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9年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按照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顺序,将法律硕士联考中的核心法条列举出来,先从正面进行释解分析,然后从反面找出相关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并指出各种出题思路。同时,还依据核心法条,列举了历年真题范例,提供了相关试题练习。
《2019年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除了对刑法学、民法学、宪法学的重要核心法条进行释解以外,还对中国法制史经典古文进行了分析释解,同时对综合课中法理学的论述题予以总结概括,将经典论述题进行分析释解,给出答题要点。这无疑有助于考生全面复习法律硕士联考专业课。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刑法学
一、导论
二、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四、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五、共同犯罪形态
六、单位犯罪
七、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八、量刑
九、刑罚执行制度
十、刑罚消灭制度
十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十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十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十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十五、侵犯财产罪
十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十七、贪污贿赂犯罪
十八、渎职罪
第二部分 民法学
一、民法概述
二、民事主体
三、民事法律行为
四、代理
五、诉讼时效和期间
六、人身权
七、物权法概述
八、所有权
九、他物权和占有
十、知识产权
十一、债法概述
十二、合同法
十三、婚姻家庭法
十四、继承法
十五、侵权责任法
第三部分 宪法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历史发展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的变迁
四、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五、我国的选举制度
六、爱国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七、行政区划制度
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九、特别行政区制度
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十一、公民与国籍
十二、平等权
十三、政治权利
十四、宗教信仰自由
十五、人身自由
十六、财产权和社会文化权利
十七、监督权
十八、公民的基本义务
十九、外国人的权利保护
二十、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二十二、国家主席
二十三、国务院
二十四、中央军委
二十五、监察委员会
二十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二十七、国家领导人的任期
二十八、地方国家机关
附一 中国法制史经典古文释解
附二 法理学经典论述题释解
前言/序言
综观十多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在专业课考试中,与法条相关的试题一直占很高的比例。因此,对法条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从考试命题的角度来看,第一,由于指定教材的局限性、理论上对于某些问题的争论以及法条本身的明确性,直接考查法条内容便成为出题的首选。所以考生对于法条,特别是重要法条应当熟练掌握。第二,目前法学知识偏重于解释性法学,教材多是对法条的解释与说明,法条是“主人”,教材是“仆人”。因此,只有熟练掌握法条规定的基本精神,才能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第三,历年法硕联考中,直接和间接考法条的试题比例很高。如专业课试题中,除了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直接涉及法条,客观性试题中涉及法条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学会熟练应用法条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方能顺利通过法律硕士专业课的考试。
从学习和研究的角度来看,法条是对法学理论的一种浓缩和提炼,例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就是对人权理论的浓缩和提炼;《民法总则》第172条就是对表见代理理论的升华。因此,掌握了法条的精要,就掌握了理论的精髓。
从知识点涵盖的范围看,法条囊括了各种知识点。例如,当我们复习《合同法》第68条时,就会发现该条文囊括了如下知识点: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四种适用情形、不安抗辩权行使的主体(先履行方)、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条件、无确切证据中止履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违约责任)等,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是法律硕士联考的重点。
从学习方法看,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法条是学习法学的正确方法。例如,对于累犯概念的理解,考生首先应该了解刑法对累犯是如何规定的,然后再考虑有关累犯的其他知识点。不能想象,对刑法中有关累犯的规定一知半解的考生,会熟练掌握累犯的其他知识点。可见,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实不可取。
本书按照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顺序,将法律硕士联考中的核心法条列举出来,先从正面进行释解分析,然后从反面找出相关易混淆、易出错的内容,并指出各种出题思路。同时,还依据核心法条,列举了历年真题范例,提供了相关试题练习。
本书除了对刑法学、民法学、宪法学的重要核心法条进行释解以外,还对中国法制史经典古文进行了分析释解,同时对综合课中法理学的论述题予以总结概括,将经典论述题进行分析释解,给出答题要点。这无疑有助于考生全面复习法律硕士联考专业课。
《民法典:概念、原则与适用》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里程碑式巨著。它不仅是一部法律的汇编,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国家治理理念的一次系统性整合与升华。本书将从宏观的理论基础出发,逐一解析民法典的核心概念、基本原则,并结合丰富的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适用。 第一编 总则:民事权利的基石 民法典总则编确立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主体地位,是整个民法体系的统领。本书将重点解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自然人与法人: 深入探讨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其起始与终止。我们将分析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并详细阐述法人,特别是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如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的设立、组织机构、权利与义务,以及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民事法律行为: 这是民法典的核心概念之一。我们将细致解读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成立与生效的条件,区分意思表示真实与否。本书将重点分析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界定与法律后果,以及附条件、附期限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此外,我们将探讨表见代理制度在保护交易安全方面的作用。 代理: 代理制度是民事主体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方式。本书将系统介绍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的含义、成立条件与效力。我们将重点分析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限代理的法律后果,以及被代理人对代理人行为的承担责任的范围。同时,我们将探讨默示授权、明示授权等具体授权方式。 民事权利: 权利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本书将对物权、债权、人格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基本民事权利进行体系化梳理。我们将详细阐述权利的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依据,以及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民事法律责任: 当民事主体违反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书将深入分析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种类(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以及承担方式,并重点解释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编 婚姻家庭编:人伦关系的法律保障 婚姻家庭编聚焦于个人与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旨在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结婚与离婚: 本书将详细阐述结婚的法定条件(包括年龄、一夫一妻制、非近亲结婚等),以及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情形与法律后果。我们将深入分析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的程序与要件,并着重探讨离婚时子女抚养权、抚养费的确定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与方法。 家庭关系: 本书将系统梳理父母与子女、配偶之间、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赡养、抚养、扶养的法律规定,以及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收养: 收养是为无子女者提供家庭,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关爱的重要途径。本书将详细介绍收养的条件、程序以及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规定,强调收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法律效力。 第三编 继承编:财富与情感的传承 继承编处理的是自然人死亡后财产的转移问题,是保障财产流转、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本书将清晰界定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范围,并详细阐述法定继承的顺序和份额分配原则。同时,我们将深入解读遗嘱继承的有效形式(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遗嘱的内容限制,以及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关系。 遗产的处理: 本书将重点分析遗产的范围、遗产的分割方式(协议分割、按比例分割、等分分割等),以及对继承人继承权的剥夺(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有继承权的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四编 物权编:财产的秩序与保障 物权编是民法典中最为庞杂的部分之一,它规范了人对物的支配关系,是财产制度的核心。 所有权: 本书将深入分析所有权的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原始取得(如善意取得、加工)、继受取得(如买卖、继承)等所有权取得方式。我们将探讨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的不同特点及其保护。 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本书将详细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典权等用益物权的设立、内容、消灭及其法律效力。 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物权,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本书将深入分析各类担保物权的设立方式、优先受偿的效力、实现方式以及担保范围。我们将重点阐述抵押的特殊性,例如建筑物抵押、林木抵押、动产抵押等。 第五编 合同编:交易的自由与规范 合同编是民法典中与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篇章,它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及其法律责任。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本书将详细解读合同的成立要件(要约、承诺),以及合同的生效条件。我们将分析合同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的情形,并着重探讨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 我们将系统阐述合同履行的原则(如全面履行、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履行方式、履行地点、履行期限等问题。本书将深入分析违约责任的种类(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并探讨违约金的调整、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典型合同: 本书将对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典型合同进行逐一解析,明确各类合同的特殊规定、权利义务以及争议解决。 第六编 侵权责任编:损害的救济与平衡 侵权责任编是民法典中专门处理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弥补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本书将详细阐述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损害、因果关系以及过错(特殊侵权行为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般侵权行为: 我们将重点分析因过错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包括名誉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的保护。 特殊侵权行为: 本书将深入探讨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侵权责任、饲养动物致害责任、高空抛物责任等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与责任承担。 责任的免除与减轻: 我们还将分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免责事由,以及受害人自身过错、不可抗力等减轻责任的情形。 结语 《民法典:概念、原则与适用》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深入的民法典学习框架。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理论讲解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民法典的精髓,掌握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书的编写,旨在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成为民法典的自觉遵守者和积极运用者,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