,又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恐龙研究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本书将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无限遐想。 五、 恐龙的遗产: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与启示 恐龙并非只是存在于遥远过去的生物,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本书将探讨恐龙知识的普及,以及它们如何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力,从儿童读物到科幻电影,恐龙的形象无处不在。 更深层次地,恐龙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演化论证,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灭绝的规律。它们的研究也推动了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同时,恐龙的灭绝事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并非永恒,人类自身也需要对地球环境保持敬畏,并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化石的低语:探秘史前巨兽的王朝》是一部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史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恐龙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演化、关于地球自身的故事。通过这本书,读者将能够真正“听见”化石中的低语,感受那曾经辉煌的恐龙王朝,并从中获得知识、启发与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而《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做到了。从我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恐龙时代。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每一个句子都像是在描绘一幅史诗般的画卷。我能够想象到那些巨大的恐龙在史前丛林中漫步,能够听到它们发出的吼叫声,能够感受到它们强大的生命力。书中的插图,更是将这种沉浸感推向了极致。那些逼真的恐龙复原图,不仅仅是二维的图片,而是仿佛拥有了三维的立体感,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肌肉的纹理,感受到它们皮肤的质感。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恐龙发声、运动方式的科学推测,这些细节的处理,更是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恐龙的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学习知识,更是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连接,我能够感受到对这些已经灭绝的生命的敬畏和好奇,让我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请注意: 以上评价是根据您的要求,模仿读者的口吻,围绕“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恐龙书”的“隐含内容”进行创作的,并未包含任何具体图书内容。每段评价都力求风格、内容和语句结构不同,字数超过300字,并用

评分

我一直对“大制作”的东西情有独钟,所以当我看到《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时,就知道自己不能错过。这本书的“体量”和“信息量”都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感觉就像一本“恐龙的百科全书”的“升级版”。它对恐龙世界的描绘,不仅仅局限于恐龙本身,而是将整个史前生态系统都展现在我面前。书中关于恐龙的栖息地、食谱、以及它们所处的食物链的描述,都非常详尽。它会详细介绍当时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以及与恐龙同时代的其他动物,比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甚至是有翅的昆虫,让我能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史前世界图景。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古气候、地质变迁的内容,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恐龙会在某个时期兴盛,又会在某个时期灭绝。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地球生命演化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将零散的恐龙知识,以及相关的环境和演化信息,都整合在一起,让我能够看到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恐龙世界。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沉甸甸的,翻开来,厚实的纸张触感就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是个恐龙迷,从小就对那些庞然大物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很多恐龙书,要么内容太过浅显,要么图片质量不高,要么就是翻译腔很重,读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而这本《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真的给了我惊喜。首先,它的图片质量简直是惊为天人!那些复原图,细节丰富到令人发指,每一根羽毛,每一块鳞片,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而且,不仅仅是好看,这些图片背后都有科学依据,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推测绘制的,这一点对于真正想了解恐龙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书中的文字内容也同样扎实,讲解清晰易懂,但又不失深度。它不像一些科普读物那样生硬晦涩,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恐龙行为的描述,比如它们是如何捕食、如何交流、如何照顾后代的,这些细节让我对这些早已灭绝的生物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而且,它不仅仅是介绍单一的恐龙,而是将恐龙置于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了恐龙演化的历程,以及它们与那个时代的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整个恐龙世界更加完整和迷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扇通往史前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窥探那个充满神秘与壮丽的时代。

评分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硬核”的恐龙迷,我之所以购买《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颜值”吸引了。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它不仅仅是“好看”,更是“好读”。我一直对复杂的科学概念有些畏惧,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不会在你脑海中留下“一大堆专业术语”的印象,而是让你能够轻松地理解恐龙的演化、行为和生态。书中的图文结合做的非常好,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字内容的绝佳补充,它们能够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在介绍恐龙的骨骼结构时,那些细致的骨骼图,能够让我一眼看出它们的构造;在描述恐龙的迁徙路线时,那些地图插画,能够让我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足迹。而且,书中还有很多“小贴士”和“趣味问答”,这些内容增加了阅读的互动性,让我觉得自己在和书进行交流。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一点点地引导我走进恐龙的世界,让我觉得学习恐龙知识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满意程度,简直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我本身是个对细节有着极度追求的人,所以很多“泛泛而谈”的书很容易让我失去耐心。但《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恰恰满足了我对细节的挑剔。它对每一个恐龙物种的描述,都达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比如,在介绍一只霸王龙的时候,它不仅仅会说它有多大,牙齿有多锋利,还会细致到分析它的眼眶结构,推测它的视力范围,甚至还会讨论它的嗅觉能力可能有多么发达。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挖掘,让我感觉作者和编辑团队真的是花足了心思。书中的插图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在展示恐龙骨骼结构时,会采用半透明的渲染技术,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骨骼的排列方式,以及肌肉附着点,这对于理解恐龙的运动方式和力量来源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收录了一些非常罕见的恐龙化石照片,甚至是3D扫描模型,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恐龙复原的“幕后故事”,比如某位艺术家是如何根据大量的骨骼碎片,一点点还原出恐龙的模样,这让我对这些精美的图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细节处理,简直达到了艺术品的水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科普书,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堆砌事实,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而《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介绍恐龙的基本信息时,还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当时的地球环境是怎样的?恐龙和我们现代的爬行动物、鸟类之间有什么联系?书中的这些探讨,不是那种空泛的猜测,而是基于科学家们的研究和推测,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恐龙这个复杂的生命体。我还很欣赏它在介绍恐龙的生存环境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这是白垩纪的恐龙”,而是会详细地描绘那个时代的植被、气候、以及其他生物群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想象到恐龙在怎样的世界中生活。书中的一些“未解之谜”的部分,也写得非常精彩,它会提出一些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完全解答的问题,比如某些恐龙的真实食性,或者它们的繁殖方式,然后介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探索和研究,这种开放性的讨论,能够激发我对科学的兴趣,让我觉得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前进、充满活力的过程。这本书让我对恐龙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巨大的爬行动物”,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具哲学和科学思考的高度。

评分

我得说,《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老粉”量身定做的。我自认对恐龙已经算得上是“略知一二”,但翻开这本书,还是被里面丰富的内容和严谨的态度深深折服了。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于恐龙分类的细致梳理。它不像一般的百科全书那样简单罗列,而是有条不紊地介绍各个恐龙类群的演化关系、特征差异,甚至还有一些最新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比如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推测,这部分内容就让我觉得非常前沿和有趣。书中对每一个恐龙物种的介绍也极其详尽,除了基本的体型、食性、生存年代等信息,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骨骼结构、肌肉构造,以及可能的生活习性。尤其是那些关于“新发现”的恐龙,比如一些近期才被命名的、体型较小的、或者在某些地区才发现的恐龙,这本书都收录了,而且给出了相当详尽的介绍,这在其他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难见到的。另外,它还涉及了一些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化石的挖掘、修复,以及如何从化石中推断恐龙的生活信息,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介绍恐龙本身,但却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信服书中的内容。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专业”的感觉,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儿童读物”,而是真正有深度、有学术价值的恐龙百科。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可以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觉得,好的科普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而《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做到了这一点。书中的文字,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科学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热爱。它在介绍恐龙的时候,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征,还会去揣摩它们的生活,去想象它们的情感。比如,在描述一种食草恐龙如何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幼崽时,我能感受到那种母亲的温情;在描绘一场残酷的捕食场景时,我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残酷。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恐龙研究者的故事,他们的执着、他们的热爱、他们为科学付出的努力,都让我非常感动。这些故事让冰冷的恐龙化石,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且,书中对恐龙的描绘,并没有回避它们“凶残”的一面,但也不会过度渲染,而是以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去呈现,让我能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残酷性。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今天所处的地球,以及曾经存在过的恐龙世界,都是那么的奇妙和充满生命力。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就算内容一般,冲着美国国家地理的名头和珍藏版的封面也值了”的心态。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太棒了!每一页都充满了活力,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图片和文字的搭配恰到好处,大量的精美插图,不仅色彩鲜艳,构图也十分有艺术感,瞬间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一些大型恐龙的时候,会用一些比例尺来展示它们与现代建筑或者动物的对比,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能让我立刻感受到恐龙的巨大体型,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描绘也是一丝不苟,比如不同恐龙的皮肤纹理、头冠的形状、爪子的锋利程度等等,都处理得非常细致。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介绍恐龙,还穿插了很多关于恐龙化石发现地、发现过程的“故事”。比如,某某著名的化石猎人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挖出惊人的恐龙骨骼,或者某个重要的恐龙化石是如何被发现并改变了我们对恐龙的认知,这些小故事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传奇色彩,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而且是高质量的“图文并茂”,让我爱不释手,甚至有时候会花很长时间去欣赏那些精美的图片。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陈旧”内容很不感冒的人,所以购买恐龙百科,我最看重的是它的“时效性”。《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 珍藏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明显是根据最新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来编写的,很多关于恐龙的认识,都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比如,它打破了我过去对很多恐龙“光秃秃”的认知,详细介绍了许多恐龙是有羽毛的,甚至像一些小型兽脚类恐龙,简直就是长着羽毛的“鸡”!这让我对恐龙的演化过程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确信,鸟类真的是恐龙的后代。书中对一些争议性话题的处理也十分专业,它会列举不同的科学观点,并给出相应的证据,而不是强加一种说法。比如,关于恐龙是温血还是冷血动物的争论,书中就详细介绍了支持不同观点的研究,让我能够自己去判断。而且,它还收录了一些非常新的恐龙发现,这些发现可能在其他出版物上还没有普及,这就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与时俱进”的恐龙百科,它让我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恐龙研究动态,而不是停留在过时的知识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