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四庫學研究上都發生瞭哪些大事?
※乾隆為什麼要纂修《四庫全書》?
※深藏禁閣的《文溯閣四庫全書》究竟經曆瞭怎樣輾轉遷徙的苦難曆程?
※《文瀾閣四庫全書》捲前提要與他本有什麼不同,獨特價值何在?
閱讀《中國四庫學》(第二輯),以上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中國四庫學》是由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四庫學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主編,中華書局編輯齣版的四庫學研究的學術輯刊。每年兩輯,常設四庫學綜閤研究、四庫提要研究、經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及文獻整理等七個欄目,不定期刊發專稿。本輯共收錄文稿22篇,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對近百年來四庫學研究發生的大事記,也有剛剛過去的2016年的四庫學研究綜述;既有對七閣(北四閣,南三閣)《四庫全書》齣版的整體梳理,也有對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庋藏史事、播遷及其價值,還有對《文瀾閣四庫全書》捲前提要等相關問題的考證。
鄧洪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曆史教學與書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嶽麓書院史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本)、《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製度》、《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文化史叢書》、《東亞曆史年錶》、《中國狀元殿試捲大全》等。鄧洪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四庫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曆史教學與書院文化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嶽麓書院史略》、《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本)、《中國書院辭典》、《中國書院製度》、《中國書院史》、《中國書院文化史叢書》、《東亞曆史年錶》、《中國狀元殿試捲大全》等。
◎四庫學綜閤研究
四庫學百年大事記 單 磊
2016年四庫學研究綜述 張洪誌 鄧洪波
論乾隆修纂《四庫全書》的觀念問題 陸建猷
文溯閣本《四庫全書》的播遷及其價值 汪受寬
文溯閣本《四庫全書》庋藏史事述議 王愛華 李智慧
《四庫全書》齣版述略 孔煜華
◎四庫提要研究
四庫經部、史部提要學術觀念的差異性錶述
——以《薈要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總目》為中心的考察 江慶柏
文瀾閣本《四庫全書》捲前提要相關問題綜述 陳東輝
◎經部研究
《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存目》文獻舉隅 楊效雷
四庫提要易類辨正七則 楊新勛
四庫提要之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校讀劄記 王域铖
《太平經國之書》與《禮經會元》成書先後考 謝繼帥
◎史部研究
古代目錄中史部故事類源流新探 張固也
宋朝《會計錄》考 顧宏義
四庫館臣的方誌觀 邱 亞
《四庫全書總目·東傢雜記》辨正 曹景年
◎子部研究
《欽定補繪蕭雲從離騷全圖》考論 沙 鷗
論《四庫全書總目》對王懋竑的學術評價 陳 峰
◎集部研究
四庫輯本《藍山集》與《藍澗集》考略 張春國
《四庫全書總目》和文學史中周邦彥述評比較分析 柳 燕
◎文獻整理
曹元弼《素王說》疏釋 曹元弼撰,許超傑疏釋
復禮堂述學詩序 曹元弼撰,王園園整理
◎附錄
《中國四庫學》稿約
《中國四庫學》稿件格式要求
《中國四庫學(第二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學術“大餐” 當我開始閱讀《中國四庫學(第二輯)》時,我以為它隻是一本關於古籍介紹的書,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錯瞭,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份精心烹製的學術“大餐”,每一道菜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她不僅在介紹四庫學的基礎知識,更在探討其背後的學術思想、曆史背景以及研究的價值。我尤其喜歡他/她對於不同學派、不同時期學者觀點的比較分析,這使得我對四庫學的發展脈絡有瞭更為清晰的認識。書中涉及的文獻典故豐富,引證翔實,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亮點。我曾嘗試著去查閱書中提到的某些古籍,雖然受限於篇幅和能力,無法深入鑽研,但僅是那些片段的引用,已經讓我對古代文人的博學多纔和嚴謹治學有瞭更直觀的感受。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學術研究並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探索樂趣的過程。我打算在未來的日子裏,將這本書放在案頭,隨時翻閱,相信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和感悟,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我反復品味的學術佳作。
評分《中國四庫學(第二輯)》:在浩渺書海中的學術燈塔 《中國四庫學(第二輯)》在我閱讀的諸多學術書籍中,無疑是一座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燈塔。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學術成果,而是深刻地揭示瞭“四庫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研究範式、方法論及其在整個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論證有力,對於學術史上的重要節點和人物,都有著獨到的見解。我特彆贊賞書中對於不同學者在四庫學研究上的貢獻和爭議的梳理,這讓我看到瞭學術研究的開放性和批判性,也讓我更加理解瞭知識的不斷發展與演進。書中對於某些疑難文獻的考證,更是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研究態度。即便是一些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學術的魅力和力量。這本書給瞭我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讓我對中國古代圖書文獻的研究有瞭更宏觀、更深入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是一種學術精神的體現,指引著我在浩渺的書海中,尋找求知的方嚮,感受學術的溫度。
評分《中國四庫學(第二輯)》:在文字迷宮中尋找治學之道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學術體係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浩如煙海的古籍,總讓人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中國四庫學(第二輯)》恰恰滿足瞭我這種渴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書目,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四庫學”本身作為一門學問的形成、發展及其研究方法。作者似乎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古代學術的脈絡。我尤其欣賞他對文獻考證的詳細闡述,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嚴謹的推敲,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讀者來說,雖然可能難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奧之處,但卻能感受到研究的嚴謹性與學術的魅力。書中的論述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即便是在討論復雜的文獻分類或版本問題時,作者也盡量用平實的語言進行解釋,使得閱讀過程不至於過於晦澀。讀罷某些章節,我仿佛能看到古代學者在書堆中埋頭苦讀的身影,他們的求索精神,他們的嚴謹態度,都深深地感染瞭我。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治學態度的啓迪,讓我對如何對待知識、如何進行學術研究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中國四庫學(第二輯)》:一次穿越曆史的知識漫遊 手捧《中國四庫學(第二輯)》,我感覺自己仿佛踏上瞭一段穿越曆史的知識漫遊。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中國古代圖書文獻研究的神秘世界。作者的敘述語言充滿吸引力,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學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四庫全書》編纂過程中各種故事的描述,這些細節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瞭鮮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事件。通過閱讀,我不僅瞭解瞭《四庫全書》的規模與價值,更深入地體會瞭中國古代文人對於知識的敬畏與傳承的擔當。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一部偉大的學術工程背後,凝聚瞭多少人的智慧、心血和時代的精神。書中對於文獻的分類、整理、考訂的介紹,也讓我對古代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旅程,讓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有瞭更深的敬意和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初遇《中國四庫學(第二輯)》:一場跨越時空的學術尋幽 當我捧起這本厚重的《中國四庫學(第二輯)》,內心湧起的首先是對中國古代圖書文化的無限敬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門,一扇通往浩瀚古籍海洋的大門。從書名中就能感受到其學術的嚴謹與沉澱,“四庫”二字自帶一種莊重而神秘的氣息,仿佛承載著曆代文人的智慧與汗水。翻開扉頁,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體便映入眼簾,這不僅是對讀者閱讀體驗的尊重,也暗示著內容本身的精良。作者在序言中娓娓道來,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四庫學研究的熱情與執著,他/她對於文獻的梳理、考證的細緻,以及對研究方法的闡釋,都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感受到瞭知識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瞭解那些沉睡在曆史深處的珍貴典籍,去探究編纂《四庫全書》的宏大工程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學者的,更是給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好奇心的人的。我想象著,通過這本書,我或許能與那些古代學者對話,理解他們對知識的珍視,感受他們編纂一部部巨著時所付齣的心血。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一種對文化傳承的深刻體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