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失去了你·3:他睡在风里(珍藏纪念版)

我终于失去了你·3:他睡在风里(珍藏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麦九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伤感
  • 小说
  • 言情
  • 失恋
  • 成长
  • 治愈
  • 当代言情
  • 情感
  • 珍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29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33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我终于失去了你”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2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麦九“失去”系列珍藏纪念版

被万千读者惦念的年少往事


他是怪物,也是糖人!

他笑容温暖,却孤单长住。

他养着一只名叫软软的猫,喜欢一个叫袅袅的姑娘。


众人呼喊:请给他一个温暖结局!

如你所愿,新增甜蜜结局番外!

1.麦九“失去”系列,是其“青春疼痛三部曲”的代表之作。经典畅销常销之作。发行至今,已多次脱销。


2.作者麦九是期刊界金牌写手,文风疼痛唯美,情感真挚,共鸣感强烈。读者粉丝基础庞大,喜爱者甚众。


3.此次珍藏纪念版,新增了读者心疼的赵亦树的温暖结局。全新包装,内页双色印刷,精美呈现。并随书附赠了“离人卡”,以此纪念青春中最终走散的人!


内容简介

他被寄养在一座很南很南的南方小城,经常很想一个住在很北很北的人。

周围人都私下说,他早熟得像个怪物。他的出生,只是因为妈妈想绑住爱的人。

直到他来到了白城,他遇见了一个叫洛袅袅的女孩。

他们头一次见面,隔得很远,他只看到少女的背影,谁也不认识谁。

再见面,她义正言辞的斥责他,不为她病危的青梅竹马捐献骨髓;因为他的欺骗,青梅竹马的困境,她骂他是恶魔。

后来,彼此生命突然有了纠缠。外面漆黑一片,他却仿佛看到十七岁的满天霞光。

——“亦树,你是糖人,甜的!”

——“不是,我是怪物。”

一场恶作剧的报复开端,却有一场让人落泪的青苔时光。

只有她知道,别人眼里冷漠阴郁的俊秀少年,有一颗温暖爱着的心。


我终于失去了你1:盛世繁花,她只看得到荒凉。

我终于失去了你2:满室阳光,有少年迎光而来。

我终于失去了你3;他睡在风里:轻柔微风,他长住孤单里。


作者简介

麦九,被读者誉为“很会写故事的的作者”之一。长期撰稿于各大畅销杂志《青年文摘》、《意林》、《星星花》、《花火》、《爱格》等。她文笔干净,风格纯粹,忧伤的笔触柔软抚慰了每一颗温柔的灵魂。曾出版《往北的地方海未眠》《蜗牛的心开始想你了》《挥手告别小时光》《我终于失去了你》《我终于失去了你2》《我终于失去了你3·她睡在风里》《沧海寄余生》,个人青春文学合集《我曾以为,世界很美》。其中“失去”系列,狂销数百万册,成为麦九的“疼痛青春三部曲”代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楔子

第一缕风

第一章 我怕再不去,他要看不见我了。

第二章 别人只看到一个眼神温和笑容和煦的俊秀少年。

第三章 他只要一眼,只要赵树回头看他一眼。

第四章 赵树不曾给他过仁慈,他就吝啬他的善良。

第五章 对不起,骗了你。


第二缕风

第一章 赵亦树,你、胖、了!

第二章 他只知道,他想见他,见到她会很开心。

第三章 你是糖人,甜的。

第四章 他不好吗,他对她不好吗?

第五章 是不是她爱吃甜食,所以才会这么甜。


第三缕风

第一章 我会让你失去她的。

第二章 只是有点失望罢了。

第三章 袅袅,我们分手吧。

第四章 没关系,不在一起也没关系,我可以等。

第五章 你是我此生披荆斩棘的不负。


第四缕风

第一章 我要死了,赵亦树。

第二章 还是,甜的。

第三章 亦树,能把接下来的人生交给我吗?

第四章 不对,他看不见了。

第五章 你是我披星戴月的归宿。


最后 他睡在风里

第一章 她会忘了他。

第二章 赵亦树,多年未见,你还是这么残酷。

末章 请你永远忘了赵亦树。

赵亦树的另一个结局

后记;请你记得赵亦树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献给不再让你孤单的那个人

我和你,予你告别,也予你爱


楔子


很久很久前,他和她一起看过一部老电影。

电影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的飞,飞的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就是死亡的时候。

他觉得他就是那种没有脚的鸟,一直飞,飞在漆黑的海上,飞在无边的黑夜,累了,就睡在风里,一生无依,没有归宿,也没有归期。

她呢,没法感动他,只能砍掉自己的双脚,和他一样,做一只没有脚的鸟,陪他一起飞,或许此生不得歇,但总是相伴的,不再让他那么孤单。




第一缕风


第一章 我怕再不去,他要看不见我了。


赵亦树在许诺的婚礼之后,去了趟医院,拿复诊报告。

情况并不理想,最坏的结果就是失明,看不见。

赵亦树合上复诊报告,问:“我的眼睛是不是很不好?”

语气轻松得像别人的事。

周雅智有些尴尬,病人比主治医生还淡定,让他满腔苦口婆心感人肺腑的一席话都没机会说,他点点头,恨铁不成钢地说:“对,你离瞎不远了!”

赵亦树笑笑,没往心里去。

他们认识多年,从赵亦树来白城,从周雅智从一个小实习生到变成主任医生,他们一直有接触,既是医生病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熟得都快相看两生厌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赵亦树起身:“有空出来,我请你吃饭。”

周雅智也站起来,凑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问:“你懂我的意思吧?”

“懂,”赵亦树点头,漫不经心地说,“我要养条狗,最好是导盲犬。”

“你——”周雅智气得脸都白了,咬牙切齿地说,“我是叫你找个人陪你!”

赵亦树转头,瞥了他一眼,很轻地笑了下,带着点嘲弄,说:“狗比人好。”

周雅智竟不在如何反驳,他挫败地摆摆手:“走,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赵亦树笑笑,向他告辞。

周雅智这人呢,其实长得不符合医生的主流长相,娃娃脸,一副青葱翠绿能掐出水的样子,就算再装老成,还是嫩,发火也没有什么威严,就算有点毒舌,也是心软脸皮薄,所以总是被他欺负。

但有句话,赵亦树是真的这样想,狗比人好,狗乖,忠诚,聪明,你对它好,它就跟着你,多简单的关系。

赵亦树走向医院的停车场,自从发现视力变差之后,他就请了司机。

他坐进去,身旁放着一束很精致的捧花,新娘捧花,绿色的绸带扎着饱满洁白的白玫瑰,很美。

这是许诺今天特意给他的,听说接到新娘捧花的人,都能得到祝福。

她没说什么,但赵亦树懂她的意思,她祝福他。

可她祝福的是世上最难最奢侈的事。

赵亦树离开医院,他想着,哪里有导盲犬。

他早已习惯孑然一身。


他不知道,有个女孩一直默默地看着他。

直到他走了,她才转身去了周雅智的办公室。

女孩看到赵亦树没带走的复诊报告,眉皱了起来。

周雅智愤愤不平地说:“他还是老样子,我真想敲开他的脑子看下他在想什么。”

女孩轻轻笑了,赵亦树本身就是个出色的心理医生,他就是研究人在想什么的。

她还很年轻,却显得有些严肃,这会儿一笑,才从唇边逸出点笑意,眉眼都温柔了不少,似乎想到那个人,她才是软的。

她抬头,说:“我想去找他。”

“不躲起来了?”周雅智眼睛亮了。

女孩点头,看着窗外:“我怕再不去,他要看不见我了。”


赵亦树对这些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也不在乎。

这天,他下班照常回家,车子驶到门口,他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女孩,身边蹲着一条狗。

他住的是别墅,白城的老楼盘,环境比较幽静,小洋楼配一个院子,每套别墅隔着一段距离,有独立的大门,主干道种满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好的保护隐私。

女孩就站在大门边,穿着一件看起来很大很温暖的橘红色毛衣,手插在裤袋上,斜斜靠在门柱上,听到声音,立马看过来。

赵亦树一眼就看到女孩期盼的眼睛和利落的短发,一瞬间,竟有些不真实和不知所措。

袅袅……

他有些重影,过去的画面和现在重叠起来。

他认识她,确切地说曾经他们很熟悉,甚至非常亲密。

很多年前,她也是这样,在门口等着,蹲着或靠着,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看到他出现,眼睛就亮了,飞奔过来,神采飞扬。

如今她似乎不那么爱笑,头发也剪短了,不像过去,跑过来时,快活得长发都要飞起来。

女孩快步走了几步,又停下来,不说话,直直地看着他。

赵亦树叫司机把车开进去,下车,也看着她。

看清她的刹那,他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不一样了。

相对于他的平静,女孩显得很激动,看到他眼圈一下子红了,又很克制地忍住,只是红着眼,眼眶慢慢变湿润了。

明明快要哭又生生忍着的样子,她并不开口,只看着他。

赵亦树并不是不懂交际的人,此时却不知说什么,错过她,去看乖乖坐着的狗,有些局促地说:“进来吧。”

连名字都没说。

洛袅袅跟着他进去,院子没什么变,小花园依旧打理得很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爬行架,小秋千都还在,那棵冬樱花长高了不少,已开了满树的花,落了一地的粉。

进了屋,镶着洁白羽毛的相框还在,养着小金鱼的鱼缸仍摆在老位置,几条小金鱼游来游去,还是差不多的颜色,洛袅袅却清楚,一定不是原来那几条。


赵亦树去倒水,出来看到她牵着狗,看着金鱼发呆。

他没说什么,把水杯递过去,一时之间,竟找不到话来寒喧。

寒喧?也对,多年未见,他和她之间也只剩寒喧。

这样想,赵亦树轻松多了,笑着说:“好多年没见了,难为你还记得这里。”

真是客气又讨厌的客套话,洛袅袅没接他的话,反而抬头仔细看他的眼睛。

赵亦树的眼睛长得很好,笑起来如新月微勾,冷起来春寒料峭,此时视网膜里有小小的出血点,看起来就像熬夜过度的红血丝。

洛袅袅很清楚再下去会怎样,她一点都不想那种恐怖的境况出现在赵亦树的眼睛上,可她阻止不了。

她喝了口水,垂着眼睑:“我就算闭着眼睛也能走到这里。”

连嗓音也不一样了,以前她笑起来甜,声音也甜,现在如山间水,很清脆也很清醒。

赵亦树还要说什么,洛袅袅直接打断他:“别找话跟我寒喧。”

这下赵亦树没说话了,不让他寒喧,他怎么待客,他只得蹲下来看那只大狗,狗真乖,一身黝黑发亮的毛,眼睛也是黑的,一副憨傻样。

拉布拉多犬,身上还套着牵引带,一看就知道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盲犬。

赵亦树喜欢狗,狗的体温偏高,摸着很暖和。

“它叫暖暖,暖和的暖。”洛袅袅也蹲下来,摸摸狗的大脑袋,“暖暖,这是赵亦树,打个招呼。”

“汪~”暖暖配合地叫了一声。

赵亦树摸狗的动作一滞,他养过一只猫,也是黑色,叫软软。

他突然明白她的来意,她肯定知道他的眼睛眼底病变了。

他又逗了会儿狗,站起来:“挺晚的。”

这是逐客了,洛袅袅没说话,看了下时钟,她等他一天,他只肯应付她十七分钟。

赵亦树打电话叫司机过来,车来了,他给她开车门:“回去吧,袅袅。”

这是他今天第一次叫她的名字,说的却是赶人的话。

这么多年,就等来这样一句。


洛袅袅没说话,眼睛又红了。

她牵着狗,没上车,径自往外走。

赵亦树愣了下,追过去:“王叔会送你回去。”

“不用,“洛袅袅昂着头很骄傲地说,“我不坐没有你的车。”

“……”赵亦树一愣,反应过来,冷着脸说,“随便你。”

他走回去,又忍不住回头,看着女孩牵着狗往前走,倔强的身影像极少女时期的她,也是这样固执,胡搅蛮缠,不讲道理。

他往前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了一眼,她的背影快消失在斜坡,她会走回去的,她一向任性。

罢了,赵亦树终究还是不忍,坐上车叫司机追过去。

这次她肯上车了,笑容狡黠,很是得意。

赵亦树把她送回去,下来开车门。

洛袅袅指着身后的灯火,说:“我住这里。”

“和我没关系。”赵亦树冷淡地说。

他这么说,显得很无礼。洛袅袅却很高兴,别人不清楚,她却明白,赵亦树只对在乎的人刻薄。她继续说:“明天我还去找你。”

“别来了,”赵亦树抬头,盯着她,眼神很冷,“你知道我不想见你。”

说罢,他没看她,直接进车,车飞快驶出去,但后视镜还是清楚地映出,牵着狗的女孩孤零零站在原地,越来越远,却哀伤得那么明显。

赵亦树别过脸,把自己藏在黑暗里,多年未见,其实他可以对她温柔亲切些,今天看到她,心里还是有些高兴的,可他不想。

他今天对袅袅很不好,说了刻薄的话,但有句话是真的,他不想见她。

因为她,总能让他想起很多事,想起那些可悲的过去,他只是个影子。


第二章 别人只看到一个眼神温和笑容和煦的俊秀少年。


赵亦树很不愿意回忆过去。

每次想起过去,就像打开一个老丑的伤疤,看伤口好了没有。

可今天,他一个人回到别墅,静静吃饭时,那些巨大的孤寂还是像不断上涌的海水一波波袭来,最终将他淹没。他没忘记,所有的一切,他都记得。

他记得,他被寄养在一座很南很南的南方小城,经常很想一个住在很北很北的人。

他那么想她,又不能去找她,那时候,他很傻,有些天真,看到什么都相信。书上说,鸽子能传信,他就养了一群白鸽,每天往鸽子腿上绑些小纸条。

可鸽子是比他还恋家的鸟儿,早上飞出去,晚上飞回来,腿上仍绑着他的小纸条。

信鸽是要训练的,他不懂训练,也不想找人帮忙,所以信从来没有寄出去过。

晚上,他解开那些寄不出去的信,慢慢地撕成很碎很碎的小纸片,往楼下扔。

碎纸片纷纷扬扬往下落,这样做的次数多了,他的思念仿佛也被撕碎,散落在风中,变成越来越轻。

后来,他没那么想她,也没那么期盼。


赵亦树知道自己是多余的,世俗称他这样身世的小孩为“私生子”。

当然,他不是一开始这样聪明清楚的,他是经历了很多事后,才懂的。

比如小时候,他问养他的阿姨,“为什么大哥和小妹都叫你妈妈,我只能叫你阿姨,我可以叫你妈妈吗?”,阿姨神色为难。

比如他七岁被确诊患上1型糖尿病,妈妈赶回来看她,指责阿姨收了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让她的儿子得了这种治不好的病,阿姨当面没说什么,妈妈走后,他听到她在背后说,“宋眉有什么资格骂我,要不是我替她养儿子,这个野种早死了,她负过责任吗?会生不会养”……

野种,赵亦树在很久以后,才懂得这个词的意思。

那时,小春城还没发展起来,邓家住上最新的小区,买了大房子,有车有房,全靠北方宋家的支持,还有宋眉每月寄过来的高额抚养费,可阿姨还是觉得他是个野种。

赵亦树觉得委屈,但也就如此。如果这也受伤,那能让他受伤的事太多了,他要计较起来,能千疮百孔了。


十四岁前,赵亦树被寄养在小春城一户姓邓的小家庭里。

邓家有一对儿女,大哥邓怡安大他几个月,妹妹邓怡宁小他两岁,赵亦树叫他们大哥、小妹。邓家对外宣称,赵亦树是亲戚的小孩,寄养在他家。

赵亦树知道,他有个妈妈,叫宋眉,在北方赚钱养他,有空会过来看他,至于爸爸,妈妈从来没说过,他也不敢问。

邓家兄妹一起长大,大哥爱闹,小妹爱哭,三个人走在一起,最常被夸奖的就是赵亦树,他长得俊俏,又懂事,学习也好,很招叔叔阿姨们喜欢。

很招人喜欢的赵亦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把他带到身边,每次来见他,也是行程匆匆,来了就走,看他的眼神总有些飘忽不定,有时甚至会闪现些厌恶。

不过就算这样,赵亦树还是很想妈妈,盼着她来。

妈妈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小春城没有的东西,会检查他的成绩,给他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就算那些东西最后大多会被阿姨拿走分给大哥和小妹,就算检查成绩时像完成任务,就算他钢琴已经在考级,小提琴也拉得很好,妈妈从来没听过他弹过一曲……但他还是很期盼她,只有她来了,他才觉得自己不是大哥口中的“没人要”。

邓怡安很皮,阿姨每次骂他,都会拿赵亦树和他对比。

“你看看你,你哪一点比得上你弟弟?”

邓怡安不服气,不过他斗不到他妈,他过来挑衅赵亦树。

“你再好又怎样,还不是没人要!”

“你妈多久没来了?”

正在练琴的赵亦树弹错了一个音,起来和他打了一架。

邓怡安一般打不过他,因为这时候,邓怡宁会跑过来,用小拳头拼命地揍自己的亲哥,边揍边喊。

“大哥你又欺负二哥!”

“妈,大哥又在欺负二哥了!”

很怕阿姨的邓怡安只得认输,跑了出去。

赵亦树觉得有点烦,琴练不下去,他去阳台坐坐,邓怡宁跟在后面,扒着门,扎着两个羊角辫,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

她在起腮腺炎,左脸肿了起来,贴着黑黑的药,不敢过来,因为妈妈说,腮腺炎会传染的,叫她躲起来,别传染给两个哥哥。

邓怡宁像贴心小棉袄般可爱,赵亦树招招手:“小妹,过来。”

邓怡宁指着左脸,摆手说:“不行,妈妈说会传染。”

“没事,二哥不怕,过来我陪你玩。”赵亦树知道,小妹这几天闷坏了。

邓怡宁很高兴地跑过去,全家人她最喜欢二哥。


赵亦树料不到,就是腮腺炎这样的小病,让他患上1型糖尿病。

他被小妹染上了腮腺炎,没几天突然晕倒,送进医院抢救,昏迷了三天,醒来确诊1型糖尿病,失去了胰岛素自造功能,一辈子治不好。

邓家人说不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彼此都有些心照不宣,到底是别人家的孩子,不可能多上心,疏忽了。赵亦树乖巧懂事,可他再乖,也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何况他早学会了不给叔叔阿姨添麻烦,平时有什么都忍着。

就这样莫名其妙得了病,邓家人全推到是他体质弱,赵亦树也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他那时也没把生病当回事。

他只记得,妈妈过来看他,那是她第一次陪他那么久。

赵亦树长那么大,妈妈对他没那么好过,她风尘仆仆赶来,抱着他哭,说对不起他,说她不是个好妈妈,还说,要带他一起走。

那时,在赵亦树眼里,妈妈是多矜贵美丽的女子,优雅得像书上的圣母玛利亚,却为他哭成一个泪人。

他第一次感到妈妈是很在乎很疼他的,赵亦树高兴坏了,他在妈妈怀里,哭得像个傻子,心里幸福极了。

可惜,那也仅限刚开始,没几天,妈妈恢复平日清醒冷淡的样子,从母亲变成宋眉了。

她在医院照顾了赵亦树几天,学了怎么打胰岛素。

她很聪明,觉得很快,学会了就来教他怎么打针,怎么测血糖,列了一大堆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叫他背下来。

妈妈对他很好很细心,赵亦树却隐隐不安,妈妈好像忘了,她说要带他一起走。

果然,接下来,妈妈提也没提这件事。

她最后一次教赵亦树打胰岛素针,看着他不大的手握着针筒对着稚嫩的皮肤扎下去,虽然颤抖着,可还是做得不错。赵亦树和她一样,也很聪明。

宋眉松了口气,说:“做得很好,以后也这样,一天三针。”

她又说了些要注意的事项,越说赵亦树越不安,他问:“妈,你不是要带我走吗?”

还在滔滔不绝的宋眉,像被点了哑穴,她看着赵亦树:“亦树,我——”

她似乎想说什么,编一个很好的理由或借口,但终究还是实话实说:“亦树,妈妈结婚了。”

“结婚?”赵亦树想不明白,脱口而出,“和爸爸吗?”

“谁说你有爸爸?”宋眉突然拔高音量,精致的脸一下子扭曲了,握着赵亦树肩膀的手用力地抓下去,嗓音尖厉,“谁跟你说你有爸爸?你没有爸爸!”

眼里全是仇恨,看赵亦树就像看一个憎恨可恶的人。

好久,宋眉才平静下来,有些歉意地看着吓坏的儿子。不过她没说什么。她站起来看着窗外,背影看起来很疲倦,好一会儿,她才坐回床边,回答刚才赵亦树的问题:“不是,和别人。”

“哦。”赵亦树应了一声,他不敢再问了。

他低头,看到宋眉手指多出的钻戒,其实妈妈来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她抱着他哭,他跟着她哭,眼泪落在戒指上,晶莹剔透,那时,他觉得美极了。


宋眉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讲,但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

她抱着赵亦树,把他搂在怀里,声音听起来很累:“亦树,很多事,妈妈不告诉你,是觉得和你没关系。妈妈只希望你简单地生活,好好学习,别想那么多。”

你结婚了,和谁结婚,也和我没关系吗?

赵亦树不明白,他低着头,没说话。

因为她什么都不说,后来,他变成和她一样,什么也不说了。

宋眉又要走了,她收拾行李,赵亦树低头玩游戏机,好像他不在乎。

事实上,他确实有一点无所谓,甚至有些恨宋眉。他病得要死了,她还是来了又走,走吧,永远不要回来,可能很快就和新丈夫有了新孩子。

可他抬头,看到宋眉挽起袖子露出的胳膊有好几个针眼,又愣住,她不是天才,是在身上练习才那么快学会了注射。

那一瞬间,赵亦树轻而易举地原谅了母亲。

分别时,他搂着她,哽咽地说:“妈妈,你要来看我,我好想你。”

真的,他好想她,后来他绑在白鸽腿上的小纸条,也无非这几个字。

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宋眉又一次走了。

临走前,她给他请了个护士,帮他注射胰岛素测血糖,但没多久,赵亦树就能独立做好。宋眉说过,这病是一辈子的,不能依赖别人,早晚要自己来。

只是每天拿着扎,精准地扎进去,赵亦树都会想,妈妈会不会有一点心疼他。

因为赵亦树的病,邓家过了一段小心翼翼的日子。

邓怡安不再和他打架了,阿姨也按照医嘱,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很注意,所有人都对他很好,像怕得罪他,糖尿病的饭菜那么难吃,邓怡安吃了几天,也只是臭着脸,不敢抱怨。

赵亦树还是找了个机会,跟阿姨说,别太忌讳了,做大家喜欢,他可以少吃点或者不吃。

阿姨很高兴,不到半个月,生活恢复如常,除了赵亦树走到哪都要带着注射器。

他很少麻烦别人,私底下他听阿姨跟叔叔说,“这孩子早熟得像个怪物”。

怪物?赵亦树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个怪物。

每天他跟邓怡安一起上学,大哥都那么开心,而他,笑着时,并不是真的快乐。

再大一点,赵亦树在书上看到鸽子能传信,在顶楼的天台养了群白鸽。

他把每只白鸽都养得很漂亮,羽翼丰满,洁白如雪,盘旋在空中,像飞翔的音符。他经常跑到顶楼练小提琴,累了,就喂鸽子,写寄不出去的信。

小妹跑来陪他,坐在小板凳上,双手合成花骨朵托着下巴,眼睛亮晶晶地看他。

邓怡安觉得小女孩烦,不带她玩,赵亦树却和小妹很好。他教她写字,他在邓家时,小妹的功课都是他辅导的,从来没掉过前三,他还教小妹弹琴,说好一起四手联弹。

阿姨对他算好的,可这好是宋眉拿高昂的抚养费换来的,小妹不一样,她不懂二哥是寄养的,不是亲生的,她喜欢自己。

他们总在一起,一起玩,一起给鸽子取名字,大白,大大白,小白,小小白,很多傻乎乎的名字。

因为有她,赵亦树快乐了很多,忘了很多事,比如他妈妈已经很久很久没来看他,她像忘了他,忘了小春城还有个儿子。


十二岁,赵亦树第一次酮症酸中毒,又一次进了抢救室,宋眉回来看他。

那时,他们已经快一年没见,宋眉看着长高了不少的儿子,告诉一件他一直很想知道的事。

他生父叫赵树,是个乐队指挥,已婚,和别的女人,有个小他没几个月的儿子,叫赵熠然,名字是闪烁发光的意思,本人也很聪明优秀。

赵亦树又问了个蠢问题:“他为什么不和你结婚?”

“他不爱我。”宋眉说这句话时,有种死气沉沉的认命感,她很奇怪地看了一眼赵亦树,“我以为有你,他会和我结婚。”

所以,我生出来,就是为绑住你爱的人,绑不住,这个孩子就可以放在看不到的地方,不闻不问?

赵树?赵亦树?

他和他只差一个字,可她很爱他,很厌恶自己。

“我和他像不像?”赵亦树又问。

宋眉沉默了很久,才回答:“很像,不过他不认你。”

她又接着说:“你出生时,我抱你去找他,他看你一眼都不愿意。”

赵亦树低下头,没再问了,但他突然明白了很多事。

为什么妈妈在意他的成绩,因为赵树的儿子很优秀,她不想自己的儿子输给他,因为赵树是个乐队指挥,所以她给自己报那么多声乐兴趣班,请名师教他,这一切不是因为在乎他,只因为他是很像赵树的赵亦树。

或许,妈妈看着他,想的也是赵树,所以对自己好,又不想见自己。

晚上,赵亦树看着镜中的少年,眉清目秀,神色温和,他长得一张人见人夸的脸,可——这张脸到底有多像赵树?

“哐”的一声,赵亦树砸碎了洗手间的镜子,碎片割破他的手,血流了一地。

……



好的,这是一份基于您提供的书名格式(“我终于失去了你·3:他睡在风里(珍藏纪念版)”)反向推导,但内容完全独立于该特定书籍的,一份详细的、关于另一本虚构图书的简介。 --- 书籍名称:《迷失的星图:失落文明的最后低语》 卷宗编号:文明考古学/深空探索系列 001 著者:伊利亚·凡·德·胡夫特(Ilya van der Hooft) --- 内容简介: 《迷失的星图:失落文明的最后低语》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考古发现或太空旅行的叙事,它是一次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性追问,包裹在一层由古老科技与宇宙孤寂交织而成的科幻史诗外衣之中。本书深入探讨了一个已被历史洪流彻底抹除的超前文明——卡萨尼亚(Kassania)的兴衰,以及他们留下的、可能颠覆已知物理法则的“星图”残片。 第一部分:遗迹的低语 故事始于“沉默之环”——一个位于银河系边陲,被星际航海图标注为“禁区”的行星带。探险队“奥德赛七号”,由语言学家兼密码破译专家阿瑞斯·凯尔博士领衔,肩负着追寻“回声信号”的任务。这个信号,自百年前首次被地球深空监测站捕捉,其复杂性远超任何已知的自然或人造现象。 凯尔博士的团队最初的发现是一座漂浮在超高密度岩浆海上的巨大几何结构——“不凋之塔”。塔内没有尸骨,没有武器,只有无数闪烁着奇异光芒的晶体矩阵,记录着卡萨尼亚文明最后的记忆片段。然而,这些记忆并非以线性叙事呈现,而是以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情感共振”方式存在。读者将跟随凯尔的视角,逐步进入一个超越线性时间感的领域,体验一个古老种族在面对无可避免的“大寂灭”时的集体心绪:既有对知识永恒的执着,也有对个体消亡的深深无奈。 第二部分:星图的奥秘 卡萨尼亚文明的核心在于他们掌握了一种被称为“编织”(The Weaving)的技术,即通过对宇宙背景辐射进行精确调谐,构建出跨越时空的稳定路径。他们不是单纯的星际旅行者,而是宇宙结构的“园丁”。 《迷失的星图》的核心谜团围绕着一张被称为“永恒织布”的星图展开。这张图并非指向已知星系,而是指向“维度间的褶皱”——那些位于传统三维空间之外,理论上只在数学模型中存在的区域。凯尔博士发现,卡萨尼亚人并非毁于内部冲突或资源枯竭,而是主动选择了“超迁徙”,试图将整个文明的核心意识上传至一个更高维度的存在形态。 然而,星图残片显示,这次上传并不完全成功。部分核心数据——或曰“意识的火花”——散落在了数个被卡萨尼亚人改造过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宜居星球上。这些星球,此刻正被宇宙中各种势力觊觎,它们被误认为是能源富矿或是战略要地。 第三部分:追逐与抉择 随着凯尔团队深入解读星图,一股由名为“灰烬议会”的星际企业势力开始介入。灰烬议会信奉“知识即权力,权力即垄断”,他们不关心卡萨尼亚文明的哲学遗产,只渴望将其技术转化为绝对的军事优势。 故事的张力在追逐中爆发。凯尔不仅要与时间赛跑,破解卡萨尼亚人留下的安全协议(这些协议往往是基于复杂的美学和伦理陷阱,而非简单的密码锁),还要面对同行的猜疑和外部势力的围剿。 书中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智对接”:为了激活一个关键的星图节点,凯尔必须暂时共享自己的意识,与一个沉睡了数万年的卡萨尼亚“守护者”残存心智进行交流。这段经历迫使他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局限性——我们如此专注于征服可见的宇宙,却忽视了内在的、更广阔的疆域。 第四部分:风中的低语与回归 最终,凯尔成功定位了“永恒织布”的核心引导点。他发现卡萨尼亚文明留下的并非武器,而是一个选择:是否要跟随他们,放弃物质存在的桎梏,跃入一个未知的、纯粹由信息构成的领域。 小说的结尾并非一个简单的胜利或失败。凯尔没有选择“超迁徙”,而是选择了“传播”。他利用卡萨尼亚留下的最后一块“共振晶体”,将文明的哲学遗产——关于平衡、关于无常、关于知识的真正意义——以一种非破坏性的方式,播撒回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迷失的星图》以一种沉静而宏大的笔触,探讨了文明的终极意义:是留下宏伟的遗迹,还是留下启示的种子?它邀请读者跟随奥德赛七号的旅程,不仅去探索星辰间的距离,更要去衡量存在本身的深度与广度。本书对科学细节的考据严谨,对哲学思辨的阐述深刻,同时保持了太空歌剧的史诗感和紧凑的悬疑节奏。这是一部献给所有仰望星空,并追问“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的读者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用一种略带哲思的眼光来看,似乎在探讨某种永恒的疏离感。光是标题中蕴含的“失去”和“风里”这两个意象,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它没有直接给出任何关于情节的线索,却用一种极具诗意和画面感的方式,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入口。我有一种预感,这可能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飞快的类型,而更像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内心独白,或者是一场关于记忆与遗忘的缓慢拉锯战。这种内敛的力量,往往比外放的激烈冲突更具穿透力,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去,用自己的经历去填补那些留白的地方。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被温柔地剖开、审视自我的感觉,去触碰那些平时被我们刻意忽略或尘封起来的情感角落。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字体选择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内文的排版非常清晰,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的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一口气读完一本好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一提的是,页边距的处理非常到位,为读者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地带,这在阅读需要反复咀嚼和思考的文字时尤其重要,你可以随时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画面,或者在心中默默回味刚刚读到的句子,而不会觉得拥挤或局促。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让我感觉作者和出版社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一本好的书,不仅内容要引人入胜,阅读的过程也应该是一种享受,而这本书在“享受阅读”这一点上,无疑是做到了极致。它不是那种让人匆匆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用一种仪式感去对待的文字作品。

评分

从侧面印证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或许可以从它所散发出的“气场”来看待。它有一种让人不自觉放慢语速、降低音量的魔力。我甚至在考虑,如果要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深夜阅读它,必须要配合特定的背景音乐,也许是极简的钢琴曲,或者是一些空灵的器乐,才能与书中的氛围达到共振。这种对阅读环境的隐性要求,恰恰说明了作品本身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它不是背景噪音,而是需要被“专注对待”的体验。那些关于“失去”与“等待”的主题,往往是最能触动人心深处的,它们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种崭新的、或许是带着释然的视角,去描绘这些沉重却又无可避免的情感历程,给我带来一种既痛苦又治愈的复杂阅读感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带着淡淡忧郁感的色彩搭配,瞬间就把我拉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氛围里。纸张的质感也做得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下的功夫。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仅是翻阅那些精心排版的章节标题和留白,就足以让人对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特别欣赏那种不张扬但又处处透露着匠心的设计风格,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用力过猛,而是用一种克制的美感,预示着故事本身可能也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这种外在的精致,往往能成为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精神世界的优秀向导,让人忍不住想要用最缓慢、最郑重的心情去对待它,生怕稍微粗鲁一点就会破坏了这份精心构建的美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透露出主人对文学和审美的独特品味。

评分

作为一位老读者,我对于那些能够持续推出高质量作品的作者总是抱有极大的敬意。这本书的“珍藏纪念版”标签,无疑给了我一种更强烈的收藏欲望,它暗示着这不仅仅是故事的简单重复,可能在文字上有所增补,或者在装帧工艺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种“纪念”的意味,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文学载体,成为了一种特定时间点上情感的凝固。我希望里面的文字能够保持作者一贯的精准和犀利,能够像手术刀一样干净利落地切入人性的复杂层面,同时又保留那种特有的、略带宿命感的温柔。它应该是那种读完之后,你会需要留出时间来整理心情,让那些文字的余韵在你的意识中沉淀、发酵,最终成为你人生体验的一部分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